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3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弟子規》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3篇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篇1

所謂“弟子”,狹義指父母的孩子,老師的學生。廣義上說,所有人都可成爲弟子。首先,我們是孔夫子的弟子,因爲即便你不學《弟子規》,我們也應該知道我們是有教育傳承性的,孔子是萬世師表,他第一次建立了教育機制,因材施教,故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才的教育雛形。所以,我們不能繞開孔聖人的時空作用和影響,也不該覺得做孔夫子的弟子是尷尬的事情,因爲我們繼承了中國的文字和思想,就潛移默化的繼承了我們中國古代先賢聖人的遺脈,比如今天用到的成語,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俗語、俚語等。

都能從《易經》等文化元典中找到答案,而我們知道,爲《易經》建立圖符,著辭、立傳的三位聖人是“伏羲、文王、孔子”,所以說我們是古人的弟子,一點不爲過。我們應該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種敬畏感。“規”就是行爲規範,所以不管小孩大人,我們都該學習聆聽聖人的教化,聖人的訓指。聖人也好,古人也罷,首先都應該是老人,有句老話說的好,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傳承經驗的人,所以,從老人處學得智慧,能夠讓我們少走彎路,少走錯路。

弟子規總共從七個方面闡述問題,這個提綱讓我們對所學的內容一目瞭然。

“首”,首先的意思“孝”,“孝”字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最能直接去體會到它的含義,自古就有“百善孝爲先”,“忠臣出孝門”的.說法,一個人能否懂得孝順老人,是會影響一個人做人做事層次的,所以說,“孝”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中國的漢字其實很有意思,我們如果去思考這個問題,能悟到很多東西。“孝”和“老”字比較看,“老字頭”下有“子”爲孝,也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膝下有“子”方能孝,“子女”理應該頂戴“老”人,才能承孝道;而“老字頭”下懷揣“匕首”,就是一把刀,而這把刀像在雕琢我們的皺紋,它像摧殘容貌的一把利器,人就在這把風霜逼迫的刻刀下衰老了。所以,我們把老字下面的“匕”扭轉乾坤,換一個角度看,就是“孝”字,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字很微妙。

“悌”字也很有意思,“悌”代表恭敬身邊的人,“弟”字旁一個“心”字旁,引申來看,就是用心關愛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就是爲孝之道,若是兄弟姐妹之間矛盾重重,對家人總歸是一種傷害。“弟子規”把首要學習的內容,放在了“孝、悌”上,因爲古聖先賢早就認識到,“孝悌”是一種體用關係,孝字爲本,悌字爲用,兩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和影響,所以說,一個好的社會,要想健康良性的發展,本身離不開家庭氛圍的教育和薰陶。

“謹”指的就是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的做事,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放逸怠惰,不任意妄爲,敷衍塞責。“謹”字涵蓋的是一個人態度,我們做人做事的方式,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姿態,做人的姿態就是做事的姿態,有了這個姿態,我們纔可以把握尺度,不超越人倫這個大的範圍。“謹”作爲一個章節,有必要讓我們從中悟到文字背後的東西。

“信”就是誠實,守信用,做什麼事,說什麼話,乃至起心動念,都應該保持高度自警,不能虛與委蛇,善僞巧詐,應該學會老老實實做事。現在人看到孩子聰明,都說孩子很尖(奸),似乎是在誇獎孩子,但是我認爲一個人用到了“奸”字,終歸不是什麼好詞。這也恰是需要我們警惕的小聰明,善信力量的培養,實在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所以“信”字獨立成章,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如今經濟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是若沒有良好的信譽作爲根基,一切都是浮萍,一切所求,都會變得虛妄。在後面,我會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社會的現狀,深入並展開談這些內容。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篇2

今年中心開展“閱讀經典,提升素養,厚德敦行”全員讀書活動,在閱讀《弟子規》這本書時,給我記憶最深的是當中的“親仁”篇,雖然篇幅短小,但卻始終告誡孩子們,內心一定要以仁義道德作業衡量標準,要明辨善惡,親近仁者,結交君子。“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要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用了這二十四個字,爲我們進一步指出與君子交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與小人交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壞處,提醒我們在交朋友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弟子規》接下來又要求孩子,從小要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或者說與人交往的習慣,即“善要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大家應該相互提醒對方,跟朋友交往的時候,要勸人向善,這樣的話對兩個人道德的建立都有好處。如果你看見對方有過失,你不去規勸,那麼朋友之間,兩個人都於道有虧,不是好事。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篇3

今天我朗讀並背誦了《弟子規》,從“弟子規,聖人訓”一直到“事諸兄,如是兄”。

透過學習,我懂得了要孝順長輩,冬天的時候要用自己的身體焐熱牀鋪,夏天的時候要把牀扇涼。長輩說話的時候不能插嘴。要主動給長輩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