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音樂課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課教學設計

音樂課教學設計1

一、課程改革與教學設計有什麼關係?

二、按照《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應樹立哪些新理念?應探索哪些新方法和新策略?

三、當前課堂教學上存在大量高耗低效的教學浪費現象,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優化教學設計角度去思考,應該怎樣加以克服和解決?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課堂上是否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教學設計的好壞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大多數教學水平高,課上得比較好總是有一定的教學設計能力。而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差,水平低,表現在課堂上就是他們不會做課堂教學設計。因此,教學設計在教師教學能力中居於核心地位,它既是教師的一種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創新能力,因爲設計教學的過程,既可體現教師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教師駕馭教材和處理教材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教師的創新思想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教學才能上層次、上水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研究表明,今天的教學設計和以往的備課(教案)是不相同的。

首先從着眼點上看,以往備課教師關注的是“課”,忽略的是“人”。教師爲如何“講”而做準備。而教學設計則不同,它關注的是“學”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學定教”問題,這是符合新課改教學理念的。

其次,從發揮教師作用看,以往備課教師是在執行貫徹教學大綱,教師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動地傳授好教材的知識。我們的教師無異成了二傳手。因此教師的個人的教學創造性,教學個性無法得到發揮。而教學設計則要求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是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創造性使用教材,需要教師具有優化組合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師高了。

俗話說得好,凡是預測立,不預則廢。

什麼是教學設計?所謂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課前爲完成教學目標,預測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生行爲、教師行爲所引起的結果,並籌劃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爲的總體構想。

那麼教學設計與課改有何關係哪?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佈預示着基礎教育改革是一次從教育思想到教學內容,從教學組織形式到教學評價的深刻的變革。這是一次帶有文化轉變意義並改變教師角色整體系統的深刻的改革。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整體設計上加以突破。沒有整體教學設計上的轉變和突破,就不可能貫徹精神,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例如:傳統教學模式六步法-師生問好-發生訓練-複習歌曲-新授課-歌曲處理-綜合表現。可以看出來這樣的模式是以教師爲中心,把學生封閉在教師劃定的圈子裏,與新課改相違背。按新課程理念我們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活動體驗-師生探索-拓展延伸。這樣才能真正給學生更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空間,使他們積極主動發展。

課改實施以來,大多數教師在備課時已用新教學設計替代傳統的“教案”有的教師把教學設計分爲“設計理念”“設計特點”“教學過程中設計意圖”後附“課後反思”。

有的教師教師教學設計含有“分析教材”“分析學生”“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後附有“教學手記”。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和寫法。可以看出課改後教學設計從淺層次的編寫教案進入深層次的教學設計。

但目前我們課堂教學嚴重存在高耗低效的教學浪費現象.表現如下:

1、教學目標意識不強

教師備課時間不充分.弄不清教學目標,上課抓不住重點,難點,課堂隨意性大,東扯葫蘆西扯瓢,教學完全處於盲目狀態.

2.教材處理不當

由於教師不做總體設計。教材沒能很好處理。重點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由於不善於教學設計,內容不連接,缺乏整體感,沒有教學主線,缺乏條理性。

3.教學方法單一枯燥

教師講的多,不給學生思考、交流時間。更沒有活動自由的空間。造成學生沒有興趣,失去學習的慾望。

4.追求形式,不重實效

不重實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學生自由放任,輕輕點水,缺乏內涵。導致教學時間精力上的浪費。

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必須靠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抓住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 教師在新的教學設計中應轉變六種意識。

—.樹立課程意識。

傳統教學教師有的是大綱意識,教材意識,教參意識,而缺少的是課程意識。按照新課程理念,強調課程是由教科書,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也就是我們要樹立大的課程觀。

那麼樹立課程意識,意味着什麼?

首先,發揮課程的整體功能。教學過程是由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環境五種因素整合而成的。它是一個系統。只有孤立的每個因素都集中整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揮課程功能。

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組織形式、環境五個因素的整合。就決定了它是獨特的且永遠變化的。課程不再只是載體,而是教師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

其次,教學組織形式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轉變。

傳統式課程觀,教學組織形式主要以“講授法”爲主的單項資訊交流。新課程課堂上教師變“講師”爲“導師”師生資訊反饋,成了多層次、多通道、多方向的立體資訊交流網絡“多功能協調”、“立體化”滲透。

第三、教師要由被動地執行和施授課程,變爲主動開發創新課程。

以往的教學理念中,課程是國家的事,教學大綱、教科書、教學參考書都是專家編織出來的,與教師沒有什麼關係。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不是被動的執行課程者而是課程創造者,師生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教學過程成爲課程內容維持生成和轉化的過程。

二、樹立過程意識

傳統教學的教師缺少過程意識,重結果、輕過程。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增加過程意識,不僅要重教學結果更要注重教學過程的本身價值。

案例

增強過程意識,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過去是清一色答案。沒有問題。知識的價值就在於它爲問題而存在。可見我們的過去課堂教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問題”清一色的標準答案,相同的回答,相同的動作,整齊劃一,而新課程強調的是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達到課雖盡,餘味卻無窮。

新課程中,以“問題爲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模式。教師帶着一個問題走進課堂,學生帶着無數問題走出課堂。

三、樹立導學意識

所謂導學意識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動力、方法、交往方式、學習過程、學習效果、評估的關注、組織和指導。

樹立導學意識首先教師要有“以學定教”的思想。教學設計要以學習者爲出發點,關注和挖掘學習者的內部潛能、突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與快樂。

其次,樹立導學意識、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的指導。陶行知說:世界上的先生有三種。第一種是隻會教書,把學生當成書架子字紙簍。第二種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他注意的重心從書上移到學生身上了,不象從前拿學生配書本、而是拿書本來配學生了。而學生還是處於被動地位。第三種先生是好的先生,他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生學。把教與學聯繫起來,讓學生學會學習,爲學生一輩子負責,是本次課改的重要任務。

影響學生學習活動有兩大系統:即動力系統和操作系統,但作用不同。

四、樹立開放意識

傳統教學設計一般把學生封閉在以課本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的教學活動裏。新的課堂教學設計要突破這三個中心,實行開放式教學。

如何去突破三個中心?首先,突破課本爲中心,改變過去講“課本課本、

一課之本”,提倡開發課程資源,即在學好用好教材基礎上,還要超越教材,教材只不過是例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突破教師爲中心,課堂不在是由教師壟斷的一統天下。教師角色和責任,在於引領和點化,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質疑,最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突破教師爲中心,課堂教學用大量靜態化轉變爲大量的動態分解分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創設各種情景。)

再次,突破課堂爲中心,可以在教室內還可以到室外。(看劇、聽音樂會、專業教師訓練、網絡)

五、把握整合意識

傳統強調學科獨立,學科本位,科目過多,課改整合基礎教育把各種知識分成若干的學科來進行教學。許多分解的知識本身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聯繫十分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需要教師在開發和利用資源時,必須具有整合意識,以本教學知識爲主。儘可能去吸收各學科知識的素材和營養。(城四 整合教研組)

六、樹立創新意識

課改突出特點是爲教材的編寫,爲教師開發處理教材,爲教師組織教學選擇教學方法,爲學生評價學習有一定的空間。奧托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只不過都埋藏在人的較爲深層的自我裏,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寶。”希望每位教師做一個創造型的教師。不斷的挖掘自身的創造力,從而去發現自我、創造自我、超越自我、優化教學設計,形成“與衆不同”的教學風格。一級一級的登上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

音樂課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白鴿》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歌曲《白鴿》體會二聲部歌曲演唱的特點與美感,在演唱中感受集體主義的精神,體驗合作帶來的愉悅。

2.能準確的聽辨二聲部歌曲,掌握畫旋律線的方法,瞭解輪唱並進行合唱、輪唱。

3.能用圓潤、略帶彈性的聲音和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能用圓潤略帶彈性的聲音和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能合作輪唱歌曲。

教學準備:微視頻、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預習前檢

師:同學們,聽着音樂跟老師做律動,看看誰做的好? (該音樂爲歌曲的伴奏)。好!同學們做的真棒,大家覺得這段音樂是否熟悉?不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白鴿》。相信同學們透過預習對歌曲已經有所瞭解。現在,請將你預習的情況彙報給大家吧。

老師在佈置預習任務的過程中,給大家留了幾個問題。在交流學習成果之前,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聆聽一遍歌曲。(選擇你喜歡的律動動作爲歌曲伴奏)請同學們拿出《自主學習任務單》。(多媒體出示課件) (聆聽歌曲回答第一個問題)

1.該歌曲的節拍、強弱規律是什麼?生:二拍子歌曲

師:你從哪裏看出這首歌曲是二拍子的?生:從書上得知、從剛剛的律動中。師:不錯!有的同學透過聽歌曲都能感受出歌曲的拍子,希望同學課下多聽,多感受不同拍子的音樂給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2.歌曲有幾個聲部?生:二聲部師:你從哪兒看出的?生:課本中、透過聽音樂有兩組聲音...

師:(出示課件,簡單介紹二聲部的演唱形式)(現在我們再聽一遍回答第三個問題)

3.感受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師:透過聆聽歌曲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歌曲帶給你一種怎樣的情緒?

生:透過聽音樂感受到歌曲比較歡快...帶給我一種快樂陽光的情緒。師:同學們,我們透過感知歌曲的結構、情緒得知這首歌曲是一個比較歡快的二聲部歌曲,你想不想知道這首歌描寫了怎樣的內容?

4.感知歌曲的內容。

(播放微視頻,分享和平鴿的故事)

同學們透過看微視頻,得到怎樣的啓示?生:... ...

(二)、小組交流,合作學習

小組交流學習難點,爲歌曲學習做好準備。

師:同學們,現在以四個人爲一個小組,討論在學習旋律、歌詞、節奏、演唱形式方面遇到哪些困惑?

(三)、微視頻助學,展示交流

(播放微視頻逐一解決困惑的方面,並做展示交流)

師:小組討論你們遇到的困難並交流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克服。生:我們組歌曲旋律的演唱是難點,總是找不準音高。師:好,哪個小組能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生:我們可以用畫旋律線的方法學唱歌曲。師:這個小組的同學給我們說用畫旋律線的方法。好!我們一起試試吧!(播放微視頻畫旋律線)一起學習並學唱。

師:還有哪個小組有難點沒有解決?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 ...師:我們解決完難點現在跟着老師的琴聲一起唱一唱吧!

師:我們試試男女生比一比哪一組唱的好?(分組演唱等多種形式的演唱)生:。。。師:同學們唱的非常棒!現在我們試着小組合作試着唱一唱二聲部吧!在練習之前同學們認真觀察先比較

一、二聲部什麼相同與不同?生:二聲部少了最後一小節前面都一樣。師:嗯,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這裏出示課件簡單介紹輪唱)好!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播放歌曲聆聽)

(四)、教師點撥,解決難點

1、感受“輪唱”的效果。師:當這隻乖巧的鴿子在呼喚我起牀時,另一隻鴿子也加入進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兩隻鴿子的歌聲重疊在一起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播放輪唱)師:在親自體驗之前,我先來告訴大家怎麼樣看“輪唱”的譜子,在《白鴿》這首作品中,分了兩組人來演唱歌曲,第一組人只看每個大括號裏的第一行歌詞,第二組人只看大括號裏的第二行歌詞,聽明白了嗎?嘗試“輪唱”的演唱方式。透過各種途徑鞏固練習“輪唱”。 (師生合作、分組等)

(五)、拓展交流,總結提升。

那你能不能再加上舞蹈試一試?(同桌兩人一組,跟老師一起舞動起來)師:你們的舞蹈讓這首歌曲變得更動聽了!同學們,還記得這首歌曲是哪個國家的歌曲嗎?

生:捷克。

師:對。捷克是歐洲的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家,領土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它的音樂文化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捷克的很多兒童歌曲深受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們喜歡,接下來我們再來欣賞一段捷克的音樂,請同學靜靜地聽,這段音樂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師:同學們,對比一下這段音樂和我們學唱的《白鴿》,在速度、節奏和情緒方面有什麼不同?生(略)

師:同學們,音樂就是這麼神奇,不同的音樂,她的情緒、節奏、速度都是變化的,這樣纔有了優美抒情的《念故鄉》和歡快活潑的《白鴿》。同學們,今天的音樂課就上到這裏,讓我們伴着歡快的音樂走出教室,再見!

音樂課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盧溝謠》,正確把握歌曲情緒。

2.掌握歌曲中的附點節奏,4拍長音,反覆記號,把握歌曲的旋律特點。

3.透過學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潤同學們的心靈,培養學生正確的藝術審美觀,傳承民族精神,挖掘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學重點:

學會歌曲,掌握歌曲中的節奏,旋律特點,正確把握歌曲情緒。

三、教學難點:

歌曲中附點節奏,四拍長音的處理。

四、教學過程:

學生隨音樂進入教室準備上課1.律動2.匯入:

雖然剛剛的律動很歡快,但我們今天的話題卻有些沉重。同學們,在我們中國有這樣一座橋,它一邊是歷史的崎嶇,一邊是和平的坦途,八百年風雨迷障,積澱了滄桑,繪製了莊嚴,它就是“盧溝橋”。它到底承載着怎樣的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3.觀看視頻,瞭解“七七事變”。

從“七七事變”開始,中國人民展開了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中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以這段歷史爲背景而創作的歌曲《盧溝謠》。

4.老師帶來了陶笛,老師先來吹奏一遍,同學們欣賞一下。老師表現的肯定也不是很好,我們來欣賞一下原唱,體會一下歌曲的情緒,整體感受一下歌曲。

——欣賞盧溝橋圖片。

5.看書,瞭解歌曲的基本資訊和符號、標記。 1=F 4/4中強漸強強更強中速漸慢稍慢漸快中速漸慢6.模唱歌曲7.填詞演唱8.難點解決。

9.分角色演唱歌曲,或其它形式演唱歌曲。

五、課堂小結

《盧溝謠》是一首歷史童謠,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空洞說教,力圖用簡單深刻、清新質樸的語言,再現中國發展變遷的千年歷史畫卷,力圖聚焦永定河、盧溝橋、宛平城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華民族烙印的載體,折射出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希望同學們透過歌曲的學習能夠“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音樂課教學設計4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透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於音樂中獲得美和豐富的情感,並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理論依據:

生本課堂重在於全員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郭思樂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學生爲主人的,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其理念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我們的生本音樂課堂教學是把一切學習的權利交還學生,提倡把學習、思考的時間、空間交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的舞臺,它是在老師的適當指導下學生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與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

本課音樂設計體現了“以生爲本”的理念,以體驗、合作、表現音樂爲主線。以興趣爲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鼓勵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創造。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捷克民歌,C大調,2/4,一段體,二聲部輪唱。旋律流暢,節奏規整,歌曲由三個樂句組成,結構雖然短小,但是旋律流暢,情緒歡快,表達了“我”對白鴿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感受兩個聲部表現出的和聲美,指導學生運用自然真摯、有控制的歌聲表現歌曲,同時教會學生看二聲部的歌譜。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個性差別大,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對自然界和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和樂器進行模仿,能夠隨着熟悉的歌曲和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樂於參加各種演唱活動,並能在唱歌演唱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用自然的聲音進行獨唱、輪唱等等。並且樂於參與各種演奏形式。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優美的聲音演唱《白鴿》,體驗歌曲的歡快情緒和愉悅情感。

2.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有感情地表現二聲部歌曲。體會二聲部歌曲演唱的特點與美感,在演唱中感受集體主義的精神,體驗合作帶來的愉悅。

教學重點:能正確把握旋律的節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合作互動的美感。

教學難點:演唱中能準確把握旋律與節奏,在“對抗”中保持平衡與自然,體驗合作,感覺聲部的和諧美與層次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活動,聆聽《白樺林好地方》

師:我們剛一起演唱了這首《白樺林好地方》你能告訴我這首歌是那一個國家的民歌嗎?在這冊教材裏我們學習了很多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歌曲,你想想《小小少年》是那個國家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首捷克的民歌《白鴿》。

二、節奏訓練

2/4DD DD , DD DD , CC ,B

1、齊讀節奏,要求學生邊讀邊用手點出節拍,兩遍。

2、節奏卡農,分兩組進行合作練習,第一組連續讀兩遍節奏,第二組空四拍開始。注意學生在讀節奏的過程中要手打節拍,保持一個速度。

三、發聲訓練

1、複習音符的位置,老師指,學生輕聲說唱名並做出手式。

2、陏琴演唱音階,注意發聲方法。

3、模唱,學生聽琴看老師手式模唱歌譜中重要的樂句。

4、清唱歌譜,老師用手式帶學生演唱歌。

四、新授課

1、初聽歌曲,感受情緒,聽一聽與我們之前的歌曲有什麼不同歌曲清新、琅琅上口,展現了清晨時的一派寧靜、清新的氣氛。表現出人與白鴿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景。

2、復聽歌曲,感受輪唱

教師導語: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我們之前學過,你還記得嗎?咱們再聽一遍,請你回憶一下!

學生回答,教師給予糾正。點明歌曲爲二部輪唱的演唱形式。

3、介紹捷克,學生看PPT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白鴿》捷克的民歌,就讓我們一起來簡單的瞭解一下捷克吧。

捷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東靠斯洛伐克,南鄰奧地利,西接德國,北毗波蘭。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氣候影響較大,年均溫度6.5℃。年均降水量爲696毫米。面積78866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萬人。其中90%以上爲捷克族,官方語言爲捷克語。主要宗教爲天主教。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在音樂創作上有着優秀的傳統,在歐洲音樂中獨樹一幟。

師:如果那個同學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可以課下蒐集一些資料來和大家分享。

4、學唱歌譜

1)、學生透過手式學唱歌譜,注意學生在演唱時的音準。 2)、跟伴奏視唱歌譜(五線譜教學軟件)

學生從慢到快學唱歌譜(60、80、100速)

5、歌曲演唱1)、唱一聲部歌詞

學生隨琴演唱第一聲部歌詞,要求能正確而熟練地唱出第一聲部旋律。唱熟後分組檢測。

2)、學生分聲部輪唱,進行合作練習。

師:輪唱的特點就是有兩個聲部,一前一後的演唱。(出示二聲部動態歌譜)

A、學生隨音樂跟唱第二聲部歌曲。

提示學生:同學在錄音演唱了兩小節(數四拍以後)之後進入演唱,靜心保持旋律的準確流暢。不要分心,按節奏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既保證各聲部的旋律正確和節奏飽滿充分,又要“耳聽六路”,感受聲部的不同層次,體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矛盾”與“統一”。體會合作的快樂。

B、老師請幾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合作演唱歌曲。

學生唱第一聲部旋律,老師唱第二聲部旋律。讓同學們清晰地感覺輪唱的不同層次和效果。

C、學生分聲部演唱歌曲。

教師導語:我們能夠準確的和錄音輪唱了,那大家能不能自己試試呢?教師提示:當和錄音輪唱時旋律、節奏基本上做到統一準確後,教師指導學生向“均衡”與“和諧”的高目標邁進。要求學生份兩個聲部演唱,各聲部不要聲嘶力竭地“搶風頭”、“比嗓門”,而是力求保持聲部的輕鬆自然,唱出旋律的遞進感和強弱分明的節奏。由於整個旋律中每顆音符都沒有連音線,因此每個字音力求自然輕快,不要唱得過強過亮。四分音符要飽滿,二分音符要拖夠時值,讓聲音平穩延伸。

D、歌曲處理、提高。

師: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清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陽光從窗子射進屋裏,這時,有一隻白鴿停在了窗臺上,正咕咕咕的叫着,多美的畫面啊。這時應用什麼樣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呢?

我們用自然的聲音演唱,自己演唱的同時還要聽到另一聲部的聲音。你可以想一想:男孩睡的可真香啊!我們用什麼樣的情緒來呼喚他呢?急促,親切,跳躍的聲音。

我們來看看,第一聲部和第二聲部的旋律一樣嗎?那哪個聲部先唱?注意了,第一聲部比第二聲部多了一個快起牀。我們大家分爲兩個聲部,一起來唱唱。

3)、檢測練習,更好的完成歌曲、表現歌曲。請學生到前邊來演唱歌曲。

五、拓展

欣賞捷克民歌《牧童》讓學生多瞭解一些捷克的音樂。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捷克的《白鴿》這首歌曲,也體驗了輪唱的演唱形式。你們知道嗎?外國還有很多優秀的民歌作品,它們代表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在課餘時間能夠多欣賞一些外國民歌,增加自己對各個國家民歌的瞭解。

音樂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透過聆聽歌曲,讓學生感受新疆風格的音樂與舞蹈。

2.學習用歡快的情緒,活潑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3.透過學習歌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分析:

這是一首根據新疆哈薩克族民歌音調創作的兒童歌曲,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2/4拍,一段體,大調式。曲調清新優美,情感真摯熱烈,突出了本歌的民族風格。歌詞以第一人稱出現,採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表達了兒童熱愛邊防軍,讚美邊防軍,立志學習邊防軍的真摯感情。

教學過程:

1.播放小阿爾法的歌舞表演,匯入新課。

2.提問:你們認識他嗎?他是哪裏的小朋友呢?(答:小阿爾法是新疆的小朋友。)

3.師簡介新疆,並透過圖片,多媒體進行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

4.師:今天老師還請了一位來自新疆的叫做吐依拉的小朋友給我們唱首《我愛雪蓮花》,大家請欣賞。

5.播放音樂,學生完整地聆聽歌曲。

6.學生初步談感受,師提問:你知道雪蓮花生長在新疆的哪裏嗎,吐依拉小朋友要把它送給誰呢?

7.學生復聽一遍,回答:雪蓮花生長在天生上,吐依拉要把花送給邊防軍叔叔。

8.師問: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要把花送給邊防軍叔叔呢?師講述關於吐依拉與邊防軍叔叔的故事。

9.總結:邊防軍叔叔真勇敢,真偉大,讓我們也用歌聲來讚美他,把鮮花送給他吧。

10.學生跟着音樂唱一遍。

11.啓發學生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師評價表揚。

12.師:吐依拉希望自己長大了可以跟邊防軍叔叔一樣保衛國家,你們有什麼樣的理想和願望呢?學生談自己的理想。

13.總結:希望同學從現在起好好好學習,將來都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學生齊唱歌曲在本課歌曲聲中結束。

音樂課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透過欣賞《天堂》《牧民的一天》等歌(樂)曲,激起學生對草原音樂的興趣,並能初步瞭解蒙古族音樂。

[智育目標]:能用深情優美的歌聲表現《美麗的夏牧場》的意境,並能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現歌曲的內容。

[素質發展目標]:透過自己蒐集素材、自己組織、主持的班級音樂會“美麗的草原”,鍛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知“草原音調”(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組織班級音樂會。

[教學難點]:在讀譜教學中進一步熟悉1=G的五線譜音位。

教學準備

錄音機 多媒體

學生活動設計

欣賞 唱歌

教學過程

1.匯入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男聲獨唱歌曲《天堂》,這是蒙古族歌手騰格爾創作並自己演唱的。騰格爾生於內蒙古,從小就深受蒙古音調的浸潤,又受過良好的專業音樂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樂風格,我們再來聽一首騰格爾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詞大意是“潔白的氈房炊煙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裏,遼闊無邊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這就是蒙古人,熱愛故鄉的人。”

教師請學生討論旋律和歌聲有些什麼特點。

2.欣賞電子琴獨奏《牧民的一天》。

這首樂曲運用電子琴多變的音色,生動地描繪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勞動情景。樂曲由五個部分組成,請先聽引子(教師在琴上彈奏),再聽A段和B段的音樂(教師在琴上彈奏)。

(1)初聽教師提示學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銜接。

(2)復聽教師提示學生注意各段落運用的音樂素材及表現的意境。

(3)根據音樂和課本上插圖的提示展開想象,分別用語言來描述各段音樂所表現的情景。

(4)按課本要求,將五段音樂排序並分別命名。

3.爲歌曲設計演唱方式。

(1)複習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2)欣賞合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感受齊唱與合唱不同的效果。

(3)請同學們思考在沒有合唱的情況下,如何巧妙地設計、安排各種演唱形式,將這首歌曲唱得更動聽。

(4)學生試唱各種方案,

4.讀譜練習《草原上》。

(1)現在,讓我們來視譜學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

(2)教師彈奏歌譜在括號處停下,請學生思考在兩處括號內應分別填上什麼音(在3。教師可以分別試填,請學生反覆傾聽後確定,這是培養調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練習,要引導學生注意上下兩句應使用不同的結尾音,以造成呼應的關係。

1、三音中選擇)

(3)在確定兩處括號中應分別填上“3”和“(譜面上是1=F,但用1=D彈奏)”後請學生視譜隨琴聲學唱

(4)學生獨立學唱歌詞,

5小結

透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接觸了一些草原上的音樂,並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下一節課,我們將舉辦“美麗的草原”班級音樂會,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及早作好準備。

設計意圖

例如:草原甦醒、愉快放牧、萬馬奔騰、歡樂歌舞、徐徐牧歸。

可採用提問或小組討論的方式。

大多認爲較爲理想的是“層層推進”式,即前四小節領唱,中間四小節由男聲或女聲齊唱,最後四小節爲男女聲齊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維”,即前四小節由男聲或女聲齊唱,中間四小節領唱,最後四小節齊唱。總之,不要搞“標準答案”,給學生以充分創造的餘地。

學生隨教師琴聲先從la1唱到do1,再從do1唱到la1,教師可用1=D的調高彈奏)並要求學生在課外續編第二段歌詞。

教後反思

在本課中,讓學生透過藝術形象充分感受所瞭解的牧民的一天,然後用編創歌詞的形式創作出自己心中最美、最獨特的牧民生活。這種活動形式不僅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創造興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也證明學生想象了和創造力是驚人的。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條件,使學生逐步發展成爲開礦性和創造性的人才。

音樂課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敘說了家鄉的美景,讚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爲2/4拍、羽調式、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第一、二、四個樂句各爲4小節,其中第三樂句僅三小節,節奏緊湊,曲調歡快跳躍,並運用了頓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擬了銀鈴般的清脆笛聲,悠揚動聽。第二樂段共有五個樂句,第一、二樂句採用了切分音和頓音,使得音樂舒展和跳躍,每句句未呼應式的手法表達了孩子的歡樂喜悅的心情。第三樂句只有三個樂節,旋律以模進的手法逐漸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兩個樂句是前段的第三、四樂句再現,最後的悠揚的笛聲結束。

學情分析

學生弄融入到學習中,而且對本節課的內容學生能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2、能力目標: 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 學唱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能主動參與小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

3、情感目標: 能在 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會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並表演。

教學難點:歌曲中笛子的模擬聲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隨《一隻短笛輕輕吹》伴奏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學唱歌曲

1、師:課外,你最喜歡玩哪些有趣的活動?

2、學生自由說。

3、出示課件圖片(傍晚,小男孩揹着書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趕着羊兒的畫面)請學生說說小男孩喜歡在做什麼。

4、引出新歌

5、課件出示歌譜歌詞,學生邊聽賞邊打出節拍。

6、再次感受,根據歌詞自由創編動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聲好聽嗎?引出難句(帶襯詞的那兩句)

8、跟琴學唱這一句,並指導學生唱得短促、輕快。

9、老師與學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學生唱所有帶襯詞的樂句,其餘的老師唱。

10、即時糾正錯誤。

11、學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認識反覆跳躍記號,在演唱中講解實踐。

13、圖色快表示曲調順序鞏固

14、各種形式鞏固練唱

三、創編表演

1、分組討論,自選道具,設計表演唱。

(笛子、羊頭飾、書包、鞭子等)

2、各小組展示、評議。

四、結束部分

隨《一隻短笛輕輕吹》出教室。

音樂課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

1、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2、複習唱好《拉薩謠》;

3、聆聽《東北秧歌》;

4、練習東北秧歌的基本動作。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情豐富唱好《拉薩謠》;

2、透過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民族管絃樂,體會苗族、彝族音樂風格;

3、學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管絃樂曲,曲調歡快、熱烈。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薩謠》,今天我們一起復習複習,要唱得更好一點。”

2、學生齊唱。

(二)開始上課

1、跟錄音演唱。

2、難點指導,跟伴奏帶讓學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過渡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師:“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曲子《北京喜訊到邊寨》。”

4、讓孩子看着簡譜聆聽,感受三部分七個主題的音樂旋律。

5、讓學生談談聽後感,教師總結。

6、完成聽聽想想問題。

7、聆聽《東北秧歌》,讓學生猜猜此音樂的舞種。

8、引出“秧歌舞”。

9、教師示範跳“秧歌舞”,學生喊口令。

10、動作分解教學……

11、結束。

音樂課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28頁

1、學習音階手勢。

2、學唱歌曲《太陽》。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太陽》。

2、能邊唱“6”()、“2”()兩個音,邊做手勢。

3、並能用較和諧的聲音與同學合唱歌曲太陽。

教學重點:

用較和諧的聲音和唱歌曲《太陽》。。

教學難點:

唱準“6”、“2”兩音,邊唱邊做手勢

教學準備:

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聽歌曲《種太陽》律動。

二、匯入:

請你說太陽是什麼樣子的?想象一下如果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太陽會怎樣呢?

三、學唱歌曲《太陽》曲譜和複習手勢

1、學唱歌曲的曲譜,注意“6”“2”的唱法。

2、複習以前學過的“5”“3”“1”三個音符及手勢,聽琴變換手勢。

3、教師講解“6”“2”兩音的口形,並練習兩音的音準。

4、學習柯爾文的手勢。

5、教師範唱歌曲,邊唱邊用手勢表示出來。

6、按節奏讀歌詞。

7、請同學們隨琴哼唱。

8、師生對唱

①老師唱歌詞的第一小節,學生唱唱名處的歌詞第二小節,同時要求學生邊唱邊做出手勢;

②第二遍時,一部分人同①,另一部分人唱括號中的音,構成單音二聲部;練習。

10、完整演唱歌曲。

11、歌曲處理。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今天我們在活動中感受和學習了歌曲、手勢,同學們都能很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謝謝合作!

練習演唱《太陽》

五、板書設計:太陽

唱太陽三課時

教學內容:26—28頁

1、繼續學唱歌曲《我給太陽打電話》

2、繼續學唱合唱歌曲《太陽》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演唱《我給太陽打電話》,並能加上適當的動作表演。

2、能用和諧的聲音演唱《太陽》,邊唱邊能做出正確的手勢。

教學重點:有感情、有動作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二聲部合唱聲音和諧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候

二、練習唱音階和柯爾文手勢

三、唱一唱《太陽》

1、跟琴聲演唱歌曲曲譜,遇到不對及時糾正

2、分小組演唱曲譜,其他組隨着同學的歌聲做手勢

3、填唱歌詞,注意音準

4、分聲部練習歌曲演唱

5、爲歌曲加上適當的表演動作進行演唱

跟着老師動一動,自己創編動作動一動,小組合作表演唱

四、唱《我給太陽打電話》

1、跟着錄音有感情的唱一唱

2、跟着琴聲練習唱一唱

3、邊唱邊加上動作表演

4、展示自我,學生相互評價

五、總結、佈置作業

透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再一次熟悉了柯爾文手勢,同時又把《我給太陽打電話》和《太陽》演唱的更好,從你們的歌聲中讓大家感受到了太陽的溫暖。

課後用高興的心情,有動作的表演唱兩首歌曲。

六、板書設計:唱太陽

課後反思:在本課兩課時的教學設計中,針對知識點柯爾文手勢DO、MI、SLO、RE、LA的學習和合唱《太陽》分辨RE與SLO,RE與LA的練習,在教學中我注重從手勢去引導學生表現每個音,學生們經過對手勢一定得熟悉之後。我帶領學生用手勢表現《太陽》的每個樂句,學生十分感興趣,同時又加強了對手勢運用的喜愛程度,對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有一定得輔助作用。

音樂課教學設計10

第一單元 夏日風情

教學設計:本單元以夏日風情爲主題,在教學內容中以聽聽唱唱創創活動爲主,在本單元中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透過歌唱與欣賞認識6/8的節奏特點,掌握四聲部輪唱的風格,學習《剪羊毛》的旋律,並能夠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動中幫助學生感受雙音的音響效果。

教學內容:聽聽: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隨想曲

唱唱:夏天來了---複習6/8拍

剪羊毛

創創:爲歌曲伴奏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和了解西洋樂器中的銅管樂器——圓號、小號、長號和大號的音色、形狀及演奏方式。本課以小號爲重點。

2、透過欣賞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學生感受歡快的情緒,進一步熟悉西洋銅管樂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聽辨獨奏與伴奏的各個層次。

教學重點、難點: 1、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劇音樂《天鵝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號爲主奏樂器的意大利風格的舞劇音樂。樂曲爲三部曲式結構。在樂隊全奏四小節熱烈的引子後,出現了小號用小快板速度獨奏的活潑而輕快的主題,這一主題每一句的節奏型都是;第二樂段:節奏型與第一樂段相近,但開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點音符;第三樂段:由八分音符開始,緊接着是頓音與連音相間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複習6/8拍

教學課時:8教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欣賞《那不勒斯舞》

教學目標:

透過欣賞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學生感受歡快的情緒,熟悉西洋銅管樂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聽辨獨奏與伴奏的各個層次。

教學重難點:對音樂中部分樂器音色的掌握。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播放所學歌曲《牧場上的家》,讓學生聽着音樂,愉快地走進教室。

二、新課匯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請大家聽到老師“預備——開始”的口令後,把手貼到下巴上。

教師在喊出“預備——開始”口令的同時,有意誇張地把手貼在臉頰上。此時出現微妙的情形:全體學生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隨教師把手貼在臉頰上。教師讓同學們互相觀察手放的位置,提出問題:“剛纔老師講的要求是什麼” ?

★同學們會流暢的回答:“聽到老師‘預備——開始’的口令後,把手貼到下巴上” 。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聽到老師的口令後,大家都把手錯放到臉頰上呢?原因很簡單,因爲同學們都看到老師是把手放到臉頰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臉頰上。

(這個現象說明一點,那就是同學們相信眼睛看到的勝於相信耳朵聽到的。俗話說:眼見爲實,耳聽爲虛。也說明這是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組成的,我們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視覺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還可以用耳朵的聽覺去發現和感受這世界的另一面。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因此,學習音樂是培養和發展我們用聽覺去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能力。)

師: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幾種西洋銅管樂器,並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學們在用眼睛觀察西洋銅管樂器形狀及演奏姿勢的同時,注意用聽覺去感受西洋銅管樂器的音色特徵和聲音表現特點。

三、西洋銅管樂器介紹:

1、展示多媒體,呈現課題《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課的四個教學內容標題:(1)西洋銅管樂器介紹;(2)鞏固練習;(3)爲欣賞做準備的練習;(4)欣賞: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小號、長號、圓號和大號的樂器形狀(圖像)、音色特徵

及聲音特點介紹(文字和解說)、演奏姿勢(圖像)和樂器演奏音樂實例(音樂)多方位整合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觀察樂器的同時可以看到有關樂器的音色特徵和聲音特點的解說文字,聽到解說聲音;在聆聽某種樂器演奏的音樂實例時可以看到使用本樂器的演奏姿勢和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向學生介紹過程中,注意重點簡要提示各樂器的聲音特點,小號:聲音高而明亮;長號:聲音有些撕裂的感覺;圓號:聲音帶有一種朦朧感;大號:聲音渾厚低沉。)

四、鞏固練習:

★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大屏幕上呈現出各種銅管樂器的圖像,學生每組選出兩名代表,聽播放的音樂片段,說出所聽音樂的主奏樂器名稱。判斷回答錯的可以由本組其他學生給予補充和糾正。

五、爲欣賞做準備的練習:

1、在大屏幕上由簡到繁按順序呈現《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樂段的主題音樂節奏,引導學生按樂段音樂主題分別進行節奏視讀。

★2、指導學生分析、歸納三個樂段的主題音樂在節奏上的不同之處。第一樂段:主題每一句的節奏型;第二樂段:節奏型與第一樂段相近,但開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點音符;第三樂段:由八分音符開始,緊接着是頓音與連音相間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課件,節奏譜變爲樂譜,讓學生看着曲譜聽教師用鋼琴彈奏各樂段音樂主題旋律(也可以隨琴輕聲視唱旋律),使學生在掌握節奏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和熟悉各樂段音樂主題旋律。

六、欣賞: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電腦呈現文字,向學生介紹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樂曲結構、風格等。並用具有俄羅斯風格的風車建築小圖片,襯托出一種異國情調,創設欣賞情景。

2、初聽: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樂時,按樂段出現時間同步呈現各樂段主題音樂旋律曲譜,同時,根據音樂的情緒表現,在第一樂段音樂中可愛的天鵝緩慢地遊進畫面;第二樂段中出現英俊的王子,並使可愛的天鵝變爲美麗的公主;第三樂段中隨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自下而上地升起。

用這些簡單的動畫,啓發學生的音樂聯想。

★3、初聽完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1)三個段落的.主題旋律都是從小節中什麼位置(強拍、弱拍或次強拍)上開始的?

(2)樂曲的高潮出現在哪一段中?並根據討論在課本17頁第(4)題中的 1 2 3 選擇劃“√” 。

★4、復聽:爲給學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間,復聽時,在大屏幕上只呈現出一幅水霧朦朧,依山傍水的俄羅斯城堡郊景畫面,並在水霧瀰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邊聽邊找出三個段落主題出現的順序,完成課本 “聽聽想想” 填寫練習的音樂復聽要求。讓同學們在充分領略音樂魅力,發展想象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對三個樂段音樂主題的認識。

七、教師對本課學習情況進行小結,結束全課。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

欣賞《意大利隨想曲》

教學目標:

透過欣賞小號獨奏曲《意大利隨想曲》,使學生感受歡快的情緒,進一步熟悉西洋銅管樂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聽辨獨奏與伴奏的各個層次。

教學重難點:對音樂中部分樂器音色的掌握。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聽音練習

聽辯下列雙音的音響效果,說說那些和諧悅耳?那些不和諧?並用線響應的圖示連一連。

1、mi sol2、fal a

3、si do’4、do do’

5、sol la

三、 學習小號

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小號、長號、圓號和大號的樂器形狀(圖像)、音色特徵及聲音特點介紹(文字和解說)、演奏姿勢(圖像)和樂器演奏音樂實例(音樂)多方位整合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觀察樂器的同時可以看到有關樂器的音色特徵和聲音特點的解說文字,聽到解說聲音;在聆聽某種樂器演奏的音樂實例時可以看到使用本樂器的演奏姿勢和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向學生介紹過程中,注意重點簡要提示各樂器的聲音特點,小號:聲音高而明亮;長號:聲音有些撕裂的感覺;圓號:聲音帶有一種朦朧感;大號:聲音渾厚低沉。)

透過網絡讓學習瞭解小號、大號、長號、圓號、短號各自有寫什麼不同的特徵,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銅管樂器。

四、辨別剛纔介紹四種樂器的音色

1、分別播放音樂片斷,讓學生辨別,並指出是哪種樂器。《狼的主題》圓號→《騎兵序曲》小號→長號與大號《變奏十二》。

2、請同學到黑板上用圖畫分別表示四種樂器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3、欣賞選自《天鵝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播放錄音,辨別樂曲的音色→小號。

4、自己感受一下,說說音樂在描述什麼?能用動作表示出來嗎?

5、唱樂曲的旋律。(出示主旋律歌譜)

音樂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詠鵝》,感受音樂與古典詩詞完美結合的藝術感染力。

2、在參與創作活動工,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創作表現《詠鵝》的情境,並對非音樂音源進行大膽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會生活是音樂的源泉。

教學重點

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表現《詠鵝》的情境。

教學步驟

匯入——展開——深入——拓展

座次編排

教學準備

多媒體一臺音響一臺;各他作組招牌數張;天鵝頭飾四個;紙、彩筆、塑料袋、易拉罐、沙子、小水桶、水、玻璃杯、彩色皺紋紙、剪刀等;投影儀一臺;照相機一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拍手念兒歌:

鵝媽媽

O鵝O鵝O鵝O鵝,

河邊來了鵝媽媽,

帶着一羣鵝娃娃,

撲通撲通跳下河,

嘻嘻哈哈追浪花,

鵝媽媽,O鵝鵝:

“小河就是我們的家!”

O鵝O鵝O鵝鵝!

二、匯入

創設情景:(出示課件。)

池塘裏,鵝媽媽帶着一羣上鵝戲耍的場面。

師:同學們,看到這幅生動的畫面你們會想到一首什麼古詩呢?

生:《詠鵝》。

師:對了,這是唐朝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誦一遍,好嗎?

生:……

(出示《詠鵝》詩詞。)

師:這首詩大家最熟悉不過了,有的同學甚至三歲就會背誦了。誰來講講這首詩寫了什麼?

生:寫出了駱賓王對鵝的喜愛之情。

生:出出了鵝可愛的樣子……

師:大家說得真好。詩人用寥寥幾筆就把鵝那優美的體態以及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學唱歌曲

師:以往我們都是朗誦《詠鵝》,今天我們爲它譜上曲子唱《詠鵝》。

(出示歌單。)

1、學唱歌曲

(1)放錄音,學生隨樂小聲哼唱。

(2)採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3)解決反覆跳越記號的唱法。

(4)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2、啓發情緒

(1)古人在吟詩的時候常常會有什麼動作和表情?

(2)學生模仿並演唱歌曲。

四、展開、探索

1、啓發討論

師:《詠鵝》這首詩爲什麼被人們吟誦了幾百年而經久不衰呢?這是因爲它有着迷人的藝術魅力。現在老師請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再創作,以表現這首《詠鵝》詩的情境呢?我們分組討論,人人蔘與。我這兒有一個創作小組的牌子,分別是:朗誦創作組、歌舞創作組、音響人作組、圖畫創作組、手皮影創作組。我把它們分別放在各組前,你們想去哪個創作組就自由組合,和你的創作夥伴共同完成你們的作品。

2、學生創作

放《詠鵝》的錄音,學生自由分組,自由討論。老師巡迴指導,啓發學生開闊思路,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創作。

3、展示與評價

分組示討論結果,師生點評相結合,充份新生學生的獨創性和大膽表現。

(1)朗誦創作組,採用配樂詩朗的形式。例:

第一段:全體組員朗誦原詩(慢速)。

第二段:學生有分有合地朗誦自己創作的詩歌

女領:是誰,穿着一身結白的禮服。

男領:是誰,仰着高傲的脖子對天高唱。

合:噢,是你,我可愛的鵝寶寶。

第三段:全組朗誦全詩(快速)。

師生點評:他們根據原詩的情境作了大膽的發揮,儘管還不十分完美,但這種創新精神非常可貴,如果再加上一些動作、手勢就更好了。

(2)歌舞創作組。

例:四名學生頭戴天鵝頭飾,扮天鵝做舞蹈動作。其佘學生唱哥們工演示自制的道具。他們用綠色皺紋紙剪成長條作柳枝,輕輕擺動;用紅色皺紋紙剪成花瓣,歌舞快結束時把紅色“花瓣”灑向“天鵝”。

師生點評:他們採用了歌舞相結合的形式。這四位美麗的小天鵝舞姿真不錯,其他的同學也配合得非常好,很有計的意境。真是一羣愛動腦盤的小朋友。

(3)音響創作組。

例:學生利用教室裏現有的音源材料,選擇老師提供的物品,巧妙地營造了詩的情境,教室裏響起鵝叫聲、鳥嗚聲、流水聲、風聲、雨聲。

(學生有的揉搓塑料袋、報紙,抖動書本表現風聲;有的用易拉罐裝上沙子,發出“沙沙”的雨聲;有的用水杯互倒水、水桶撩地水模擬流水聲、雨聲。)

師生佔評:這組同學有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爲我們描畫了一幅生機勃勃的詠鵝圖。他們表演得真是惟妙惟肖。你們能說他們的創作不是音樂嗎?生活就是音樂的源泉。其實生活中的自然音響,都是可以用我產聰明的頭腦、靈巧的雙手創造模仿的。

(4)圖畫創作組。

例:用反影儀出示畫。請一個學生上來講解力畫。

生:春天來了,池塘裏的水綠了。嫩綠的柳枝在春風中跳舞。太陽出來了,在溫暖的陽光裏游來一羣美麗的天鵝。你瞧,它們頂着紅通通的禮帽,仰着驕傲的脖子對天歌唱。一身結白的毛在陽光中閃閃發亮。它那美麗的身影倒映在綠波之上。咦,池塘中的水爲什麼會泛起一層層波浪呢?原來是鵝那像像扇子孫樣的紅腳掌在划水呢。

師生點評:這組同學的作品構圖優美,線條流暢,用色大膽,富有想像力,反映出了《詠鵝》詩美妙的情境。講解的同學也棒極了!

(5)手皮影創作組

例:這組同學分別在投影儀前展示了處己創作的“手皮影”作品。

(一手彎曲作鵝頭和鵝脖子,手肘作鵝身,另一隻手作尾巴。)

師生點評:他們的構思很有創意。你們看,這影子多像一隻天鵝呀,真是一幅極有創意的皮影作品。讓我們一塊兒跟他們學一學。

五、綜合、拓展

師:剛纔同學們用各種方式展示了你們對《詠鵝》詩的理解與昇華,真是豐富多彩,都非常有個性,有創意。如果要發獎的話,都可以插上一面勝利的紅旗(發放一面小紅旗)。我對每位同學都很滿意。請大家考慮,如何把我們這些作品和古詩《詠鵝》有機結合,融爲一體呢?

學生集體討論。綜合表現舉例:

首先,音響創作組創設情景,模似鵝叫、鳥叫、流水聲、風聲、雨聲。前奏中全體朗誦原詩,然後全體一起唱前段歌詞,歌舞創作組和樂舞蹈,配上飄舞的“柳枝”飄舞。間奏時朗誦創作的兒歌,全體一起唱後段歌詞。最後兩然詩,配上飛灑的花瓣。舞蹈組在臺前做舞蹈造型。學生的圖畫在屏幕上出示,做背景。

學生全體創造表演後(全程錄音),老師給全體學生拍照作紀念。

六、 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特別開心,我們不僅學會了爲古詩《詠鵝》譜寫的歌曲,而且根據自己的感受創造性地進行了發揮。我相信同學們從這裏走出去的時候,還會有許多許多新的創意……

放學生的創作錄音。學生排隊出教室。

音樂課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學唱歌曲《三個和尚》,跳木樁

1 課時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勇於承擔責任

[智育目標]:

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素質發展目標]:

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並表演《三個和尚》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繼續指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

[教學難點]:

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時不同情緒設計不同伴奏型

教學準備

動畫片錄象 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學生活動設計

演唱歌曲 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風車》。

2.教師設問:

動畫城節目又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麼動畫片呢?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3.教師播放器樂曲《三個和尚》,隨着音樂發展變化,配樂講《三個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

“從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廟·····”,主題音樂第一次響起:

“一個小和尚,揹着行李,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空無一人的寺廟,他興高采烈地打掃、清理、收拾、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他安靜地坐在佛像前唸經,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來……”

主題音樂第二次響起:

“一個瘦和尚,揹着行李,也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大大的寺廟裏只有一個小和尚,他高興地同小和尚打過招呼,也非常積極地打掃寺廟、清理佛堂、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兩個和尚面對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唸經起來······”音樂到此爲止。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哪個同學能給我們講講?”學生七嘴八舌紛紛補充後面的故事。

4.同學們給故事起名字。

教師:

看來,許多同學都知道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名字。

(二)認識打擊樂器:

堂鼓、小鈸、木魚,並用打擊樂器爲主題音樂伴奏

1.聆聽器樂曲《三個和尚》,說說樂曲與前面的故事有什麼關係。

教師告訴學生,剛纔聽到的樂曲是作曲家金覆載特意爲動畫片《三個和尚》創作的音樂。

2.爲什麼樂曲的名字也叫《三個和尚》,聆聽樂曲前奏。

3.教師展示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示範敲擊這幾種打擊樂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鈸、木魚的音色。

4.聆聽樂曲前奏,教師在各件打擊樂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種樂器,也可讓學生隨樂曲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三)聆聽主題,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1.教師告訴學生,樂曲除了使用木魚等打擊樂器,暗示故事發生了地點和人物,還設計了一個“和尚主題”,表現和尚的性格。彈奏主題旋律第一段,請學生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

2.教師彈奏主題旋律的第二段,請學生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情緒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潑,第二段舒緩、寧靜等)。啓發學生結合故事情節,就主題旋律的兩種情緒展開聯想(勤快與懶惰等)。

3.聆聽樂曲主題旋律,請學生說說樂曲中使用了一種還是兩種樂器來演奏主題旋律。

樂曲的主題旋律,分別用尖細、清亮的墜胡與暗啞、低沉的二胡兩種樂器演奏主題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分別爲教師彈奏的主題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情緒。

(四) 聆聽全曲,判斷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

1.教師播放樂曲,請學生思考在樂曲中和尚主題出現了幾次。

2.啓發學生安靜聆聽,回憶動畫片的畫面(沒看過動畫片的學生,可自由展開聯想)。

3.在動畫片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情節:

三個和尚誰也不去挑水,忍受着乾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這時,寺廟裏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燭臺,火苗燒着了紗簾,火勢蔓延,寺廟剎那間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個和尚慌亂地打水救火。

教師啓發學生,表現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樂比較合適。

4.教師播放樂曲展開部,請學生隨音樂表演手忙腳亂救火的情景。

設計意圖

直接播放音樂和故事進入本課,使學生對樂曲的印象較爲深刻

也可以讓學生隨音樂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讓學生根據樂曲的情緒設計伴奏型,有難度,但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教後反思

在本節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堅持以“聽”爲核心(因爲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讓學生“帶着問題聽”、“想着聽”、“動着聽”、“演着聽”等多元化的“聽”的形式,使原“聽而不聞”爲“聽而有感”。一系列“聽”的任務不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學生“聽”的興趣與“聽”的質量。這首較長的民樂合奏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直接欣賞,一時是難以領悟和體會的。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敲敲打打”的心理特點,利用打擊樂器的獨特魅力,降低要求,以玩入手,逐步引入。啓發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並用動作表演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的學生表演唸經,有的表演挑水,有的表演擡水,且擡水姿態各不一樣。在這個快樂的創編表演過程中學生由“心動”到“行動”,師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與音樂融爲一體。使整個創編和表演的過程更具藝術性和審美性。

音樂課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聽賞《杜鵑圓舞曲》學唱歌曲《春來了》。

二、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聽賞活動,感受《杜鵑圓舞曲》的不同情緒,並能用不同標誌區分不同樂段。

2、學會演唱歌曲《春來了》。

3、參加並學會演唱二部輪唱《兩隻老虎》。

三、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在“尋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環節中,感受3/4拍子的特點。激發學生歡快、愉悅的情感,並大膽參與表現。

四、教學難點:

1、感受圓舞曲的特點。

2、用歡快、愉悅的情感演唱《春來了》。

五、教學用具:鋼琴、錄音機、磁帶、掛圖、卡片、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尋找春天”——聽賞《杜鵑圓舞曲》

1、匯入

(1)律動:學生伴隨着《春天在哪裏》的旋律高興地走進教室。

(2)師:小朋友,春天在翠綠的山林裏,春天在我們的眼睛裏,春天也在我們的耳朵裏,你們聽

2、聽賞《杜鵑圓舞曲》第一段音樂主題

聽一聽:

(1)聆聽第一段音樂主題。

(2)提問:小朋友,你們在音樂裏聽到了什麼?

說一說:

(1)啓發學生:“大家在音樂裏聽到了什麼情景?”

(2)說一說小杜鵑唱歌的情景。

學一學:用不同的節奏學一學小杜鵑不同的叫聲。

唱一唱:用小杜鵑“布穀”的叫聲摸唱第一段音樂主題。

3、聽賞《杜鵑圓舞曲》第二段音樂主題

聽一聽:

(1)聆聽第二段音樂主題

(2)提問:小朋友,你們在音樂中聽出小杜鵑在做什麼?

(3)聽音樂想象。

說一說:

(1)啓發學生:“從音樂中想象到了什麼情景?”

(2)鼓勵學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說出來。

跳一跳:隨着音樂,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種不同的動作表現出來。

講一講:

(1)介紹圓舞曲的特點。(3/4拍,圓舞曲)

(2)學小杜鵑跳圓舞曲。(兩個人手拉手跳,全班圍成圈)

4、完整聽賞《杜鵑圓舞曲》

(1)聆聽《杜鵑圓舞曲》,用擺圖形譜的方法來辨別兩段音樂主題,並擺出結構圖:

a。聽到第一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三角形)

b。聽到第二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長方形)

c。聽到第三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三角形)

(2)再次聆聽《杜鵑圓舞曲》,在表示兩段相同音樂主題的圖形上填顏色,並說出理由。

(3)再次聆聽《杜鵑圓舞曲》,並隨音樂進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學唱《春來了》

1、匯入師:小杜鵑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2、聽:聽賞《春來了》

3、說:

(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麼感想?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輕快、活潑的聲音隨旋律模唱。

(2)唱歌詞

(3)演唱《春來了》

音樂課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欣賞歌曲《永遠住在童話裏》

複習本單元的內容

5課時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聽賞《永遠住在童話裏》,感受歡快、活潑的情趣

智育目標:模仿動畫中的主人公進行表演

素質發展目標:用歌聲和表演,複習本單元所講的童話故事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不同音樂情緒的感受和聽辨能力以及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感受歌曲《永遠住在童話裏》歡快詼諧的情趣,並模仿動畫中的主人公進行表演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 相應的錄音帶

學生活動設計

聽賞音樂 歌表演練習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永遠住在童話裏》

1、聽歌曲:錄音或看錄像。

問題:你喜歡這首歌嗎?你聽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2、聽歌曲:聲像結合(歌曲VCD、聽歌曲看動畫人物)

你可以試着唱一唱。

問題:

你能唱唱你記住的一句歌詞嗎?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動畫人物嗎?

3、聽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歡的動畫人物。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創編新歌詞。

問題:

你還喜歡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話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話故事換一換。

教師將學生所改的歌詞(只變童話故事其餘歌詞不變)寫在黑板上。教師演唱學生更改後的歌詞,學生跟着小聲唱。

總結:

童話世界真美,如果這人間像童話一樣美麗,我寧願不要長大,永遠住在童話裏。

(二)“童話故事”表演

1、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自願結合成組。

你喜歡我們學習的哪一個故事?或我們沒學的你會表演的童話故事?喜歡同一個故事的小朋友爲一組。

2、分組討論:各組如何表演你所喜歡的童話故事,可以演唱、配樂表演、講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師到各組與學生共同討論。

4、各組分別表演,教師可參與某一組的表演。

(三)教師小結本單元內容

設計意圖:

形象直觀的錄象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在創編歌詞這一環節中,可以讓學生把歌曲中的童話換一換,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教後反思:

《永遠住在童話裏》是一首極富情趣的兒童歌曲,歌中出現了很多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讓學生結合插圖,說出他們的名稱,學生們一下活躍起來,這可是他們的特長,說起這些人物每個人都是津津樂道。但創編歌詞相對來說有些困難,用簡短的話語概括任務特點,有一定難度。

音樂課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

表演《牧場上的家》

二、教學目標:

1、用平穩、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達對家鄉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複習弱起小節的含義和他在音樂中的表現效果

三、教學重點:

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表達的美好情緒。

四、教學難點:

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表達的美好情緒。

五、教學過程:

表演《牧場上的家》: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3/4拍,大調式,旋律優美,流暢。歌曲爲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

1.這是美國兒童對自己在牧場上家的讚美。

2.教師範唱時要注意弱起拍的節奏及換號處。

3.學唱曲調。

(1)在看譜聽教師範唱曲調(或鋼琴單音彈奏曲調)中,找出曲調中的相同樂句。

(2)先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一樂句8小節,及第三樂句的8小節,要求學生劃3/4拍指揮圖式唱譜。

(3)學生自學第二樂句的8小節,劃拍把握好節奏的長短。注意弱拍節奏。

(4)在教師完整的彈奏曲調後,準確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強弱感,並隨着曲調起伏唱出力度的漸強、漸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對牧場家的愛。第三樂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強。

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曲調。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徵。

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但由於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教學後記:本單元我透過音樂遊戲、唱歌教學、律動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情”的感受當中來感受音樂,在“情”的呼喚中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渴望。透過學習,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和家庭的溫暖,從而激發孩子去愛自己的家。充分的體現了以“音樂爲本”、以“育人爲本”的藝術原則。

標籤:教學 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