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隨着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生心理問題愈來愈受到社會關注。本文從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心理問題的成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等方面展開思考,力求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指出,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560所(含獨立學院275所),其中高職(專科)院校1341所,佔總數的52.38%。隨着高職院校的不斷髮展壯大,高職生的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要求高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機構建設”,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對高職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高職院校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有利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瞭解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積極思考相應的對策,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1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高職生一般年齡都在18至20歲之間,生理髮展趨於平緩並走向成熟,思維逐漸達到成熟水平,獨立自主性日益增強,人格趨於定型,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併成熟。同時,高職生面臨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發展爲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異常。心理學研究的心理現象主要包括認知、情緒、意志、人格等,下面將從這四個方面對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展開討論。

1.1認知層面

認知過程與學生學業密不可分,認知水平對學業成績有着重要影響,學業成績的提高也有助於認知水平的發展。高職生大部分是沒能考上本科或者被調劑到高職院校的,往往具有失落感,對學校和專業都不感興趣。另外一個方面,學習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法等的變化,可能會引起部分學生適應障礙,進而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嚴重影響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水平。

1.2情感層面

高職生處於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過渡階段,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產生各種情緒。埃裏克森在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提到,這一時期青年學生的主要心理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以及親密對孤獨的衝突。人際關係、戀愛問題、學業成績、就業壓力等都能引起學生的情緒波動,而且學生往往非常關注他人的評價,敏感多疑,容易產生孤獨、焦慮、抑鬱等心理,對其社會功能造成損害。

1.3意志層面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在中學階段,學生把考上大學當做人生目標。一旦進入大學之後,沒有了老師的督促,脫離了家長的視線,許多學生迷失了人生目標。有些高職生對於自己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持懷疑或不確定的態度,當遇到挫折時,他們容易退縮,缺乏自信,不努力嘗試就自動放棄。長此以往,就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1.4人格層面

在心理學中,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爲風格,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人類需要從低到高分爲五種,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高職生由於基礎相對薄弱,需要動機不明確,理想信念缺失,往往在滿足了低層次需要之後,無法或沒有實現高層次的需要。這將不利於高職生身心健康發展,也有礙於高職生實現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

2高職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高職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國內許多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下面筆者將從個人、學校、社會等三個層面對高職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思考。

2.1個人層面

對於由個人層面引起的心理問題,主要歸因於高職生所處的特定年齡階段。剛年滿18週歲的高職生自我意識還不穩定,對他人的評價非常敏感,情緒易波動,社會化程度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各種心理衝突。比如自我封閉所導致的孤獨感與強烈的交往需要之間的衝突,渴望獨立自主與物質情感依賴之間的衝突,情緒情感衝動與理智調控約束之間的衝突等。

2.2學校層面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重視、不科學、不到位。首先,思想認識不夠統一,對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許多學校往往是等到出現了“問題學生”,纔想到心理諮詢,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重全體、重教育、重預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不科學。有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混爲一談,把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歸結於後兩者,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作用。即便在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校中,往往流於形式,考覈單調,等同於心理知識的宣教,忽視了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互動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再次,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機構設定不到位、師資隊伍不到位、制度保障不到位等現象。由於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應用型技術人才,所以通常把更多的精力和經費投入到專業教師隊伍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設定、硬件投入、人員配備、技能培訓、福利待遇等。

2.3社會層面

隨着科教興國戰略的不斷深化,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完成了由“精英化”向“大衆化”的轉變,正在向“普及化”不斷努力。我國高校擴招的規模和速度是讓世人驚歎的,但是隨之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社會大衆普遍存在重名牌大學、輕高職院校,重本科教育、輕職業教育的心理。政策、資金、技術等向重點本科院校傾斜,使得高職生社會認同感更低,造成高職生心理髮展失衡。由於家庭原因引起的高職生心理問題是社會層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家庭是個體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導師。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家庭氛圍對個體的身心發展,尤其是對人格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對孩子過少或過多的關注,都會造成個體的心理問題,並且影響深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之前只關注學業成績,在孩子進入大學之後只關注經濟支出,在管教時也只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常常忽視或沒有能力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對於高職生出現的種種心理問題,如何尋求有效的途徑和措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針對以上高職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下面也將分別從個人、學校、社會三個層面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進行探討。

3.1個人層面

學生本人應努力做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全面認識自我,確立合理目標。提高自學能力,積極獲取心理健康知識。揚長避短,學會自我調控,如遇困難,主動尋求心理輔導或心理諮詢。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團體活動,多與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交流。

3.2學校層面

領導重視是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前條件。要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才能保證該項工作順利進行。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三三三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三級課堂建設”:心理健康教育主課堂,思想政治教育輔課堂,專業課程教學滲入課堂。“三級機構建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輔導站,班級心理健康小組。“三級隊伍建設”:“專兼結合、以專爲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師資隊伍,學生心理健康社團組織中的朋輩心理輔導員隊伍,班級寢室長與心理委員隊伍。“三級預警建設”:班級心理預警機制、院系心理預警機制、學校心理預警機制。

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生態環境建設、人文環境建設,全面開展校風、學風、班風建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活,爲學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平臺,而且還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3.3社會層面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社會民主法治建設、完善監督問責機制、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努力爲學生健康成長營造和諧社會氛圍。同時,國家應完善促進高職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機制,強化制度實施的監督和資訊反饋。社會大衆應給予高職生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以平等的心態接納高職生,爲高職生提供公平的就業創業等機會。家庭方面應更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僅提供經濟上的支援,更要有情感上的支援,家長也應多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同孩子一起健康成長。綜上所述,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各方面應該科學統籌、協調推進,透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增進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促其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使其成爲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