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讀書筆記【薦】

弟子規3.29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書筆記【薦】

《弟子規》讀書筆記1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儼然就是小公主,小皇帝。住着寬敞明亮的樓房,甚至是豪華的別墅,開着別緻的轎車,吃着頂級的快餐,古人的那些仁孝義早已離我們遠去。但自從我看了《弟子規》這本書後,讓我深深震撼。

《弟子規》開篇第一句就是“首孝悌。”是說做人心中要有愛,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敬的話,那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晉朝的王祥臥冰求鯉,最終感化了繼母冷酷的心。身爲一代皇帝——漢文帝,日理萬機,但不忘了照顧年邁的太后,做到親嘗苦藥。正因爲他的侍母至孝,纔會有他的治國有道,最終成爲一代名帝。

讀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叫我們時,我們要立刻答應。父母叫我們做事時,我們不要偷懶。)想起以前父母叫我做事時,都覺得不耐煩,甚至對父母大呼小叫;當父母問我問題時,總是愛理不理,慢騰騰地回答。不禁汗顏萬分。

讀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尊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父母心中自然就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尤其是孔融小小年紀,能夠如此敬兄愛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我和哥哥卻動不動就吵架、鬥嘴。吃飯時,我和哥哥都爭先恐後地搶雞腿吃。每次有好吃的,我都是挑大的,撿好的。現在想起來都臉紅。我決定以後要和哥哥和睦相處,讓爸爸媽媽感到欣慰。

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做人的根本,真感到慶幸!

《弟子規》讀書筆記2

利用暑假,我好好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裏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對我們與人、親友、社會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着很大的幫忙。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當我讀到只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樣明白,於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是正在讀這一段就不好想到別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好應爲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一段,而東翻西閱,比坑定寫信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是要有規範,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正因時刻剩餘,等期限快到了纔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因此一規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看來,《弟子規》中的文言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探究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時,我在寫作業時經常分散注意力,一會兒玩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想別的事。記得有一次,我汗流浹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東西后,就急忙開啟語文評價手冊來訂正。沒有仔細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題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寫了下來。結果,第二天老師批改完後發下來,我開啟本子,上方寫着三個鮮紅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細的熟讀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句,我高興地說。看來,只有認真仔細地明白、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規》裏還有着許多“規矩”,等着我們去學習,去明白,去體會。

《弟子規》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如果我們認真去踐行,給父母開來的快樂是無限的,給自己帶來的收穫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必須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弟子規》讀書筆記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當我翻開《弟子規》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件刻骨銘心的事情。

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就是“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那是我剛讀的時候不是很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在這個事情發生以後,我就徹底明白了,並且永遠也不會忘記:

記得那時三年級的時候,那正是個週末,老師佈置的作業很多,所以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約好了星期六去她家一起寫作業,可沒想到我正準備出門時,天上卻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在心裏抱怨着:這雨來得真及時啊,早不下,晚不下,偏偏等到這個時候下了。我心想:現在下雨了,我不去她家應該沒事吧,思考了一下,我決定不去了,可也忘了給她說一聲。可沒想到這個決定卻是錯的。

星期一我去了學校,我的朋友一直沒有跟我說一句話。雖然我很想跟她道歉,卻沒有這個膽量。就這樣我們一直堅持了一個星期。在第二個星期的星期一,我們進行了一次小考試,而正好是這一天,我忘記帶鉛筆盒了,正在我焦急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她微笑的把一支鋼筆遞給我,我接過她的鋼筆,對她說了一聲:“對不起,那天我是因爲雨太大,所以在沒去的,你能原諒我嗎,我保證以後不會再犯了。”她依然笑着對我說:“咳,你說那件事啊,我早就不在意了,今天你既然這麼說,那我就原諒你吧,我們還是好朋友。”我點了點頭,我用的這支筆寫的卷子,獲得了一個很好的成績。

弟子規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以後會遵守時間,不會再遲到了。

《弟子規》讀書筆記4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纔是真正的學習,因爲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爲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弟子規》讀書筆記5

早就有了《弟子規》這本書,但在最近認真讀了它,才真正懂得這本書的重要意義。《弟子規》是中國很早以前的啓蒙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古代聖賢對學生的訓示。認真閱讀這本書,在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長輩、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爲人處事等等。

讀完《弟子規》,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及時答應,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你做什麼事情,應該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讀着這句話,我就聯想到自己。平時,奶奶讓我去洗澡,我總是用“等一會”來敷衍奶奶。等過了一會,奶奶又來叫我,但我可能被好看的電視節目所吸引,還是那句話“等一會”。時間等久了,經常逼得奶奶把電視關了,再拉我去洗澡。我知道自己這個習慣不好,透過學習《弟子規》,今後我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弟子規》裏還有這樣一句話“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對我很有啓發。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有一次,妹妹來我家作客,而我卻爲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妹妹爭吵起來,爸爸媽媽有些責怪我不懂事,不該和妹妹計較,應該讓着妹妹,我還不理解,覺得爸爸媽媽是在護着妹妹。現在我真爲自己當時的想法感到慚愧。

《弟子規》讓我知道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筆記6

開學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弟子規》,這是我認識的第一本關於孔子的書籍。對於這位新“朋友”,剛開始時我可並不欣賞它。

漫不經心的開啟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開始發怵,因爲這裏面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字,不明白的意思。我不情願的朗誦起來:“弟子規,聖人… …咦!這是什麼字呢?”我奇怪的`自言自語。隨手翻開了字典,找到了這個字。我本以爲自己已經記住,可讀到第二遍時,我又忘記了。“真煩人!”我大聲喊起來。媽媽走過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把剛纔的一切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親切地說:“這是一本國學書籍,裏面講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媽媽還耐心的講了講裏面的內容。聽了媽媽的話,我又繼續讀了起來,讀到了:“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這一段時,我明白了:孝順父母要從小事做起。我爲我自己能夠理解這些道理而感到高興。於是我更加渴望能把它讀懂。漸漸地我開始越來越喜歡這位新“朋友”了。

我發現,透過讀《弟子規》不僅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還直接引導了我的行動。有一次在課間遊戲中,一不小心我把樑辰語的胳膊給碰傷了,我本想給他道歉,可又覺得這樣做太丟人了,不好意思說出來。回到座位上,我心裏很不安,仔細想了想,突然《弟子規》裏面的一句話在我的腦海中展現:“無心非,名爲錯;有心非,名爲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一想到這句話,我心裏踏實了。我走到樑辰語身邊,誠懇地說:“對不起,剛纔是我錯了,我不應該使勁兒推你,還把你的胳膊弄傷了,請你原諒我。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再玩的時候我會注意的。”

這件事發生以後,我更加喜愛我的好“朋友”《弟子規》了。它是中華傳統的美德,更是我道德行爲規範的指明燈,我要把它牢牢的記在心裏。

《弟子規》讀書筆記7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爲流傳的兒童啓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啓蒙教育,爲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採納《論語·學而》篇加以引申擴展而成,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

因爲家庭濃厚的閱讀氣息,我從小便對中國古代書籍充滿興趣。還記得我年幼時,父母除了提供我好書,他們也時常陪伴我朗讀中國古代書籍。在這麼多書當中,<<弟子規>>是我的最愛。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了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認爲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極其膚淺的。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身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

從小,父母便教導我朗讀《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並向我解釋它的含義。雖然當時有一些迷惑,但隨着年齡增長,我也漸漸地領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指的是做一個好學生好子女應有的標準。“孝”時孝順。“悌”時兄弟間彼此誠心相愛的意思。從父母那兒學到的傳統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禮,孝敬長輩,爲人真誠等,讓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我們很難苛求一個從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深的瞭解,所以我十分慶幸能夠出生在這樣一箇中國傳統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裏。

《弟子規》讀書筆記8

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得承認自己才疏學淺,到現在才結識《弟子規》這本好書。通讀之後,我感慨萬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啓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然而現在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我感到非常的幸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裏卻蘊含着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更對於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着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爲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爲規範。另外,書中透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爲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爲,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透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爲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做爲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透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透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總是愛鬧彆扭,委屈了還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訴說,想想自己多不該啊,不擔沒有關心父母,相反卻總是帶給他們煩惱。透過學習《弟子規》我發願:無論爸媽還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盡一份孝心,讓他們的晚年更加快樂!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 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在單位裏與領導和同事共事總是很難相處,關係不和睦,總是在抱怨不公平,透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績再突出,對領導不夠尊重,我行我素還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如果我早點接受這樣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夠很好的協調好上下級的關係,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我的人生目標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比前的學習只是明白道理而沒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學文,但力行,任已見,昧理真。”曾經的我便是那樣的人生。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和落實《弟子規》,同時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爲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於心的人!

《弟子規》讀書筆記9

聽人說《弟子規》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曉,我很是羨慕。《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得到了提升,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幼小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成長曆練會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有很多我卻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理所應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艱辛和苦衷。“親所好,力爲具;親所嚴,謹爲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上學,而我卻不能如他們所,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恨厭煩,有時甚至故意和父母唱反調。自從學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乃孝之始也。

讀了《弟子規》,作爲一名小學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啓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說話做事要小心仔細,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學習之餘,要多讀書,多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這個道理也許人人皆知,但是做起來人們往往忽視瞭如何付諸行動。

《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書筆記10

媽媽常常誇獎我,自從學了《弟子規》我長大了。今天我又一次坐在書桌前又一次開啟《弟子規》這本書,“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讀着讀着,一幕幕的往事,在我腦海裏一一閃現……

原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黃香九歲時,母親因病去世,他與父親相依爲命。夏夜,黃香用蒲扇扇涼父親的枕蓆,使辛勞的父親早些入睡。冬夜,黃香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焐熱,再讓父親睡下。黃香長大後爲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的孝行成爲千古美談。”

那是發生在去年冬天裏的事情。

“媽媽,快,快上牀。”我再三催促着媽媽上牀,你肯定以爲我是擔心媽媽累了,其實你想錯了。我是想讓媽媽早點幫我把冰涼的被窩焐熱,這樣,當我寫完作業,上牀睡覺時,外面是“寒氣襲人”, 只要一鑽進自己溫暖的被窩,裏面就 “溫暖如春”,我甜甜地進入了夢鄉。對媽媽的冷暖,我卻全然不顧。

在經典誦讀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黃香的故事。放學後我再也忍不住了,任憑羞愧的淚水在臉上流淌,心裏暗暗地說:“媽媽,您放心,我再也不會讓您爲我暖被窩,而相反,我會爲您暖被窩。媽媽相信我吧,媽媽,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又是一個寒冷的晚上,我早早地做完作業,漱洗完後,悄悄地睡到媽媽的被窩裏。心裏不停地說:“快點暖起來吧!快點熱起來吧!”當媽媽睡進暖和的被窩時,又驚又喜,一下把我摟進懷裏說:“媽媽的好寶貝,謝謝你。”

誦讀了經典,我從中學會了許多,這本書,像朋友一樣,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告訴我什麼該去做,什麼不該去做,我喜歡它!

《弟子規》讀書筆記11

《弟子規》一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它首先講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小時候,我總是以爲媽媽理所當然的應該爲我做很多事情。我習慣了母親縱容我!有什麼話我也只會和母親說。

父親,從來都是不善言辭的,也不懂得怎樣去表達愛。每次回家後話也不多,時常和母親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那時候,我總覺得父親是沒有愛的!

只記得有一天母親去看外婆了,走得很匆忙。父親是從來不會做飯的,我想大概我和父親會出去吃點什麼簡單的不叫飯的飯了。可當我放學回家開門看見父親很戴着跟他很不搭的圍裙,一副很認真的做飯請不要打擾的樣子。大概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父親,心裏莫名的有點酸酸的,晚上也很莫名的跟父親說了很多話。

印象很深的記得他很期待的問我,還行嗎?好像有一點鹹了,我試過了覺得還好,不行的話我再重做一次吧。你試試?我完全忘了那頓飯是什麼味道了,只是覺得和平常的味道差了很多。也許,我嚐到了父親的味道。後來父親還第一次爲我切了飯後水果,我們很融洽的聊

了什麼,那時候我突然就覺得自己長大了,能體諒父親了,也覺得父親原本很親切。第二天父親叫我起了牀,做了很簡單的早餐。母親回來後,我覺得我反而更喜歡和沉默的父親交流。我甚至嘲笑父親應該多像母親學習做飯,真的很難吃呢!父親說等他老了,他就做飯給母親吃,他們一起去一個安靜的地方,他說他要好好享受一下二人世界的感覺,那一刻,我覺得我們一家都很幸福!

父親一直是我們的頂樑柱,母親就是我們家的後勤總部。那時候我突然就理解了不太會表達愛的父親,父親——原本就很高大。

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甚至很沉默。他們爲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

日月如梭,我只希望時間慢一點,一直做他們的小孩。陪着他們一起平淡的幸福着!

《弟子規》讀書筆記12

我很欣喜的經過路上圖書室這個平臺,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啓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記得有一次,媽媽在染頭,不細心染膏進眼睛裏了,喊我幫忙。我卻只顧玩電腦,很久才慢吞吞地應答。害得媽媽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點滴。此刻想起來,我實在是太不應當了。要明白,媽媽頭上那一絲絲銀髮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明白了這些以後,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我都會惦記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從不一個人享用。家裏人都我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一向以我爲榮。在和表弟相處的時候,我還學會了寬容別人,學會了體諒父母。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的寶貴時光。我們所明白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課桌上刻的“早”字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中。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要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時刻刻提醒自我,要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以前我去哪裏玩,都不告訴父母,回來的時候也不聲不響的。自從我明白了這句話後,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和它朝夕相處,我就會成爲一個既懂事又歡樂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筆記13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時明白了很多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對姐姐說:“李澤涵,給我倒杯水。”現在想想,這是不對的,自從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學到了“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以後,每次我都有禮貌地喊她一聲“姐姐”。

還有一次吃飯時,媽媽把飯端來,我就自顧自地吃了起來,完全沒有想到剛剛辛苦勞累的媽媽。學習了《弟子規》的“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後,我每次吃飯前都等父母坐下後,我才坐下。以前我都是想着什麼事情,總有媽媽幫着做,衣服脫了亂放,飯吃完了碗筷亂放。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應該試着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弟子規》中說:“出必告,反必面”。以前我出去玩都常常忘記跟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去同學家玩,沒有告訴媽媽,媽媽以爲我在小區裏面玩,結果找了半天都沒找到人,媽媽擔心極了。我回到家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我的安全啦!

《弟子規》使我懂得了: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語言要文明,不亂罵人,做事要講信用,說到做到。和別人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弟子規》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今後我要多讀一些好書,這樣才能更加地完善自己。

《弟子規》讀書筆記14

新的一年又到了,剛開學我們學校就舉行了誦讀,《弟子規》的活動,每天中午12:50我們全校就開始 誦讀《弟子規》了,當我聽到全校一起誦讀《弟子規》時忽然覺得身心舒暢多了 ,我在誦讀時瞭解了一些話的含義比如“冠必正,紐必結”意思是:冠必須要帶正,鈕釦必須要扣上的意思。還比如“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意思是:借別人的東西要問問他行不行,如果不問就可以看做偷。再比如說:“恩欲報,怨慾望。報恩長,報怨短。”意思是:恩一定要報,但怨可以忘記。報恩一定要報得多,報怨可以報的少。

我覺得《弟子規》不僅是拿來背的,還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但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還是覺得學校這次,誦讀《弟子規》的活動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一次活動。我希望學校多辦一些這樣的活動。

《弟子規》讀書筆記15

除了行孝之外還要泛愛衆,論語中有句話是:“欲人愛己,必先愛人。”由此可見泛愛衆的重要性。

除了要泛愛衆之外,還要以“信爲先”這裏就給我們的老師、教練和同學們敲了個警鐘。比方說教練、老師答應或承諾學生說你要做什麼事,但是你去忘記去做了或者是沒有去做都會造成學生對你的不良印象。而同學們也要以信待人,如果你沒有信用,別人就會看不起你,你就會沒有朋友!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學好、學透徹《弟子規》,並落實到生活中去吧!他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建設和諧校園、一起譜寫青春的樂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