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課堂突發事件處理

一、學生異動型

案例1

一個班上需要麪粉打漿糊,老師要求每個人回去帶點麪粉過來下午用。這時候突然有個同學喊道:“我家窮的都揭不開鍋了。”教室裏鬨堂大笑之後一片寧靜,“等着挨訓吧!”有人喊道。這時候班主任對那個同學說:“放學之後不要回家了!”大家緊張地等待着下文,而老師卻微笑着說:“反正你家也揭不開鍋了,到我家吃飯吧,餓壞了老師是會心疼的呀!”聽到這話大傢伙如釋重負,歡笑起來。

分析

老舍說:“幽默者的心事熱的。”案例中班主任並沒有因爲學生的故意搗亂兒大發脾氣,反而順着學生的意思巧妙地運用幽默化解了尷尬的局面,不僅能讓調皮搗蛋的同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體現了老師幽默寬容的一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事實證明幽默風趣的教學藝術會比呆板、枯燥、毫無特色的說教要收效更多,笑聲是對班主任寬宏大量的讚美,更是對他成功運用教育藝術的肯定。

案例2

一天,我在課堂上正在講解內容時,觀察到全班多數學生都在認真聽課並記筆記,但坐在教室後排的學生周某的頭始終沒有擡起,正聚精會神的盯着學桌抽屜看着什麼。我不動生色,邊講課邊走到他桌旁,過於投入的他竟然還沒有沒注意到,還是在同桌同學的提醒下,他才慌忙把正在看的《讀者》收好並驚慌地擡起頭看着我。此時的我十分生氣,但是我沒有立即嚴厲的批評他,也沒有“拿”走他的書,只是說“把雜書收起來,上課要認真聽講”便繼續我的講課。下課後,我把他請到辦公室同他做了一番交流。

分析

    高三學生自尊心、獨立意識、逆反心理比較強,不易硬碰硬,如果此時非常粗暴地嚴厲批評甚至直接要求他交出《讀者》,不僅不利於事情的處理,反而會激發矛盾。而且此時正在上課,不能因他一個人而影響全班同學的學習。在交流中我瞭解到周某自己也非常明白上物理課看《讀者》是不對的,只是他的自我約束能力在此時顯得特別的脆弱,而且這種吸引力此時遠比當時的物理課巨大的多;其二,學生在犯錯誤時通常在當時對老師的處理會有逆反心理,課堂上處理容易引起學生當堂頂撞,事情的處理也就不易控制。課後透過個別談話方式,我告訴他我當時的想法,讓他感受到我在爲他着想,照顧了他的自尊心,是在尊重他,同時讓他感覺到他也應該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上課看課外書勢必會影響他的物理課學習,同時對班級的學習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透過這一番交流,周某對自己的錯誤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明白了老師的立場。

案例3

一位老師向學生講要抵禦遊戲機的誘惑時,忽然想到有個別學生帶着手機來校上課,於是接着又說:“同樣,我們也要抵制手機的誘惑”“手機又不是遊戲機!”沒等老師講完,下面便冒出了這句話,插嘴的是課代表。可能是課代表的緣故,老師並沒有批評,反而跳出一個念頭:估計多數學生會對手機這個話題感興趣,今天何不就這個話題讓學生討論討論。於是老師設計了一個話題:在校中學生應不應該擁有手機。當這個話題一拋出,課堂裏頓時炸開了鍋。學生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正當老師細心聆聽他們的心聲時,下課鈴聲響了。老師不得不打斷學生們泉涌般的思緒,爲了使這個問題繼續深入下去,老師建議同學針對這堂課的感想用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第二天,很多同學主動將自己的感想拿來給倪老師看。

分析

這位老師的處理無疑是正確而及時的,讓學生自主思考,大膽陳述自己的見解,並且鼓勵不同的看法,這樣就給學生形成了一個更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如果一個教師能以幽默而富有邏輯的語言應對,還會給學生一種輕鬆、靈活和富於活力的印象,這樣就更有利於師生之間的互動了。

案例4

李老師口若懸河、繪聲繪色地講着孫悟空如何在龍宮索要兵器。不知何時從教室的後方傳來了打雷般的鼾聲。我不由自主循聲走去,發現一位同學睡得正酣,老師敲了敲他,他睡意朦朧地“嗯”了一聲,咂咂嘴,頭換一個位置又睡着了。學生一下子笑了,老師生氣了,大吼一聲“妖怪來了!”他本能地跳了起來。同學們都笑他“豬八戒”。老師斥問他,“這麼好聽的故事你怎麼能睡着呢?”他睡眼惺忪地說:“老師,《西遊記》我都看過十多回了,家裏還有影碟片呢!”是啊!學生都已很熟悉的知識,老師又何必重複羅嗦呢!何不換個角色,讓學生去發揮、做課堂的主人?於是李老師乾脆讓學生上臺表演,自己當觀衆。學生先敘述故事情節,然後分角色表演,竟然模仿得惟妙惟肖。課間,他們還在走廊上表演起“降妖除魔”的故事……

分析

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教師起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正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課堂就像一個小世界,每節課都免不了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突發性事件,教師和學生時時都可能受到這樣或那樣的觸動或是干擾。但對於一個有責任心的語文教師來說,他能夠敏銳的發現偶發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透過巧妙的處理,化被動爲主動,化平凡爲神奇,將一些看似與教學過程毫無關聯的成分,有機地組織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使學生會心一笑,或有所感悟,或產生聯想,或得到知識,或受到啓迪。總之,學生透過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充分感受到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學養魅力,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案例5

在愚人節那天,正當自己很投入講解教學內容時,突然注意到幾個學生竟然在傳紙條,當時我拿着紙條,心裏非常生氣,衝動之下,想狠狠批評,但一思量,我微笑着說,“今天是愚人節,同學們也想給辛苦的老師一份特別的禮物吧!謝謝了!但課時比較緊,讓我們繼續先上好課。課後有時間我們再討論。”記得,幾個犯錯的孩子當時就用很感激的目光偷偷看了我一眼,而另外的想看好戲的學生也就無法乘機放鬆好好聽課的神經,也繼續好好上課。那節課最後竟然上得出奇得順利,效果極好。

分析

那樣的課堂教學氛圍下,如對學生大吼大叫,結果怎樣呢?我怒火中燒,難以節制,他們卻有可能臉不紅,心不愧,如隔岸觀火。我越是發怒不止,他們越是沉默是金,或裝作對你口服,其實心不服。師生雙方情感上兩敗俱傷,影響課堂氣氛,不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而這種及時捕捉思想教育契機,強化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在那時那刻維護學生心理平衡顯然是最重要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會使自己的學生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可信,帶給教師自己的是一種寬容的心境,最重要的是由寬容帶來的幸福及成功的體驗。事實這樣處理也已不僅批評了學生,維護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程序,更會使學生加深了對當時所學知識的理解,最主要的是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係,爲營造良好的品德課堂教學氛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能大大提高品德課堂教學實效。

二、教師失誤型

案例6

化學公開課上,老師在講到鈉的化學性質時,告訴學生:“當我們把燃燒着的金屬鈉伸到裝滿氯氣的集氣瓶中時,將會看到鈉劇烈燃燒並生成大量白煙。”接下去演示實驗時,由於教師一時疏忽,沒有將沾在金屬鈉表面上的煤油擦乾淨,結果集氣瓶裏冒出的卻是黑煙。面對同學們愕然的表情老師隨機應變:“這塊金屬鈉爲何燃出黑煙?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貯存方法。”全班同學立刻由驚愕變成活躍,一位同學搶着發言:“金屬鈉性質活躍,不能裸露在空氣中,而是貯存在煤油中!”“你說得對!”老師滿懷歉意地對大家說:“剛纔就是由於我的疏忽,實驗前沒有將沾在金屬鈉上的煤油擦乾淨,結果發生了剛纔的實驗事故。爲了揭示上述錯誤原因,我不準備回頭處理煤油,而是將沾有煤油的金屬鈉繼續燃燒下去。請大家想一想,燃燒的過程中,煙的顏色將發生怎樣的變化?”“黑煙之後將出現白煙!”教師再次演示實驗,實驗現象證明了大家的預言。當化學教師宣佈:“同學們,你們的預言實現了!”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分析

面對自己的失誤,有時候教師應該實話實說,不文過飾非,同樣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案例中化學老師在公開課上出現這樣一個失誤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將錯就錯,不僅進一步開發了同學們的化學頭腦,也巧妙地化解了尷尬,老師不是神仙,一樣會犯錯,這樣會讓老師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更多的理解學生們的失誤,由己推人,同樣讓同學們更加佩服老師從而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身爲人師,我們更要以身作則,處處爲學生樹立榜樣,有錯就應該主動承認,不但不會降低教師的身份,反而能夠取得學生的敬仰和尊重,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7

一節數學課上,數學老師正在黑板上邊講解邊演算一道數學題,突然一位學生叫了起來:“不對,老師!”他停下筆來,一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索性把那位學生請那位同學到黑板前把正確的運算寫了出來.這位數學老師熱情地表揚了那位學生。

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因粗心大意出現錯誤在所難免.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在課堂上,當學生指出老師的錯誤時,老師不應驚慌失措,更不能惱羞成怒,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正確對待,沉着應變,得用學生更正錯誤,因勢利導,強化學生學習,更可以現身說法,抓住契機,教育學生。

三、外部干擾型

案例8

一次語文公開課我講的是《宋定伯捉鬼》,預設的課堂進程一切順利,可是當講到宋定伯用他的機智聰明躲過一劫,教育大家要向宋定伯學習時,突然一位同學站起來大聲說:“爲什麼要學他,沒誠信的傢伙有什麼好學習的?”我頓時驚住了,後面的聽課老師更是詫異不已,可是我立馬和顏悅色地叫起那位同學說:“哦?你好像不同意大家的觀點,那你來說說你的看法。”他站起來說:“宋定伯欺騙了鬼,不是他機智,而是他沒有誠信,鬼尚且能夠實話實說,人卻不如鬼,靠騙人的伎倆騙鬼,這真是社會的可悲啊!”我頓時呆住了,沒想到異口同聲的評價並沒有淹沒孩子靈動的思維,我當即表揚了他,同樣那堂公開課因爲這樣一個小插曲而更加成功。

分析

作爲人師,我們的職責是教好每一個學生,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要限制孩子們的思維,並不是老師代替學生思考,如果沒有這件事的發生,我永遠不會知道孩子的內心是多麼的千奇百怪,我很慶幸那次公開課我沒有以老師的權威打斷他說的話,給了學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我的想法不代表學生的想法,在課堂上要多聽聽孩子們的聲音,課堂不是我的,而是學生的,主角自然是屬於學生,老師切不可喧賓奪主。

案例9

    有一次,我在上課過程中聽到幾位學生在吃瓜子,我就說:“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了?怎麼老聽到有像老鼠吃東西的聲音?”這幾位同學一聽,紅着臉偷偷地收起瓜子,不好意思地抱頭低下。趁學生做題的時候,我走到那幾位同學身旁,委婉地說:瓜子可是個好東西,它有助於消化,不過不能在教室裏吃,尤其不能在課堂上吃。在教室裏吃,一不雅觀,二不衛生,三給值日生同學帶來不便。上課更影響老師講課、同學和自己的學習,你們說是不是?我有一個建議,從現在開始不準在教室裏吃瓜子,課後把今天講的知識補上,並把教室裏的瓜子皮掃乾淨,這件事也就算結束了,好不好?這幾位同學痛快地答應了,並且也監督起其他同學來。

分析

在處理偶發事件過程中,應切記諷刺、挖苦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從欣賞的角度看學生,因勢利導,運用語言技巧,把偶發事件的處理服務於教學、教育活動。這樣,就不再會把它視爲令人頭痛的事,而把它當作啓迪學生智力、磨礪學生品德、調動學生思維的大好事了,從而學生的特長也得到充分發揮。

案例10

五年級一班的課堂上,實習老師正在講課,指導老師在一旁聽課指導,我坐在教室後面認真做聽課筆記。“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m well./I'm not well.” 老師與同學們正在簡單對話,突然,有一位女同學“譁”地一聲吐了,有的同學捏起了鼻子,同學們紛紛議論起來,“她吐了!”“真難聞!”課堂立刻顯得有點混亂。那位講課的實習老師面對課堂的這一突發情況一時也不知所措,站在講臺上一直沒動,什麼也沒說。這時指導老師見狀趕緊走過去對那位同學說:“你先去洗手間洗洗。”並指了那幾位捏鼻子的男同學拿拖把把地面拖乾淨。這件事情結束之後,學生們才稍微安靜了下來,課堂依舊繼續,只是,學生們不像剛開始那樣認真聽講了,那位實習老師講課也顯得有點緊張了。

分析

對於課堂上“一位學生吐了”這件事情,這位實習老師採用這種方法,我認爲有欠缺之處,雖然是一名實習老師,但也要勇敢自信地來面對課堂突發事件,這是任何一名教師都需要具備的。然而,她的做法卻是沉默,這是缺乏基本的對學生的關愛,這與新課標註重學生身心發展是明顯不符的。試想:如果當時指導老師不在場,這位實習老師應該怎麼辦?她是否具備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能力?另外,這樣“沉默”的處理方式對學生起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嗎?也許有很想關心她的同學,只是懾於老師的威嚴不敢作聲,表面的“波瀾不驚”取代不了內心的“翻江倒海”。至於那位女同學本身,想讓她立即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是很難的。這樣做既解決不了問題,也無法第一時間組織學習。

 

楊小

標籤:課堂 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