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淺談對差生轉化問題的認識(教師中心稿)

重慶第十五中學校 劉珍偉

淺談對差生轉化問題的認識(教師中心稿)

關於“差生”問題的探討,各種報刊雜誌可以說是連篇累牘,同行們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爲一個處爲人師的班主任,我並沒有什麼豐富的工作經驗可值一提,在這裏僅僅是談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和體會,以求大家斧正。

我個人認爲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差生”這個概念的本身涵義。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許多教師一提到“差生”這兩個字眼就感慨萬千,引用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寧教十個優生,不教一個差生”。但我個人認爲,就“差生”這個概念而言,它的本身涵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爲任何一個學生都是在不斷的發展成長,我們教師就不能以靜止不變的觀點去對待每一個較差的學生。古人云“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魯肅從呂蒙身上都能悟出這個道理,而我們教師顧不如三國之魯肅哉?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用辨證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所謂的“差生”。青少年的可塑性極強,昨日的“差生”經過教育和轉化,今日就有可能取得一定的進步,或許明日還會成爲一名不可限量的人才。全世聞名的科學家牛頓、愛迪生在小時侯,不都一度被認爲非常愚笨嗎?但後來他們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否定了那些人爲的偏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告誡過我們“你這糊塗的先生啊!你可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因此,我們教師千萬不能戴着有色眼鏡去對待所謂的差生。另外,就劃分差生尺度而言,過去那種傳統的標準也是不科學的,一個典型的事例就是:引起我們教育界、甚至全社會大討論的上海松江二中的韓寒,只因學習成績差就被校方勒令退學。面對現在的韓寒,我們還能底氣十足地說他是一個“差生”嗎?因此,我認爲一些較爲陳舊的教育思想至今還在影響着我們的工作。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的好“只用分數來評判一個人的好壞,會深深的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做人的尊嚴”。所以,在今天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教師一種平常的心態去正確對待每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用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儘快的取得進步和發展。

其次,要深入瞭解“差生”的各種基本情況,找準轉化的切入口。比如我班有個學生,在開學初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上課時,他無精打采不專心聽講,老師爲了提醒他,便叫他站起來回答問題。但是他總是顯得那麼靦腆,小得像蚊子一樣的聲音總是那三個字“不知道”。但是,下課鈴聲一響後,上課時的那些“不良症狀”馬上就消失了。在教室裏和同學開玩笑、打鬧,有時他大喊大叫的聲音連離教學樓較遠的辦公室都能聽見。甚至一週內在校的五天每一天他都能幹出讓你“意外”的傻事。比如和同學半夜講話、唱歌;悄悄地在自己看不慣的同學的牀上倒水等等。剛開始,我也對他發過火,每天都把他拉到辦公室進行教育,但事後證明,這些工作都沒有多大成效。於是我冷靜地思考了很久,決定從調查他從前的基本情況入手,在充分了解情況後,再來考慮轉化的對策。透過電話和家長聯繫後,我詳細摸清了這名學生的基本情況。比如他所處的家庭是一個離異的家庭,繼父常年在外開車,母親是一個忙着做生意的個體戶,每天總是早出晚歸,根本無法教育和管理孩子,即使有時擠點時間出來,也是採用十分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就是把他鎖在家裏看書、做作業,否則,就是棍棒上身。這種教育方式直接導致了該生養成了極強的逆反心理。你把我鎖住,我就翻窗偷偷溜出去,跑到外面去和一些社會人員閒混。每到週五下午放假,別的同學都急着想回家,而這位同學卻有家不想回,不敢回。另外,我還透過“家長聯繫本”開家長會等渠道瞭解這名學生的其他一些情況。只有充分了解這些情況,包括他的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以及偏科情況,他的人際交往情況,性格,愛好和興趣等情況。只有充分了解這些情況,我才能在做轉化工作之前做到胸中有數,比如從他的人際交往情況中,我就能夠了解他經常喜歡同哪一類人來往。正如古龍先生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所說“要了解一個人,只需瞭解他的朋友或敵人”。因此,可以說這也是從側面瞭解一個學生自身情況的方式之一。在充分掌握了該生的情況之後,我經過冷靜的分析,決定從家長那裏入手,來作爲整個轉化工作的切入口。透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的改變,既讓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又讓他把我當做了貼心人,下課之後,願意和我交流思想與感情。這些都爲我下一步的轉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再次,要正確採取各種轉換方法,在轉化過程中,如果發現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恰當,要隨時做出合理的調整。第一、我引導了這名學生調整對自我的期望值,讓他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比如一開始,他滿懷信心地向我保證:要從入校的36名(倒數第一名)進步到前15名。我就引導他結合自己的實際:鑑於小學基礎太差,目標暫時定爲進步10名,即進入前26名。如果達到了,教師和家長都高興並且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如真是進步到前15名,那就是取得重大勝利,到時一定會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這名學生聽了我的分析之後,信服地點了點頭。第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也十分注意儘量給他創造感受成功體驗的'機會。比如,上課的時候,如果有些簡單的問題,就儘量叫他來回答,並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下課後,也注意發現他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讓他慢慢淡忘自己是一名差生,逐漸消除以前那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正如《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所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第三、我還十分注意培養團結而熱心的班幹部,讓他們從生活、學習、紀律等方面幫助這名同學,從而形成轉化的凝聚核。比如說,我把學習委員的位置調到他的旁邊,讓他在學習有困難的時候,可以隨時請同學幫助。其他幹部也隨時在學習上幫助他,紀律上提醒他,生活上關心他。經過一個學期,這名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發生了變化。如果把今天的他和剛進校時的他一做比較,你馬上就能感受到他已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第四、我還十分注意隨時透過多種形式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比如每週六透過電話和家長交換意見,週五要帶“家長聯繫本”回家,我把週末的作業全部都記錄在上面,由家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做出評價並簽上意見,然後,返校時同作業一併交上來。這種班主任、家長、學生幹部的密切配合關係,便構織成了一張較爲完善的轉化教育網。

最後,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差生”轉化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差生”的轉化十分困難,這是所有班主任的共同心聲。這種困難不僅是由於“差生”以前成堆的缺點造成的,而且在整個轉化過程中,還會時常出現反覆性。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既要有正確的方法,又要有堅定的信心和足夠的耐心。我們千萬不能因爲看到“差生”在有點進步之後,又開始犯“老毛病”就惱羞成怒或氣餒、打退堂鼓。我們知道一個人變壞容易變好難,“差生”的轉化就猶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但日有所長”。更何況一個人是否變好,也不是一、兩週或一、兩個月就能斷定的。這也正如白居易在《放言》一詩中所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總之,“差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複雜的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是取得這項工作成功的關鍵。

附簡介:

劉珍偉,男,1976年生。重慶沙坪壩實驗外語學校語文教師。擅長利用CIA課件輔助教學工作,現已多個課件在教學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