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有變化嗎》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有變化嗎》,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有變化嗎》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測量液體的多少,感知容積不會因其形狀及液體的顏色變化而改變,初步建立守恆概念。

2、認真觀察進行多角度比較,判斷物體容積的大小。

活動準備:

1、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每人兩個(大小不同)、小盤子每人一個、量杯、顏色深淺不同的水每組兩大杯。

2、與幼兒互動的判斷物體容積的課件;幼兒用書第1冊第39頁。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透過操作感知容積的守恆。

(1)教師出示一杯水和一盤水,請幼兒判斷裏邊的水多;再在兩個同樣的杯子裏分別倒入清水河深色的水,請幼兒判斷哪裏邊的液體多。

(2)教師不說出答案,分別引導幼兒自己探索:用大杯子和小杯子盛一樣多的水,用杯子和盤子盛一樣多的水,用同樣大的杯子盛顏色深淺不同的水。發現水在不同的容器中的水位不同,互相交流探索結果。

(3)教師與幼兒一起用量杯驗證前面遺留的問題,得出結論:容積不會因容器的變化而變化,不會因液體的顏色的變化而變化。

2、請幼兒觀看課件,採用智力闖關的形式做判斷容積守恆的題目,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多方位比較的`能力。

3、組織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守恆方面的現象,引導幼兒瞭解長度、面積、體積等方面的守恆。

活動延伸:

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上的活動《合起來是哪杯》,透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量的守恆概念。

活動反思:

1、我覺得設計和組織的這個活動符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被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所感染,爲他們的思維發生變化而欣喜,爲他們妙語連珠、童言無忌而讚歎;孩子們也在我隱性或顯性的推動下向前發展。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和材料、教師之間積極互動,呈現出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令人回味。

(1)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

在這個活動中,自然界是和探索的對象。我們透過幫助和探索的對象。我透過幫助和梳理四季的特徵和變化過程,培養孩子們敢於發現知然的心。

隨處可取、隨時可見的生活物品雖然普通,卻可以激發和對“變化”的辯證思維。也正因爲材料的普通,幼兒言之有物、思之有據。例如,有的幼兒說飲料瓶會變舊,變破;有的幼兒注意到時間長了,瓶子裏,的水會變質;有的和說時間長了,瓶蓋會變鬆,等等。

(2)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

在活動中,我和幼兒之間始終互相啓發、互爲依託。幼兒在我所創設的情境中真實地展現自己,而我始終扮演着引導者、支援者、合作者的角色。如,當幼兒把許多物品放在“不變”這一欄時,我便提出疑問:“瓶子真的不會變化嗎?”從而引發孩子們對物品性狀的思考。當有幼兒大膽地說世界上有不會變化的東西,如電視機、洗衣機等時,我馬上詢問大家:“誰有不同意見嗎?”以引導大家運用已有經驗說服該幼兒,使之理解事物的變化。

2、有個別幼兒參與不積極,原因是這名幼兒很聰明,從來不喜歡傾聽別人的想法,總對別人的表現不屑一顧,在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就脫口而出:“其實,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會變化。”雖然他已經達到了我預想的目標,但我還是立即針對他在活動中的表現,說:“是的,XX寶貝你也有變化,今天的變化就是你比以前學會了傾聽別的小朋友的意見。

本次活動我主要想培養幼兒辨證科學的態度,雖然態度非短時間內可以養成,也很難測定,但我仍然要讓孩子從小就學習以辨證科學的態度看待周圍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