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1

一、複習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釐米和米,1釐米有多長呢?請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伸開兩臂比一比。

(學生站起來比劃,教師拿着米尺到學生中巡視,發現誤差大的進行糾正。)

二、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們每天使用的課桌有多高?

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的桌子大約有多長?把估計的結果告訴同桌,然後你們倆一起量一量,看誰估得準?(學生活動)

2.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彙報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3.請估計準確的同學把估計的方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估計的方法進行評價)

4.你們測量的課桌的高度是多少?

說說你是怎麼量的?

5.活動後集體彙報。

(對於測量同樣物體長度的小組進行比較,檢驗測量是否準確。)

三、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同學們,其實我們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1.請同學們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麼?(從腳底到頭頂的高度)

(2)先估計,再測量。可以自己測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說說測量的方法。

2.測量自己的步長。

(1)步長是指什麼?(腳尖到腳尖或腳後跟到腳後跟的距離。)

強調:步長是平時走一步的長度,不要刻意邁大步。

(2)先估計一步有多長,再測量。可以小組合作。

(3)誰估計的最準,請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方法。

(4)你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

4.利用身體上的尺子進行估計活動。

剛纔同學們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其實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師要檢驗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請同學估計他的身高,並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2)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

①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②請估計一下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③現在我想知道這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長進行估計活動。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爲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②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纔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③透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5.介紹人體各部分長度關係小常識。

四、練習。

1.P18第2題。

(1)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2)請學生估計一下小明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3)引導學生注意記錄的方法。

2.P19第3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後進行交流。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透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透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爲準確的長度概念。

3.爲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鍊,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遊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透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爲準確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麼樣呀?

師:這裏的課桌、黑板、講臺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裏的不一樣,那麼,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願意來估計一下?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爲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裏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麼,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後說說準備怎麼測量,最後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頭測量。)

師:現在,到了交流彙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麼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用投影儀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 cm,1米3。)

師:有這麼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釐米?我們應該怎麼測量?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師:你真善於觀察,連我剛纔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爲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纔,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麼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纔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爲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在我來佈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學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並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臺。)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爲標準進行比較,說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現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學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纔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麼?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爲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纔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透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師: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開啟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說說看?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學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3

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

教學重點:

第四課時:七巧板

(3)拼指定圖形。

板書:十幾減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四課時:十幾減8

第五課時 :十幾減7、6

預習要求:

看一看課本第14頁圖中的內容,與小朋友說一說看懂了什麼,試練習做一做的1、2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7、6

2、使學生透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十幾減7、6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十幾減7、6。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說出( )裏應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

(2)出示魚缸畫面,請學生數一數,魚缸裏有多少條金魚?(13條)(移動畫面,黑金魚隱藏到水草後)再讓學生猜一猜隱藏到水草後的紅金魚有幾條?(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13—7=6

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4)小結:剛纔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

(5)改變題意:一共有13條金魚,6條黑金魚,紅金魚有多少條?

(6)學生獨立列式,並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l3—6=7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做一做第2題。

3、完成P14頁“做一做”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提問上下兩個□間的關係。

四、佈置作業。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4

教學計劃

周光道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透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有一定個性的去完成學習任務。兩個班,總的來說,基礎是差不多的,(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兩個班的學習習慣是(2)班的教好,所以,(1)班這個學習的教學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上。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透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七單元“加與減(三)”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會估算,初步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六單元《購物》。學生將透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係,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與測量》。學生將透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釐米和米的實際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關係。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透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八單元《統計》。學生將透過簡單的調查活動,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和同樣進行交流。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我和小樹一起長”,“小小運動員”,“今天我當家”。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安排了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旨在對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

發展數感,是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數感主要體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彙總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示和交流資訊,理解運算的意義。

1、關於100以內數的認識。

(1)經歷從生活清淨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

(2)經歷運用適當的方式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

(3)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關於100以內的加減法

(1)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估計運算的結果,發展估算意識和技能。

(3)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4)把加減運算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透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在實際觀察物體的活動中,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可能不同。

(2)在測量活動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長度單位。

(3)在從立體到平面的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經歷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積累有關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注重透過調查活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四)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發展學生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四、教學建議

1、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3、引導學生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評價

1、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2、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評價。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

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投影儀、不同長度的鉛筆若干、刻度尺。

教學流程

個性化設計

一、匯入新課。

教師言語匯入。

師:透過同學們,我們每天在這間教室裏學習,講臺是老師的好夥伴,課桌是同學們的好夥伴,今天,這兩位夥伴有話要對大家說呢?大家聽嗎?

錄音:大家好!我是講臺,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長,小朋友們能告訴我嗎?還有我呢,我是課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長,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告訴我嗎?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長。

(1)估計活動。

師:小朋友們,請大家先用手比劃一下講臺有多長,課桌有多長。

學生用手比一比,說一說。

(2)實際測量。

教師詢問:同學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嗎?

學生回答可以用東西量。

(3)討論交流。

讓學生來說一說剛纔用什麼方法來說明桌子有多長。

學生們說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師總結:原來大家用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標準也不一樣,這樣說起來真是麻煩。

那有沒有辦法使測量的結果都一致呢?

生說:可以用尺子來量。

(4)認識刻度尺,用尺子量。體會1釐米的實際意義。

讓學生拿出刻度尺,認一認。

師講解:讓學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個小格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釐米。讓學生指一指從哪到哪是1釐米。

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釐米的。(指甲蓋、鼻孔等)

2、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1)引導示範。

師:首先我們應找到0刻度,把筆的一端對準它,看另一端對準哪個數值,再把它讀出來。

讓學生想想,有時候一枝鉛筆不會剛好是政釐米數,該怎麼辦?

應該讀出較爲接近的整釐米數即可。

(2)學生動手操作。

讓學生展示測量的過程。

二、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先估計有多長,再量一量。

2、第二題:螞蟻搬豆。

3、第三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設計:桌子有多長(釐米的認識)

教師及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會學生比的方法。

請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測量的工具,教師及時補充。

指導學生任意測量,再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