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推薦】《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1.8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讀書筆記1

除了行孝之外還要泛愛衆,論語中有句話是:“欲人愛己,必先愛人。”由此可見泛愛衆的重要性。

除了要泛愛衆之外,還要以“信爲先”這裏就給我們的老師、教練和同學們敲了個警鐘。比方說教練、老師答應或承諾學生說你要做什麼事,但是你去忘記去做了或者是沒有去做都會造成學生對你的不良印象。而同學們也要以信待人,如果你沒有信用,別人就會看不起你,你就會沒有朋友!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學好、學透徹《弟子規》,並落實到生活中去吧!他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建設和諧校園、一起譜寫青春的樂章吧!

《弟子規》讀書筆記2

這幾天背《弟子規》,我沒覺得有什麼難的。跟《三字經》對比,《弟子規》比它簡單一些。《三字經》講的主要是古代歷史。

《弟子規》講的主要是人的行爲習慣,因爲每天都要接觸到,所以好理解,就好背。背了《弟子規》,我就知道了很多事情的規矩,就知道怎麼做了。

《弟子規》讀書筆記3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必須的差距。

在孝方面,此刻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就應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厭惡他們,那多不就應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此刻自己既爲人子女,又爲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爲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最後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弟子規》讀書筆記4

早就有了《弟子規》這本書,但在最近認真讀了它,才真正懂得這本書的重要意義。《弟子規》是中國很早以前的啓蒙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古代聖賢對學生的訓示。認真閱讀這本書,在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長輩、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爲人處事等等。

讀完《弟子規》,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及時答應,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你做什麼事情,應該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讀着這句話,我就聯想到自己。平時,奶奶讓我去洗澡,我總是用“等一會”來敷衍奶奶。等過了一會,奶奶又來叫我,但我可能被好看的電視節目所吸引,還是那句話“等一會”。時間等久了,經常逼得奶奶把電視關了,再拉我去洗澡。我知道自己這個習慣不好,透過學習《弟子規》,今後我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弟子規》裏還有這樣一句話“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對我很有啓發。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有一次,妹妹來我家作客,而我卻爲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妹妹爭吵起來,爸爸媽媽有些責怪我不懂事,不該和妹妹計較,應該讓着妹妹,我還不理解,覺得爸爸媽媽是在護着妹妹。現在我真爲自己當時的想法感到慚愧。

《弟子規》讓我知道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5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6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第一節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努力做到聽教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節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學之間應當和睦相處。決不能貪圖錢財。努力做到團結大多數人,做一個平易近人的好學生。

第三節使我明白了僅有早睡早起才能身體好,使每一天都能精力旺盛地學好每一門功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第四節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欺騙他人,僅有誠實待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可信的好學生。

第五節使我明白了人們應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我們生活的環境。

第六節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筆記7

讀完《弟子規》,感慨萬千。提筆,卻遲遲不敢寫下什麼,深怕自己粗俗的文字褻瀆了這神聖的篇章。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慎;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我只能用“總敘”來概括《弟子規》,因爲再找不出更爲精闢的句子了!

首先,我學到的是“孝”。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小節中去表達自己的孝心。“孝”,絕非每月給父母多少生活費,讓他們住多麼豪華的房子,而是,每天一個問候的電話,沒事幫父母做些家務,是儘量滿足他們對親情的渴望,是親有過,諫使更的修養,是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的關懷,是隻求付出,不問回報的問心無愧!

其次,我學到的是“謹,信”。我覺得,“謹”也是講要注重細節。“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是要我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等要我們注意自己的着裝形象;“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等要我們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是要我們言出必行,講求信用;“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是要我們有十分把握時再作判斷,凡是不可臆造其有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是要我們有錯必改,要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

再次,我學到的是“仁,愛”。“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這說明我們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的德行和修養;“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這是在告訴我們,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對待每一個人,要學會尊重他人;“行者高,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我們要用實力和智慧樹立自己的威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我們要心懷寬容與仁愛,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刻在石頭上銘記,把對他人的怨恨劃在沙灘上隨風而逝。

最後,我學到的是“餘力學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此句恰說明了“學文”與“力行”的重要性,只學文,則會浮華,只力行,就會專斷獨行,而不能明曉真理;“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當努力足夠多時,就必定會有回報;“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不懂就要問,要有積極的求知慾;“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可見,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聖與賢又如何?歸根結底,還不都是人嗎?只要相信自己並努力爭取,誰都能成爲“聖賢”!“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修心一聽命,天地保”。

以上僅爲本人對《弟子規》的一些拙見,因能力有限,故只能嚴格按照原文以作小解,泛泛而談,不足爲鑑,不當之處,望體諒並指正,不盛感激!

《弟子規》讀書筆記8

《弟子規》,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這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裏卻蘊含着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

從《弟子規》中我們更可以瞭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衆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只有在能夠做好這些之後,才“有餘力,則學文”,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古人的這個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卻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卻忽略了做人教育。所設的品德課、政治課,也只是爲了應付考試,北國之後之後就是水過鴨背,什麼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不得不說,這是我們現代教育最大的失誤。

作爲一名教師、一名家長,我們擔負着教育子女、教育學生的重任。因爲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爲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負責,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僅僅要教給他知識,也應該教給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養。當然,這要求我們自己就應該有一份積極的人生態度。另外作爲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因此,不論是教師、家長哪種身份,我們既要教會孩子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着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餘”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能讓我們進一步明白對待工作和生活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說,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麼御人之術。

“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麼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並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弟子規》讀書筆記9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爲流傳的兒童啓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啓蒙教育,爲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採納《論語·學而》篇加以引申擴展而成,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

因爲家庭濃厚的閱讀氣息,我從小便對中國古代書籍充滿興趣。還記得我年幼時,父母除了提供我好書,他們也時常陪伴我朗讀中國古代書籍。在這麼多書當中,<<弟子規>>是我的最愛。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了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認爲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極其膚淺的。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身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

從小,父母便教導我朗讀《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並向我解釋它的含義。雖然當時有一些迷惑,但隨着年齡增長,我也漸漸地領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指的是做一個好學生好子女應有的標準。“孝”時孝順。“悌”時兄弟間彼此誠心相愛的意思。從父母那兒學到的傳統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禮,孝敬長輩,爲人真誠等,讓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我們很難苛求一個從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深的瞭解,所以我十分慶幸能夠出生在這樣一箇中國傳統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裏。

《弟子規》讀書筆記10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而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聖賢所創造的啓蒙經典。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深有感觸。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弟,次謹信”,這幾句話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自我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在《弟子規》衆多經典名句當中,這幾句是我最喜歡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雖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可是,卻沒有做到友愛自我的兄弟姐妹。一次,媽媽買了一些零食回來,妹妹正在做作業,並不明白有吃的,於是,我自個兒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頓。結果,妹妹做完作業後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號啕大哭,我還不以爲然,昂着頭,興高采烈地玩電腦去了。還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場滑旱冰,表弟不細心摔倒了,手脫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無可奈何,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旱冰場。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責罵表弟,說他是懦夫、毛毛蟲等弱不禁風、經受不了風雨的事物。此刻想起這些事來,我真是覺得無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我們中華民族就有許多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來說吧:孔融在四歲時,家人買梨給他治瘡,可孔融覺得自我應當關愛關心自我的人,便將大梨讓給了別人,自我只吃最小的梨。以後我也要像孔融學習,更加關愛自我的兄弟姐妹,處處想到他們,有好的東西時與他們共同分享,而他們有困難時,我也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們煩惱時,也要爲他們排憂解難,和他們共同開心,共同憂傷,團結互助。

今後,我必須會做到“首孝弟,次謹信”,與親人共處一片藍天,互相關愛幫忙。而《弟子規》也將陪伴我走過以後的人生!

《弟子規》讀書筆記11

每天清晨,撒滿光輝而顯得生機一片的校園裏,伴着悠揚的音樂,便會傳來朗朗的誦讀之聲,整齊而又洪亮。同學們在讀什麼呢?哦,原來是我們第三實驗小學人人都在誦讀的《弟子規》。

《弟子規》爲孔子編著。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學習《弟子規》(雖然他們早已當客成名)?不計其數。就連權力至上的皇帝也對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腳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經常採納下屬的正確勸諫,先後接受了魏徵二百多次批評規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己過失的.一面鏡子。因爲“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唐太宗對臣下的意見能夠認真聽取,擇善而從,這在中國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無人可比的,正可謂“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時讓我們懂得“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弟子規》教育人們首要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爲要謹慎、言語講信用。每時每刻對衆人都得有愛心,向每個人學習,有仁德情懷。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記得那一次……

我剛熟背完“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就被爸爸叫去吃飯。我一邊嗯嗯呀呀地答應着,一邊慢悠悠地走出房間,然後慢騰騰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會兒纔到餐桌,還東張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覺間,當回過神來時,才發現碗了多了好多菜:紅蘿蔔、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飯也壓得喘不過氣來,簡直就是喧賓奪主嘛,我滿臉不高興,不由自主把碗裏的菜統統夾回盤子裏。爸爸此時又開始了他的說教:“吃不能只是爲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這些菜富含維生素……”我最怕聽爸爸的“經書”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歸原碗”,皺着眉頭勉強“一掃而光”。可是,一旦有機會在串串香面前,我卻是表現得那樣“貪婪”,一連可以挑十幾串,狼吞虎嚥地吧唧吧唧嚼得歡。因爲這樣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況爸爸媽媽是絕對不會讓我碰觸的,可我就是嘴饞,怎會不把握機會狠狠地一飽口福呢?

現在你該知道我爲什麼長得高卻長得瘦的緣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別是對吃水果,從來都不主動,最讓爸爸媽媽頭疼。我可是在媽媽使出渾身解數後纔開始慢慢喜歡上香蕉、草莓、奇異果、橙子、甘蔗的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相信在《弟子規》的不斷感化下,在爸爸媽媽老師等長輩們的關懷教導下,我一定也會對最近被評爲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首的蘋果情有獨鍾的,對富含維生素A、B、C的青菜來者不拒的,因爲它——《弟子規》乃是我成長之路的良師益友也!

《弟子規》讀書筆記12

人身在世,短短几十載,須有規則來約束自己。《弟子規》中講述到聖人訓言:孝悌 謹言 慎行,愛衆親仁,餘力學問問,對此,我頗有感觸。

在我們中國現有教育體制中,似乎給孩子灌輸最多的是學問,忽略了一些生命中必要的品質。踏進大學校園,一路走來,讓我懂得很好的生活。

生命中,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無論在哪裏,我們不可以忘記對父母那份摯愛。他們的面容滿是滄桑,曾幾何時,皺紋已佈滿了他們的臉龐。他們在辛勤耕耘,把我們送向遠方。此刻踏上異鄉的土地,遙望家的方向,不覺已淚流兩行。我會記得對父母的承諾,我會努力做他們希望做的事。電話裏聽到他們的聲音,是慢慢的思念。

不經意間,我們不再是那個稚嫩少年,我們要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四海之內皆兄弟,在寬鬆的學習環境裏,隱忍,從容,泰然處之!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尊師重道,謹言慎行,勿焦勿燥。在生活中,秉承“至誠至博”的校訓,誠樸,誠實,誠信,樸實無華,以誠相待,取信於人。在人生中不斷追求學問和事業的境界,胸懷寬廣,海納百川。

與人交往,平等仁和。寬容,大度,親近有內涵的人,讓自己在融洽的氛圍裏成長。做一個仁愛的人,只要心中有愛,每天就會有溫暖的陽光。天會晴,風會止,風和日麗中,我們心中是溫暖的朝陽。

心靜如水,方能氣貫長虹。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生活中的磨礪下成長成熟,記得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學習中保持平穩的心態,生活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以自己的方式來生活,來學習,讓自己的大學生活穩定而又多彩,品味生活的甘甜,忍受生命的苦楚。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問。在大學的生活裏,不僅培養自己的生活能力,還要培養與人交往,做事的能力。謹言,慎行,愛衆親仁。我相信生命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在未來的生命裏搏擊風雨,縱使明天風雲變幻,我心依然!當生命有了新的規劃,就應該全力以赴。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自己最初的堅持是爲了什麼。以後的日子裏,謹記今天抄寫《弟子規》的激情,用今天的這份赤誠面對未來每一天的生活。

《弟子規》讀書筆記13

《弟子規》一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它首先講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小時候,我總是以爲媽媽理所當然的應該爲我做很多事情。我習慣了母親縱容我!有什麼話我也只會和母親說。

父親,從來都是不善言辭的,也不懂得怎樣去表達愛。每次回家後話也不多,時常和母親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那時候,我總覺得父親是沒有愛的!

只記得有一天母親去看外婆了,走得很匆忙。父親是從來不會做飯的,我想大概我和父親會出去吃點什麼簡單的不叫飯的飯了。可當我放學回家開門看見父親很戴着跟他很不搭的圍裙,一副很認真的做飯請不要打擾的樣子。大概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父親,心裏莫名的有點酸酸的,晚上也很莫名的跟父親說了很多話。

印象很深的記得他很期待的問我,還行嗎?好像有一點鹹了,我試過了覺得還好,不行的話我再重做一次吧。你試試?我完全忘了那頓飯是什麼味道了,只是覺得和平常的味道差了很多。也許,我嚐到了父親的味道。後來父親還第一次爲我切了飯後水果,我們很融洽的聊

了什麼,那時候我突然就覺得自己長大了,能體諒父親了,也覺得父親原本很親切。第二天父親叫我起了牀,做了很簡單的早餐。母親回來後,我覺得我反而更喜歡和沉默的父親交流。我甚至嘲笑父親應該多像母親學習做飯,真的很難吃呢!父親說等他老了,他就做飯給母親吃,他們一起去一個安靜的地方,他說他要好好享受一下二人世界的感覺,那一刻,我覺得我們一家都很幸福!

父親一直是我們的頂樑柱,母親就是我們家的後勤總部。那時候我突然就理解了不太會表達愛的父親,父親——原本就很高大。

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甚至很沉默。他們爲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

日月如梭,我只希望時間慢一點,一直做他們的小孩。陪着他們一起平淡的幸福着!

《弟子規》讀書筆記14

我們班的特色是背誦《弟子規》。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纔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 “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爲,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

《弟子規》讀書筆記1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弟子規》,雖然它年齡遠不如日月星辰,但其意義卻一點也不比宇宙中的太陽遜色。讀《弟子規》,真讓我羞愧不已。書中字字珠璣的話語,雖然簡短,卻包含着無數的道理,讓我受益終身。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當我讀到這些語句時,不禁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爲,羞愧難當。

記得那是一個多雲的日子,媽媽從北京出差回來。“叮叮叮……”樓下的門鈴響了,原來是媽媽讓我下去幫忙拿東西。我心想:媽媽肯定提了不少東西,五層樓的高度,再加上那麼重的東西,我纔不下去呢。於是我便堵上了耳朵,跑回自己的房間去了。“兒子,兒子……”媽媽在樓下不斷地叫喊着,我的心裏在做着激烈的鬥爭,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哎呀,都煩死了,我的腦袋快要炸了。”我小聲的嘟囔着。算了,一不做,二不休,不去就是不去,回頭就說沒聽見就行了。我又繼續把頭埋在了胳膊下面儘量不去聽樓下的叫喊聲。

一會兒,媽媽提着大包小包上了樓,“噹噹噹”的敲響了家裏的大門。我趕忙去開門,“你剛剛在幹什麼?沒聽見我在樓下喊你嗎?”媽媽疑惑地問我。“我,我,我剛纔在寫作業,沒聽見。”媽媽不疑有他,一邊把手伸進包裏,一邊神祕兮兮的問我:“你猜媽媽給你帶什麼來了?”然後拿出了一個大塑料包,“看,媽媽給你帶北京最有名的烤鴨回來了,開葷嘍!”我不好意思的結果烤鴨,想起了剛纔自己的作法,後悔至極,真想回到剛纔,到樓下去幫媽媽一下。可是,我沒有後悔藥。

九歲的黃香,爲了讓父親睡的安心,夏天睡前幫父親吧牀鋪扇涼,冬天寒冷時爲父親把牀鋪暖熱。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爲,我簡直無地自容。媽媽,對不起,願你能原諒我。我一定要改正。《弟子規》,你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你讓我懂得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謝謝你,《弟子規》。

你是一顆永垂不朽的明珠;是你讓我懂得了那麼多,我要在這裏對你說—謝謝你,《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