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社戲》教學設計(河大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感受課文所表現的童趣,理解兒童之間的純真的情誼。

《社戲》教學設計(河大版七年級上冊)

2、體會課文中各種描寫方法,理解這些描寫的作用。

3、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重點、難點:

1、重點: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寫對錶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2、難點:對文章最後一段的理解。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一、匯入新課

1、對許多人來說,童年都是美好快樂的: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牀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呵,童年卻是枚小小的鈴鐺/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聲歌唱……是啊,人們回憶童年往事,總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魯迅這樣的鬥士,回憶起童年之事,筆調也是溫馨的。這從我們學習過的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看出來,還可以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魯迅的小說《社戲》中感受出來。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社戲》,一起去尋覓童年快樂的情感體驗。

2、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3、解題:社,礻旁加土,是個會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插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在紹興地區,後來發展爲以演戲的形式祭社,這時候演的戲就稱爲社戲。

二、新課導學

(一)明確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目標:1、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積累詞語。

2、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合作學習目標:3、透過小組合作,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4、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二)教學實施過程:

1、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圈畫、積累詞語。

A字音、字形:

憚 dàn       歌吹 chuī       漂渺 piāo miǎo      歸省 xǐng

潺 chán     皎潔 jiǎo       攛攝 cuān duo       絮叨 xù dāo

鳧水 fú     行輩 hang       糾葛 jiū gé         宛轉wǎn

怠慢 dài    家眷 juàn       蘊藻 yùn zǎo        踊躍yǒng

B詞義:

⑴ 倘:連詞。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設。

⑵ 大抵:副詞。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對某種情況的基本估計。

⑶ 相仿:大致相同。仿:類似。

⑷ 欺生:欺負新來的生人。

⑸ 怠慢:冷淡。怠:輕慢。慢:態度冷淡。

⑹ 誠然:副詞。有確實的意思。

⑺ 舒展:原指伸展得開,不蟋縮。本課是舒暢的意思。

⑻ 通通:本課形容船頭激水的聲音。

⑼ 朦朧:月光不明。本課用作動詞,是模糊起來的意思。用作形容詞,泛指(光線、物體、思想、意識等)模糊、不清晰。

⑽ 歌吹:歌聲和樂聲。

⑾ 屹立:高聳而穩固地立着。屹:山峯高聳的樣子。

⑿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樣子。

⒀ 掃興:正當高興的時候,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情而興致大減。興:興致。

⒁ 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糾纏不清的關係。

注:以上詞語在學生積累的基礎上適當補充。

2、學生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中心事件)

本文回憶了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生活經歷,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3、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A、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B、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C、看社戲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E、去趙莊看社戲;F、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詳寫的是:C D E F        略寫的是:A B G

4、繼續合作探討,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因爲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趙莊看社戲,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後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與看社戲關係不大,所以略寫。

(三)課後作業:

1、課後習題一: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2、思考:讀罷本文,你認爲戲好看嗎?豆好吃嗎?

(四)板書設計:

略A、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略B、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詳C、看社戲前的波折;

社戲   詳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詳E、去趙莊看社戲;

詳F、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略G、六一公公送豆。

第二課時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一、匯入新課:(由檢查思考作業匯入)

思考:讀罷本文,你認爲戲好看嗎?豆好吃嗎?(讓學生暢所欲言)

討論後明確:

戲:17段 白天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的鐵頭老生一個也沒翻,18段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起先踱來踱去唱,後來20段我最怕的老旦索性坐在交椅上唱,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19段我期待的蒙白布,套黃布衣跳老虎的戲劇也沒有看得見。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個小丑被綁在臺柱子上,給一個花白鬍子的用馬鞭打起來》。僅此而已!於是,雙喜他們喃喃地罵。我也忍耐地等。終於大家熬不住了,當雙喜提議回家時,大家立刻贊成這些都表明社戲是乏味的。

豆:很普通,有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來的),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爲證。況且,孩子們夜晚在船上匆忙中所做的,帶有泥土氣,缺少調味品的豆,很難和在家由大人精心製作的好吃。

二、新課導學

(一)明確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目標:1、再讀課文,梳理情節,理清脈絡。(填空的形式)

2、我看社戲的時間在什麼季節?你怎麼知道的?

合作學習目標:3、小組合作探討:豆是很普通的豆,戲也很乏味,爲什麼我覺得那樣好?

4、思考作者對這段往事的總的評價是什麼?應如何理解這段話?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二)教學實施過程:

1、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行文線索,梳理情節,理清脈絡。(填空的形式)

線索:到趙莊看社戲

脈絡:平橋樂土(13)  盼望社戲(49)  月下行船(1016)   船頭看戲(1721段)  午夜歸航(2230段)  偷豆餘波(3139)

2、找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一句話。體會含義。

第40段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作者對那夜的情景始終難以忘懷。

3、小組合作探討:我們從文中瞭解到,豆是很普通的豆,戲也很乏味,爲什麼我覺得那樣好?

討論後明確:(1)首先緣於我當時有一種失而復得的心理;

(2)是因爲那裏景美(自然美);

(3)最關鍵的是人美(人性美)。

師生深入探討:

(1)緣於我當時的獨特的心理看社戲是我最盼望的,是我焦躁、失落、傷心之後得以實現的願望。

A、作者是怎樣描寫我看戲前的心理的?

課文抓住心情急劇變化來寫。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然後是猜: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漿喝。這樣把兒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龍活現地表現出來了。進而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寫進了我的失落與傷心,小夥伴們高興地講戲,卻只要我不開口,同時從不同的角度渲染:母親的爲難,外祖母的察覺都突出了我當時的傷心之情。

B、正是這樣,當所有的難題解決了以後,我能夠去看戲了,我是怎樣的心情?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愉悅、喜悅之情。

(2)景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A、平橋是樂土: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作者爲什麼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討論並歸納: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點。但在我是樂土。

因爲:⑴ 我在這裏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於幽幽南山了;⑵ 許多小朋友伴我來遊戲,掘蚯蚓,釣蝦,放牛;⑶ 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教參講解:民風淳樸的鄉村,對一個在封建家庭中生長、受各種規矩束縛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快樂自由的天堂。作者作爲客人,在這裏得到優待,釣到蝦照例是歸我吃,小夥伴們對我無微不至地體貼照顧,看社戲一節這種友愛和照顧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裏我可以免念那些陳腐無用的經書,而且也沒有那麼多規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對於自幼就壓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這樣的自由是一種多麼寶貴的享受;而且在農村可以親近大自然,掘蚯蚓釣蝦放牛,相對於城鎮宅院中我那種受束縛的生活而言,無疑是新鮮有趣極具魅力的了。)

B、江南水鄉獨具魅力:月下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等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江南水鄉的特色。

a.去趙莊看戲的途中,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夜行船的美景的?抓住關鍵詞句、描寫手法賞析?這樣描寫看戲途中的情景,起着什麼樣的作用?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討論歸納:嗅覺:(清香、水氣)

視覺:(月色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

聽覺:(歌吹,橫笛,宛轉,悠揚)

想象:(……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

心理: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自失是指我聽得出神,忘了自己。這是因爲被美麗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緣故。)

抓住關鍵詞句,感受景物之美:

如朦朧在句子中究竟是什麼意思?

交融,暈染之意,作動詞用,展現畫面之美。(下文中模糊也是這種用法。)

如:連山像鐵的獸脊似的踊躍向船尾跑去?

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用遠山來陪襯,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興奮喜悅的心情。

從描寫手法感受景物之美:

這段描寫,從感覺入手,描繪了豆麥、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連山、皎潔的月光、閃亮的漁火、宛轉悠揚的笛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寫得有聲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寫連山,以動寫靜;寫笛聲,以聲傳情;寫漁火,由遠及近。這樣寫,既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之感,又將社戲在仙境般的景緻中呈給讀者。

作者藉助我,一路上領略了江南水鄉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表現了我急欲看到社戲的急切而喜悅的心情。

b.至於深夜歸航的描寫又怎樣呢?抓住關鍵詞句、描寫手法賞析?這樣描寫看戲途中的情景,起着什麼樣的作用?表現了孩子們怎樣的心情?

明確: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語句是從趙莊回平橋村途中社戲舞臺的描擬,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江南水鄉水霧瀰漫,舞臺燦爛斑斕的美麗景象,仍然表現了作者爲此深深陶醉的心理。

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一句,直接描寫船,作者寫得帶有童話色彩,化靜爲動,烘托出了孩子們看社戲安全歸來的高興喜悅的心情。

c.結論:那朦朧的月色,起伏的連山,無邊的豆麥,悠揚的笛聲,仙境般的戲臺無不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陶醉。

(3)人美:主要以雙喜、阿發、六一公公爲代表

A、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爲突出:心細如髮,聰明伶俐。

⑴ 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雙喜聰明。

⑵ 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時,雙喜大聲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兒向來不亂跑;③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表現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⑶ 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安慰我──表現雙喜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

⑷ 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能拿主意,果斷。

⑸ 歸航偷豆時徵求豆主人阿發的意見;雙喜以爲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捱罵的';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並考慮好對策──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善於爲他人着想。

⑹ 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那裏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表現雙喜做事有始有終。

⑺ 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雙喜反應靈敏。

小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孩子。

如有學生提出雙喜領頭偷豆是偷竊做壞事時,可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討論並歸納:⑴ 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所當然;

⑵ 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這是應該的。

⑶ 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嚐嚐。因此,這不算什麼盜竊行爲。而是表現孩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B、阿發:憨厚淳樸,待人真誠。 讓小朋友偷自己家的羅漢豆。(憨厚往來的摸了一回偷我們家的吧……)

C、六一公公: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爲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他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他的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至於他誇我讀過書將來一定要中狀元之類的話,只不過像今日誇某個孩子聰明,將來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一樣。也有觀點認爲六一公公雖是個好人,但是有農民的侷限。他誇我的話,表明他意識深處受封建禮教的影響,這在當時也是難免的。

4、學生合作探究:思考作者對這段往事的總的評價是什麼?應如何理解這段話?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結尾一段話。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課後作業:

1、課後習題二: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透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2、思考:《社戲》按題目所示似乎應該寫戲,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寫了戲外的天地,是不是離題了呢?

(四)板書設計:

社  戲

普通的戲

加上失而復得的心理、景美、人美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

普通的豆

第三課時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一、匯入新課:(由檢查作業匯入)

思考1:《社戲》按題目所示似乎應該寫戲,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寫了戲外的天地,是不是離題了呢?

《社戲》的題目放在戲上,按理說該寫戲,但文章真正寫看戲的內容並不多。用大量篇幅寫了我對平橋村的熱愛(以爲是樂土)和因看不成戲的焦急心情,寫了赴趙莊看戲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歸途中偷豆、剝豆、燒豆、吃豆和事後談豆等事。這樣花筆墨寫,非但沒有離題,而是緊扣主題的。因爲《社戲》並不是專門爲了寫看戲的,而是透過寫看戲反映我與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歌頌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幹,表現了我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和嚮往之情。

正因爲如此,戲的內容寫得並不多(甚至並沒有寫出戲究竟好在哪裏,相反倒寫了許多對戲不滿的內容),圍繞看戲,選取了一些戲外的生活素材,這些材料都是集中反映主題思想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是統率材料的;材料是爲表達主題服務的。

思考2:夏夜行船、月夜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透過哪些所見所聞所感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

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月下歸航寫了衆小夥伴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爲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二、新課導學

(一)明確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目標:1、重溫課文,概括文章中心。

合作學習目標:2、小組合作探討:賞析優美詞句,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結合課後第三題)

(二)教學實施過程:

1、重溫課文,概括文章中心。

明確中心:本文回憶了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的一段生活經歷,刻畫了一羣活潑可愛的農家少年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

2、學生合作探究:品味下列語句。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輕鬆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試結合上下文的描寫,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明確: 輕鬆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 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這一句景色描寫好在哪裏?(試從修辭的角度來品析優美的語言。)

明確:以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了夜晚船行之快,體現了我心情的急切。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明確: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罩透過視覺表現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爲什麼還要感激?)(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

明確:因爲城裏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三、總結本文寫作特色:

1、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看社戲這是主要事件,所以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這些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畫面,都以細膩生動的語言作了詳寫,而鄉間生活等故事只是簡略地談了一下。

2、本文前後照應也很出色。如:孩子們撐船、出航、歸航動作一樣,表現孩子們很能幹。再如:初到趙莊寫戲臺由遠而近,回去時又由近而遠,表現出我初到時的新鮮興奮感和離去時的依戀感。

四、檢查字詞(當堂聽寫)

五、板書設計:

社   戲

敘事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社戲

寫景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畫面

抒情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

六、補充資料:關於社戲演出的內容,小說中是這樣記述的:首先是一個黑的長鬍子的背上插着四張旗,捏着長槍,和一羣赤膊的人正打仗,幾個赤膊的人翻了一陣筋斗,都進去了,接着走出一個小旦來,咿咿呀呀的唱,然後是一個紅衫的小丑被綁在臺柱子上,給一個花白鬍子的用馬鞭打起來了,最後是老旦出臺慢慢地唱。這究竟是一出什麼戲呢?據徐淦《魯迅和紹興戲》一文考證,這是紹興戲《遊園吊打》。該戲敘述的是唐朝宰相盧杞陷害忠良,縱子作惡,終於被懲的故事。盧杞的兒子(劇中稱爲惡少)帶了幫閒家丁到忠良朱文光家搶親,被朱文光抓住打了一頓,直到寫了服辯(悔過書)方纔罷休。服辯詞雲:惡少搶姣姣;家丁惹禍苗;惡少下遭再來搶姣姣;家丁變豬變狗變阿貓。小說中被綁在臺柱上的紅衫小丑就是盧杞的兒子,那個花白鬍子的就是忠良朱文光。

骨幹教師點評:

《社戲》這一課教案最大的特點是樸實、平實、踏實。

教案的設計關注學生,處處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狀態。第一課時的匯入以童謠入手,使學生能夠迅速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進入到文中的情境。第二、第三課時以提問的方式匯入,積累和鞏固了學生的語文知識

問題的設計簡潔、明確、有梯度,是教師在對教材反覆閱讀、分析、內化形成的理解。給學生以很大的思考空間。透過這些問題,可以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語文字之間的多層次的對話。

 

《社戲》導學案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作者簡介:魯迅,原名(        ),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       )、(         )和(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         》,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二、新課導學

(一)明確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目標:1、初讀課文,積累詞語。

2、細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合作學習目標:3、透過小組合作,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4、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二)完成學習目標:

1、請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初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音及易錯的字形整理下來。

2、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提示:圍繞記敘六要素概括中心事件。或以…人,在…情況下,做了…事。的形式來概括。)

3、小組合作學習: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思考提示:按照行文的順序,依據時間、地點、人物的變化來總結。)

4、繼續合作探討,爲什麼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社戲》導學案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填寫相應的字音、字形,同學間互批。)

懼憚(     ) 歌(    )chuī  (     )(    )piāo miǎo  歸省(     )

潺潺(     ) 皎潔(     ) (     )攝 cuān     (     )叨xù

鳧水(     ) 行輩(     )  糾葛(     )    (     )轉wǎn

怠慢(     ) 家(     )juàn  (     )(     )yùn zǎo  (     )躍yǒng

二、新課導學

1、請再讀課文,根據課文的主要情節,填寫下列空格。(方法提示:找出行文線索有助於梳理文章脈絡。)

線索:

脈絡:平橋樂土(13)      (     )月下行船(1016)         (     )

午夜歸航(2230)         (     )

2、找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一句話。體會含義。

3、小組合作探討:我們從文中瞭解到,豆是很普通的豆,戲也很乏味,爲什麼我覺得那樣好?

4、繼續合作探究:作者對這段往事的總的評價是什麼?應如何理解這段話?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社戲》導學案

第三課時

一、檢查複習:(填寫相應的詞義,同學間互批。)

1、怠慢:                              2、舒展:

3、朦朧:                              4、屹立:

5、疏疏朗朗:                          6、糾葛:

二、新課導學

1、重溫課文,體會作者蘊含其中的真摯情感,概括文章中心。(抓住文章中體現作者情感的關鍵性句子,深入體會。)

2、小組合作探究:賞析優美詞句,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輕鬆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試結合上下文的描寫,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2) 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這一句景色描寫好在哪裏?(試從修辭的角度來品析優美的語言。)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爲什麼還要感激?)(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體會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學習質疑:請將本課學習中仍存在的問題與疑惑寫下來,師生共同探究。 

 

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