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讀書的體與用》閱讀答案

讀書的“體”與“用”

《讀書的體與用》閱讀答案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一種“讀書”的動物。以往,“讀書人”的稱謂專屬於少數人;如今,在“全民閱讀”的時代,讀書已成爲大衆普遍擁有的權利。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尤其是知識生產的積累,讀書越來越成爲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然而,爲什麼讀書?讀什麼書?怎樣讀書?讀書有用抑或是無用?這些圍繞“讀書”而產生的問題似乎都懸而未決。

關於讀書,可以從“體”與“用”這兩個方面來理解。大致上說,“體”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體,而“用”則是指“體”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從“用”的層面看,開卷有益,學以致用。這裏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讀書確實包含着實用的功利訴求。從這個角度考量,讀書利國利民、利人利己。透過讀書,人們可以獲得生存技能以創造財富改善生活;透過讀書,人們可以到達更高的社會階位而改變命運。

然而,對實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讀書的一個方面,過分地強調讀書的實用功能,往往會遮蔽讀書的根本要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種勸學篇,主要用讀書的好處和用處來激勵人們學習,會養育狹隘的讀書觀念。

從“體”的層面看讀書,也就是探究讀書這件事情的根本意義是什麼。當我們說“人是一種讀書的動物”時,就意味着讀書是一種專屬於人的活動,讀書與做人幾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讀書的根本要義是“人性養成”,“人文化成”。從這種意義出發來理解讀書纔可能達到讀書的至境。

一般來說,受功利之“用”驅使的讀書可歸爲“要讀書”一類,而懷有“體”之情懷的讀書則可稱之爲“好讀書”。“要讀書”乃是“五經勤向窗前讀”,與之相反,“好讀書”偏偏是“閒來無事好讀書”。以前讀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裏面說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覺得不着邊際。因爲既然是讀書,便應該正襟危坐,皓首窮經,衡量得失,怎麼能“不求甚解”呢?讀書而不好好學習,興之所至,隨性自然,算是什麼好學上進?後來,漸有所悟,是因爲明白了孔子的感嘆:十年有五而志於學,五十而知天命。這是孔子對於知識與人生宿命的'感嘆,“知天命”後也就熄滅了“志於學”的功利之心,最終達到“從心所欲”、領悟人生的境界了。

歸根到底,“要讀書”致力於實用知識,“好讀書”致力於人生體悟。後者往往可以不執着於書本身,前者卻陷於斤斤計較。帶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讀書,有時候就會執着於一念而忘記了風來水面與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侷促的生命空間裏,俯仰於天地大化之間,不正是讀書的根本意義之所在嗎?

(文/楊平,有刪改)

【問題】

5.下列對讀書的“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讀書的“用”是指讀書能滿足人的實用功訴求。

B.人與一般動物的區別就在於所有的人都追求讀書之“用”。

C.追求讀書的“用”,在閱讀時往往會執着一念,衡量得失。

D.過分強調讀書的“用”會讓讀書的觀念變得狹隘。

6.下列對讀書的“體”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讀書的“體”指的是獲得超越實用功利的人生體悟。

B.從“體”的層面看,作者對“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是認可的。

C.不斷追尋讀書的“體”,就可能逐步達到“從心所欲”的境界。

D.“好讀書”就是從“體”的層面專心讀書,只關注書本身的內容。

7.下列對讀書的“體”與“用”的聯繫和區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讀書的“體”與“用”從不同方面回答了“爲什麼讀書”這一問題。

B.讀書的“用”就是讀書的“體”外化而生成的實用功能。

C.讀書的“體”與“用”的差別就是讀書有用與無用的差別。

D.對讀書的“體”與“用”的不同追求體現了不同的價值追求。

【參考答案】

5.B

6.D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