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讀書與美麗》閱讀答案

①我有一位朋友叫莊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譯家、學者。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對我來說,我寧願把這句話改爲“上有天堂,下有書房”。他說在他年少時就想到:反正誰也不知道天堂是什麼樣子,他無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間書房。

《讀書與美麗》閱讀答案

② 我讀到這些話時,爲他的純,以及他與我不謀而合的價值觀會心地笑了。我心裏對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因爲在這個價值觀飛快變更的年代,我生活的很大成份,仍是獨自寫作與讀書。有時不免對周圍忙得頭頭是道、不讀書卻也十分充實的人們發出自愧落伍的嘆息。而莊先生這一席話,使我認識到,我還是有伴的,並沒有落伍得那樣徹底。

③在易卜生的《彼爾金特》申,有個叫索爾薇格的少女,彼爾金特在戀想她時,總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絹包着的《聖經》的形象。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特蕾莎留給托馬斯的印象,是她手裏拿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這兩位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彼爾金特和托馬斯心裏獲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她們的書所賦予她們的一層象徵意義。我的理解便是讀書使她們產生了一種情調,這情調是獨立於她們物質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麗。作家們都沒有用筆墨來描寫這兩位女性的容貌,但從他們賦予她們的特定動作——持書來看,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她們美麗的氣韻,那是抽象的,象徵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體形態的美麗,這種美麗不會被衣着和化妝強化或弱化,不會被衰老所剝奪。這並不是說,任何一個女性,只要手裏揣本書,就會變成特蕾莎或索爾薇格。書在不愛讀書的人手裏,只是個道具。重要的是,讀書這項精神功課,對人潛移默化的感染,使人從世俗的渴望(金錢、物質、外在的美麗等等)中解脫出來,之後便產生了一種美麗的存在。

④我於是感到自己的幸運——能在陽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發上讀書,能在讀到絕妙的句子時,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難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當,才能汲取它的營養。

⑤女人總有永別自己外貌美麗的時候。不甘永別的,如某些反覆整容的明星,就變成了滑稽的角色。時光推移,滑稽都沒有了,成了“人定勝天”的當代美容技藝的實驗殘局,一個絕望地要超越自然侷限的丑角。這個例證或許給了我們一點啓示:漂亮和美麗是兩回事。一雙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明麗的'眼神; ;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儀態。這都在於一個靈魂的豐富和坦蕩。美化靈魂或許有不少途徑,但我想,閱讀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貴的,不須求助他人的捷徑。

1.選文作者論述的主要觀點是(3分)

2.文章第③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

3.請你仿照第⑤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橫線上補寫一個句子。(2分)

4.結合本文和現實生活,談談你對“讀書與美麗”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1. 美化靈魂或許有不少途徑,但我想,閱讀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貴的,不須求助他人的捷徑。或:讀書這項精神功課,對人潛移默化的感染,使人從世俗的渴望(金錢、物質、外在的美麗等等)中解脫出來,之後便產生了一種美麗的存在。

2.舉例論證(1分)以索爾薇格、特蕾莎這兩位女性爲例(1分)正面論述了讀書使人產生了一種美麗的氣韻,這種美麗不會被衣着和化妝強化或弱化,不會被衰老所剝奪。(2分)

3.示例:一副不標緻的面容可以有可愛的神態(符合語境、句式相同即可)

4.略(言之有理即可,表達不夠通順的酌情扣分)

標籤:閱讀 讀書 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