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附答案1

閱讀下文,完成後面的題。(12分)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附答案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於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喻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節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 分)

①以頭搶地耳________ ②皆布衣之士也________

③長跪而謝之曰________ ④寡人喻矣 ________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②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題3: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3分)

小題4:唐雎以士之怒迴應秦王的天子之怒,這表現了唐雎怎樣的精神?(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撞 ②平民③道歉 ④明白

小題2:①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

②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爲有先生啊。(4分)

小題3:憤怒、威脅、害怕(色撓) (3分)

小題4:不畏強權和敢於爲國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詞語解釋一般立意於考查重點實詞詞義、一詞多義現象、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文言虛詞六種文言知識。課內文言文詞語解釋的考查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日常加強歸類記憶,就肯定不會失分。如果是課外文言文的詞語解釋,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

小題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譯的題型。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檢視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爲主,意譯爲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再有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此題注意“縞素”的解釋,這是詞類活用現象。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要順着文章的內容一一篩選。“秦王怫然怒”體現了秦王的憤怒。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可見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脅唐雎。“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可見秦王的懼怕。

小題4:

試題分析:這道題是課內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無論是初講文字還是複習,這都是一個學習要點,只要上課認真參與課堂,課下認真複習,就會很簡單的回答此題,爲解答別的問題留取一定的時間。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附答案2

(二)(14分)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節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故不錯意也 ▲

(3)長跪而謝之曰 ▲ (4)徒以有先生也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小題3】.根據文意,用課文原句填空,使語意連貫,句式整齊。(3分)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 , 免冠徒跣,以頭搶地;

士之怒, ▲ , ▲ 。

【小題4】.秦王的態度前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樣寫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什麼作用?(3分)

答案

【小題1】(4分)(1)交換;(2)通“措”;(3)道歉;(4)只;

【小題2】(3分)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

【小題3】(3分)庸夫之怒 伏屍二人 流血五步

【小題4】(3分)運用側面描寫(1分),表現了唐雎不畏強權、從容鎮定、凜然正氣、機智勇敢的精神。(2分)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附答案3

一篇文章,完成文後題目。(16分)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選自課文《唐雎不辱使命》)

【小題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4分)

⑴且 秦 滅 韓 亡 魏

⑵長 跪 而 謝 之 曰

【小題2】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3)輕寡人與 (4)長跪而謝之曰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2)徒以有先生也。

【小題4】請結合上下文仔細揣摩分析“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這句話,寫出該句話的“潛臺詞”。(2分)

【小題5】唐雎“士之怒”回擊秦王“天子之怒”,表現了什麼唐雎精神?(2分)

答案

【小題1】(4分)⑴且 ︳秦 滅 韓 亡 魏

⑵長 跪 ︳而 謝 之 曰

【小題1】(4分)(1)易:交換(2)嘗:曾經(3)輕 輕視 (4)謝 道歉

【小題1】(4分)(1)安陵君於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國。(兩個“使”1分、翻譯通順1分)(2)只是因爲有先生您啊!

【小題1】(2分)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小題1】不畏強權和敢於爲國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2分)

解析【小題1】學生應瞭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根據句子的含義劃分節奏。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1】理解內容,根據語境,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小題1】學生透過感知文字內容,繼而理解文字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的感情。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附答案4

文言文閱讀(1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甲】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日:“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荊軻奉樊於期①頭函,而秦武陽②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③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羣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⑥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⑧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⑨柱而走。羣臣驚愕,卒⑩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11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選自《荊軻刺秦王》)

【註釋】①[樊於期]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遜到燕國。②[秦武陽]人名,又名秦舞陽,充任荊軻出使秦國的副手。③[陛]殿前的臺階。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諒”的意思。⑥(發]開啟。⑦[揕]用刀劍等刺。⑧[絕]掙斷。⑨(還]通“環”,繞。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宮廷的侍衛。

小題1:根據上文,解釋下列加線詞語的意思(4分)。

(1)長跪而謝之( ) (2)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諭矣( ) (4)圖窮而匕首見( )

小題2: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劃出兩處。(2分)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2分)

①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畢使於前。(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甲】、【乙】文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寫法,【甲】文表現了唐睢_________

_________的性格,【乙】文表現了荊柯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⑴道歉 ⑵介詞,從、由 ⑶明白,懂得 ⑷窮盡,完結(4分)

小題2: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2分)

小題3:(1)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徵兆。(2分)(2)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2分)

小題4:B(3分)

小題1:

試題分析: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比如本題中的“謝”是古今異義字詞。對課文註釋中有明確註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

小題2:

試題分析: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可以根據句子有幾層意思來劃分,層與層之間劃分;可以根據句子的結構來劃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要劃分(有“之”取消句子獨立性除外),長的短語,修飾限定部分與中心語之間要劃分,多個修飾限定語之間不劃。可先把句子翻譯一下,再劃分節奏。

小題3: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的語境,瞭解句子大意,準確理解關鍵字詞,比如本題中的“休祲”,翻譯後疏通語句。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小題4:

試題分析:梳通文意,再瞭解作者寫作方法,概括文中所描寫的人物的言行表現來分析其形象。

《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附答案5

閱讀《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1-4題。唐雎不辱使命①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②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陡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她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誇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③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於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④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釋下捌句中加點的.詞語。①倉鷹擊於殿上 倉( ) ②天下縞素 縞素( )③長跪而謝之 謝( ) ④寡人諭矣 諭 ( )2.甩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譯文: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譯文:

文中描寫秦王神志的詞語有。“不悅”“ ”“ ”表現了秦壬驕橫兇暴、色厲內荏的特點。4. 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樣讓秦王屈服的?答:

[參考答案]1.①通“蒼” ②穿喪服 ③道歉 ④明白2.①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嗎?(重點考查“雖、易、豈、直”等詞語的理解。)②平民(老百姓)發怒,只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重點考查“布衣、免冠、徒跣、搶地”等詞語的理解。)3.怫然怒 色撓4.唐雎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並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後,“挺劍而起”,以死相拼,挫敗秦王。(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