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溫嶺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基本格式

1、 溫嶺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基本格式

溫嶺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基本格式

課題

項目名稱 年級 班級 組長

小班 成員

小組

小班主任 專業指導教師 ①學科 姓名

②學科 姓名

研究主導課程 ①

相關課程 ①

研究背景(課題是如何提出來的):

目的:

意義:

目標:

假設:

研究內容:

2、 溫嶺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方案基本格式

1.研究方法:

方法 是否需求 主要內容

文獻法

訪談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

實地調查法

實驗法

2.人員安排

序號 姓名 任務 序號 姓名 任務

1 4

2 5

3 6

3.時間安排和活動步驟

時間 第 周 第 周 第 周 第 周 第 周

階段任務

階段目標

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人員

4.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

物質條件

預期的成果(論文、調研報告、方案設計、發明與製作作品、實驗報告等)

表達形式(PPT、圖片展示、實物展示、宣傳材料展示或發放、實施方案)

小組體驗與收穫

小班教師評語:

星級

3.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及研究方案樣例

高中生對青年志願者的認識――獨孤四建小組

人員介紹:

指導教師---朱玲娣老師(物理)

組長---陶泓宇

組員---陳晶晶 馬伊鳴 劉鋼

課題及課題研究涉及的科目:

課題---高中生對青年志願者的認識

課題研究涉及的主導科目---政治 語文

課題研究涉及的非主導科目---數學 其他

目的:

透過團內組織活動,我們感到本班同學對青年志願者不是很瞭解,也並沒有很積極地投入到公益勞動中去,尤其是劉鋼同學作爲團支書,有時感到開展工作很困難.所以我們研究這個課題的目的有兩個:

首先可以初步瞭解當代的首都高中生是否熱心公事業,是否願意做一名青年志願者,進而對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品質,追求等做一下初步分析,爲以後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一些借鑑和依據;

其次我們不會過分看重這次研究能達到一個多高的水平,我們看重的是過程.我們希望以這次研究爲起點,爲平臺,讓它能夠觸及到的高中生朋友們更多更好地瞭解青年志願者(它是符合當代青年特點,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也能夠更熱心地參與公益事業,爲社會進步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

意義:

在當今社會,人們崇尚拜金主義也影響到了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我們組的四個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們要呼籲在物質,精神文明都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青年仍然需要一顆熱誠的公益事業心,我們的社會仍然需要雷鋒精神!我們的力量雖小,但相信我們的研究一定能帶給大家一點有益的啓示.

目標:

1.使廣大高中生朋友對青年志願者有一些初步的瞭解和認識.

2.透過宣傳讓廣大的高中生朋友深刻了解自身所擔負的社會責任,自覺地加入到青年志願者的行列中.

3.青年志願者活動與團組織密不可分的,所以可以透過此次研究更好地帶動本班團員以及入團積極分子進行志願者服務工作.

4.透過此次活動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到青年志願者活動在社會上的開展情況,取長補短,使以後的團隊活動更加完善.

假設:

高中生對青年志願者並非很瞭解,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但是透過這次研究活動,我們可以使身邊的同學瞭解它,並且加入到這個行列中.

內容:

要想研究高中生對青年志願者的認識,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全面,詳細的瞭解青年志願者的含義及其內容,使我們在以後的活動中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向大家介紹,宣傳.

方法:

資料查閱法:我們可以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查詢.

訪談法:我們將對團委老師進行一次訪談,請她向我們介紹一下作爲一名高中生,一名青年志願者,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怎樣做,請她爲我們提一些好的建議.

行動研究法:組織本班同學進行一次植樹活動,使大家在活動中加強對青年志願者的認識.

問卷調查法:首先,我們會面向本校學生髮放問卷,進行試填,之後,面向其他學校的學生髮放.

統計法:我們要了解高中生對青年志願者的認識,並進行總結,歸納.

人員安排:

朱老師---綜合指導

陶泓宇---外聯 訪談

陳晶晶---寫作

馬伊鳴---錄入 排版 後期製作

劉鋼 ---調查問卷設計

時間安排和活動步驟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爲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預期成果::1.完成調查問卷,儘可能地發佈出去,讓更多的高中生參與,並達到預期的目標.

2.帶領班級同學參加公益活動,如植樹.

3.採訪校團委老師,瞭解本校的公益活動情況.

總結::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着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爲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

3.透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教師評價: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紮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爲空洞,內容不夠充實,這樣就使得第一次的論證不夠生動,吸引人;

3.第一次各組間的相互論證,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修改後,進行了第二次論證,效果非常好.具體表現在:(1)題目範圍變窄了,增強了現實意義;(2)內容方法具體,詳盡,豐富,可操作性強;(3)有外出實踐活動,資訊來源豐富,等等.他們表示,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