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如何寫複雜記敘文 中考複習指導

 如何寫複雜記敘文

如何寫複雜記敘文 中考複習指導

第一,它通常是由相互聯繫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事件組成,顯然使用的材料複雜了點(當然如果只敘述一件事,也可以夠得上覆雜的,那就是把事情敘述得曲折有致,而不是直線性的敘事);第二,它使用的表現手法複雜了,即運用各種描寫手段,使人物或者事件生動活潑起來;第三,它在表達方式上覆雜了,即記敘、抒情和議論綜合運用,所謂夾敘夾議兼抒情。

就以上三個複雜性而言,這表達方式的複雜最容易捉弄學生。我們在作文訓練的時候,一提及複雜的記敘文可有精當的議論和飽滿的抒情,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把文體寫走樣了,敘事不足,空泛的議論和抒情喧賓奪主,最後文字呈現出記敘不像記敘、議論不像議論的怪模樣。要知道,複雜的記敘文仍然是記敘文,以寫人和敘事爲主,議論和抒情是爲了“提神”而已,它們離開了敘述就無所寄託了。

寫複雜記敘文必須注意兩點:

一.切入口要小 

敘述是一切敘事性文體的骨架,對於複雜的記敘文來說也不例外。好的敘述是具體生動的,是能給讀者親切而新鮮的體驗的。寫話題作文的時候經常跟學生提醒“話題越具體,文章越好寫”,這是因爲,文章的內容越具體,表達的效果越明顯,閱讀的收穫也就越實在。記敘文也忌話題大,因爲“大”往往與空洞聯繫在一起。老師要指導學生把一個大話題具體到某個事件上,就像動外科手術,高明的醫生總會盡量使刀口最小而效果最佳。

比如“我與書的故事”這個話題,如果從小學一直寫到高中,敘述自己與書接觸的經歷,則易寫成流水賬,究其原因,還是因爲沒有把話題具體化。如果我們把這一話題具體到“我與童話書”、“我第一次讀長篇小說”、“自己去買書的故事”、“幾本影響過我成長的書”、“偷着讀武俠”、“被窩裏打手電讀書的經歷”……這樣幾乎可以做到每一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和書有關故事。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次同題作文交上來,一個班的作文像是出自一人之手,這是因爲敘述切口過大,所以造成了概念化的寫作,這是作者在寫作中“缺位”的表現--作者寫作過程中情感沒有找到踏踏實實的附着點,閱讀這樣的作品也自然味同嚼蠟。

所以說與其做流水賬式的概述,不如給人講一個具體的故事,其實,我們的感動常常就是那麼實在、那麼具體。

二.細節要真切

具體而獨特的敘述使記敘文有了個好骨架,但再偉岸或者小巧的骨架若無血肉附着,也會讓人覺得面目猙獰,真切的細節描寫就是記敘文不可或缺的血和肉。

有了真切的細節,兒童簡單的語言也可以描繪出豐富的世界;沒有真切的細節,再華麗的語言也會顯得單薄寡淡。我們來看一個9齡兒童的習作:

我的憂愁

我的憂愁在生活裏有很多,比如我的大門牙太大了,一笑就出來了,每次我一笑,爸爸就說:“你是大板牙!”我就說:“你是大黃牙!”

還有,怕媽媽回來跟我搶電腦,因爲每次看到一半,“呯!呯!呯!”媽媽回來了,媽媽一進屋先從裏到外看一遍,如果有一個地方沒弄好,媽媽就開始嘮叨:“怎麼這地方沒有弄好,快去收拾,別看了!”媽媽每次搶電腦都用調虎離山之計,不是讓我去打水,就是讓我整理牀和桌子,每次我在整理的時候,或去打水的時候,媽媽就開始上電腦了。

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憂愁就是嘴巴一天到晚都會說個不停,別人問我:“你說累了嗎?”我說不累,於是我又開始“吧啦吧啦”地說,我爲我的嘴巴感到擔憂。

這篇文章就展示了一個活脫脫的兒童世界,因爲有了細節,兒童的世界便可以讓讀者觸摸到了:它是一個多麼獨特的存在啊,兒童的憂愁哪裏是成人的憂愁可以替代的呢!我常常以爲在我們的筆下,每一個獨特世界的建立都需要細節,而且是真實而親切的細節。真實--這些細節都來源於我們的生活,親切--它們又經過了我們情感的“觀”照,真實而親切的細節不可虛構,不可複製,它們都是獨特的存在,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因而如果要了解高中生的憂愁又有何不同,這還是需要高中生用細節來呈現。

記敘文中真切的細節描寫,挽留了讀者的目光,也挽留了讀者的心--可欣賞,可玩味,所以它重要着呢。

例文選讀

1、 我快樂你快樂

(一)我快樂,你不快樂

考試成績出來了,小明得了58分,全班倒數第一。

下課了,滿樓道都能聽到小明的嬉鬧聲。

教師辦公室裏,老師生氣地問小明:“你考了全班倒數第一,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小明怯怯地回答。

“知道,爲什麼還這麼高興?你是怎麼想問題的?作爲學生,考100分纔是最大的快樂,明白嗎?”小明無言以對。

走出辦公室,小明自言自語着:“我快樂,你不快樂,那麼,應該讓你快樂。”

(二)你快樂,我不快樂

考試成績出來了,小明得了99分,全班第一。下課了,小明依然演算着數學題,表情木然。

教師辦公室裏,老師微笑着對小明說:“老師真爲你高興,你終於考了第一!可看你怎麼悶悶不樂呢?你不高興,不快樂嗎?”

“考100分纔是學生最大的快樂,可我沒考到100分……”

聽完小明的話,老師露出驚喜的神色:“對!太好了,你要繼續努力,考100分,小明真是個有出息的孩子,我太爲你高興了!”

回到家裏,小明心想:“你快樂,我不快樂,那麼應該讓我們都快樂。”

(三)我快樂,你快樂

考試成績出來了,小明考了90分,仍然是全班第一。

下課了,小明翻開了物理書:“當分子間距離大於某一定值r.時,分子間表現爲引力;當分子間距離小於某一定值r.時,分子間表現爲斥力。”小明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這句話上。

教師辦公室裏,老師和藹地說:“最近有點鬆懈了,可不敢這樣,要加把勁兒!”小明什麼也沒聽進去,仍想着那句話。

檯燈下,小明盯着物理書上那句話,自言自語:“如果分子間的距離等於r.時會怎麼樣?”突然,他眼前一亮:“對了,我就要這個r.!100分是個極限,是個目標,我只要在低分與100分之間找準讓自己平衡的r.,在老師的要求與我的能力之間找準讓自己平衡的r.,我快樂,老師也會高興呀!”

小明說:“我喜歡這一種思維方式。”小明又說:“我快樂,你快樂!”

[亮點透視] 這是一篇別緻的文章。作者取材於中學生的真實生活,一些細節極具典型性,但材料經作者提煉加工,具有了濃厚的寓言意味,概括性很強,生動揭示了師生之間思維方式的差異。第三部分中引入物理學中的r.概念,舉重若輕,恰切地闡釋了話題,顯示了作者靈活的思維和良好的聯想能力。

 

2、坦然的美麗

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對於生活人們往往有不同的感嘆。

有人感嘆生活的艱辛。

有人埋怨命運的不公。

而我卻認爲,生活是美好的。之所以和別人有不同感嘆,不是因爲命運和生活賜予我太多的美好,而是我不同於別人對幸福和生活的思維方式罷了。面對事物的坦然,使我感覺到了更多的美好。

我坦然,所以我快樂,人生也變得美麗。

坦然是平淡中的快樂。

曾經看到那些假日的垂釣者,獨釣一天,空手而歸,夕陽下,臉上仍有燦爛的笑。有些爲其所惑,可換個角度想,便不那麼認爲了,垂釣者雖空手而歸,但他卻釣來了一天的快樂。對於釣魚者來說,最大的魚就是快樂,最大的收穫也是快樂。釣來了快樂,也釣來了這一天的好心情。

坦然是失意後的自信。

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整天掃大街的清潔工,雖然從事世間最平凡的工作,可是他們仍盡職盡責,爲社會環境的美好奉獻着。對於他們來說,掃出了優美的環境和潔淨的道路,他們的人生是最純潔的,所以他們自信。上帝剝奪了他們活得高貴的權利,但卻留給他們活得崇高、偉大的權利。他們的奉獻使得他們崇高,他們平凡的工作同樣受人尊敬,他們的人生也因此自信、美麗。

坦然是失敗後的樂觀。

在事物的發展中,對於得失成敗我們難以預料,也承擔不起。失敗和成功往往失之交臂,幸福和痛苦也往往擦肩而過,往往在我們想要接近時,人家早就設起了屏障。面對現實,我們不必消極悲觀,坦然接受,會使你走出痛苦的陰影,重新找回自信,找到自己的位置。

突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名言:“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鳥已飛過。”這也許是對坦然最好的詮釋。

萬事萬物總是變幻莫測,也是客觀的。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從不同的角度,換個思維方式,也許你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面對生活,坦然相待,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

[亮點透視] 作者一反常人處事的的姿態,以坦然的心情對待生活。在作者看來,垂釣者雖空手而歸,臉上卻掛着笑,是因爲他釣到了快樂;清潔工工作雖平凡,卻因奉獻而顯得崇高,以泰戈爾的名言“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爲釋來述說“坦然”的真諦。文尾見解獨道:以坦然的心態看待生活,你會發現更有光彩的一面,鼓舞人心。

3、快樂幸福原來如此簡單

清晨,精神百倍地走下樓梯,高高興興地去上學。走出樓門才發現下起了雨,又不得不上樓去拿雨傘,滿肚子不高興,邊上樓邊想:“今天的體育課肯定又泡湯了,今天中午肯定又回不了家了,又得吃廚上那有鹽沒醋的飯菜了,一會兒打不上出租,公交也肯定很擠……”

走出院門,一路上的幾個情景卻使我的心情漸漸舒暢起來---

鏡頭一

突然聽見一陣哭聲,循聲望去,一個揹着大書包的小男孩滑倒了。早點攤前一位正喝豆漿的阿姨趕緊撂下碗跑過去扶起小男孩,又蹲下身子幫他擦掉衣服上的泥水,重新爲他撐好傘,一邊囑咐着,一邊送他走過馬路……

看到這一幕,我微微一笑,原來雨中更能見真情呀!

鏡頭二

公交車停站,車窗外,一位三十多歲的媽媽不得不跳下自行車,艱難地推着後座上的女兒在人羣中穿行。雨披的帽沿下,雨滴順着這位年輕媽媽髮梢一滴一滴地滑落,而她卻只顧穩穩地推着車子。多麼熟悉的情景!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我的媽媽騎着自行車接送了我六年,風雨中,媽媽髮梢的雨滴也是這麼一滴一滴滑落的嗎?看着自行車後座上那個被雨衣裹得嚴嚴實實的小女孩,我笑了……

這原本惱人的雨幕竟讓我感受到了擁有母愛的幸福和快樂。

鏡頭三

座位旁邊,一位五十多歲的農民吩咐他對面的青年:“今兒趕緊往家打個電話,看咱那兒下了沒有!一冬都沒下了,春雨貴如油,多下幾場這樣的雨,省多少澆地的錢呢!”是呀,已經好久沒有下雨了,風調雨順纔會有豐年,我有什麼理由討厭這場雨呢?我應該和農民們一起高興,一起快樂呀!

走下公交車,心裏已沒了半點煩躁,體育課不能打籃球,卻可以在室內看NBA了;中午回不了家,又可以和同學們侃明星了;打不上出租車,坐在公交上不也讓我看到了這麼多生活中的真實畫面,體味到了幸福和快樂嗎?換一種思維方式,幸福快樂原來如此簡單!

[亮點透視] 作者首先以上學碰上下雨時“滿肚子不高興”開場,但當作者走出院門,卻意外地收穫了那一份美麗與欣慰,才發現“快樂原來如此簡單”。使心情很快變得舒暢起來的原因,其實源於生活中的幾個真實而感人的畫面。這就是快樂的源泉,這就是生活的真實之處。整篇文章描寫深刻、細緻,刻畫人物形象鮮明。主題表達明確,分析深入。

4、自己做主

劉處長雖然到了退休年齡,辦了手續,但那頭髮卻是又黑又密,像個年輕人似的,在別人看來是用一頭假髮來裝嫩。

一天,老伴對他說:“老劉阿,就別再留那官場頭了,讓別人誤以爲你戀着那處長的位置呢!你國字臉,鼻樑上架着一副眼鏡,你最好留成大背頭,像個教授什麼的,多上檔次!”老劉一聽,覺得有點道理,於是直奔理髮店,師傅給他改了髮型,吹了風,噴了摩絲。老劉出來,一臉陽光燦爛。

雙休日,兒子兒媳回來吃飯,一見老爸變了髮型,像見了外星人。兒子說,老爸,你的頭髮怎麼變樣了?老劉說,頭髮怎麼了,不好看嗎?從前是幾十年一貫制,現在不是創新嗎?這叫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兒子笑着說“‘俱’什麼‘進’,‘接’什麼‘軌’!呀,你這叫復舊。你的髮型就像一個老學究,‘套中人’,老氣橫秋。我建議你留個新潮頭。”老劉不以爲然地說:“我又不是年輕人,又不想返老還童,既然已經改成大背了,就大背吧!”

兒媳一聽,忙制止說:“絕對不行,大‘背’的‘背’就是‘背時’的‘背’。”多殺風景啊!兒子兒媳說着,硬把老劉塞進了車裏,去理髮中心給老劉理了個新潮髮型。

又過了一個星期,女兒從外地回來,一眼看見爸爸的新潮髮型,衝着爸爸嚷道:“爸爸,老了就是老了,事實無法改變,就別再留戀青春年華了。這種髮型不適合您!走,快到理髮店,幫您理個小平頭,小平頭是一個哲理性很強,很有內涵的髮型,要不,很多老一輩革命家怎麼都對這個髮型情有獨鍾呢?”

老劉經不住女兒的評說,只得隨着女兒去理成了小平頭……

到了月底,一家人包了桌酒席祝賀老劉六十大壽並光榮退休。老劉讓兒女們先去,說自己隨後就到。大家來到酒店,沒事又說起老劉的髮型,都說自己的設計最合理,最美觀,最大方。說着說着,老劉來了,頭上戴着一頂帽子。全家人都感到納悶。老劉說:“退休一個月,你們給我變了三次髮型,都想指揮我的腦袋,都想按你們的世界觀改造我的腦袋,我覺得這不行,我的腦袋還得我說了算。”老劉說完,摘掉帽子,老劉剃了個鋥光閃亮的和尚頭!老劉說:“現在我的頭是一張白紙,以後頭髮長長了,留什麼髮型,我自己做主!”大夥一片啞然。

[亮點透視] 情節一波三折,趣味橫生,敘述輕鬆自如,故事幽默而富於哲理。老劉的髮型由“官場型”先後變爲“學者型”、“新潮型”、“哲理型”等三種樣式,或許都有道理,但那都是別人的設計,不一定是最適合老劉自己的那一種髮型。在屢次改變髮型的過程中,老劉悟出凡事要自己做主的道理。結尾耐人尋味,富有啓發作用。

5、溝通隔膜的橋樑--語言

月兒幽幽,風兒愁愁,今夜我無法入睡,倚窗而立,傾聽窗外風搖芭蕉的細語,我的淚悄然劃落……

今天與母親吵架了,我什麼也沒有說,獨自跑到海邊。母親她錯了,她不該偷看我的日記。我站在海岸,傾聽浪打岩石的聲響,憶起了以往的一點一滴。自小,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女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主動去與別人溝通。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記裏暢想屬於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獨自漫步林陰小道,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去寄託自己“雁過無痕,風吹無形”的感觸。日子久了,自然而然與母親之間的隔膜就深了。我無法瞭解母親,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親雙眸中無意間流露出來的關懷。然而今天的這一切,卻讓我措手不及。

不知什麼時候,母親瘦小的身影出現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顯得那樣孤獨,我的心猛地一顫。母親的聲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卻不會用語言跟我交流,”母親繼續說道,“我在無意中看你哭泣過,我不知道爲什麼,我無法瞭解你,我只能用這種做法來盡一個母親的責任。孩子,你能理解嗎?”我看到了母親眼角閃動着的淚光。這一份深沉的不易覺察的愛,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內疚。或許,母女之間的這一份情太深,卻因無法溝通而隔膜了。我撲進母親的懷抱,放聲大哭,聆聽着母親沉穩的心跳,覺得欣慰多了。於是,在那一刻,我說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態度,以及我的一切感受。面對母親,我第一次用語言,毫無保留地展現了自己的心聲。母親笑了,儘管那笑中還帶着晶瑩的淚珠,然而卻是那樣令我動容。很久以來,我都沒見過母親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覺得到,母女之間的心貼近了。母親撫摸着我的頭:“孩子,記住,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試着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內心,去與別人溝通。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纔不會存有什麼誤解,彼此之間才能相互信任……”我從心裏感激母親,她給了我人生中一筆最重要的財富。

一陣涼風拂過我的長髮,我發現周圍一切是那麼的安謐、幽靜。淚也不知什麼時候幹了,我的臉上浮現出舒心的笑容。從今以後,我會努力學着去與別人溝通的--用自己最熟悉卻不易表達的語言。我相信自己能行!

「亮點透視」 這是一篇記敘文。該考生能準確審題,緊扣“語言”與“溝通”的關係,透過記敘母女間發生的一件小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不使用語言去加強溝通,兩代人之間就容易出現隔膜,產生矛盾;使用語言去溝通,這些隔膜與矛盾就容易消除。全文是切合題意的。

文章取材於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缺少語言上的溝通,從這個角度切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並能給人以啓迪。作者還把母女之間的語言溝通擴展到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語言溝通,更使文章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其內容是深刻的。從構思上看也頗有特色:以景物描寫開頭,引出“劃落”的淚珠,形成了懸念;接着透過回憶,講述事情的來龍去脈;最後再寫到景物,寫到自己的“笑容”,首尾呼應,結構嚴謹。語言流暢自然,心理描寫比較生動,感情真摯動人,有生活氣息。

作文題訓練題之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生有許多時光是在等中度過的.世上有千百種等,等又有千百種滋味.等的滋味,真是一言難盡.你還能清晰地回憶起某一次等待嗎?你曾思考過等待中所折射出的人性的美與醜嗎?

請以”等”爲話題寫一篇複雜記敘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於800字

 

黃珞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