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沉下去浮上來》教案(通用4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沉下去浮上來》教案(通用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沉下去浮上來》教案(通用4篇)

《沉下去浮上來》教案1

一、教材:

設計意圖:我班幼兒特別喜歡玩水,總喜歡在水桶附近徘徊,存廢水的水桶裏總是有被小朋友放進去的小東西,開始我以爲是小朋友亂丟垃圾,後來瞭解情況後才知道,小朋友是想看看這些東西在水裏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本活動實施時,並不急於告訴幼兒答案,而是讓幼兒自己玩一玩、看一看、試一試、說一說。在玩的過程中,讓幼兒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滿足幼兒求知的願望。

二、活動目標: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需要在操作探究,親身體驗中去發現事物的變化。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的目標:

1、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對這一現象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教學難點: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一個瓶口能進出乒乓球的瓶子、乒乓球、大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飲料瓶、樹葉、羽毛、棉花、玻璃球、橡皮泥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集觀察者、合作者、引導者爲一體,以幼兒爲主體,教師指導爲輔的方式進行,在這個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法:猜測法、操作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情景表演法。

五、活動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講故事

昨天有幾個小朋友在一片空地上踢球,正玩得高興時,一不小心,軍軍把球踢到空地旁的坑裏去了。這個坑很深,坑口又小,軍軍怎麼也取不出來,他們多着急呀!小朋友們,你們能幫他們想出辦法嗎?老師這兒有個瓶子(邊說邊把乒乓球放入瓶中),假設這個瓶子就是那個坑,用什麼辦法能把球取出來呢?

【這個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幼兒們的注意力,他們積極參與。】

2、談話

大家剛纔看到乒乓球是依靠什麼力量浮起來了?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浮在水面上呢?引出課題《沉下去浮上來》。

二:大膽猜想誰會沉下去,誰會浮上來。

1、談話:小朋友們,在桌子上的塑料袋中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好多小玩意兒,現在我們就把袋兒解開,把他們拿出來,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先來猜測一下,這些物體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浮?

2、猜測浮的物體放在左面,沉的物體放在右面,不能確定是沉是浮的、有爭議的放在中間。

3、爲什麼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上來?讓幼兒發佈自己的意見,再說說自己的意見。

三、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1、小朋友們剛纔的表現真棒,下面就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和你們剛纔說的一樣嗎?操作時要注意,物體放入水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水濺出來。

2、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四、沉浮變變,放飛思維

1、在剛纔的操作中,小朋友們做得非常好,下面是闖關活動,你們想辦法讓沉的物體浮在水面,讓浮的物體沉入水中,大家有信心和勇氣去迎接挑戰嗎?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一)挑戰第一關(讓物體沉下去)

1、談話:剛纔小朋友們把蓋着蓋兒的空飲料瓶放入水中它會浮起來,你們有辦法讓它沉下去嗎?

2、幼兒分組操作

3、討論:大家在操作中發現瓶中被灌上少量水後,它不沉也不浮,而是懸浮在水中。如果我們把它灌滿水呢,它就沉入水底了。大家不但觀察的非常仔細,而且還想到往瓶子裏灌水、裝石子、捆上重物等這麼多好方法讓空瓶子沉下去,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那你們想一想,這些方法有什麼相同點?

4、小結:看來,只要想辦法把瓶子變重,就可以使它在水中下沉。

【幼兒們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挑戰第二關(讓物體浮上來)

1、談話:在第一關中,小朋友們想出了那麼多好辦法,真是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接下來的第二關你們也會順利透過的。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看第二關吧?噢,正好相反,第二關是讓大家想辦法讓沉在水底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大家行動吧!

2、討論:比較一下,各組想出的方法有什麼相同點?

3、小結:看來,只要把一團實心的橡皮泥捏薄,做成空心的碗形或船形,或放在浮的物體上,用這些方法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上。

浮在水面的物體,你們可以想辦法使它們沉入水底;沉入水中的物體,你們也可以想辦法使它們浮在水面。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

【幼兒們積極動腦,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時都笑着說個不停。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語言歸納能力。】

五、拓展延伸,豐富經驗

談話: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哪些物體能沉入水中呢?老師把這個難題留給你們,小朋友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明天把你們知道的答案帶到幼兒園裏來,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嗎?

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體現教學的活動化、生活化、自主化和情感化,使幼兒透過本活動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得到發展。

《沉下去浮上來》教案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動腦探索。

2、透過探索讓幼兒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3、嘗試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物體的沉浮。

【活動準備】

1、試驗材料:(泡沫積木、空瓶子、鑰匙、硬幣、橡皮泥、木塊、棉花、乒乓球)兩份。

2、記錄卡每人一份,水槽、筆。

幼兒已有相關知識:在區域活動中,爲幼兒投放了很多材料,幼兒與這些材料很熟悉,知道輕的物體浮在上面,重的物體沉在水底。

【活動重點】發現物體沉浮現象。

【活動難點】嘗試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好玩的物品,小朋友先猜一猜都有什麼?(用語言調動幼兒的興趣)現在把它們請出來。(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想知道是什麼。)

1、請幼兒說出這些操作材料的名稱。

幼兒一起說出了有積木,空瓶子、鑰匙、硬幣、橡皮

木塊、棉花、乒乓球。(幼兒都認識這些材料)

2、師:如果我把這些物品放到水槽裏面,它們會怎麼樣呢?

師:手裏拿着泡沫積木,請一名幼兒回答?

幼答:會浮在水面上。

幼答:放到水裏會沉下去。

師:我也不知道它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我們先來猜想。

3、請幼兒猜想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4、師:如果用向上的箭頭表示浮(↑)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這些操作材料用什麼符號表示,每個幼兒進行猜想,並把猜測的結果記錄下來。幼兒開始猜想並把猜想的結果用沉浮標記記錄下來,師在一旁巡視。(在猜想棉花時,一部分幼兒說沉在水底,一部分幼兒說浮在水面上,但我沒有說誰說的對或錯,而是告訴他們,一會我們來透過實驗來驗證猜想結果。)

教師小結:我們把猜測的結果記錄下來了。那猜測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是否一致。現在我們來動手實驗驗證猜測結果是否正確。

二、幼兒實驗操作

1、師:鼓勵幼兒大膽實驗,並巡視指導,讓幼兒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都親手操作,有的幼兒發現猜想的和實驗的結果不一樣。我鼓勵他們要大膽操作,錯了不要緊,而且我還獎勵他們小紅花。)

2、教師提問:什麼物品沉下去、什麼物品浮上來?師請xx小朋友回答,泡沫積木是沉還是浮。

幼答:是浮在水面上。

師:猜想的和實驗的結果一樣嗎?

幼答:一樣。

師:獎勵小紅花,全體幼兒爲xx小朋友鼓掌。

師:空瓶子放到水裏會怎麼樣?

幼答:會沉下去,這時一名幼兒搶着說會浮在水面上。

師:不要爭論,咱們一起來做實驗,我把空瓶子放在水裏,幼兒看結果,空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這時只見這名小朋友有點不好意思,我看到後,走向前去摸了摸他的頭說:回答錯了沒關係,你回答問題說明你很勇敢,老師獎勵你一枚小五角星,作爲鼓勵。

師:小朋友棉花是沉在水底還是浮在上面?

幼答:xx幼兒說沉在水底,xx幼兒說浮在上面。

師:我請想xx幼兒回答棉花沉在水底的原因?

幼答:棉花吸了水會沉下去。

幼答:棉花輕會浮在上面。

師:看到這種情況(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們一起來做實驗,先是幹棉花放到水裏,浮在上面,但過了一會棉花吸了水它懸浮在水中,看到這種情況,我說:“小朋友都說得對,說明小朋友都動手動腦了,老師爲你們鼓掌,小朋友們臉上露出了笑容”。

3、教師透過幼兒實驗總結:像泡沫積木、空瓶子、木塊、棉花、乒乓球在水面的現象叫浮;像鑰匙、硬幣、橡皮泥在水底的現象叫沉。

三、沉與浮材料分類活動

師:剛纔小朋友透過動手實驗,知道有些物品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沉在水底。現在我們和這些操作材料做一個小遊戲。把它們送回家好嗎?(幼兒非常高興的回答好)

師:製作了兩個小房子,在房子的上面有沉浮標記,幼兒看沉浮標記把它們送回家。(在這一環節活動中,場面秩序有點混亂,小朋友都一窩蜂的圍了過去,我應該讓小朋友們排好隊,有秩序的把它們送回家。)

四、延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沉浮現象,我們平時多試一試,看看你們找到的物品到底是沉在水底,還是浮在水面上吧。

《沉下去浮上來》教案3

活動目標:

1.對實驗結果進行猜測並做記錄。

2.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重點難點:

1.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2.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船兒向前行》,學習單《浮沉實驗記錄表》,盆(或透明保鮮盒)、油泥、彈珠、小碗、小石頭、紙片、泡沫等物品,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瞭解實驗內容和過程。

1.我們要來做實驗,看看手上的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到水裏,哪些會浮在水面上。

2.在進行實驗前,你需要猜測這個物體沉浮情況,並且記錄到學習單上。

3.進行實驗後,再將實驗結果記錄到學習單上,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二、爲每一組提供一套材料,讓幼兒自由進行實驗,教師從旁觀察、指導。

三、請幼兒試着討論物體浮沉的原因。

1.爲什麼彈珠、石頭、油泥會沉下去?紙片、泡沫卻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樣放會浮在水面上?怎樣放會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麼樣子就不會沉下去呢?

四、請幼兒將油泥捏成某種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師請成功的幼兒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請幼兒將這個方法記錄在學習單上。

五、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上的內容,看看書上的方法是什麼。

六、請幼兒都將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樣子,然後試着在其中放彈珠、石頭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載多少物品。

《沉下去浮上來》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體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重點:初步理解沉浮

難點:認識標記並簡單分類

活動準備:

1.石頭、鐵夾子、玻璃球,積木、塑料、泡沫塊等十三份及圖片一幅。

2.貝殼、磁鐵、瓶蓋、乒乓球等十二份,抹布每人一塊。

3."↑"與"↓"的標記各兩份,沉浮兄弟表情貼飾各一,盛水臉盆三個,筐筐若干,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出示沉浮兄弟表情貼飾。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你們好,我是哥哥,我叫"浮起來",專喜歡浮在水面上的玩具,你們看我的嘴巴都往上翹了。我是弟弟,我叫"沉下去",專喜歡沉在水底下的玩具,你們看我的嘴巴都向下垂了。"引導幼兒分別和他們打招呼。

2.師:"他們今天帶來了很多玩具。"教師逐一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幼兒認一認、說一說。

二、猜一猜、玩一玩、說一說

1.師:"哎呀,他們兄弟倆的玩具不小心混在一起了,哥哥的玩具放在水裏會浮起來,弟弟的玩具放在水裏會沉下去。怎麼辦呢,我們幫他們把玩具分分開吧。"

2.師:"我們先來猜一猜這裏面有哪些玩具是浮起來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

3.教師出示圖片,幼兒自由猜測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貼圖片。

4.幼兒動手操作進行實驗。師:"你們猜的對不對呢?老師準備了三盆水,請小朋友們把筐筐裏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到水裏去試一試玩一玩,仔細觀察哪些玩具放在水裏的時候是浮起來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

5.提醒幼兒玩具輕拿輕放,注意不要把水弄溼了衣服。

6.幼兒親手實驗後,並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師:"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請說清楚什麼東西放到水裏之後是浮上來的還是沉下去的。"

7.教師針對每件物品根據多個幼兒實驗後的回答,調整黑板上的圖片。

8.師:"我們看一看浮起來哥哥有哪些玩具?沉下去弟弟有哪些玩具?"

9.教師總結:我們發現木頭積木、塑料模具和泡沫放到水裏之後會浮在水面上(老師在"浮上來"表情旁邊畫"↑");石頭、鐵夾子、玻璃珠放到水裏之後會向下沉(老師在"沉下去"表情旁邊畫"↓")。

三、認識標記,再次操作

1.引導幼兒看黑板上的箭頭標記,師:"現在老師把浮起來和沉下去用箭頭標記來表示,箭頭向上表示什麼?箭頭向下表示什麼?"

2.教師出示貼有標記"↑"與"↓"的兩隻筐筐,引導幼兒將玩具分別放在兩個筐筐裏。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把浮起來哥哥的玩具放在箭頭表示浮起來的筐筐裏,把沉下去弟弟的玩具放在箭頭表示沉下去的筐筐裏。"

3.教師提供貝殼、鑰匙、瓶蓋、海洋球等物品。師:"瞧,媽媽又給他們買了新玩具,也請你們來分一分,看看哪些玩具是浮起來哥哥的,哪些玩具是沉下去弟弟的。"請幼兒先操作,然後再放到相應的筐筐裏。

4.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助兄弟倆分清楚了他們各自喜歡的玩具,他們要向你們說一聲"謝謝"呢。今天我們學會了一個本領,把玩具放到水裏就能知道這個玩具會浮起來還是沉下去,我們把這個本領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四、拓展活動。

1、你能讓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來嗎?

2、請幼兒想辦法讓浮起來的物品沉下去,讓沉下去的物品浮起來。

3、你知道游泳時爲什麼身體浮在水面上?

4、說一說,海中的什麼東西是根據沉浮原理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