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地球》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地球》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教學設計

《地球》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地球爺爺的手》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透過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二、學生分析

班內男生佔學生總數的六成以上,大多數學生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對科普類的讀物十分感興趣,愛讀《少兒十萬個爲什麼》、《兒童千百問》、《小哥白尼》等書刊。他們的知識面較寬,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是較短,好動、好玩。

三、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

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爲重要。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使朗讀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四、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能讀懂課文的內容,對“地心引力”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並大致瞭解這一科學常識;從而對身邊的一些科學現象探求的慾望更強烈。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紙飛機嗎?你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麼?(學生各抒己見。預測學生心理:最希望紙飛機能飛得更高更遠……)

好,現在你們想玩一次嗎?我們來比比誰的紙飛機飛得遠、飛得高。(學生放飛自己摺好的紙飛機。然後老師也放飛一次紙飛機。)

(遺憾地)——呵,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遠、多高,最後它們總是會掉下來。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板書課題),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齊讀課題《地球爺爺的手》。)

【興趣是最好的全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們愛玩紙飛機,而紙飛機必然落下這一現象,正與課文的核心內容密切相連。因而以此爲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二)讀文、識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反饋時,學生想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的,其他學生跟着將這個字讀3遍。)

【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3.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5顆星。)

【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於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4.認讀本課的生詞:他倆、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學生先獨立認讀,然後再給大家讀自己想讀的那個詞,最後集體邊擊掌邊認讀所有的詞2遍。)

5.這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讓學生用手勢表示。)

6.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自然段。(先自由練習讀,然後指名自由選自然段讀。其中着重讀第5、7、10自然段。)

【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從學生的自主閱讀爲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7.感悟地球爺爺說的話:讀了地球爺爺說的話,你們知道了什麼?(先以4人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交流和討論的結果。)

【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8.讀了課文,你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質疑,學生能解答的就讓學生自己去說,教師不作具體的答覆。)

【“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9.類比感受,體驗“引力”。(讓學生以4人小組的形式做實驗,觀察當回形針靠近磁鐵時,會產生什麼現象;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化抽象爲具體,努力讓學生親自感受。“引力”本來就是抽象的,一年級的小學生更難建立“地球引力“的概念。但這個小小的實驗卻能讓學生直觀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10.指點:我們地球爺爺的心臟就像這些磁鐵一樣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鐵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這種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現在你們能明白爲什麼紙飛機不管多輕,最後總是會掉下來了嗎?(板書:地心引力)

11.練習分角色讀課文。(以4人小組的形式練習,再分別請願意展示的小組給大家戴頭飾表演讀。)

(三)拓展與鞏固

1.你們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說明地球爺爺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見,師生共同評議。)

2.指點、展示:我們的地球爺爺,它用那雙有着很大很大力氣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儀上粘貼高樓、人等立體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了,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自由想像說。)

3.總結談話:關於我們的地球爺爺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學們能多看多想,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讓我們睜開雙眼,開動腦筋吧。

(四)作業設計

努力把課文讀得更好。朗讀全文給家人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找找有關地球知識的書刊讀一讀,並帶到學校來和同學交換着讀。

(五)評析

課的開始,就是一個設計和實施都很成功的教學環節,它的成功和精彩不僅僅在於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不僅僅在於巧妙地匯入了新課。

第二課時

四、教學設計

(一)讀文,理清層次

1.回憶;上節課我們品味了那“天下奇觀”所帶給我們壯觀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還歷歷在目!還記得一開始大家讀了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後,你們發現這裏都是在寫什麼?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寫了什麼?

(二)分小組讀段落

點撥時間詞,嘗試分段。(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後”的順序分段)

(三)積累,課外拓展

1.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處,相機點拔比喻句的樣式。如:好像、猶如、形成)

2.自主積累:自選感興趣、欣賞的精彩語句,進行美讀積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課件,圖文並茂)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4.練習課堂作業。

5.課外拓展:(任選一題)

a.上網搜尋、電子閱覽、圖書館查找:我國其他“天下奇觀”的景點的資料和圖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可以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彙報交流。

c.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

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斷。

抒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五、板書設計

《地球》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6年級上冊第4單元《只有一個地球》。

二、文字解讀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爲題,採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課文的表達有何特色呢?

(一)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着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採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着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生存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二)表達手法多種多樣

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課文用詞嚴謹、表達生動,多處採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讀者的情感,啓迪讀者的思想。

1.列數據,說明地球不大──地球“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準確的數據表明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類活動的範圍就很小很小了”,也暗示我們要關愛地球。

2.舉例子,說明形成漫長──“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這說明礦物資源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必須有節制地開採。“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這些設想能實現,也是遙遠的事情。”科學家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設想,這也是無法實現的事情。

3.打比方,說明地球重要──“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讚美,突出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了作者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說明了地球孕育了人類和萬物,闡明瞭地球與人類及其萬物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人類離不開地球。

4.作比較,表明地球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葉扁舟一般微小,由此可見,人類的活動範圍是非常有限的。這說明了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是多麼的珍貴,人類應該珍惜和保護地球。

5.引資料,增強表達效果──“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爲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證實了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因此,保護地球,責無旁貸。“40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瞭範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範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的嚴謹性。

6.擬人,突出地球無私──“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這突出了大地母親以博大的胸懷,無私地哺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文既要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懂得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更要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聚焦模樣,感受地球“美麗可愛”

師:地球是一個怎樣的球體,跟人類有怎樣的關係呢?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着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師:讀第一句話,從哪裏看出地球美麗可愛?(抓住“晶瑩”、裹着“水藍色‘紗衣’”去體會。)

師:第二句話有怎樣的內涵?採用了什麼表達手法?

(A.運用比喻寫法,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B.先理解“母親”和“搖籃”的本義,再體會作者爲什麼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段。(傳達出對地球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二)內聯外拓,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1.聚焦地球“渺小”,體會“只有一個地球”。

師:儘管地球如此美麗可愛,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卻“只有一個地球”,而且非常“渺小”。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羣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麼大,不會再長大。

“渺小”是什麼意思?從哪裏看出“地球是渺小的”?(關注具體數據和“一葉扁舟”,抓住兩個“只有”,感悟地球的“渺小”。)

師:請看一組數據,想一想,你從中能讀出什麼呢?

地球的半徑:6300多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千米。

地球海洋麪積:3.621億平方千米。

地球陸地面積:1.479億平方千米。

地球可供人類居住的面積:約0.8億平方千米。

2013年1月4日全世界人口:70.57億人。

師:誦讀課文片段,探究採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地球是渺小的”?

【設計意圖】聚焦“渺小”,感悟“只有一個地球”,體會作者運用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2.聚焦“資源有限”,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師: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那麼人類又是怎樣對待這些資源的呢?

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開採,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

(1)何謂“恩賜”?爲何不是“上帝的恩賜”?(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礦物資源,說明形成的時間漫長,來之不易,應該珍惜。)

(2)聚焦地球的“無私”與“慷慨”:聯繫實際說一說地球爲人類提供了哪些礦產資源?

(3)說說人們是怎樣“不加節制”地開採這些有限的礦產資源的。

(4)結合礦產資源形成的時間漫長,來理解“如果不加節制地開採,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

(5)放飛想象,地球上資源枯竭後可能出現怎樣的情景?

師:誦讀課文片段,探究說說作者採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聚焦不是上帝的“恩賜”,地球的“無私”與“慷慨”,體會作者運用舉例子、擬人等表達方法。

師: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我們人類不加節制地開採,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那麼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可再生資源的呢?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爲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1)誦讀課文語段,想一想,去掉“本來”一詞行嗎?(“本來”就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準確地表明可再生資源已經遭受破壞,強調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現在的不可再生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

(2)結合生活實例,說說人們是怎樣“隨意毀壞”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的?(生活廢水、工業廢水不經處理隨意排放;亂砍濫伐樹木;任意捕殺野生動物;生態環境被破壞,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工業廢氣、煙塵隨意排放,形成酸雨;臭氧層被破壞等。)

(3)聯繫實際說說人們是怎樣“濫用化學品”的?(農業生產過度使用各種農藥;人類食品、動物飼料過度使用添加劑、防腐劑。)

(4)舉例說說什麼是“生態災害”?(藉助多媒體展示生態災難:南方雪災、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西南旱災、甘肅舟曲泥石流、長江洪災、森林火災等。)

(5)指導朗讀課文語段,讀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氣憤、傷心、可惜等心情。

【設計意圖】透過多媒體展示人類摧殘地球母親的畫面,激發學生對人類這種“暴行”的憎恨,對地球母親的深切同情,播種環保意識。

3.理解“無法移居”,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師: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許多資源又不可再生,必將枯竭,生態災難頻繁發生,那麼人類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爲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1)聚焦數字“40萬億千米”,體悟內涵。(“40萬億千米”是個很抽象的概念,非常遙遠。太陽離地球夠遠吧,坐飛機得二十幾年,不過它距地球只不過1.5億公里。40萬億是1.5億的差不多30倍,算算,坐飛機得600年哪!誰去?即使能去,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得了呢?)

(2)聚焦“至少”一詞,體悟內涵。(“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範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就“最少”,進一步說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了: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3)這句話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引用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還用數字來表明範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這樣引用資料來說明既容易理解,又讓人信服。)

(4)自由讀課文第5、6、7三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來說明地球離別的星球更遙遠,以及月球和火星不能居住的原因,以此說明目前人類暫時無法移居的事實。

(三)緊扣“感嘆”,增強“精心保護意識”

師: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1)地球的“可愛”在哪裏?“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裏?(地球的“可愛”,可從“遙望地球”所見到的景象,以地球爲人類提供生存空間及無私奉獻自然資源等方面思考;容易“破碎”,可從“不加節制”地開採礦物資源,“隨意毀壞”“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而使可再生資源遭受破壞等方面去思考。“同時”,旨在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2)宇航員爲什麼發出這樣的感嘆?(說地球“可愛”,因爲她無私地奉獻資源,爲人類的生存提供保障;說地球“容易破碎”就是說很容易遭受破壞,比如資源枯竭、生態災害等。這句話表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讚美之情,同時更擔憂地球面臨的種種遭遇。)

(3)請看一組數據:地球母親脆弱的身軀每天還承受了哪些災難?

每天,地球上有15億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氣,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於飲用不潔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頃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

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頃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毀於一旦。

每天,地球上有800億噸水在悄然流失。

…………

師:想象一下,地球母親是一副怎樣的模樣?(面容憔悴,衣服破碎襤褸;滿臉愁容,傷痕累累。)

師:拓展閱讀薛衛民的詩歌《地球萬歲》片段。

地球萬歲(節選)

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麼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

它從來不懂自私和吝嗇,

總是傾其所有。

可是人類,

曾經和正在做着多少慚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園裏廝殺,

爲野心和貪慾去爭鬥,

用刀槍去撕裂土地,

讓馬蹄去踐踏豐收,

硝煙窒息兒童的歌聲,

鮮血染紅清澈的河流……

還有:

無休止地砍伐森林,

綠葉爲之顫抖;

把動物拎上肉案,

殘忍地捕殺人類的朋友;

無節制地侵佔植物的領地,

坐視一個個物種滅絕;

還有、還有、還有……

師:受傷的母親,美麗的容顏不再!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母親呢?先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然後放飛想象:此時此刻,你想對地球、對人類或對自己說點兒什麼?

師:聽了大家的心聲,老師感受到你們都有一顆保護地球母親的堅強決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把自己的呼聲和心願表達出來──

師:(引)因爲只有一個地球,爲了人類的生存──

生:(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師:(引)爲了美好的家園──

生:(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師:(引)爲了幸福的明天──

生:(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地球母親每天承受的痛苦,使學生心靈上受到震撼,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起學生的共鳴,啓迪學生精心保護地球吧!

(四)學用結合,引領學生投身實踐

1.回顧全文,梳理課文的行文脈絡。

2.聚焦重點,歸納課文的說明方法。

3.學用結合,參加環保實踐活動。

師:老師建議大家在課後自主開展“六個一”環保活動:發一則環保資訊;收集一條環保小常識;提一個環保金點子;參加一次社區環保活動;寫一篇環保調查報告;編一份環保小報。

【設計意圖】佈置實踐性作業,爲學生搭建了實踐平臺,既有利於實現語言文字的內化,又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促進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的統一。

《地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感愛讀書的樂趣。

3、初步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的故事的動畫。

2、“磁石引力實驗”,“兩個鐵球同進落地”的實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1、遊戲: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玩紙吧! 現在,老師和你們一起做這個遊戲,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紙飛機飛得遠,飛得高。(師生一起做遊戲)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遠、多高,最後它們總會掉下來。想知道爲什麼嗎?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你們就找到答案了。

2、老師將自己的手貼在黑板上,用粉筆勾勒出手的輪廓。

師:“誰願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畫在黑板上?”

師指着黑板上畫出的小手問:“這些小手都能做什麼呢?”(生自由答)

3、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雙特殊的手。(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師:“這是一雙什麼樣的手呢?它能做什麼呢?我們讀了課文就會知道的。”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地球爺爺真有手嗎?是什麼樣的手呢?再讀課文,幫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討論交流

1、地球爺爺的手看得見嗎?

2、地球爺爺的手指的是什麼?

3、藉助實驗,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地心引力”。

⑴ 請小朋友們用吸鐵石來吸一塊鐵皮,看看有什麼感覺?

師:像這種吸引其他東西,能把其他東西拉過來的力量就是一種引力。

⑵ 演示“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的動畫。

⑶ 在課文裏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地球》教學設計4

本週開始,我們將開始宇宙之旅,探索地球與宇宙的奧祕。

 活動計劃

前兩節課蒐集資料,製作幻燈片,第三節課展示交流。

活動形式:小組合作

參考主題:

抽籤選題,如果對抽到的主題有意見,可以自擬主題,但需符合本次活動的大主題並經過老師批准。

1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

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是怎樣的?古代中國人、印度人、巴比倫人的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什麼?證據是什麼?地球的真實形狀是怎樣的?證據是什麼?是何時發現的?是誰發現的?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怎樣的?你認爲現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正確的嗎?你有自己的想法嗎?

2介紹太陽

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

太陽的基本情況如何?太陽黑子是什麼?太陽和人類有何關係?什麼是日食?日食是如何產生的?日全食是如何形成的?極光是如何產生的?

3介紹月球

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

月球的基本情況如何?你認爲我國有沒有必要發展登月技術?你有何開發月球的設想?什麼是月相?月相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

4星座

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

什麼是星座?主要星座有哪些?你知道哪些星座的傳說?

5太陽系

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

太陽系的構成,九大行星的基本情況,土星的光球是什麼組成的?哥白尼與日心說。

6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建議從以下方面考慮:

作品要求:

1使用Word或Powerpoint軟件製作。熟練應用上次活動講評中強調的三點:標題的修飾,文字的修飾,超級連結的應用。

2要求主題突出,圍繞主題選擇合適的內容。

3作品中應有封面、封底、目錄頁、小組名稱、組長、組員分工、日期。除封面和封底外應有8頁以上正文頁,在目錄頁應設定超級連結。

4作品中採用的文字內容或圖片,提倡原創。

各小組抽籤選擇主題,然後開始蒐集資料,製作電子作品。

《地球》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珍愛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愛。透過瞭解生活環境變化情況,深刻的識別到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動手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發展想象力、創造力。

教學重點:透過對地球儀的觀察和師生彙報介紹、瞭解地球資源豐富感受地球的美麗,同時深刻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藝術給我們帶來的不同美感,並將感受加以描繪。

教學用具:圖片、地球儀、音樂、卡片。

 學生用具:繪畫紙、卡紙、記號筆、蠟筆或水彩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境激趣、謎語匯入

說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裏面啥都有。

人物、動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裏頭。

高山、森林處處見,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圍着太陽轉,

猜猜它是什麼球。

(出示地球圖片)

二、整體感知,瞭解地球現狀

你瞭解地球嗎?

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積、歲數等)

人類是怎樣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地球上有哪些資源?(學生一般只會說地上資源,教師可以補充地下資源)

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麼樣的?

“地球媽媽”如此美麗,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畫筆描繪了幾幅“地球家園”的情境圖。接下來請同學們與我一起欣賞。(簡單介紹作品)

剛纔老師介紹自己作品的時候,看到一些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你們是不是也想畫一畫自己心目中的美麗的地球呢。那就伴隨着這美妙的音樂快些動筆吧!(播放音樂)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要求:

1)畫一畫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製作過程中與同伴合作,發揮想象力,大膽表達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

五、總結、昇華情感

這麼美麗的家園,卻遭到了許多破壞,你能試着舉例說一說嗎?(人爲破壞和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人爲破壞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爲破壞的同時,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自然災害的發生。

同學們,我們同在一片陽光下,共同擁有這個美麗的地球。讓我們帶着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尋找地球的美麗,讓我們伸出一雙充滿關愛的手,維護地球生態環境,把她的美珍藏心中,讓我們大聲對地球媽媽說“美麗的地球媽媽,我們永遠愛你。”

邊聽、邊猜謎語。(地球)

學生積極發言。

欣賞作品。

教師引導看書。

學生動手實踐。

(及時表揚有創意的作品)

自評、互評交流。

自然災害:

四川地震、五常龍捲風、洪水等。

人爲破壞:

空氣污染(工廠、汽車等)、水污染(有毒廢棄物)、森林(亂砍伐樹木)等。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引入課題。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從而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爲調動學生愛護地球的情緒鋪墊。

引導學生創造,爲下面繪畫作鋪墊。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之間協作能力及提高繪畫的積極性和表現能力。

透過交流提高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加深對地球的自然災害和人爲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同時滲透德育教育。

對未來美好的希望和對地球媽媽的愛的延伸。

《地球》教學設計6

教學角度:藉助多角度運筆方式,深入感受課文內容。

主要教學步驟:

1、速讀課文,要求學生把握登山隊員突擊主峯的主要經過。

2、跳度課文,要求學生選讀最能表現登山對員集體主義觀念和獻身精神的語句。

3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相關寫作活動。

寫讀訓練實施過程:

1、引導學生分別從情節

詳略

寫景等角度,快速瀏覽課文。

2按教學要求,教師提出如下寫作題目,讓學生討論:

A寫內容提要,概述登山隊員登上地球之顛的經過

B寫心得體會,談談自己對劉連滿等隊員精神品質的感想;

C改寫課文片斷,用劉連滿的口吻敘述他這天的登山經歷;

D仿照文中的寫景語句,寫幾句描寫晨光或夜色的話。

3學生從上述題目中選取一個進行寫作。

4、先小組後全班進行交流。

5、學生推薦課文精彩片斷,供全班齊讀品味

《地球》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透過蒐集大氣層的資料,並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使學生學會查閱書刊或其他資訊源。

2.在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

3.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觀察分析月球上的環形山,瞭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學生透過對大氣污染、臭氣洞的認識,意識到科學技術會對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本課探究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基礎:

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學會記錄並整理討論結果。

案例背景分析:

活動準備指出了本課研究的指向:“你知道地球大氣層的祕密嗎?”一方面使學生明確本課要研究的主題,另一方面提示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地球大氣層方面的文字、圖片資料。

本課設有三個活動:

活動一: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地球的大氣及大氣層的文字、圖片資料。同時教科書展現了一幅地球大氣層結構及人類活動情況的示意圖。圖中展示了大氣層分層的情況:簡單介紹了大氣層的定義及大氣層的結構。

活動二:由問題“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上的生物就會……”,情境圖展現了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闡述大氣層存在的重要性。

活動三:以文字的形式介紹了大氣污染的含義,又以圖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大氣污染的來源和空氣污染造成的危害及結果。

拓展活動中提出“行動起來,組織一次以‘保護大氣臭氧層’爲主題的宣傳活動。透過宣傳活動,培養學生的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過程描述:

一、利用自然的美爲鋪墊引出探究學習的主題

錄像導課。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美的錄像

(播放黃山風光──雲海錄像片段)

【利用自然的美,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爲創設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打好基礎,同時讓學生了解大氣層說起來好像很遙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從以上黃山風光──雲海錄像中你感受到什麼?

(生自由回答)

小結:黃山雲海是由低雲(雲底高度低於2500米)和地面霧形成的。冬、春季節,大氣中低層的氣溫低,層積雲的凝結高度低(約在800~1200米之間),冷空氣活動頻繁。過程性天氣活動明顯,在雨雪天氣後,常出現大面積的好雲海,尤其是壯觀的雲海日出。

你們是透過什麼感受到大氣層的存在的?

二、討論交流整理資料

1.初步整理手頭資料

課前,同學們已經蒐集了很多有關大氣層方面的資料,相信大家的蒐集成果是十分可觀的,首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讓學生將自己蒐集到資料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整理記錄所蒐集的資料。

【學生在課前的蒐集在這時起到禮物作用,教師適時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課前準備的興趣。】

(出示一份記錄表)

請每組的記錄員同學把探討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表上。

(小組分頭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收起各組的記錄表,選擇較翔實的小組派代表來講解本組的記錄表。)

【在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

同學們蒐集到的資料可真不少,相信下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大家,對大氣進行分層,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可以把大氣分成幾層?把分組討論的結果填入下表。

(討論後每組一個同學上臺板演)

層序

高度

大氣層分爲這幾種不同的層次,哪一種與人類的關係最爲密切?

(學生回答)

爲什麼?

(生自由回答)

同學們可真了不起,科學家根據大氣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也對大氣層做了分層,下面我就簡要介紹各層的特點:

對流層:空氣有強烈的對流,天氣現象都發生這一層,與人類關係密切

平流層:大氣穩定,不易對流,有利於高空飛行,底層有臭氧層

中間層:又稱電離層,空氣處於高度電離,能反射無線電短波,有利於通信

熱層:空氣稀薄、平穩、溫度高,宇宙飛船、人造衛星、楊利偉(200千米)

散逸層:空氣稀薄、溫度很高,是地球大氣與宇宙的過渡層,所以,大氣沒有明顯的上界。

【讓學生明確這個環節要學到知識點,做到有的放矢。 】

這一段從宇宙飛船上看大氣的分層的短片錄像,大家看起來會會更加直接形象的。

(播放從宇宙飛船上看大氣的分層的短片錄像)

【爲使學生通俗易懂,我採用視頻的直觀手段。】

三、大膽想象,深入探究

假如沒有了大氣層,我們的地球會怎樣?

(讓學生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討論後小組進行搶答,然後教師小結。)

①沒有天氣變化(風、霜、雨、雪等)

②聽不到聲音,每個人都是聾子,世界一片寂靜

③易受隕石的侵襲

④氣溫白天很高,晚上很低

⑤抽水機不能抽水

⑥電風扇可以轉動,但沒有風

⑦人和動物由於不能呼吸空氣而無法生存

⑧所有生物都將滅絕

總之:大氣對人類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樣保護着地球。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研究、強化發展自己的意識的能力。】

同學們的回答十分精彩,大家看這組圖片。

(出示一組月球及其他星球環形山的圖片)

我們非常熟悉的月球,表面佈滿大大小小圓形凹坑,稱爲“月坑”,大多數月坑的周圍環繞着高出月面的環形山。關於環形山的形成比較科學的解釋之一就是流星體撞擊月球。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該是多麼可怕的不毛之地!

四、跳出現象,還原本質

隨着人類社會生活動的迅速發展,各種染污大量地進入地球大氣中,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氣污染”。請同學們看兩組圖片。

(一組是展示污染來源的圖片;另一組是表達空氣污染造成危害及後果的圖片。)

看到這些圖片,你有何感想?

(生自由回答)

我和大家的想法一樣,同學們又認爲我們該怎麼做呢?

(小組討論,形成研究記錄)

我們的研究記錄

我們研究的問題:

我們的研究成果:

【透過看圖片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大氣污染的嚴重性和治理大氣污染的必要性,進而提出治理地球污染的建議或方案。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研究、強化發展自己的意識的能力。】

五、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活動,將課上探究活動延伸至課下

1.引導課下探究的問題。

臭氧層的破壞是最嚴重的大氣污染,這也是最受環保工作者關注的焦點之一。關於這焦點話題,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自由談想法)

2.激發學生課下探究。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蒐集有關大氣臭氧遭到破壞方面的資料,並將資料進行整理,設計保護地球大氣的廣告語或警示語,並將他們製作成警示牌,懸掛於教室、學校、社區顯眼的地方,一次提醒自己和他人時刻關注大氣污染問題。

【恰當引導學生課下進行拓展活動,活動主題即爲課上探究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問題,利用了學生強烈的揭謎心理,既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將探究活動持續到課下,達到使學生的興趣及各項能力持續發展。】

體會與反思:

本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主要體現了以探究活動爲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興趣是一切活動學習的最好開端

精心設計課堂開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開頭是整節課的基礎,一個好的課堂開頭,不但可以收到先聲奪人之效,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使學生有餘味三日之感。《地球的面紗》一課所研討的大氣層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話題,我採用播放黃山風光——雲海錄像片段,創設出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的情境,使學生在欣賞中就勢轉入新的學習內容。

二、整理記錄是探究學習的基本功

由於課前同學們做了大量的蒐集資料的工作,在課堂進行探究性討論時,學生的積極性肯定非常高,在這個時候教師要做到疏通協調的工作,引導學生儘量避免重複資料的記錄。

三、大膽猜測是探究學習的指示目標

在《地球的面紗》一課的教學活動設計中,我注重了引導學生依據手頭現有的資料進行預測:“假如沒有了大氣層,我們的地球會怎樣?”在學生進行猜測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全員討論,然後又以小組搶答的形式在班內彙報總結。組內的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又培養了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教師的知識傳授是探究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學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課堂教學中我提前準備了一些有關的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提供給學生,在必要的時間段用最少的時間讓孩子接觸不可能在自己探究中解決的問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能看得更遠,何樂不爲呢?

五、交流是探究學習的積累出新

生活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科學大課堂,學生經過生活中大量的積累實驗,資訊時代的大量資訊有爲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豐富學習課堂,如此大量的資訊如何將進行交流,達到資源共享,成果共享,是探究學習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只是心裏明而不去交流,學生就沒有機會去進行分析、整理、歸納、概括這些思維活動,此方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訓練,這樣,科學學習的意義就會遜色很多。

本課的探究討論奠定在學生課前蒐集的豐富的資料的基礎上,對我們不熟悉的事物,大量的文字資料充實了我們的課堂,我們要的不止是印刷在紙張上的黑字,更重要的是讓這些文字變成鮮活的影像儲存在學生的腦海中。在課堂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自主學習、小組互助、教師講解等。這樣,學生就經歷了一個科學的、細緻的思維分析過程,學會從大量的事實中抽取共性的結論,從而理解科學之謎是經過大量的事實分析研究而解開的。

六、美好的生活是探究學習的最佳陣地

美好的事物人人嚮往,興趣是探究學習的生長基,一個關乎自己生存的問題當然會引發一個探究性學習活動。我設計本課的一個主導思想就是“從美好的生活引入又從美好的生活結束”。美如仙境的錄像將學生領入探究性學習之中,在探究中卻發現我們的美好生活在被我們自己無情的破壞,學生便會自發的繼續提出如何解決問題,直至圓滿。

課堂探究中,學生髮現了大氣層到目前爲止遭受到巨大的破壞,又在前面的學習中瞭解到大氣層對我們的重要性,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會繼續將探究活動深入進行下去,從而探出個究竟,對“怎麼做”做出合理的解釋。這樣,學生的探究學習就會持續發展下去,而學生科學素養也就是在這樣一個個問題引入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和完善的。

《地球》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動物在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瞭解動物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2.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瞭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

3.引導學生喜歡課外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豐富知識積累。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動物在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瞭解動物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2.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在讀中感悟課文內涵。

教學設計(兩課時):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師:同學們你知道清潔工是幹什麼的嗎?

師:是啊!正是清潔工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幫我們把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讓我們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他們的功勞真大啊! 其實,除了我們人類以外,還有好多動物清潔工呢!它們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地球上,爲地球的環境做出了貢獻。學了《地球清潔工》一課,你一定會大開眼界的。(板書課題)

從孩子熟悉的人物入手,能夠讓他們準確地明白“地球的清潔工”的含義。

(二)初讀感知,讀重任字。

1.自主識字,教師提出識字要求,巡視學生自學情況。

學生自由讀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後在小組中交流。(組內互幫互助,交流識字的好辦法,請代表發言。)

2.以遊戲形式,交流識字。

A:“找朋友”給字組詞

B:猜謎語,如:把東西放在土裏面是“埋”c:開火車識字,組詞。

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自主識字,積累方法,提供給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開展多種多樣的識字活動,將枯燥的識字與遊戲結合,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都出現了哪些小動物?誰是來報名當清潔工的?大猩猩是做什麼的?

2.大猩猩錄用了報名來的小動物嗎?你是從哪知道的?讀課文最後一段。得到大猩猩的誇獎可是要有真正的本領啊!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每種小動物的本領吧!

從整體感知課文,明確文章的角色。

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讓他們充分了解每種小動物的生存方式以及這種生存方式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好處。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動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把這些認識內化到心中,爲下一步的招聘會打好基礎。

第二課時

(一)自主合作,讀中感悟。

1.小動物們這樣積極,看來是都有真本領啦。請小朋友們再次好好讀讀課文,看看這些應聘的小動物們都有些什麼本領?讀完後,選出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把它說的話在書中畫出來,並且讀給你小組的夥伴們聽。

2.學生勾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語言,自讀後小組讀。

(教師巡視指導朗讀。)

3.誰願意把你喜歡的那段話讀給大家聽?

(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話,根據學生情況指導朗讀,教師相機創設情境,指導學生一邊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一邊感悟課文內容,注意“最合適”“理直氣壯”“瞅”等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

4.請大家認真聽課文朗讀,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完整地讀一遍,仔細體會小動物的語言和神態。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讓他們充分了解每種小動物的生存方式以及這種生存方式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好處。在小組合作探究和朗讀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動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把這些認識內化到心中,爲下一步的招聘會打好基礎。

(二)創設情境,深入領悟。

1.現在,動物環境保護局外面貼了一張招聘啓事:

(投影出示) 招聘啓事

爲了使我們生活的環境更美好,動物環境保護局決定招聘一批地球的清潔工,具有清潔地球本領的小動物,趕快來報名吧!

師:誰來爲大家讀讀啊?招聘會馬上就要開始了,現在你喜歡哪種小動物,就代表哪種小動物來參加招聘會吧。今天我就來當這個主考官大猩猩。同意嗎?

2.你想讓你喜歡的小動物應聘上嗎?爲了能讓我們喜歡的小動物順利過關,被聘爲地球的清潔工,我們分小組進行推舉,小組的每個成員把小動物的本領說一說,選一個說得最好的同學參加招聘會。

3.小組說、推舉。提醒:注意說話要有禮貌,要是沒禮貌,別說不會聘上你,還有可能馬上就會被哄出去的。再有就是不要緊張,要自信,說話時聲音要大,要把話說清楚。

4.動物環境保護局招聘地球清潔工招聘大會現在正式開始!我是主考官大猩猩,請大家踊躍報名!

5 .現在,我宣佈招聘結果:(讀名單)我認爲你們都是很合格的地球清潔工,有了你們,地球的環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好,招聘會到此結束,請新上任的清潔工回去好好工作吧!

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口語交際和閱讀課結合起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小結賞景,昇華情感。

師:招聘會圓滿結束了,經過這些小動物們的辛勤努力,我們的地球變了樣,看!(出示投影,放 mp3 配樂,抽拉片)江河湖海多麼清澈;寬廣的草原空氣清新,牛羊成羣;植物沒有病蟲的危害,長得多麼茂盛啊!

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樹立保護地球的意識。

《地球》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十個生字,正確讀寫“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設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2.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3.感受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畫、批說明方法。

2.藉助列表,理清說明順序。

3.閱讀圖表資料進行拓寫練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2.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明白人類的生存依託於“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教學難點:

透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倡學生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三、教學策略

1.藉助資料、結合說明方法感受只有一個地球。

2.透過讀、思、議等教學方式,使學生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大家要精心保護它,初步感受保護環境的教育。

3.透過理解重點詞句,聯繫實際,讓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佈局謀篇寫出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認識說明對象

出示課件地球圖片:在浩瀚的宇宙間,有這樣一顆星球,它有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樹,美麗的鮮花,碧綠的草地;有動物們在大自然的懷抱裏,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戲;有人們在藍天下愉快的生活,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載歌載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這篇課文要說明的對象是誰?(地球)對,讀課文要先從題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在學生與文字對話之前,展現了地球帶給人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對課文閱讀的興趣,對地球母親的感激之情實現了匯入新課的有效對話。

(二)學習詞語,發現書寫規律

1.聽寫詞語。

礦物、恩賜、枯竭、威脅、目睹。

2.發現規律。

這幾個字:礦、賜、竭、脅、睹。都是我們這課的生字,發現他們有什麼共同特點了嗎?規律:左右結構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寬。

【設計意圖】高年級指導書寫,要幫助學生總結規律,能夠舉一反三。

(三)發現寫法,整體感知結構

1.快速瀏覽課文,作者從幾方面介紹了地球?外觀、體積、資源、移居。

2.作者從這幾方面要說明地球的什麼特點呢?又是怎樣說明的呢?

3.默讀畫批:細細品讀課文,用曲線畫出地球的特點,讀讀作者是用什麼方法說明的,批註在旁邊並想想作者這樣運用的好處。

【設計意圖】爲了銜接初中說明文教學,給學生滲透相應的閱讀方法,要明確說明的對象,藉助說明方法感知說明的特點,體會到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感受說明文語言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藉助多媒體,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要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3.產生保護地球的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事做起,爭做小小宣傳員。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要一個地球”的道理,明白“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地球資源枯竭了

多媒體課件2.傷痕累累的地球,人們不安全了

多媒體課件3.地球的自述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們朝夕相處,你瞭解地球嗎?談談你對地球的瞭解。

生回答。

師總結:是呀,人類時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稱爲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只要一個地球》(出示課題)

二、解題,初步明理

生讀課題,思考;你從課題中明白了什麼?

三、嘗讀課文,讀中自悟

1.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邊讀邊用筆做上記號。

2.生再細讀課文,進一步弄清“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討論這個問題。

四、師生共悟,深層理解

小組選定代表彙報“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師根據學生彙報,相機指導朗讀,藉助多媒體課件,理解重點語句,弄清楚一下知識點:

1.地球渺小

重點語句:但是,地球又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羣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佔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1)師簡單講解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2)展示課件1:圖配合解說詞,學生視聽後感受到不加節制地開採資源,會造成資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要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生活用煤價格的不斷上漲了解資源的有限性。

(3)展示課件2;圖配合解說詞,學生視聽後感受到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的濫用化學品,會造成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請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生態災難”。

(4)回到課文,感情朗讀3、4自然段。師問:你從這兩自然段中明白了什麼?

(5)展示課件3:“地球的自述”,在畫面解說中,讓學生感受到滿目瘡疼、傷痕累累的地球,已經不再永久造福於人類了。用“我雖已傷痕累累,但人類還會治好我的。”作結尾。

3.無法移居

師講述“40萬億公里”需航天飛機以每小時20xx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飛行20萬年。

生在朗讀中體會“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再讀全文,談談你對“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五、情感形成,讀寫結合

師問:面隊這個可愛而又易碎的地球,我們該怎麼辦?

1.學生各抒己見,適當展示自行蒐集的有關開發新能源的知識。

突現保護地球,開發新能源,做好身邊事,做好小宣傳員的思想。

2.指導學生多形式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3.學生寫出保護地球的倡導語,要求簡短明瞭。

六、總結全文,寫法指導

師:這是一篇說明性文章,再瀏覽課文,看課文采用什麼手段把知識講清楚的.?

生回答。

師點撥總結,要求學生將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

《地球》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詩歌內容。

2、知道爲了讓人類擁有美好的一切,我們必須保護好地球,這意義十分重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詩歌內容,理解詩人對地球未來的企盼,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相關教學軟件、資料,小信箱、信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運用多媒體,激情匯入

1、(出示多媒體課件)鏡頭一:展示美麗的地球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的情形,它是那樣的玲瓏剔透,是那樣的晶瑩可愛。鏡頭二:展示陽光、沙灘、草原、森林……地球上的人們幸福生活的情形。

2、師:美麗的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地球萬歲》就是一首獻給地球的歌。(板書課題:地球萬歲,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詩歌,要求正確、通順。

2、分成小組,一小節一小節地大家輪流讀,相互指正。

3、討論每一小節的大意。

(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輔導)

三、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1、師:這首詩共有幾個小節?請說說各個小節的意思。(生:10個小節……)

2、師:請願意朗讀課文的同學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節朗讀。(學生自由選擇,表演朗讀、比賽朗讀)

3、重點指導理解第七、八、九、十節詩的內容。

①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請同學說說,地球給了我們什麼。(生:陽光、空氣、土地、植物……)

(板書: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人類)

② “可是人類,曾經和正在做着多少慚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園裏廝殺”

(出示美伊戰爭的相關電視資料、報紙資料)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近期的美伊戰爭進行談論,說說戰爭給地球上的生態帶來什麼嚴重問題。(生:空氣污染……)

(板書:人類曾經和正在做着慚愧的事)

③ “美人魚的歌聲,在柔風中飄蕩,岸邊的橄欖樹,向過往的船隻招手……”

師:“美人魚”是安徒生童話裏的人物,美人魚是善良和美的化身。“橄欖樹”象徵和平,這段話包含着作者對和平和美的渴望。同學們,象徵和平的還有哪些呢?(生:鴿子……)

作者渴望和平還可以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生:……)

④ 最後一小節"爲了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麼?(生:和平、友誼、自由、美好……)

師:請同學們說說看,我們人類怎樣才能擁有這美好的一切?(生討論、回答。師板書:爲了擁有美好的一切,好好保護地球。)

四、練習朗讀,培養情感

1、師:我來給同學們朗讀我喜歡的一個小節,然後請同學們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同桌交流朗讀,好嗎?

(出示幻燈片)太陽/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每時每刻/都自轉着--哪裏的白天/都不會永駐,哪裏的黑夜/都不會永駐,哪裏的黑夜/都不能持久。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力/分享,陽光的明媚,月光的溫柔。(讀時:前兩行要讀得平穩些、親切些,“大家”應重讀,強調平等與分享。後行用降調讀,一揚一抑成呼應,有變化,最後四行,要重讀。“月光”句用平調,語速徐緩,讓人陶醉在溶溶的月色中,盡情享受自由和幸福。)

2、學生同桌交流朗讀。

3、指名朗讀。(配上音樂)

4、全班有感情朗讀。

五、行爲昇華,激情無限

1、(出示第九小節幻燈片)“人人都懂得和學會了愛--珍惜每一棵花草樹木,每一把泥土,每一條江河溪流,每一聲小鳥的啁啾……”

師:假如你是一棵小草,你是泥土,你是江河,你是……,請來說說,你將會向人們呼籲些什麼?

(生:各自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2、同學們,學習這首詩,你們有沒有自己想說的話,有沒有自己對美好未來的夢想。你們也來寫寫一首小詩,或三言兩語,向地球母親表達你對她的愛,好嗎?

(發下課前準備好的信箋,上面印有和平鴿)

3、學生把自己的設想和祝福寫在小信箋上,並投入到事先準備好的小信箱中。

4、教師隨機抽出一些信箋,誦讀學生的心願。(配樂)

六、總結

師:今天同學們充滿激情地學了這首詩,並且也像作者一樣對地球母親的未來充滿夢想和祝福,表達了自己的愛。希望同學們能把這激情延續下去,在周圍,在每個時刻,都對自己的家園進行關注,愛護它,關心它。

〖板書設計〗

32、地球萬歲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人類

人類曾經和正在做着慚愧的事

爲了擁有美好的一切,好好保護地球

《地球》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交替;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自轉週期爲一天。

2、探究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強化培養學生“區別什麼是假設,什麼是事實”的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和重證據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探究晝夜交替是怎樣形成的,探究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

教學過程

1、引入活動:教學時我們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從他們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入手,談話引入: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向西方落下,同時白天與黑夜也不斷地交替出現,對這種現象你有過什麼問題嗎?讓學生講出自己的親身體會,進而引出下面的猜想主題,使得“猜想與假設”成爲學生的主動慾望。

2、猜想與假設:“猜一猜,晝夜現象是怎樣形成的?”這是對原因進行猜想與假設。教學時,我們要給學生創設寬鬆的猜想空間,留充足的時間,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猜想與假設的活動。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這樣想,這樣能夠訓練他們根據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進行合理的能力和意識,防止他們的思維走偏。教材中卡通對話的場景和插圖,是對學生的猜想與假設活動進行一些引導,同時增強教材的可讀性,教學時決不是學生讀書了事。

3、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辦法去搜集事實與證據對所做的猜想與假設進行驗證。本教學環節分爲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體驗活動。這一層次有以下三個教學目的:其一是強化學生猜想與假設的探究能力,強化二級目標的培養;其二幫助學生形成猜想需要驗證的思想認識;其三透過這一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形象而生動地理解地球自轉的自然現象。

第二層次是透過模擬實驗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原因。實驗結論一定在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爭論、去概括,教師不要把實驗後面的一段話當成實驗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讓學生照本宣科。

《地球》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教學設計採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書 地理1》第一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內容需要用一個課時的時間,屬於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範疇,是學生學習和將來走上社會必備的地理基礎知識,旨在認識地球的圈層結構,爲後面學習打下理論基礎。

本課的課程標準是“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而其活動建議是“繪製示意圖,或利用教具、學具,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

本節教材主要從兩個方面闡述課程標準:第一是地球的內部圈層,要求能夠說出地球內部圈層主要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還有介於內部和外部圈層之間的一個圈層,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軟流層之上的固體岩石部分。本條標準有顯性和隱性兩方面的要求,顯性要求是從宏觀上了解地球結構的特點,隱性要求是瞭解自然環境的組成。在宏觀瞭解地球圈層結構的基礎上認識自然環境的組成,即在空間範圍上把自然環境放在地球圈層結構中認識。但是對於各圈層不要求展開深入瞭解,而應抓其主要特點及與人類活動關係密切的內容。在對這一部分自然環境學習的基礎上,可知人類透過長期活動創造了人文環境(也有稱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共同組成地理環境。由此得出地理環境的空間範圍與自然環境是一致的結論。

由於本章採用的是一個“由遠及近”的思維過程,於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順序作了很大的調整,先學習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再學習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二、學情分析

在教材第一章前三節中學生已經瞭解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已掌握了太陽輻射的有關知識,理解了地球運動所帶來的地理意義;除此,同學們對地球圈層有一定的生活體驗,而且具備一定的讀圖與分析能力,爲學生理解本節知識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礎。

高一學生由於剛進入高中校園思維比較活躍、已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在初中地理中已經對“地球的圈層”有了比較初步的認識,但是很多學生對基本的地理原理、基本的空間概念、讀圖認圖能力依然很薄弱,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本課的課程標準是“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屬於理解的層次,因此,對於學生來說,內容是比較抽象的,雖然學生對此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仍然無法自主的實現地理規律和個人經驗的結合,對概念、特點的理解歸納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必須採用有效的方法給予輔助,啓發學生完成新知識的建構。

三、設計思想

1 設計思路

以複習的方式匯入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利用學生的問題層層遞進,結合各種圖表以及補充材料讓學生去理解地球的圈層結構。

2 設計意圖

本課設計透過創設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地走進地理課堂,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價值。背離現實生活的課堂只能讓學生索然無味。因此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創設學生熟悉的“雞蛋剝層”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設定“地球內部究竟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有了探究的動機,透過閱讀地理圖表,讓學生髮現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內部發生了突然變化,進而推知地球內部可以分成三個圈層,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拓展思維,提出“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獲得地球內部的資訊?”等問題,讓學生主動地探究。整節課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探索主體,一個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研究者。師生之間是合作關係,共同投身於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外部圈層則要重點講明各圈層的空間分佈和物質形態,知道外部圈層是同心圈層。教學方法可採取多媒體演示,對內外圈層逐個顯示和疊加,並初步使學生了解各圈層之間的相互聯繫。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透過探究瞭解地球內部圈層的研究方法----地震波。

2學生根據地球內部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分析地球內部圈層的結構。

3學生利用表格及板圖分析地球內部圈層的細化結構及各圈層的基本特徵。

4學生透過自學總結、分析,瞭解地球外部圈層的基本特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在學習地球內部圈層的研究方法過程中,學會思考,分析地理問題,養成不斷探索,創新的好習慣。

2學生在分析地理圖表,總結歸納各內部圈層的基本特徵過程中,學會用表格去分析歸納地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學習地球內部圈層研究方法過程中,培養了較深的研究慾望。

2學生透過學習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形成科學的地理觀,空間觀,瞭解我們的生存環境,從而培養樹立熱愛地球和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及個圈層的主要特點。

2利用“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掌握讀圖分析技能。

教學難點

1地震波的特點及如何用地震波分析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2軟流層的位置教學

3地殼與岩石圈的區分教學

4自然環境與外部圈層的關係的教學

《地球》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1、瞭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2、瞭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裹着、渺小、礦物、恩賜、慷慨、貢獻、濫用、威脅、目睹、和藹可親、資源枯竭、生態環境等詞語。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爲什麼地球上人類活動的範圍很小,爲什麼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爲什麼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瞭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地點:

網絡教室

一、匯入課文

1、同學們,在沒上新課之前請大家開啟電腦,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影片。

2、你看到的是什麼?(宇宙)

3、宇宙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在這茫茫的宇宙中,有一個跟人類關係非常密切的星球,它就是地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

二、新授

[學習第一段]

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讀到了什麼。

(當學生說知道了地球的外貌很美時,教師讓學生開啟網站中的美麗的地球看一段影片,親眼目睹地球的美麗。)

[學習第二段]

1、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彙報學習成果。

2、出示自學提示:

(1)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2)說說透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3)選擇本小組最感興趣的一種資源,透過上網查找資料瞭解有關此資源被污染情況的資料,向同學們彙報,並談談本小組的看法或想法。

過渡:有人說,宇宙空間不是大的很嗎,那裏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依據到別的星球上去嗎?學習了第二段你就知道了。

[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藉助上網查找資料,想一想:人類能依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爲什麼?

[學習第四段]

1、導讀第八自然段:因此,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這樣的感嘆:。

2、導讀第九自然段:所以,我們呼籲全人類。

三、爲了呼籲人們保護地球,請每小組討論並設計一張圖文並茂的宣傳海報。

(在畫板上作,可自己畫圖,可從網上下載圖片。)

四、總結全文。

五、板書:

表面

美麗

活動範圍小

精心

只有一個地球

資源

再生

不能再生

保護

移居

即使……也……;再說……地球

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網絡的優勢,利用網上的資源豐富了課內知識,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延伸課堂教學,從而由課本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

利用網絡資源,學生看到了地球的自然資源政被污染,而且日趨嚴重。這讓學生們感到地球的危機,也讓學生們認識到要愛護我們的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我們只有一個家。

《地球》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各課中的內容之間有着相互的聯繫,在學生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很多內容可以同時蒐集得到。在教學本單元之前,教師要安排學生根據單元準備的要求,蒐集相關的資料,並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在每一課的教學前,根據本課的內容提取相關資料即可。對於材料的準備,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完成,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作假設性解釋;能製作簡易科學模型——太陽系家族模型;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並進行交流。

情感目標:

願意合作交流;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四季交替的規律與原因,並且課前收集了有關太陽家族的資料,對本節課有了一定的認識。課前指導學生多種渠道蒐集與太陽家族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將探究延伸至課外,帶着問題去,帶着成果來,所以對解決本節課重難點比較容易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透過問題啓發學生的興趣。利用科技視頻調動學生思維。透過教師介紹,學生的探究組成。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師: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教學匯入太陽給地球帶來了什麼?思考、提問讓學生一開始就有問題

活動1播放視頻《太陽的形成》瞭解太陽形成的原因瞭解太陽的一些基本知識。

活動2播放視頻《太陽的形成》看、討論太陽巨大的能量去了哪。

活動3播放視頻《太陽系的形成》看、討論瞭解有關太陽系的知識

歸納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太陽的知識。討論對太陽能的設想。

教學流程圖

(一)檢查工具,匯入新課

(二)學生自主探究階段(教師指導)

(三)觀看視頻

(四)總結階段(學生想法,點評)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主要讓學生透過視頻瞭解太陽的形成、太陽系的組成方面更多的知識。

八、幫助和總結

本課利用視頻讓學生對太陽的表面、能量、形成及太陽系的形成。教師的視頻要選擇好才能讓學生更多地認識太陽的知識。

《地球》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該學習目標可以分解細化如下。

1.透過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初步建立地球自轉的空間概念,認識地球自轉的特點(繞轉中心、方向和週期)。

2.透過演示、觀察地球的自轉過程,理解晝夜更替、各地時間差異等現象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3.透過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初步建立地球公轉的空間概念,認識地球公轉的特點(繞轉中心、方向、週期和地軸傾斜方向)。

4.透過演示、觀察地球的公轉過程,理解中午太陽高低的變化、白晝和黑夜時間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等地理現象與地球公轉的關係。

5.在實驗演示、觀察思考、總結歸納等探究過程中,逐步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教學難點】

1.透過演示、觀察地球的自轉過程,理解晝夜更替、各地時間差異等現象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2.透過演示、觀察地球的公轉過程,理解中午太陽高低的變化、白晝和黑夜時間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形成、五帶的劃分等地理現象與地球公轉的關係。

■教學方法

【教法】

創設情景法、實驗探究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啓發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學法】

情景感受法、實驗體會法、地圖觀察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標籤:教學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