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記承天寺夜遊》 導學案(語文版八年級)

學習目標

《記承天寺夜遊》 導學案(語文版八年級)

1. 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 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要求

整體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二、預習重點

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三、預習過程

1.結合課下注釋或查工具書,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藻荇交橫   (    )      懷發亦未寢   (    )      遂至承天寺 (    )       蓋竹柏影也(    ) 

2. 有感情朗讀課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頓,並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念 無 與 爲 樂 者,相 與 步 於 中 庭 

蓋 竹 柏 影 也,但 少 閒 人 如 吾 兩 人 耳 

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

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詞組爲單位,根據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係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3.結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的意思。 

 念無與爲樂者           (              )    懷民亦未寢           (                  )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    相與步中庭           (                  ) 

 庭下如積水空明         (              )    月色入戶              (                  ) 

欣然起行               (              )    水中藻荇交橫         (                  )  

4.熟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整體感知文意,重點翻譯下列句子。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預習自測

(1).(自主)文章點明地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把夜寫得具體化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寫出夜遊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先學交流:

各小組用3分鐘的時間在小組內對預習案的預習自測情況進行交流(小組長組織好).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三、精讀探究,揣摩運用:

1.概括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心裏感受的句子,並說說傳達出作者怎樣的心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點睛之筆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後一段:“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說說句中的“閒”字在全文起什麼作用?這個“閒”字有哪些含義?這些句子表現了蘇軾怎樣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請寫出兩個借月抒情的詩句,並註明出處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小百科: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時博通經史,21歲時中進士。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政”,自願外放,先後歷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元豐二年,43歲的蘇軾因涉嫌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八年之後,收集有關寫月的著名詩句及篇章,並作好摘錄舊黨司馬光爲相,召蘇軾回京,繼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旋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等地。紹聖元年,新黨復政,又以“譏訕先帝”爲名貶蘇軾至英州。其後一貶再貶,直到以瓊州別駕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後,纔將他召回,次年死於常州。蘇軾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藝術家。他的詩浪漫瑰麗,氣勢不凡;他的詞境界高遠,開啓宋詞豪放一派;他的書法大氣淋漓,並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繪畫也自成一家,爲後人所稱道。在散文方面,作爲“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創作數量很大,而且以氣勢縱橫,變化多姿,暢達明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人。他於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初到時寓居在承天寺。他雖然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遷謫之事放在心上,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慼之容,是一位有過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強的人。無怪乎蘇軾要引他爲同道和知己了。

承天寺:位於今湖北省黃岡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其規模僅次於開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臺”兩字,故又名月臺寺。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1,3略。

4、(1)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3)月光照進門內,高興地起來散步。

(4)想到沒有可與自己一起遊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

5、(1)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第二課時

三、1、第一段:尋伴夜遊;第二段:庭院月色;第三段:月下感嘆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月夜處處都有,有了人的欣賞纔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纔是最幸運的,因爲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3、記敘,描寫,議論。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閒字是本文的文眼,閒人是本文的點睛之筆。閒人含義是:①反映作者身爲閒官的現實;②表達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由賞月詠月而發的自豪。又有爲“閒人”的境遇而發的惆悵和苦悶。

 

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