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說明文考點 中考複習(九年級)

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製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

說明文考點 中考複習(九年級)

2、與其它文體的區別: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授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3、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二、說明對象:

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爲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三、說明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引資料、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畫圖表。

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透過列舉……事例,具體明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較: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引資料:透過引用……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e、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⑥、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

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

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四、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一般都有明確的時間標誌。例如介紹工作

程序的文章,

2、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

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詞。例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3、邏輯順序: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

-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

順序的詞,如“因爲、所以”“首先、其次”。

說明建築物、景點等通常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事物各階段的特點或製作過程時,往往採用時間順序。介紹抽象事理時,則往往需要採用邏輯順序。近幾年說明文選段多爲科技類說明文,此類說明文一般是事理說明文居多,故多用邏輯順序。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標準化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說明順序對__________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五、說明文的結構 

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六、中心句 

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爲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七、說明文的語言品析 

1、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爲例子。

規範性的答題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像這樣的例子文章中還有很多。

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爲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

“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

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

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