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雨說》 導學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設計:馬存友 審覈:樑軍玲: 責任校對:  批准使用:  創作時間:2010、7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材第6至9頁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能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2透過學習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3學習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學習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2學習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揮聯想和想象領悟詩歌的意境。

自主學習

資料連接(一)作者與背景: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臺灣詩人。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親輾轉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學習,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195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夢土上》。有《衣鉢》、《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詩集。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他的較有名的詩作大多以旅人爲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稱爲“浪子詩人”。《錯誤》是他流傳最廣的作品,在臺灣被譽爲“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背景:《雨說》是他在1979年寫成的,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繫祖國,以滿腔的熱忱關注祖國兒童的成長。詩歌以新穎而鮮活的意象,靈動而多情的語言,抒發了對兒童濃濃的關愛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真誠的祝福。詩人從小在炮火中長大,他深切體味過戰爭的苦難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視童心的天真爛漫,也更能懂得“關愛”對童年的意義。

(二)預習檢測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並讀一讀。

田圃 (Pǔ  )    禁錮(   ɡù  )    留滯(zhì   )       喑啞(yīn   )( yǎ  )

襁褓(qiǎnɡ    )( bǎo  )        喧嚷( xuān  )(rǎnɡ      )

2.解釋下列詞語。

寒淺:初春時淡淡的餘寒。        

留滯:滯留,停留不流通。

喑啞:嗓子乾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忍冬:這裏指能夠忍受冬寒的意思。 

    洗禮:基督教接受入教者舉行的一種宗教儀式。

(三)整體感悟: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同桌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音樂美。說說詩人爲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情調。

(如語調:如第一節應讀得急切,表達出對春雨的     之情;第二節應讀得輕柔、溫和,以示“雨”之     ;第五節可讀得     一些,傳達喜悅之情;第八節應讀出     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第九節讀出      之情,顯示全詩的主旨。) 

詩歌爲我們營造了輕快,喜悅,蓬勃向上,充滿活力的氛圍。 

2.想一想,雨“說”了哪些話?請你在文中用橫線標出。

(略)

3.“雨說”在詩中出現了幾次,概括每節詩的內容,理出詩作的結構,爲詩作的四個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節) :雨的到來 

b.第二部分:(四至五節):雨的邀請 

c.第三部分:(六至八節) :雨的來意 

d.第四部分:(九節)    : 雨的祝福

4.課文的主要內容爲“雨說”,爲什麼課文的副標題又取做“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呢?

明確:這個副標題概括了詩的內容,揭示了詩歌的主旨:表達兒童在春雨到來之際的歡悅,欣喜之情。也是對中國兒童的美好期待與祝福。

5.思考:雨說的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了,“雨這位愛的使者要給大地帶來春天,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孩子們勇敢的歡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6.請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詞語,並透過聯想、想像把這些意象所在的詩節描繪成一幅圖畫。 

意象詞語如:雨、田圃、牧場、魚塘、小溪、雷電、風、門窗、簾子、蓑衣、斗笠、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旗子、你們等。 

畫面描繪示例:(如第五節)在淅淅瀝瀝的春雨裏,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們嬉戲的腳印清晰可見,牧場上的新苗正在抽發,池塘裏的魚兒活蹦亂跳,還有唱着歌謠的溪水…… 

7.提問:詩作是第幾人稱寫作?是什麼修辭手法?  好在哪裏?還有哪些手法?

是第一人稱寫作,是擬人的修辭手法。如:在白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題目是“雨說”,因此全詩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敘述,直接抒情。

這樣的藝術表現手法使詩歌讀來更親切,更感人,更有吸引力;使全文洋溢着輕鬆愉快,清新活潑的氣息。   

合作探究

1.齊讀第1-5節 

提問:雨讓大地生氣勃勃,那麼在詩人筆下,雨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來描述。 

方法連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雨的內容。 

如:視覺上,“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表現雨的細密;聽覺上,“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的”,表現雨的淅瀝;觸覺上,“親一親”,表現雨的輕柔……

2.齊讀第七、八節,品味其中的“笑”的含義。 

明確:第七節中,詩人借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這些自然界的精靈,抓住它們生動的一剎那,抒發自己對勇敢、樂觀、自信的讚美。第八節,用兩句氣勢高昂的對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將感情推向高潮。有了愛,纔會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纔有希望,笑代表一種快樂幸福、樂觀向上的態度,是詩人鼓勵孩子們要樂觀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3、在這首詩中,“雨”象徵什麼?“笑”象徵什麼?

明確:“雨”是一位愛的使者,象徵一種信念、一個道理,例如追求自由、幸福的願望;“笑”象徵追求自由、幸福的聲音。 

4.品味語言:

1)體會“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的含義。

賞析:“愛心”點明“雨”之所指,而“絲縷”則形象描繪出愛之細之柔,“天地”包括田園、牧場、山峯、白雲等,極言愛之廣之濃,無私、博大,使人讀後如沐春雨。把這樣一個豐富深刻的內涵寓於形象貼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2)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這句話? 

明確:雨的到來給萬物帶來歡笑,雨是自由和快樂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們能夠勇敢地用笑聲表達出追求幸福、快樂的願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3)“有一天,你們吃着蘋果擦着嘴/你們嘴裏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由此聯想到龔自珍的哪句詩? 

賞析:捕捉孩童吃蘋果這一細節,擷取內涵豐富的那份“甜”,化爲“祝福的心意”,以這樣的詩句結尾,暗示了一種詩的祝福的力量:它會直達人心,進入孩子的生命中。聯想:“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5歸納總結文章的主題。

全詩共九節,以題目“雨說”開篇,並透過“雨說”的反覆,貫穿詩篇,形成前後呼應的結構。詩人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春雨以說話能力,採用第一人稱與兒童對話,塑造了~個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的形象。詩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現實,賦予雨以象徵意義--犧牲自己的生命,爲孩子們帶來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交流展示

就感悟和合作探究問題進行展示

拓展延伸

1.寫出關於雨的古詩句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

2.春天來了,你聽了春雨對你說的話之後,想對春雨說些什麼呢?

示例:我想對雨說:“謝謝你,春雨。我會將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接受您的洗禮。在祖國日新月異的今天,我生活得健康而又快樂,自由而幸福,我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會珍愛自己的生命併爲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我會更加珍愛他人的生命併爲大多數人的幸福而甘願貢獻自己的一生。”

反饋檢測

1.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  )

A等待 /久了的/田圃/跟牧場

B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C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潤如油膏

D繞着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A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擬人、誇張)

 B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擬人)

C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比喻)

3.比較閱讀,鑑賞提升(選做題)

    讀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讚美之情。 

(2)請你談出對“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理解。

“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臨悄無聲息、無影無蹤的情態,頗具情趣,誘發人們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潤”字傳達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的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                                                              

4. 閱讀下文,回答8~11題:

去吧,聽雨,去鄉下

你看,天上的雲兒飄過來啦,太陽公公躲到雲背後去啦,就要下雨啦。

去吧,撐把油紙傘,我們去鄉下,去聽雨。

鄉下就要下雨,鄉下的'雨柔柔的,靜靜的,清爽,怡人。我喜歡悄悄地,悄悄地跟在雨腳後,任它從我面前飄過來,飄過去。

那條小路,彎彎曲曲,兩旁是蔥蔥郁郁的小草。小草開花了,花兒是淡紫的,淡紫的小花有玲瓏而精緻的花瓣,花瓣整齊而又有變幻。讓我們蹲下來,用眼睛和心靈去靠近那整潔的精靈。

一滴小雨,她也跑過來了,輕輕地站在淡紫的花瓣上。我微微一笑,小雨滴以爲在笑她,生氣了,嘟起小嘴,花兒就笑她,前仰後合的。

小雨打在我的油紙傘,沙沙沙,於是,我用手轉那傘把,小雨又沿着傘沿飛出去了。

前面,那是果園,每棵果樹都掛滿了果實,雨兒打在葉子上,刷,刷,刷。看那雨地沿着紅紅的蘋果劃了下來,掛在蘋果底下,晶瑩剔透,越聚越多。嘀嗒,掉下去了。

那邊,果園的盡頭,是菜地。西紅柿,黃瓜,紫色的茄子,看吧,眼前這豆角架,長長的豇豆從架上垂了下來,沐浴着梅子雨,葉兒更加豐滿,厚實。噢,你聽,那寡言中傳來看瓜老人的《沙家浜》“拉開八仙桌,來的都是客……”,雨兒滴落在瓜棚上,嘣……吧,嘭……啪!

間或有三五聲狗叫,讓瓜園又添些許生氣。

瓜園盡頭,是一條寬闊的柏油路,我們過去吧,平坦的柏油路倆旁是梅子林,青青的梅子掛在枝頭。青梅,我最喜歡。梅子熟了,嬌豔欲滴,可以讓人一飽口福,但卻不是我所奢望的。當她帶着少女般的青澀與嬌羞站在枝頭時,當清涼的雨絲洗盡鉛華,我想去摘下三五個。青梅,我想將這青梅連同油紙傘帶回去,在那窗前的桌上,有一個白瓷碟,放着青梅,那杯釅茶,散發着清冷中的暖氣。我坐在窗下,看着梅子,品茶,聽雨,一生一世。

這路,似乎永無盡頭,伸向遠方,向雨簾深處,最終歸於朦朧,任我浮想聯翩,遐思馳騁。收了傘吧,讓細雨沾滿兩頰。我不想逢着一個丁香般的姑娘,我想有一位老人,額上的皺紋寫滿故事,我想挽着他的臂膊,聽他把硝煙瀰漫的戰場,把歷盡艱險的人生,在這細雨中慢慢說與我聽,讓我的雙眼不再混濁,讓都市的繁華遠去。鄉下,就要下雨了。

去吧,撐把油紙傘,我們去鄉下,去聽雨。

8、你認爲文中的雨有什麼特點?

柔柔的,靜靜的,清爽,怡人。 

9、談談你對文中劃線句“讓我的雙眼不再混濁,讓都市的繁華遠去。”一句話的理解。

淨化自己的靈魂,遠離浮華和嘈雜,迴歸自然。

10、雨,我們通常都是用眼睛去觀察到的,可本文爲什麼說“聽雨”?

因爲作者認爲只有用心靈去靜聽,才能“靠近那整潔的精靈”,懂得雨的神韻,真正地走進鄉下的雨。

11、文中說“我不想逢着一個丁香般的姑娘”,你知道“想逢着一個丁香般的姑娘”一句是出自哪位詩人的哪一首詩歌嗎?

戴望舒的《雨巷》

5.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B)

   錯 誤(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注:跫(qióng)音:腳步聲。

A.這首詩題爲“錯誤”,對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個錯誤,“我”不該在“你”久盼“歸人”的時候響起“達達的馬蹄”聲,表現了“我”內疚的心情。

B.這首詩像一個濃縮的故事,詩人用了倒敘的寫法,先寫結局,再寫經過。其實是“你”知道“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後,“容顏”才“如蓮花的開落”。

C.詩的第二節連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緊掩的窗扉三個比喻,細緻地表現了“你”思念“歸人”的孤寂的心境。

D.“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帷不揭”,寫的是“你”因不見“歸人”而心中了無春意。這樣的表達增強了詩的抒情性。 

劉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