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離騷

《離騷》課例分析

離騷2.58W

下面是以本人微格課的《離騷》第二課時做相應的分析。對於第二課時,我以“遭貶”和“隱退”爲核心,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思想內容、詩人的形象特徵,以及詩歌藝術特性。具體環節如下:

《離騷》課例分析

第一個環節是文字串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佔據半壁江山。在分析第一段的“遭貶”,我以講讀法與提問法相結合,透過與學生的互動來完成教學目標。我首先讓學生會回答文中表明詩人“遭貶”的原因的句子,並作一定的引導與補充,得出詩人遭貶的原因是由於楚懷王的昏庸腐敗,忠臣的誹謗讒言,當時朝政風氣的投機取巧、阿諛諂媚,而詩人又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倔強性格,使得詩人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遭到排斥而被貶謫。其次,我讓學生找出第一段中相應的作者自我闡述在惡劣的環境中的態度與立場的句子,透過對這些句子的分析,來表現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在分析第二段的“隱退”時,我讓學生思考屈原在隱退後是如何獨善其身?並找出相應的表明作者隱退後堅持追求美好德行的句子。透過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詩人以對美人的嚮往寄寓詩人對“美政”的渴求,以及借對“香草”的鐘愛來寄託自己對高尚情操的修養的比興手法,在探討詩人隱退後的心志的句子中,闡釋詩人面臨的`理想與現實、進取與退隱的對立與衝突,從而加深學生對詩人命運悲劇性的理解。

第二個環節是分析屈原形象。我主要採用討論法。給學生幾分鐘的考慮時間,並請2——3位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之後,我再進行總結與歸納。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分析屈原的鮮明個性的外貌特徵以及“外修”下的愛國情操與對理想和人格的執着精神,強調屈原精神在塑造中國人民族性格上的地位和作用。採用討論法意在緩和教學節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體悟屈原的悲劇與崇高形象,

最後一個環節是分析《離騷》的藝術特徵,以我的解析爲主,從語言特色、賦的運用、比興手法三個方面展開分析《離騷》的藝術特性,帶領學生從文字細讀的世界中“走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統觀《離騷》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將《離騷》與《詩經》對比,以溫故而知新的方式,突出二者在古典詩歌方面的獨創性以及獨領中國文學兩千多年“風騷”的文學地位,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

在作業佈置上,我以“屈原該不該隱退”這個問題作爲學生課後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後進行有意識地複習,走進“離騷世界”之後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以此加深學生對屈原人格魅力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