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勸學

勸學讀後感(集錦15篇)

勸學2.2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勸學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勸學讀後感(集錦15篇)

勸學讀後感1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便只帶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你的啼哭。除此外,我們每個人便都是一樣的了。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無法去評論這幾千年前的聖賢孰是孰非,可是我們瞭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我認爲可能我的心裏更偏向於“人本惡”的,至少這樣我可以告訴自己社會沒有那麼不堪。人性本惡,我們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發展自己,提高自己,這正是學習的原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既然各種客觀條件在提高自己的道路上爲我們敞開了大門,那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在我們迷茫時,《去哪學》給了我們答案,首先是心態,從心中真正瞭解學習的意義,接受學習,享受學習,這不是負擔,而是提高自己,改變“性本惡”的工具,專心學習。

其次是積累,世上無一座山不是土石堆積成的。一磚一瓦,一土一石均是鑄就臺階的原料。一本一本書讀下去,便“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再者是堅持,無堅持便更無積累。世上先賢均將堅持看作是極重要的。若紅軍沒有堅持,那麼如今這政治局面將會如何?若八年抗日沒有堅持,那麼如今這泱泱中國豈非淪爲小小日本的蠶食之物。堅持邊能成功,是再簡單而又再難不過的了。

勸學,勸學,勸而知學,別讓自己一直“惡”下去。

勸學讀後感2

戰國末期我國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荀子在《勸學》中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鏤刻而不能堅持下去,就連朽木也不會被折斷;但若堅持一直不停地鏤刻,就是金屬、石頭也會被鏤穿。

學習特別需要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淺嘗輒止,不能一知半解就自以爲是,更不能稍遇挫折就委靡不振,這樣是不能成大器的。

學習和生活中,很多失敗並非必然,而是因爲過早的放棄。堅持,勇往直前,迎接挑戰,就有了成功的機會,雖然堅持到底未必一定能成功,但半途而廢,則肯定不會成功。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時未能鑽研到底,結果與新元素失之交臂;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法之後,持之以恆,歷時十三年終於寫成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輝煌鉅著《史記》,名垂青史!

對於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來說,任何障礙和困難都不能阻止他前行,只要有百折不撓的信念,就會有戰勝一切的可能。也許,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難免會讓我們感到沮喪,但如果因此而停下腳步,甚至退縮,將永遠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悲觀的人把前進道路上的挫折和低谷看成厄運,樂觀者卻把不幸和困境當作奮起的臺階和動力。一旦確立好正確的目標,就持之以恆地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前進的道路有曲有折,前進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堅持,唯有堅持,鍥而不捨、永不言棄,我們纔有機會品嚐勝利的甜美與酣暢!

勸學讀後感3

《勸學》第一句話就說:“學不可以已”這就是告訴我們,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也只有透過不斷地學,才能青出於藍。

不斷向學,能增廣見識,遠離愚昧無知;堅持向學,能完善自身,遠離低俗平庸,誠敬向學,能明辨是非,遠離隨波逐流。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向學之人身上,言辭語氣,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有一種與衆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蘭,散發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學,潛心鑽研的人,他們不一定是偉人,但絕對是一個有修養,有內涵的人,一定是一個真誠謙虛的人,也會是一個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將他們與市井之人的低俗,貪戀名利之人的勢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們那一種由內而外表現出來的,令人讚歎的氣質。

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一生下來就天賦異稟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然後,在芸芸衆生之中,每個人的智力與學識,人生觀與價值觀,爲人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們掌握知識的豐富度不同。即使天資聰慧,如果怠惰於學,也會一事無成。相反即使天生愚鈍,如果肯刻苦學習,他也可以取得成就。我們要熱衷學習,更要善於學習,切忌墨守成規,東施效顰,每個人應該常常反思,總結經驗,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勸學讀後感4

《孫權勸學》,顧名思義,這篇文章一定與學習有關,當我瞭解了這篇課文的意思時,這引發了我的深思。

我們最近考了一份語文試卷,我的成績很不理想,許多學過的知識沒有答上來,課下的詞語解釋錯的一塌糊塗,翻譯句子也出現了錯,而且,我沒有審好作文題,沒用橫線劃出修辭句沒有采用總分總結構,導致作文扣了十分。考得太差,我認爲原因是自認爲沒有需要背的東西,沒有認真背,審題不仔細,太馬虎,還有基礎知識不紮實。

想到這裏,我不由得後悔和嘆息,卷子上鮮紅的叉和分數使我的心好像被針紮了似的刺痛。想想當初,孫權要呂蒙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而我卻以自己學得不錯爲理由來推辭……難過和後悔涌上我的'心頭。在想想,呂蒙在接受孫權的勸誡後努力學習,不久就學有所成,讓魯肅爲之敬佩。我也要學習呂蒙的精神,努力學習,爭取讓人刮目相看。

《孫權勸學》這篇文章,以孫權勸誡呂蒙學習,之後呂蒙學有所成的事情,來告訴我們,學習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不學習,學無止境。

勸學讀後感5

《勸學》是戰國時期傑出思想家的上乘之作。顧名思義,勸學即鼓勵學習。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學習,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實在是可惜了!像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連光陰都搭進去了,知識卻未獲得。這真是太冤了。

倘若你有了這堅持不懈的毅力,再加上用專心的態度就如虎添翼了。你若是今天立志做畫家,明天奮發當詩人,後天又苦練鋼琴,但即使你再接盡全力做到樣樣持之以恆,恐怕由於精力有限也只會有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感覺吧!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不僅要求人們精通數、理、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要求人們對於事態乃至琴棋書畫,足球、電腦也不可忽視。這就要我們在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全方位的學習,全方位的獲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中度過的。同樣是忙碌的一世,有的人竹籃打水一場空,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卻碩果累累,成了有口碑接的人物,這都是和學習態度密不可分。究其原因,就是這樣。

勸學讀後感6

今天早晨,媽媽在黑板上寫了一首《勸學詩》,讓我和妹妹背誦,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我和妹妹在看電視,都不願意背誦理解,後來媽媽生氣把電視關了,我和妹妹纔開始不情不願的讀這首詩:

勸學詩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媽媽告訴我們,這首詩的意思是,少年很容易就變老了,而想學業有成卻很難,所以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時間飛逝,我們還在夢見春天裏池塘的小草綠油油,可是過了春天像沒過夏天似的,秋天就來到了。

讀了這首詩,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後,我對自己早晨起來就看電視的行爲非常後悔。時間過得真快,我從小時候上幼兒園,一眨眼到現在快四年級了,但是我都沒有好好學習。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一首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了只能後悔了,但是後悔也沒用了。少年正是讀書發憤圖強的好時機,從今以後我一定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長大了以後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做社會主義的合格的接班人。

妹妹也紅着臉說:“我以後也要好好學習,我要和姐姐比賽,看誰能更珍惜時間!”外婆笑了,說:“這纔是好孩子!”

勸學讀後感7

在今天,我在古詩積累本上學了一首文言文《勸學》,在這首詩中我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真諦,體會到了從前沒有過的學習樂趣和收穫。

在《勸學》中我知道了學習不可以停止,人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整日思索,不如學習片刻收穫更大。一些人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於外物罷了。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更高的智慧,具備聖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積細流,就不可能形成江海。人的成功在於永不停止,永不放棄。有些人很專一,看定了一件事一定要完成 。有些人總是不務正業,沒有任何東西,這就是因爲他(她)浮躁的緣故。

《勸學》讓我體會到要不斷的學習,一個題不會,要永不放棄,直到把這個題弄會爲止。

有很多同學讀完《勸學》後都不斷感嘆這首文言文。我覺得同學們在學完這首文言文之後那種“大懶蟲”要抓緊趕上那些好同學去,而好同學呢,則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俗話說“學無止境”嘛。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勸學讀後感8

《勸學》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開篇。是戰國時期傑出思想家荀況的上乘之作。它告誡世人要將學習作爲人生的羅盤、燈塔。

做一個刻苦學習的人,善於學習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樣去行動,像實幹家那樣去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強調”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帶着目的、帶着思想、帶着問題去學習,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讀後感《《荀子勸學篇》讀後感500字》。再次,讀書還貴在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學習和獨立思考相結合,學習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進步的方法,記錄自己的心得,用行動來實踐。

荀子所云“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舍之,金石可鏤”。學習的態度需要達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實處。有的人還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惜哉!也有的人虎頭蛇尾,而忽視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頭來種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豈不惜哉!

《勸學》讓我讀懂了“粗實的鐵棒能磨成纖小的繡花針,憑的是一股堅韌不拔的氣概,,涓涓細流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一種不折不撓的精神”。正如: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勸學讀後感9

君子曰:學不可以乎。

的確,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知識是無止境的。只有堅持不懈努力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習就是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一種方式。學習是一種彌補自己缺陷的一種途徑。透過學習,你纔可能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取得新進步。

學習貴在你有一份端正的態度。在端正了學習態度後,你會在學習中更好的把握學習方法技巧。學習,貴在你能夠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並努力把它實現。

堅持就是勝利,多堅持一刻就會有更多的收穫。駿馬跳躍一次,不能超過十步,而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的很遠。這就是堅持的結果,學習貴在堅持。

知道“灑”與“酒”的區別嗎?不知道是祖先的先知,先覺還是後人聰明的創意,認字“灑”與“酒”的區別只在於一橫。相傳很久以前,有兩個人釀酒,只需等待那個時候的到來。可是其中一人忍不住那一刻的等待而開啟酒罈。裏面的水和醋一樣又黑又酸,酒未釀成,他失望的把酒灑在地上。另一個人雖然也迫不急待地想要開啟,但他還是忍住了。最後他品嚐到了甘甜清澈的美酒。只因爲他多堅持一刻而已。從此就有了“灑”與“酒”的那看似非常普通而簡單的一橫。

學習也是一樣的,只要多堅持一刻,你就會多一份收穫。

這就是我從《勸學》中所學習到的,我從中受益匪淺,這種難得可貴的堅持精神不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嗎?你說呢?

勸學讀後感10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詩經》上說:“不要總想貪圖安逸,小心謹慎地做好你的工作,愛好這種行爲,神明知道了,就會賜給你莫大的幸福。最高的修養,莫過於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變化,最大的幸福膜過於用原無災無難。”

我們每天都在認真、拼命的工作,爲的是以後,也許是爲了以後的以後的收穫,卻不知正如《勸學》中所說的,整天的冥思苦想,卻不知學習片刻有收穫,只要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話,你會發現每時每刻你都會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穫的,積少成多、積土成焉,日久無常,你就會發現,你已成爲一位知識的富有者,儘管每個人的先天資質有所差異,但着差異是微乎的,只要聰明能幹,多去憑藉和利用客觀事物,你也會成爲君子的。

積土成爲高山,風雨從山裏興起,積水成爲深淵,蛟龍就在淵中成長,積累善行養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備了聖人的思想品質,所以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這樣才能到千里之外,就象前面所說的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日久天長的堅持下去就會成爲富有者,但是具備了“財富”還應專心致志、刻苦鑽研、戒驕戒躁,你纔會成爲真真正正的“富有者”,只有這些都做到了你纔是真正地會學習,懂學習的人,你纔可能爲人師。

勸學讀後感11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你知道這些名言出自哪裏嗎?這就是荀子的《勸學篇》。

它講述了關於持之以恆就能成功的道理。土堆積累多了,就能變成高山,那裏就會風調雨順。水積累多了,就能變成深潭,蛟龍就會在那裏出生。善良積累多了,就會變成美德,那麼智慧自然就來了,你就會有聖人的思想。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到達千里。不積累小水流,就不能夠成爲江海。

好的馬一跳,也不能跳十步的距離。劣等馬走十天,其功勞在於堅持。雕刻一半就放棄了的話,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雕刻時不放棄的話,金屬和石頭也可以雕刻。雖然蚯蚓沒有牙齒,利爪,也沒有筋骨。但它可以吃到地面上塵土,也可以喝到地下的神泉,因爲它用心專一,持之以恆。而螃蟹有六個爪子和兩個鉗子,沒有水蛇,鱔魚的洞穴就無法生存,因爲它太浮躁了。辦事太不專一。

對這樣的事,我也有體會,記得有一次,同桌數學考了100分,我考得不好,她就嘲笑我。我不服氣,說:“別太驕傲,下次我一定能追上你。”之後的每天晚上,我都堅持做一張練習題,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有了效果,第二次考試,我也考了100分。同桌再也不敢嘲笑我了。

堅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我們做事也要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勸學讀後感12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名爲《勸學趣聞》的書。這本書可是爸爸小時候的古董。不過,看後還是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了很多關於勸學的趣聞小故事,有漢代匡衡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有唐代蘇珽竈下夜讀的故事,有宋代范仲淹斷齏畫粥讀書的故事,還有晉代的車胤和孫康囊螢映雪讀書的故事。書中說晉代車胤因家貧沒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就用白紗布袋把捉來的螢火蟲吊在書本上方,藉着微弱的光線進行讀書;同朝的孫康因爲家貧,雪夜裏藉着窗外映來的雪光進行讀書。

這些古時名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依舊認真讀書,自學成才。他們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們的學識突飛猛進,終成爲飽學之士。想想,他們在那麼艱苦的生活環境裏都能認真讀書,刻苦學習知識;而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物質環境裏卻不能擠出時間看書,專心致志的對待學習。和這些古代名人相比,我們真的感到慚愧無比。

從這些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裏,我受到了很多啓發:我們要珍惜今天的讀書生活,再不能以沒有時間作爲不看書的理由。我們要擠出時間多看書,看好書,好多書。

勸學讀後感13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自己嚴格要求,足夠優秀,纔有資格給別人提意見。

我曾學過一篇文章——《孫權勸學》,讓我受益匪淺。《孫權勸學》出自司馬光的著作《資治通鑑》。在老師的引導和我個人的思考下,我發現這篇文章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

《孫權勸學》中,孫權作爲呂蒙的頂頭上司,勸說呂蒙多讀讀書,使得呂蒙從一介武夫,成爲了一個能文能武的大將軍,個人修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許會有人認爲,這只是呂蒙自身的學習能力強,又能虛心地聽取別人意見的結果。但我卻認爲,勸說呂蒙的人是關鍵,勸學的是孫權。可以試想,若當初孫權不拿自己的親身經歷擺在呂蒙面前,呂蒙怎麼可能輕易地改變?促使呂蒙改變的,正是孫權勤奮好學的榜樣。因爲孫權有自己的切身經歷和成功的履歷,才能夠成功勸說呂蒙。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就拿我個人來說吧,在班級,我是團支書,若我沒有足夠的能力,又怎麼能讓同學們心服口服?在家裏,我是弟弟的好姐姐,若我不會照顧別人,不夠優秀,我又怎麼成爲弟弟的榜樣?在社會,我們是青少年的一分子,若我們不努力上進,又怎麼讓大家不看低我們青少年?

我認爲,不管在哪裏,不管作爲什麼人,我們都應該像孫權一樣,在教導別人之前,先做好自己。

《孫權勸學》讓我真真切切地明白,先律己,後才能誨人。

勸學讀後感14

還是上高中時學習的這篇文章。那時讀,只是應付課程而乙。並沒有什麼感觸。現在讀來,古之聖賢真的太厲害了。現在藉此與大家共同賞析一遍,意義很深,凡成功者,無非貴乎專……

多半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心性太雜。往大說,做學問的不能專其道,爲了活成一個人上人就得想方設法去賺錢、去營謀。當官的不是說純粹的去當官,而是要考慮人際關係,去周旋、去策劃,凡此利益得失不言而喻。在一個圈子裏又要考慮嫉妒與被嫉妒,打壓與被打壓…怎麼能靜下來一門心思專研所長呢?

往小裏說,三餐溫飽,鄰里攀比,家庭瑣碎等等又怎麼能置身事外呢?所以成就一番事業談何容易。況天地間的五行之氣就涵蓋了旺、相、休、囚、死的狀態。又有幾人能跳出這紅塵俗事呢

故,超脫了就是放下與看淡,心態端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也是經過多少糾糾結結後的大徹大悟,人生不過三萬多天,當你找到了一個“自己適合並快樂的理由”,爲之不斷的充電、持之以恆。莫問結果其行可嘉,所以,不忘初心,珍惜當下顯得尤爲重要。

勸學讀後感15

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是的,即使你很笨,只要你肯學,肯擠出時間去學習,你終究會學有所成的。

孫權是一個君主,他雖然平易近人,但也嚴格要求部下。魯肅則是一個年長的有才之人,他似乎“惜才如金”呢!而呂蒙作爲一個部下,機智幽默,還謙虛好學,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作文

雖說呂蒙是“老來成才”,但他終究努力了,他抓住了學習的機會,而我們呢?哦,我們放着學習的機會,千方百計地想要去玩,即使你玩厭了,你也絕不會想要學習。但是,不學習是不行的,因爲學習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是一個化平淡爲神奇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積累財富的過程。

開卷有益。對,但是我們要有選擇地去看對自己有用的書,但也不能一成不變的去學習,要讓學習充滿了樂趣,你就可以用你變着花樣去玩的時候的方法放咋學習上,那麼,學習就不會枯燥無味了。

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會有愚蠢的人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就會變成有用的人。相反的,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有人人羨慕的天才,正如偉大的愛因斯坦所說的“天才=百分之一的天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樣,那麼,你又流了多少汗水呢?

不積畦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啊,學習是必須一步一步,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而且,學習非一日之功,要活到老學到老。

愛因斯坦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世界,劉翔用勇飛的衝擊力成爲了世界飛人,而我,要用勤奮去澆開成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