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廉頗藺相如列傳》閱讀答案

《廉頗藺相如列傳》爲合傳,以廉頗、藺相如爲主,並記述了趙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參考!

《廉頗藺相如列傳》閱讀答案

《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後9—11題。(9分)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爲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爲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爲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吾羞,不忍爲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

——節選自《史記》

9、文中畫線部分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3分)

今 君 與 廉 頗 同 列 廉 君 宣 惡 言 而 君 畏 匿之 恐 懼 殊 甚。

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藺相如徒以口舌爲勞         口舌:能言善辯

B.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去:離開

C.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孰:熟悉

D.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鄙賤:見識淺薄

11、結合這段文字,說說藺相如和廉頗分別有什麼優秀品質。(3分)

答案

9、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3分。評分說明:對1處1分。)

10、C(3分)(評分說明:孰:哪一個、誰。)

11、藺相如:他以國家利益爲重,不計個人恩怨。廉頗:他知錯能改。(評分說明:一個人的品質1.5分,共3分。)

【課外文言文訓練參考答案】負荊請罪

【題解】負荊請罪,成語,揹着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國時代趙國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爲將相和。

作品鑑賞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歎服。

抓住人物特徵,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於抓住人物主要特徵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蹟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徵爲核心展開描述。正如他在本傳傳末所論贊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也。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在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事件進行描述時更是緊緊扣住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這一特徵,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層層襯染,極力蓄勢,造成人物形象的張勢。司馬遷在文中極盡渲染之能事,層層蓄勢,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勢爲己用之睿智:爲國紓難,利用國際輿論,借使秦負曲之勢,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償城,相如以“璧有瑕,請指示王”誆得玉璧後,抓住秦王貪婪的弱點,欲以璧擊柱,借“秦恐璧破”之勢威脅秦王;抓住秦國二十餘君“不堅明約束”之過,借理在我方之勢,使人懷璧歸趙;澠池之會,借“五步之內以頸血濺大王”之勢,逼秦王就範,爲一擊缶;借“趙亦盛設兵以待秦”之勢,迫使秦不敢動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

行文至此,司馬遷筆勢陡轉:多謀善斷、意氣風發的藺相如竟對無理取鬧的廉頗一再退忍避讓,連門客都感到羞愧。當門客要離開他時,才袒露他“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胸懷。相如的絕頂智慧和賢相風采凸現在讀者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