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9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結合課文內容瞭解句子的含義,用指定的詞語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然段。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內容瞭解句子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準備:一杯水和幾枚硬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和對課文的理解,講解課文第一部分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準備一杯水和幾枚硬幣)在上課之前,我們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實驗,誰願意上前面來演示一下,把硬幣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鐘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請學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給幾次機會最終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無論你是經過幾次最終我們都成功了,這個實驗也就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只要你敢於不斷地去嘗試、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自由讀課文

根據課後生字表讀準字音(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詞語理解情況

優雅驚羨頹喪迷惘座無虛席不知所措

(結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第一部分:1--5寫頂碗少年不怕兩次失敗,第三次終於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瓷碗,贏得了所有觀衆的熱烈掌聲。

第二部分:6、7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啓迪。

(2)自由讀第一部分

思考:頂碗少年失敗了幾次,失敗後他是這樣做的?最後怎樣了?

(小組討論學習)

(3)集體學習:畫出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情景,又是誰給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課堂小結

四、佈置作業:朗讀課文,體會少年的心理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結合課文了解句子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使學生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紮實訓練

1、自由讀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疊金邊紅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出現你都有什麼感受?

(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受)

2、自由讀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達的含義(小組討論學習)

3、理解句子的含義(出示投影)

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裏------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

(在小組內結合課文理解、討論)

4、指導用詞語造句

座無虛席不知所措

(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造句)

二、指導朗讀、背誦

三、談一談:讀完課文後你的感受。(根據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況來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抄寫詞語背誦6、7自然段

板書設計:

1、頂碗少年

失誤--努力失誤--努力====成功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新課程下如何界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資訊技術教學目標要落實到四個具體的方面,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爲與創新。在具體教學時《畫線》一課時我根據學生已經掌握了"矩形"和"橢圓"工具這一基礎,注重新課程倡導的在教學設計時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靈活使用教材的要求,設計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畫線工具的使用,讓學生能運用畫線工具作簡單的圖形

(2)學會選擇及改變線寬。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透過模仿、遷移進行自主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能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對資訊技術的興趣。

4.能力與創新:

透過直線工具和曲線工具的使用,瞭解線的各種形式,並能用不同的工具畫出不同的線條和圖形。

二、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有何區別與突破

教學設計中的重難點如果把握得準確,在具體教學時會有目的的加以講解和突破。如《畫線》一課中直線工具的使用由於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有嘗試探究的方法即可達到效果。而曲線工具的使用則有別與這幾種工具,所以,教學的重點應確定爲:曲線工具的使用。而曲線工具中畫封閉的曲線相對較難,這裏就可把它設定爲教學難點。其實它們的區別稍加推敲就可界定。

對於難點的突破問題,本課中我巧妙地將它設計成小水滴的形狀,讓學生嘗試探索,輔以課本"知識屋"內容介紹,有嘗試成功的同學請他當小老師具體操作演示,輕鬆地突破教學難點,教案《例說教學設計》。

 三、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指導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那麼,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該如何顯現?在本課中,根據設計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在具體教學時,透過師生共同《改繃繃》的遊戲匯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直線的幾種粗細不同的選項讓學生自主嘗試,對於曲線工具的使用在嘗試後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總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得出方法;在新授結束時設計讓學生比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畫出長短、粗細、曲折、虛實等不同的線條,此時教師可露一小手:用橡皮擦出線條來,教師的主導地位由此而顯現。

本課的作業設計兼顧資訊技術的差異,有課例中的洗衣機、實踐園中內容,還有自由創作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自主學習,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設計要善於抓住重難點,教師要統引學生,更要讓每一位學生有事可做,纔可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材 分析

《落日》思路清晰,且有小標題 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只要稍加指點,學生即可把握,重點是要幫助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了解歷史,瞭解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受日本帝國主義欺凌的屈辱,抗日戰爭中全民族的重大犧牲,反法西斯盟國在太平洋戰爭中艱苦卓絕的的鬥爭。一番方面要深入領會課文,體會作者感情。作者在場面描寫、細節再現、花絮穿插等處,無不浸透了感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日本投降儀式時間、地點、方式、意義。

2.能力目標:

品讀中把握作者的內在感情。

瞭解通訊這種文體的寫作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愛國熱情,樹 立正確的歷史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的細節描寫,體會其妙處。。

難點:將閱讀文字與民族責任感有機結合起來。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於平行分班,沒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有限,對於通訊這一體裁又比較陌生,所以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上教師應給予指導。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匯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熟悉文字內容。

2、網絡蒐集資料,瞭解作者的相關知識以及文章的背景。瞭解通訊這一體裁。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匯入、展示目標。

教師匯入: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爲了民族的生存與復興,與兇殘的日寇進行了長達8年的不屈不撓的殊死搏鬥,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國際正義力量的援助下,終於讓日本繳械投降。讓我們跟着戰地記者朱啓平的真實筆觸一起去感受那個令人激動的投降儀式吧。

我們來看本節課的 學習目標。展示學習目標, 強調重難點。瞭解作者和文章背景,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已經佈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設計意圖:步步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 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一句話概括新聞

學生思考回答:《落日》這篇通訊報道了什麼新聞事件?( 用一句話概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新聞。

探究二:題目的含義

學生思考:從課文時間線索來看,日本的簽字投降儀式分明在上午,爲 什麼題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對題?有獨特的含義嗎?

設計意圖:題目意味深長,引導學生仔細體會題目的雙關含義。

探究三:瞭解文章內容

通訊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側重寫了什麼內容?

設計意圖:明確文章內容及組織材料的順序。

探究四:通訊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等特徵 主要是透過細節描寫加以體現的。

活動體驗:全班分五個小組,每個小組研讀一個部分,找出該部分中印象最深刻的細節描寫。

實施過程:①小組成員共同品讀文章,進行討論,教師隨機參與及指導。

②各小組形成書面評價,小組代表發言。

③教師即時評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學習目標:

1 、學習11 個生字,認識蟲、目兩個偏旁,透過朗讀理解生字、詞。

2 、知道四種動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重點:

知道四種動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習準備:

1 、課件。

2 、引導學生課前瞭解關於動物腳印的形狀以及愛冬眠的動物。

五、學習過程:

1 、揭示課題

(1) 看雪後景色( 錄像) ,配上雪後景色描寫的短文朗讀,給學生語言材料予以積累。 (2) 今天,我們就到課文中去看看,下雪後,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

2 、學生自學

(1)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

A. 放聲朗讀、運用拼音、詢求幫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難,讀通課文。

B. 圈出你不瞭解的地方。

(2) 彙報自學情況 自學檢查:

A. 指名朗讀,請其他同學點出他沒讀準的音。

B. 請另一學生幫助糾正讀音。

C.怎麼的麼讀輕聲,怎是平舌音。

(3) 糾音後再次朗讀,準備提問。

2、提出問題

1 、學生提問,教師板問題,隨後進行梳理。

2 、師生討論選一個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爲什麼說小畫家們畫畫不用顏料不用筆。反覆朗讀。

3、探究問題

1、理解課文部分,根據課堂實際,分板塊靈活處理,隨機解決提出的問題 爲什麼不用顏料和筆呢? 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也會冬眠?

2 、根據學生的提問,先請學生小組內討論。

3 、第一個問題透過反覆讀,引導學生得出哪些畫其實指的就是腳印。第2 、3 個問題,有條件的可以透過看錄像來補充學生的知識。

四、解決問題 感情朗讀

( 採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邊讀邊表演、小組讀等多種方式進行讀的訓練,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 、除了課文中的四種小動物,還會有誰也會來雪地裏畫畫呢?

2 、你能學學課文,也來編一首兒歌嗎?提示: -----畫----- -----畫----- -----畫-----

3、作品展示。

六、總結

在神奇的大自然裏,還有許許多多神奇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現,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思考,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並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教學準備:

1、用於演示把圓柱體積轉化成長方體體積的教具。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圓柱的體積。同學們回憶一下,什麼叫體積?(指名回答,生: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我們學會計算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課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1、呈現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揭題:老師爲大家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其中我們學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3、教師: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圓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匯出來的?(學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根據學生的敘述,教師課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精講點撥

1、教師:那麼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圓柱的體積,能不能也像剛纔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一樣,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推匯出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呢?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同學們自己先在小組裏討論一下

(1)你準備把圓柱體轉化成什麼立體圖形?

(2)你是怎樣轉化成這個立體圖形的?

(3)轉化以後的立體圖形和圓柱體之間有什麼關係?

3、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學生交流,教師動畫演示。

(1)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

(2)怎樣轉化成長方體呢?(指名敘述:把圓柱體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後把圓柱切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你會操作嗎?(學生演示教具)

(3)教師說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4)教師:這個長方體與圓柱體比較一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生:形狀變了,體積大小沒變。)

(5)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討論:切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切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相當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相當於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於圓柱體的高。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板書: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高

V = S h

三、運用公示,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如果要求圓柱的體積,你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習七的第1題:填表。

②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試一試。

③知道圓柱的底面積直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一練的第1題: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④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一根圓柱形零件,底面周長是12.56釐米,長是10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四、遷移應用,質疑反饋。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3、智慧屋:已知一個圓柱的側面積爲37.68平方釐米,底面半徑爲3釐米,求這個圓柱的體積。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匯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並且能夠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今後的學習中,特別提醒大家一定正確計算出圓柱的體積,並且能靈活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六、作業佈置:

完成作業紙上的習題

教學反思

本節可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透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裏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

而這裏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不足之處是:

1、

2、 留給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少。 教學時教師語言過於平緩,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揭示課題

1.揭題,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2.談談你對人物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感知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交流自學情況。

三、瞭解石猴的由來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瞭解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交流。

(1)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理解“蓋自”(自從)、“即久”(已久)、遂(於是)

◇提示:這一句交代頑石生成的環境。

(2)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朗讀並感受作者運用了排比句,語言簡練,初步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提示: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勇敢。寫出了石猴出世後自由自在的生活,爲後文石猴敢於進洞埋下了伏筆。

四、瞭解石猴成爲猴王的原因

1.自由讀讀2~4自然段,畫出並理解石猴成爲猴王的相關句子。

2.交流。

(1)“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爲王。”

(2)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五、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朗讀課文,歸納要點,把握文章,訓練學生 概括理解能力。

⑵ 瞭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⑵ 體會本文生動描寫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珍愛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迴歸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1、理解說明對象和特點;

2、理解作者的情懷;

【教學難點】

對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學方法】

1、讀、悟、賞教學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圖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當第一羣大雁來到我們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們歡呼着旅行,喧鬧着聚會,寂寞了一冬的沼澤地因此增添了許多情趣和生機。美國著名論理學家利奧彼德對大雁情有獨衷,他把大雁看作與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懷着對大雁喜愛、欣賞的心情,觀察大雁的種鍾活動情景。下面就讓我們隨着作者的筆觸走進大雁的世界。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文章大意:

1、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感受文章主旨。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後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羣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2、領悟文章的主旨:

明確:作者從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親情、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意。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探究思考:

1、作者筆下的大雁有那些特點?

2、找出文中作者對大雁的觀察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3、朗讀下面句子,說說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 一隻燕子的來臨說不了春天,但當一羣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濺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學生討論、交流、最後明確:

1、⑴ 來的季節是三月天

⑵ 飛行的路線是筆直的

⑶ 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鳴叫

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

⑸ 愛覓食玉米粒

⑹ 常六隻列隊飛

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擬人等說明方法,使文章充滿生動性、趣味性。例如;烏鴉通常被認爲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的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就成了曲線。

又如:第一羣大雁來到這裏,它們便向每一羣遷徙的雁羣喧嚷着發出邀請。

3 、⑴ 這一句寫出了大雁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⑵ 這一句表達了人們對大雁的喜愛與期盼。

小結:濃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字裏行間注滿了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佩,對大雁的種種叫聲由衷喜愛,有時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筆墨中也飽含愛意。

四、賞析課文,深刻領悟

品味文章的形象性。讓學生再找幾個擬人句,進一步體會其

特點。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並茂。如春雁的來時的低語,覓食前後的鳴叫,返回後的論述,晚上大雁的集會等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五、學生質疑問題,合作研討,釋疑存疑

學生選取語段閱讀,提出一個最急於解決的問題,大家討論作答。

六、拓展訓練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雁的詩句。

如:

1、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七、課堂小結

《大雁歸來》爲我們唱響了一曲田園牧歌,引人嚮往,發人深省,一種平靜的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否值得以犧牲自然的、野外的和無拘束的東西爲代價?曾幾何時,我們遠離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鋼筋作成的閣樓裏,生活簡化的只剩下自己,環境濃縮得只剩下公園,一切純樸的本質的自然的東西,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離去。感謝利奧彼德,他讓我們明白了:熱愛自然,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世界因爲有了它們的存在纔有瞭如許的生機和情趣。我們要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纔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恰當的定位。

八、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閱讀《大自然警鐘常鳴》一文,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大雁歸來

知識性 保護動物

大雁歸來 抒情性 和諧共處

趣味性 熱愛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84—8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學關鍵】:

讓學生經歷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紙片各一個,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各三組、剪刀等。

【學具準備】:

每組同學準備兩個完全一樣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匯入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找自己會算面積的圖形,並說出計算公式。教師提問:你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嗎?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關於三角形,你學過哪些有關的知識。學生回答,師展示。

二、分組操作和討論,填寫實驗報告單。

(一)

1、上節課,我們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呢?

2、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課前準備的完全一樣的兩個銳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組內同學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哪些我們會求面積的圖形。

4、學生小組合作,拼剪圖形。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拼剪。

5、各小組填寫發現報告單,填寫我們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組彙報擺出的結果:

7、組織學生討論。

第一種: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所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第二種: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那麼,我們的平行四邊形跟三角形有沒有關係呢?

引導學生思考:

①兩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間有什麼聯繫?

③三角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

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那麼,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還可以怎樣寫?(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二)、課件演示:用旋轉平移的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各種已學過的圖形。

(三)、歸納公式

1、(屏幕顯示提綱)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B、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

C、你能根據實驗結果,寫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α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你能用字母寫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S=ah÷2

3、進行愛國教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動手推匯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

請看屏幕。(多媒體出示P85頁的你知道嗎?),學生閱讀後,彙報知道了什麼。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3)三角形面積是S=ah。()

2、課件出示例2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師:請同學們算一算。(一生板演)集體訂正。

你認爲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什麼地方容易出錯?(強調“÷2”這一關鍵環節)

3、完成做一做。

4、聯繫生活,做課本86頁的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下圖:

師:你認識這些道路交通警示標誌嗎?知道它們的具體含義嗎?交通標誌對於維護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請大家算一算,這個標誌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接着讓學生口頭列算式,不用計算。)

5、拓展題。

四、作業:

P86—3、4

五、回顧總結,深化提高: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今天我們分小組透過動手操作,相互討論、交流,用擺拼等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匯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探究問題的方向,相信同學們今後能應用這一數學方法探究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但請大家仔細想想,這節課,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六、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透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提示課題

1、課前老師佈置你們蒐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請大家拿出來。

2、學生進行交流。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賣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課題。

二、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生字情況,把朗讀的句子讀通順。

3、朗讀提示:

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默讀課文,瞭解敘述順序

1、佈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以與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

理清課文的順序:

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四、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寫一橫;“馱”字右邊不要寫成“犬”;“構”“端”“辨”“堆”“模”可以讓學生先和以前學過的“溝”“喘”“辮”“推”“摸”字比較,注意不同之處。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1、各種形式朗讀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

二、個性閱讀,突出重點

1、學生分小組學習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⑴ 有感情地朗讀。

⑵ 說說從哪裏可看出少年的可愛?

2、全班交流。

3、想象:

找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並想想當時他是怎樣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把人物的對話語氣讀好。

四、誇誇那個黑人少年

五、學生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並運用。

六、板書設計

27、賣木雕的少年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 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