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散步》教材分析

左安門中學 劉立軍

《散步》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學內容

《散步》一課是北京版中學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作者莫懷戚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透過平凡的散步小事表現一家人濃濃的親情,讀來感人肺腑。無論從語言積累來看,還是從情感薰陶、語感培養來看,都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含豐富的美文佳作。

具體分析:

(一)亮麗多彩的人性美。

文章在開篇寫我們一家人去散步。母親本不願出來,文中這樣寫道“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了就覺得很累。”可作爲兒子的“我”卻極力動員,文中是這樣寫的:“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於是母親信服地點點頭。”。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反映了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中出現了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的分歧,一切取決於“我”,“我”頓時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兩全其美的辦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於心不忍。最終決定順從母親委屈兒子。這種選擇正體現了我愛幼更尊老的情感。

當“我”作出走大路的決定後,母親卻摸摸孫兒的頭,決定走小路。母親這種不合情理的改變,恰恰又凸現出愛的偉大和神聖。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這一“背”實際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擔,從而含蓄地表現出中年人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

另外,妻子的賢良、孝順,兒子的乖巧、明理也是這個家庭融洽、祥和的重要因素。

總之,不難看出,一個家庭的和睦、幸福,需要所有的人來精心維護,需要每個人擔當起愛這個家庭的責任。《散步》一文獨特的審美價值也就在此: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尊老愛有的美德,理解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自己對生活也應該有一份深沉的責任感。因爲,愛,就是責任。因此,對學生進行人性美、道德美的教育,應當成爲此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點。

(二)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散步》一文的語言平易樸實,但是內涵卻非常豐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方面:語言含蓄。

一篇文章的情感要透過準確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顯現。《散步》這篇文章之所以使人覺得美,是因爲它在平時的語言中滲透着作者真摯的感情。學生閱讀這樣的文章,其閱讀能力的高下主要表現在理解的深度上。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由表及裏地仔細揣摩語言,纔可以讀出字裏行間的深情,增強其語感。這對於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提供了一個經典的範例。

第二方面:景物描寫具有詩意美。

文中對景物的描寫着墨不多,只有短短几十個字,但正是在這輕描淡寫中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它不僅爲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也使人感到春的氣息撲面而來,飽含着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禮讚。引導學生揣摩景物描寫的作用,不僅能體會寫景要抓住其特徵的方法,更能明白它是爲文章中心服務的道理。這對於學生寫作是很有益處的的。

第三方面:對稱句豐富多彩。

《散步》一文在文中運用了一些精美的對稱句來表情達意。例如文章第五段中:“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品味這些對稱的句子,揣摩這種句式的寫法,將特別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二、分析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教材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會敘述故事、會品味人物的做法、理解作品的主題。

2、過程與方法:根據課標要求,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具體如下:

(1)透過講故事,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透過談印象,瞭解文中的家庭,理解文章的主旨;

(3)透過小組談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故事,使學生的習得富於真情實感,人格得到真正陶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相互理解和關愛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關愛他人。

三、分析學習者特徵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每一個人生活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課文祖孫三代散步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意,應該可以理解。本文故事情節簡單,語言清麗,學生閱讀不會有太大的語言障礙。

但是,初一學生對生活、對事物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因而在本文教學中,注意以下兩點:

(一)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態度,教給學生認識生活的方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事物本質。散步,本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行爲,但經作者的思考昇華,卻蘊含着民族道德的理念。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平凡小事中去發現生活哲理,進而培養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

(二)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關鍵語句,並透過這些關鍵語句去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理念

學習這篇文章,要注意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優良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隨着社會的發展,由於各種原因,人們的精神世界在某些方面出現倒退,傳統美德被一些人們所輕視,中學生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對中學生實施傳統美德教育。但這種教育不應是灌輸式的教育,應該重視學生的自身的感受,重視學生的“自省”精神,在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體會《散步》一文中所描寫的濃濃的親情,體會寄寓在這個平凡故事中的傳統美德,從而促進尊老愛幼傳統美德觀念的迴歸。

五、分析教學方式

在教法和學法的處理上,側重以下幾方面:

(一)根據課文特點,開發豐富的課程資源

《散步》這篇文章取材於家庭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學生處在各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中,他們的家庭生活也一定是豐富多彩的。關照學生的生活,把學生的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開啟記憶的倉庫,講述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感人的小  事,可以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趣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成爲課堂學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使思維活動多元化。

另外,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製作精美的課件。《散步》是一篇美文。根據文章內容製作PPT課件,課件中首先是一家四口人在很美的地方正在散步,之後是課文朗讀,畫面清新美麗。它不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爲整篇課文的教學定下一個優美的抒情基調。它以蔚藍的天空爲背景,以一間房子爲造型,並呈動態演示出來,力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

1.營造和維持學生積極學習的心理氛圍。

教學過程中強調互動的師生關係,強調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教學而言,師生的交流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瀰漫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比如教師以精煉的語言進行教學環節的過渡,以精要的語言對學生的表述進行中肯的評價等等,這些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需要和興趣,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愉悅的情境和輕鬆的氛圍。

2.以學生爲主體,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從有效教學理念出發,教學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始終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機會,並透過學生的溝通與活動展開指導。

(1) 鼓勵學生對課文的自我解讀和個性表達。比如對故事進行變換人稱的創造性複述,針對文章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等等,不僅有利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真實的內心體驗,更有助於學生從心靈深處確立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如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再表達,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它不僅能使學生透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也有利於情感的體驗、個性的張揚和創造精神的培養。

六、教學流程:(略)

 

張語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