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李煜《虞美人》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李煜《虞美人》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說課稿

李煜《虞美人》說課稿篇1

教材分析。

1、課文特點及所處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中的第4篇課文《詞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詞人,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詞在藝術結構和語言方面的成就影響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蘇軾、李清照等在內的許多宋代詞人,放在本課首位,既承上一課的唐詩,又引出以後的詞人,實屬必然。

本單元是詩詞單元,總的教學目的是瞭解詞的流派及其特點,在反覆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詩詞的意境。作爲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詞感情濃厚,纏綿緋惻,讀起來音韻鏗鏘,節奏感強,境界豔麗有脂粉氣,而《虞美人》是其詞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象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2、教學目的。

①、知識目標:

A、體悟詞的意境和情感。

B、領會作者創建意境,抒發感情的獨特風格。

②、能力目標:

A、提交學生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B、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分析、綜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珍惜時光,珍惜擁有,培養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體悟詞的意境和情感,領會作者創建意境,抒發感情的獨特風格;教學難點是培養鑑賞能力。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討論分析法進行教學。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反覆吟哦誦讀,在讀的過程中質疑、思考、品析、鑑賞;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下,在集體的熱烈討論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認識。

(解說:使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採用電教平臺,幻燈片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實際教學中,採用電教平臺,幻燈片等電教手段既豐富了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又吸引了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同時透過直接感知,促進了學生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能力。

李煜《虞美人》說課稿篇2

教學目的

1、瞭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誦讀並背誦全詞。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思想內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鑑賞的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寫法。

教學設想

1、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並不大。可以以誦讀爲主導,結合賞析,抓住詞義要旨,領會意境及藝術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2、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介紹。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見歡》進行延伸閱讀。

3、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鄧麗君的《幾多愁》,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情境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故事匯入 ,創設情境

教師講李煜的故事。一個細雨濛濛陰雲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着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於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後,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

緊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爲“違命侯”,但最後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爲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問:他是誰?

二、知人論世,身份揭祕

多媒體展示李煜的畫像及個人檔案。教師補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的最後一個皇帝,世稱李後主。在位15年,他的統治加速了南唐的滅亡。可見,他是一個失敗的政治家。同時,他擅長詩詞書畫,精通音律,還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教師解說:

這裏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雙重身份,他既能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同時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後人寫詩評價李後主:“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主。”的確,作爲“好聲色而不恤國政”的亡國之君,李後主確實沒什麼可說的,但作爲一代詞人,他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詩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走進這位亡國之君的內心世界。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指導:

把握節奏 找出韻腳: 了、少、風、中、在、改、愁、流

押韻規律(特點):兩句一換韻,兩平兩仄

讀出感情: ①感情基調:低沉、淒涼

2、請兩位學生朗讀,然後讓大家評議誰讀得好。

注意: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基調去讀:低沉、淒涼

注意聲調要有起伏變化:高低強弱,節奏快慢

讀準能體現詞人內心痛苦的關鍵詞語。

3、教師範讀。

4、學生齊背。

四、披文入情,逐句賞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變的自然規律,作者爲什麼希望它結束呢?(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總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但一個被囚禁的亡國之君,要忍受無盡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這種屈辱生活的延續罷了,這樣的日子何時纔是盡頭呢?對囚徒生活的厭倦和愁緒和無限的亡國之痛。以樂景寫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質方面:錦衣玉食、後宮佳麗、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東風”指什麼?爲何“不堪回首”? 春風 。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故國之思

4、爲什麼詞中兩次提到“月”?聯繫學過的詩歌,談談“月”這個意象有何特定含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是故鄉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懷念故鄉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我寄愁心與明月。

——懷念親友

月的意象大致分爲三類:

望月思鄉 望月懷人 望月感懷

“月”積澱着詞人敏銳的時間意識和綿綿無窮的悵恨

包含着物是人非滄桑鉅變的哀痛

5、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 (後宮佳麗的容顏,詞人自己容顏,國家的容顏)

改變的只是“朱顏”嗎?

朱顏:日漸衰老,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

地位:一國之君爲階下之囚

心情:尊榮顯貴到忍辱蒙羞

思考題:

1、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

2、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

亡國之情 故國之思

6、板書

景 (實) 情(虛)

春花秋月 往事

又東風 愁 不堪回首

雕欄玉砌 朱顏改

亡國之情 故國之思

五、拓展延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理解此句的妙處。

特色:比喻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以水喻愁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

作爲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並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爲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小結:整首詞抒發的是作爲一位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情感真摯。同時,這首詞也反映了所有充滿愁思的人們共通的感情,這首詞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這首詞的傑出藝術成就所在。

其它以比喻寫愁的詩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愁之感覺)

六、走進考場

本詞和《浪淘沙》作者在情感上有何異同?

七、作業:

1、背誦全詩。

2、將本詞改寫成500字散文。

李煜《虞美人》說課稿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首先,從教材角度,《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第四篇課文,屬於自主賞析性質。

本單元教學目標: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即聲情並茂地吟詠、誦讀詩歌,在古典詩歌音樂美的薰陶中,深刻領悟作品的情感。《虞美人》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寫得悽婉悲涼,深刻表達詞人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是進行詩歌誦讀教學很好的例子。且篇幅短小,又有古詩新唱,易於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爲誦讀本單元其他作品奠定良好基礎。

二接下來,從學情角度,我發現在詩歌鑑賞時存在三大問題:

1、忽視知人論世的鑑賞方法;

2、缺乏鑑賞興趣,對鑑賞技巧把握不足;

3、對作品要表達的情感把握不準或分析不透。

三基於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重在讓學生解讀詩歌,分析運用的藝術手法,理解作品情感,從而提高鑑賞能力。

四在教法學法中,秉承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學理念,以及根據學情我制定了情境教學法、誦讀教學法、運用文言導讀法及分析討論探究法,重在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解決本課的相應問題。

五教學過程中,我設定了如下環節:匯入、知人論世、反覆誦讀、逐句賞析、能力拓展等。

1、在匯入中,透過播放鄧麗君的歌曲《虞美人》及介紹項羽、虞姬的悽美愛情故事,爲學生理解本詞奠定幽怨悽婉的感情基調。

2、知人論世是鑑賞詩歌的一把鑰匙,文如其人,作品要表達的情感往往與作家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等息息相關。

3、誦讀是本課的重點、亮點,包括自由誦讀、小組競賽朗讀、聽名家朗讀、全班齊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營造愁情氛圍,加深感悟。同時,利用詞眼導讀法賞析本詞,爲此我設定了“李煜之愁有哪些”、“如何展現愁情”這幾個問題,既交代了本課的鑑賞思路,又組成的板書的主要框架。

4逐句賞析中,我試圖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從煉字、意象、運用的藝術手法等角度理解詞意,揣度詞人的無奈、憂傷、淒涼之感,同時,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進行個性化解讀。

5賞析重點是本詞最後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品味本句運用的修辭及其作用。之後教師進行總結。

6基於此,我設定兩個能力拓展,①讓學生展示關於名家寫愁的句子,設計意圖,提高課堂參與意思,增加文學知識積累。②列舉幾首運用文眼導讀法進行鑑賞的例子,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轉化爲一種能力,讓學生明白,詩眼是讀詩悟情的一扇窗戶。

7、對本詞進行基本解讀後,讓學生歸納本詞主旨,來提高歸納總結能力。接下來教師對本課進行總結:特有的時代、特有的經歷鑄就了不朽的作家,不朽的作品,要熱愛詩歌、熱愛生活。

8、接下來是本課作業的預設,①背誦本詞②吟唱愁情。目的鞏固本課基礎,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9、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詞內容一目瞭然,便於提綱挈領的把握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