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弟子規》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

最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爲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爲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衆、親 仁和餘力學文。

細細品味後茅塞頓開,平時裏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裏行間充滿着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爲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爲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爲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裏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2

讀《弟子規》有感讀完《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無心非,名爲錯,有心非,名爲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記得有一次我喝水的時侯,由於杯子沒有拿穩,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當時我想:“這回可慘了!爸爸回來一定會狠狠地訓我一頓的。”等爸爸下班回來,我一直躲着兇,沒有告訴他杯子摔碎的事。爸爸知道後,並沒有象我想象的那樣,而是跟我說:“一個人一生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一些無心之錯,只要認識到錯了,以後引起注意就可以了。你摔碎杯子不敢告訴我,說明你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我就不會再批評你了,怕的是犯了錯誤而自己認識不到。”

透過這件事情,使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一個人不經意間做錯了事,而自己又認識到並加以改正,是可以原諒的;而存心去做錯事或做錯事不去改正,就等於是錯上加錯,是不可以原諒的。”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3

教育無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將其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心爲孩子着想,用一雙敏銳智慧的雙眼觀察孩子,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先知其心,然後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誠的心喚醒孩子本善的心,讓他們順着天性幸福成長。

但,苟不教,性乃遷,順“天性”而非“個性”,這兩個詞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其根本區別在於:一個無私利他,一個自私自利。所以,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知正念,培養浩然正氣,爲自己培福積福,再造福,那麼,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最難得的莫過於此。

讓末學跟孩子一起努力,從當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發!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4

在末學看來,婚姻跟愛情不一樣。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事。古代人都講“門當戶對”,這是有根據的。一定要隨緣,要找志同道合的伴侶。愛情會隨着時間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又會慢慢變成一種親情,而隨之,年輕時的激情會慢慢消退。

爲什麼現在的離婚率逐年攀升,就是因爲太兒戲,不夠重視。“閃婚”“試婚”等這樣的新詞出來,真的讓人很心酸。想想傳統的婚姻,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現在呢?像玩過家家一樣。因爲男女關係的混亂,而造成現在男女生理問題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受到傷害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作爲90後的我,也更感責任之重大。末學也是剛從中倖免逃脫出來的一員,也更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受益,能覺醒。

真正的愛情是成全別人,是希望對方幸福快樂,而不是佔有跟慾望。現在的青少年都想擁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就像言情小說,像偶像劇裏一樣。那隻能是幻想。真正的愛情就是相濡以沫的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雞毛小事,它是一種很平和很微妙的感覺,就是用心去感受。所以,對於愛情,一定要理性,而非感性,“衝動是魔鬼啊”。

愛的語言是正直的,那些只會花言巧語的人就像是披着羊皮的狼,就像老師說的:“因爲誤解而結合,因爲了解而分開”。對愛不瞭解,很可能拿着愛到處控制別人。愛的行爲是成全對方的善良,成全對方對的行爲。女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助夫成德啊!在末學心中最完美的婚姻就像歌裏唱的那樣:“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裏的寶……坐着搖椅慢慢聊”。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5

作爲家長、老師的我,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本聖經,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忠孝思想不可丟。”有德有才爲上品;有德無纔是次品;無德無才乃危險品。可見“德”的重要。作爲父母,爲了不讓自己的子女成爲次品,更不想讓其成爲社會的危險品,我們應該怎麼辦?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以“入則孝”開篇,更凸顯其意義的重大。在這方面,我言傳身教,以身作責,爲孩子做榜樣。

我母親已有八十多歲了,從去年身體一直不好。因爲在本村,我會時不時的過去照看,尤其在星期日或下雨天,我會經常陪在母親身邊,爲母親鋪牀、洗腳、提水、看火,陪母親說話、聊天等,以盡做女兒的孝道。有時下班或星期日,我會帶着孩子過去。當看到我爲母親端煤時,孩子便說:“媽,還是我來端吧!”有時還會主動問我“媽,今天給姥姥幹什麼?”“端玉米軸兒”,直到把箱子端滿爲止。孩子這點小小的舉動,也正用行動詮釋了“孝”的意義。就在兩個月前母親住院期間,我由於外感風寒,從醫院回家時突然感冒了,肚子疼、渾身疼得不願下牀。兒子按照我的教法,親自爲我衝藥、熬粥喝,看到這些,我還真有一點小感動。孩子今年雖然還不到十週歲,但我覺得真的長大了,學會照顧自己的媽媽了。此時我也正聯想到《弟子規》中說到的“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這幾句話。是呀,是弟子規教育了我,教育了我的孩子。

“出必告,反必面,”“事雖小,勿善爲,”“物雖小,勿私藏”……這些,我的孩子做到了。不管上學還是放學回家,都要打招呼;違反道德的事不會去幹;不是自己的東西,肯定不會據爲己有,哪怕是家裏櫃子上放着的錢,他也不會私自拿走,甚至買東西找回的錢也會如數交還。以前教育孩子的道德規範,如今在《弟子規》中逐一得到了體現,這更使我認識到“孝”的廣泛。“親所好,立爲具,親所惡,謹爲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永遠都要記住:爲人子女應“以孝爲先”。

以前總是認爲:孩子還小,在和長輩或他人相處時不嚴格要求他們,好吃的好玩兒的都給孩子享用,以至於他們認爲這些是理所應當的,不知道禮讓長輩及他人,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弟子規》指導我們:“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者立、幼勿坐”。

記得剛開始學習《弟子規》時,我從電腦上找出來併爲孩子做了解釋。當時我是站着說的,剛說完“長者立,幼勿坐”,孩子便說“媽,你快點兒坐吧,要不然我都不能坐。”一句出於淘氣的話,卻讓我的心裏有一點兒暖融融的感覺,說明孩子懂得了什麼是“長者立,幼勿坐”。在以後的日子裏,也漸漸地付諸於行動。[平時吃飯時,孩子的爸爸沒有下班回家,就讓孩子先等一等;有了好吃的就先讓孩子撿好的先給奶奶送過去;如果在奶奶面前說話聲音大了,我馬上會提醒孩子:尊長前,聲要低;當我說話聲音大時,孩子也會比出食指在嘴前做出“噓”的動作來提醒我。就這樣,我們互相勉勵,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以前我的孩子上學經常忘記帶東西,物品隨處亂放。因缺少事先計劃和準備,以至到時東找西找,匆匆忙忙,身心慌亂,錯誤百出,結果耽誤時間不說,還經常發生口舌,使家庭氣氛緊張。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有過好多次,不是忘記帶英語書,就忘記帶語文書,要不就是忘帶彩筆,紅領巾更是,找不到五間屋子就帶不上。因爲我要上班,奶奶也跟着找,本來早晨的時間就不多,這樣搞得就更緊張了。透過背誦理解《弟子規》,孩子更直觀地認識到“事勿忙,忙多錯”的道理。《弟子規》“謹”的一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警惕自己的言行,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在逐漸養成。如“起牀、盥洗、穿衣、吃飯、坐立走”等。孩子的進步使我們做家長的感到無比欣慰。

《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孩子的,也是教育我們的。作爲家長的我們,首先做好孩子的領路人,成爲孩子成長的榜樣。其實我的這點做法不足掛齒,距離《弟子規》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但爲了我們的孩子,也爲了家庭與社會更加和諧,我希望我們能夠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6

時隔幾年,再次讀着《弟子規》,我不再是兒時那幅無知的面孔了,更多的是深深地思考,更多的是一種對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對爲人處事的理解。

首先,是在待人方面!《弟子規》中,強調對父母要孝,對長者要敬。這無疑是一個真理,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我們就是強調百善孝爲先。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解放,我們不能再“愚孝”!對父母是要態度謙恭語氣溫和,對父母的教誨也要聽從。但如果一味順從父母,把父母的所有話都作爲真理,那麼即使在父母眼中你是個聽話的好兒子,但在社會中你未必是個優秀的青年!對父母的孝不是一味順從,是要在理智上的一種順從!

在待人上還講到對長輩要尊敬,要懂得尊老愛幼,這是不變的真理,只不過方式要有所改變而已,不必“騎下馬,乘下車……”在對待兄弟之間,必須和睦相處要有一種博愛之心,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積極響應國家構建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

其次,在做人方面,對我的教誨更是大!第一,作爲社會主義的優秀接班人,我們必須有合理而規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貪睡。同時還要求我們衣着要整潔,不要過分追求華貴,也不要過於的與人攀比,衣物整潔即可。第二,《弟子規》中強烈要求我們要作誠信之人,講信譽,講誠信。這也是我們現在構建誠信社會的一個響亮口號。第三,《弟子規》教育我們要有一顆虛懷德納諫之心,善於聽取別人好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有一顆不恥下問之心,不懂就問的謙遜的態度。第四,《弟子規》中強調“勿飲酒”,在現在的社會中,勿飲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顯示的,只能說盡量少飲酒,畢竟少飲怡情,多飲傷身嘛。第五,《弟子規》中教育我們要有一中堅忍不拔的人格,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即所謂:做事勿畏難!第六,文中強調“鬥鬧場勿近”,雖然,大家都這樣認爲,可是我認爲我們應當有責任心,應該及時撥打電話號碼如110等,以免事態嚴重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最後,《弟子規》中強調我們讀好書,好讀書,因爲讀書好。要熱愛讀書,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頭腦,爲自己的成才之路做好鋪墊!然而,《弟子規》中強調,有餘力,則學文。我認爲必須全力學文,因爲我選擇了這條路,全力以赴就是我對自己最大的回報。無論怎樣,全力以赴,我就不會後悔!

讀完《弟子規》,無論是在待人,爲人,處事,學習等各個方面,都讓我獲益匪淺。當我認真寫下這篇文章之時,我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番新的體悟,這種體悟是一種心靈的甦醒,更是一直弄個前進的動力。衷心希望這種動力,能一直保持下去,支援我走完大學時光,意氣風發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和這個社會!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7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中的貴端和慈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貴端是指以端莊爲貴,慈的意思是指仁慈,我再來鞏固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吧。

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待家中的婢女僕人,可貴的是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如果能進一步做到仁慈、寬厚,那就更完美了。

在生活中,你在寫字,同桌不小心靠了一下你的胳膊,你會在本子上畫一條斜線,只得撕掉重寫,你會非常生氣,並找一個時機故意靠他一下,這樣你們就會產生矛盾,對誰都沒好處,從今以後,我們要學會寬厚待人,學會容忍。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8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了《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爲人子女,又爲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爲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了《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爲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爲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 “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作文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9

假期時,我按照老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 聖人訓 守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爲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後,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文明,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於我們現在的小學生成長。所以我以後要多讀書,特別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一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0

“出則悌”,主要告訴我們如何和別人相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之間做到互相尊敬,和睦相處,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敬。

“謹”告訴我們日常行爲舉止的規範。衣着要整潔,符合自己的身份,一舉一動都要謹慎,多爲別人着想,凡事多予別人方便。行爲規範了,外在素養自然得到了提高。“信”告訴我們日常言談舉止的規範,尤其是“見未真,勿輕傳,知未的,勿輕言”。

凡事不要妄加評論,要注意我們的一言一行,切記“禍從口出”。言談得體了,內在修養自然會提高。“泛愛衆”、“而親仁”,主要告訴我們思想道德行爲的規範。衆人平等,皆需相親相愛。不要自私自利要尊重他人,要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多和品行高尚的人相處,透過向他們學習,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昇華。“餘力學文”告訴了我們學習方法的規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不要流於形式,要常思考。“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用功自會領略其中的精髓。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1

接受近二十年的國家教育

成績名列前茅

重點大學碩士學位

在全國最好的科研單位實習

······

對於一個整天研究外文文獻,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崇拜美國自由的人而言,國學意味着八股文、之乎者也這些令人費解的文章,各種不人道的條條框框、心理折磨,是古代統治者用來馴服民衆的工具。是的,在未了解之前,它已經被我貼上了“腐朽”、“霸道”、“落後”的標籤,真是應了那句“主觀臆斷、妄下定論”,現在想來有些無知。

20xx年6月,從南京風塵僕僕的返回石家莊,想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打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也是那個時候,在正奧醫藥接觸到了弟子規,每天晨讀,語速超快,第一次都跟不下來,由此可想,正奧員工對弟子規的熟悉程度。透過瞭解,正奧的董事長秦總對國學甚是癡迷,不惜拿出重金鼓勵員工背誦弟子規,只是因爲自己受益匪淺,透過背誦將大家領入門,每日踐行,有機會接受中國國學帶來的好處。

出身傳統家庭的我,從小至今,出門前總會告訴家裏人,“我上學去了”或者“我去***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媽,我回來了”,這似乎是一個規矩一樣,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現在我在《弟子規》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才知道原來這條規矩出自此處,原來我一直在踐行《弟子規》,只是由於無知而未知。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2

今天我朗讀並背誦了《弟子規》,從“弟子規,聖人訓”一直到“事諸兄,如是兄”。

透過學習,我懂得了要孝順長輩,冬天的時候要用自己的身體焐熱牀鋪,夏天的時候要把牀扇涼。長輩說話的時候不能插嘴。要主動給長輩讓座。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3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纔是真正的學習,因爲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爲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4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這本書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歡《弟子規》,特別是“餘力學文”這部分。

“餘力學文”這部分講的是怎樣學習。我尤其喜歡這句: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妨把學習計劃定得寬鬆一些,但在實際執行時要抓緊用功,不懈怠、不偷懶。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該玩的專心玩,該學的認真學,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告訴了我讀書方法。是啊,遇到好詞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筆記,以便向別人請教,這不正是爸爸媽媽教育我要做的嗎?

我喜歡讀書、看書。自從我看了“餘力學文”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時,知道了把書讀好要有信心,還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三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這使我聯想到我讀書時的情形。我只是一味地看,雖然很用心,但並沒讀出聲,只是默讀。所以我的讀書水平一直沒有提高,直到看了《弟子規》以後,我才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並改正了。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5

世界社會的安定、在人的一念心念。時時爲人着想就會圓滿安康。要時刻有善念當我聽到心念這個詞的時候,我忽然想到心念是不是心裏的念頭。善念就是心理想的好的念頭。記得以前我聽過一堂課,講的是宇宙的奧祕——吸引力法則。

我們要給自己輸入好的程序,好的事情就會發生。我們吸引了正能量,我們就能心想事成。心念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曾士偉教授在講《易經》時,曾經這樣說過,人也是一個小宇宙,大自然中有山,我們的鼻子就是山;天上有28星宿,我們雙手的指關節正好是28個。我們和大自然是緊密相連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天人合一這個詞,這是否說明我們也會具有無限的能量?所以我們要時刻有善念,時時爲別人着想。

對於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要讓孩子從小時刻有善念,要給孩子貼好標籤,輸入好的程序。《三字經》裏講人之初,性本善。《大學》裏講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明德指的的就是本善之心。在孩子沒有污染前,我們要護持好孩子這顆本善之心。讓孩子看到的是一個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