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7課的課文,這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課文。全文圍繞爲什麼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來安排材料。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理解題目入手,初步瞭解文章內容,知道爲什麼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

3、瞭解文中用詞嚴密的寫作特色。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理解題目入手,初步瞭解文章內容,知道爲什麼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板書:孿(luán)生兄弟

指名讀、讀準字音

什麼是孿生兄弟?(本指同一胎出生的兄弟)孿生兄弟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長得極爲相似、相近)

2、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邊說邊將題目補充完整)

一起讀題目,這裏的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說明——地球的孿生兄弟是火星

3、開啟課本看看,老師寫的題目和書上有什麼不一樣?(少了引號)

爲什麼加引號?(表示特殊含義)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介紹火星的科普性文章。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課文爲什麼稱火星和地球稱是“孿生兄弟”呢?請大家開啟書快速閱讀第一自然段。找找這兩兄弟到底像在哪裏?

2、指名學生說。(出示第一自然段)

3、同學們,你們瞧,這段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像這樣意思相關、結構相同、語氣一致的句子,我們把它叫做——排比句

4、誰來讀?從這組排比句中你讀出了什麼?(火星和地球相似之處很多)

5、除了這些相同之處,還有(引讀)——一天的時間都差不多。爲了進一步說明它們非常相似,這裏用了“甚至”這個詞。來,我們再來讀讀。齊讀

6、正因爲地球和火星有這麼多相似之處(引讀)所以說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難怪人們……。科學家還由此推測——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科學家依據什麼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斷呢?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板書:乾涸河牀 鑽孔分析)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過渡:接下來,課文給我們講了哪幾個問題?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2——8自然段,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1、學生自由讀

2、爲了更好地學習課文,我們先來讀準字音。

出示詞語:

證實 乾涸 裹挾

熔岩 蒸氣 隕石 彗星

(1)開火車讀

(2)理解詞語意思

說出近義詞:證實(證明) 乾涸(乾枯)

裹挾:選擇正確的解釋

3、課文給我們說明了哪幾個問題?

(1)火星上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呢?(2—5自然段)

(2)火星上的水原本能比地球上的還多,爲什麼沒能留住呢?(6-8自然段)

五、學習3-5自然段

1、我們先來弄明白第一個問題。請你輕聲讀讀3-5自然段,思考一下:火星上的水有幾種來源?同桌合作完成下面這張表格。

火星上水的來源

第一種來源

第二種來源

2、指名說,教師小結並板書:這兩種來源一種來自火星外部,一種來自火星內部。

3、精讀

(1)可是課文中和大家說的不一樣啊!課文裏是這麼說的。

①出示:

也許是持續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

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

②爲什麼要加上“也許”、“可能”呢?(去掉“也許”、“可能”意思就表示絕對肯定,確實存在,而火星上水的來源只是科學家根據現有資料作出的推測,沒有充足證據來證明,不能用肯定的語言,科普性文章的語言多麼嚴謹啊!)

③老師請大家再來讀讀,體會這裏的用詞準確的特點。

(2)文中還有這樣兩個詞——推測和推斷,我們再來看這兩句話。

①出示:

難怪,人們把地球和火星成爲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並由此推測,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2004科學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現火星上有乾涸的河牀,該河牀寬達上百千米,遠勝過今天地球上的亞馬遜河。2004年3月以後,人類透過對火星岩石的鑽孔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

②讀讀這兩句話,想想這兩個詞分別是什麼意思?(推測:根據事實想象,還未找到根據。推斷:根據事實得出結論,已經找到根據了。)

兩個詞能互換嗎?(對!正是有了照片資料和數據分析等科學證據,科學家們才能從推測走向——推斷!科普性文章的語言多麼嚴謹!)

4、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讀2-5自然段,體會科普性文章語言的嚴密準確。

六、歸納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看到在創造生命的歷程中,火星和地球兄弟倆本來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他們幾乎同時誕生,也都能擁有孕育生命的水資源,所以人們稱——齊讀課題。但後來,它們的命運卻截然相反,地球上因爲有水所以生機勃勃,火星上卻一片荒蕪死寂。火星上的水爲什麼留不住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篇2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人們爲什麼把地球和火星稱爲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瞭解人們爲什麼把地球和火星稱爲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從理解題目入手,理解課文內容及說明順序,透過相關詞句,理解課文用詞準確嚴密、通俗易懂的特點。

一、匯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係。

2、課文爲什麼把火星和地球稱爲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着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再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每一自然段寫了什麼?

4、簡單分析交流後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並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5、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作業

1、完成鋼筆習字冊

2、朗讀課文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六課的生字,讀通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2、什麼是“孿生兄弟”?(同一胎出生,雙胞胎)“孿生兄弟”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長相相似)

課文爲什麼把火星與地球稱爲“孿生兄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來嗎?

(“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是……,甚至……。”)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句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句中的四個“同樣”讓我們讀起來有什麼感覺?(火星和地球之間十分相似)而且我們讀起來也非常有氣勢。

誰能透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火星與地球之間極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孿生兄弟”。

(指名朗讀“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孿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個“同樣”、“甚至”、“難怪”等詞。)

(因爲……,所以人們把火星稱爲……。)還可以怎麼說?(人們之所以把火星稱爲……,是因爲……。)

現在你能說說“孿生兄弟”上爲什麼用引號?( 相似 表示特殊含義。)

4、過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對“孿生兄弟”,科學家們也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那麼這種推測有沒有依據呢?

(出示火星河牀圖片)這就是火星河牀的照片資料。誰願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紹一下。

(2)“2004年3月以後,人們透過……鑽孔分析,進一步證實……。”

看來科學家的推測是有依據的,大膽的想象推測離不開科學嚴密的研究認證。

1、看來,火星上確實曾經有過水的存在。那麼,火星上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呢?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畫出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在兄弟倆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經潛藏在一些礦物中了。

那你覺得用“家常便飯”和“習以爲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哪個更好?

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能說明當時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飯?

5、火星上的水還有什麼來源?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牀上佈滿了——。看着這些照片,我們彷彿可以聽到——。

讀着這段文字,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請寫一寫,也可以選用老師提供的詞語: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來,而且孕育出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還多,爲什麼沒能留住呢?自由讀7、8自然段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麼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認爲呢?科學家又是怎麼認爲的呢?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4、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科學的探究態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苟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麼,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科學的大門正爲你敞開着。

教學內容:然而,科學家推測,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適當的溫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來。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麼模樣,是怎樣生存的,這仍然是一個謎。

教學過程:

師:讀完這些文字,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

生:我想火星人他們可能身材十分矮小,腦袋碩大,模樣特別醜陋。

生:火星人不會說話,只會發出令人費解的“嘎嘎”聲。

師:你們想象中的火星人外形真奇特啊!

生:火星人生活在泥土中,他們能不吃不喝,靠呼吸空氣生活。

生:火星人不是羣居的,他們在地底下生活着,誰也不認識誰,獨自生活着。

師:火星人的生活看來沒有我們地球人豐富啊!

生:火星人生活在地底下,他們沒有眼睛,沒有鼻子,也沒有耳朵。他們頭上長着觸角,靠觸角相互交流。

師:同學們剛纔描繪的內容雖然很吸引人,也很有趣,但這只是你們的想像,並不是事實,用課文中的詞語來表達,這仍然是一個——

生:謎。

師:關於火星上生命的問題到現在仍然是個——謎,讀到這裏,你又在想什麼呢?

生:我長大了要做個研究宇宙的科學家,一定要把這個謎揭開。

生:我長大了要做個研究宇宙的科學家,一定要把這個謎揭開。

生:我要像上篇課文《夢圓飛天》中的楊利偉叔叔那樣,長大當個宇航員,乘着宇宙飛船去火星,親自去研究火星上的生命。

師:同學們,楊利偉叔叔搭乘‘神舟’5號飛向太空,這是中國人千年的夢想;關於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結論,這是世界上衆多科學家長期研究的結果。你們說,你們要揭開火星生命之謎容易嗎?

生:不容易。

師:那你又想到了什麼呢?”

生: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

生:我長大要成爲宇航員。

生:我長大要成爲研究宇宙奧祕的科學家。

……

教學反思:在教學的時候,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讀完這些文字,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學生開始討論我提出的問題了,他們的想象很豐富,達到了訓練學生思維和語言的能力,但離培養學生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和科學研究的志向的教學目標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在肯定了學生想像豐富奇特以後,將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引向結尾文字中的那個“謎”字。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如果將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和整堂課的教學目標相結合,我想,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價值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