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課文《口技》教材分析

課文2.02W

 一、出色的結構安排

(一)記事有條理。全文以時間先後爲順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順着衆賓的所聞寫來,使讀者能有親歷的感覺。

 (二)行文有波瀾。所記之事,是旋律一步比一步緊,聲音一步比一步高,火起之後,記事的波瀾到了最高峯,真是千態萬狀,盡來眼底。“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以下是波瀾漸低的寫法,卻也有作用,比喻的說法是用綠葉來襯托紅花,爲的是使花顯得更紅豔。

       (三)擒縱之法,或是說勒放之法。第3段寫夫婦入睡,微聞鼠聲,幾乎歸於靜寂,“賓客意少舒”,這是勒。緊接着“火起”,形勢大變,是一放。前面有了一勒,這一放才顯得如山洪暴至,一泄而下,痛快淋漓,故感人也益深。(四)前後照應。記敘文,尤其篇幅比較長的,容易顧此失彼,《口技》在這一點上則頗有可學之處。例如文章開頭提一下演技之前的簡單設施,結尾重複一次,這是前後呼應,提醒讀者,文中所寫的千態萬狀只是“技”,並沒有弄虛作假。

二、精彩的文字

 (一)簡練。文言,尤其是古代文字,簡練是共同的特點。《口技》所記之事很新奇,也相當繁雜,卻僅僅用了三百多字。

(二)生動。一般說,生動是由於文字所表達的意義能夠形象化。例如,賓客的“伸頸”,“側目”,“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婦人的“驚覺欠伸”,老鼠的“作作索索”,等等,都能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

(三)貼切。例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深巷中犬吠是“遙聞”,老鼠作作索索是“微聞”等,都恰如其分,準確逼真。

 (四)繁簡得當。一事有一事的發展變化,其中有大小,有輕重,有順逆,有鬆緊,所以不能平均地寫。《口技》中間部分形容口技之妙詳寫,開頭結尾略寫,在繁簡方面處理得當。

三、生動、形象、細膩的場面描寫

《口技》一文的第一部分(第1段)是寫表演前的準備和全場情況的。而在這段文字的開頭,就有一幅“鳥瞰圖”似的場面描寫。文章開頭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落筆扣題,總寫一筆,點出地點(“京中”)和人物(“善口技者”)。接着就點明表演的場合:“會賓客大宴”。作者在此着墨寥寥,未加鋪陳,但是,卻從總體着眼,概括地寫出了全場總的氣氛和景象。作者將一幅熱鬧畫面鮮明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全面的鳥瞰圖似的描寫外,作者又攝取了有典型性的特寫鏡頭。如:“會賓客大宴”描寫之後,緊接着就寫了“於廳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無敢譁者”這一場面。作者至此使用了工筆的畫法,把那種在場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場合、人物、道具、表演效果,都作了細膩的、真實生動的刻畫和描繪。再有,《口技》一文對場面的描寫,尤其對熱鬧場面的描寫,除寫得有條不紊,嚴謹有序外,還寫得錯綜複雜,變化多姿。如第二部分(第2—4段),是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衆反應的。以其中對口技的描繪爲例,它是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物及人,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微弱而喧鬧,由緩慢而急快,由簡單而紛繁,由一家而涉及鄉鄰。各聲並出,紛至沓來,直至萬簌俱發,莫名其端時,真使人應接不暇,歎爲觀止!其他,如寫表演的過程、交代場景和寫聽衆的反應,無不寫得有頭有尾,眉目清晰,層次井然,嚴謹有序。當中又穿插三個場景描寫: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寫一家人復睡入夢,恢復安靜的情形,這是前面高潮的餘波,一起一落,文增波瀾,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啓下,聲情潛伏。第三個場景寫緊張的救火場面,是整個表演的高峯,情節發展的高潮。隨聲換形,場次分明。總之,有所選擇的場面描寫,顯示了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烘托了人物,渲染了氣氛,推動了情節發展,深化了主題思想。

標籤:教材 課文 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