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6篇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和氏獻璧》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6篇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2、結合上下文理解“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小黑板。

課型:課文。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直接匯入,揭示課題:《和氏獻璧》。(齊讀課題兩遍)

2、理解“獻”、“璧”的意思。

(1)、指名說說:“獻”、“璧”兩個字的意思。

(2)、教師小結。

二、新課:

(一)、質疑: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指名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並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2、指名彙報。

3、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三次)

(三)、熟讀課文、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次獻璧。(第1自然段)

(1)、自願起立讀第1自然段。

(2)、指名說說:卞和第一次獻璧,結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腳)

2、學習第二次獻璧。(第2自然段)

(1)、自願起立讀第2自然段。

(2)、指名說說:卞和第二次獻璧,結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腳)

3、齊讀第1、2自然段。

4、學習第三次獻璧。(3—5自然段)

(1)、指名接讀3—5自然段。

(2)、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麼不同?

(3)、小組討論:

①、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②、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a、互相交流,讀一讀。

b、指名彙報。

c、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卞和捧着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③、理解“捧”在這句話中的含義。

a、將“捧”字換成“抱”字理解。

*卞和捧着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卞和抱着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b、指名說說:用哪個字好?爲什麼?

*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

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④、理解卞和說的話“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a、談談你怎樣理解他說的話。

b、指名彙報。

5、齊讀第3—5自然段。

6、討論:“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麼?

並指名說說。

7、齊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活動:

1、指名交流自己瞭解、蒐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互相交流自己瞭解、蒐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四、作業佈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瞭解、蒐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6、奇妙的石頭

第一次 砍去左腳

和氏獻璧 第二次 砍去右腳 忠誠

第三次 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讀本課11個生字,規範書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條理清楚地講述故事。

3、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蒐集資料理解“鑑賞”“堅貞”“價值連城”等詞語和課後“古文”的意思。

4、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理解“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使學生懂得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二、教材分析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說的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廣爲流傳的故事,文章內容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寫了卞和三次獻璧的過程,意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在教學時,要重點理解卞和第三次獻璧的過程,體會描寫卞和動作、語言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三、學生分析

升入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多種的識字方法,識字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他們能夠閱讀淺顯的文章,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懂得文章蘊含的淺顯道理。本班學生對於這種歷史故事很感興趣,思維比較活躍,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課前準備

在教學前,教師與學生一起蒐集關於“和氏璧”的資料,對文章內容進行初步感知。教師提前製作相關電腦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把握文題,匯入新課。

師板書課題《和氏獻璧》,生齊讀課題。

1、師:透過預習課文,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和氏?

生:和氏是楚國人,它的名字叫卞和。

理解“獻”和“璧”的含義。

生:“獻”是指把東西送給別人。

師:我把這支鋼筆送給同學可以說“獻”嗎?

生:我覺得不準確。

師:送什麼東西用“獻”?

生1:我覺得應該是送珍貴的東西。

生2:送給值得尊敬的人。

師:在這裏是獻什麼?(師指板書中的“璧”)

生3:是指古代的一種玉,扁平,圓形。中間有小孔。

師:可以用“璧“組詞嗎?

生1:白璧微瑕。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第三次獻璧的內容,理解“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的含義,懂得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2、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說說和氏璧的故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呀!”這句話的含義。

2、從課文中受到啓發,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教具準備課件,有關和氏璧的資料和故事。

教學過程

一、看課件,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一個關於石頭的故事。 [(出示:課件)你覺得這塊石頭跟普通的石頭一樣嗎?爲什麼?(生:不一樣)師:對,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我們叫它“璞”。 這塊石頭裏蘊含着一個悽美的故事。你們想學習嗎?

二、學習第一部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開啟書本,自由朗讀讀第一、二自然段,等一下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麼?(生自由讀書)

師:誰能告訴我,你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卞和第一次向厲王獻璧,結果被砍去了左腳; 第二次向武王獻璧,結果又被砍去了右腳。

師過渡:同學們,卞和兩次獻璧,一次給厲王砍去了左腳,一次給武王砍去右腳,假如你是卞和,你還會去第三次獻璧嗎?卞和又是怎樣做的呢?

三、學習第二部分

1、師:請你用“-”在文中畫出來。提問並幻燈出示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

2、認真品味句子

卞和捧着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1) 請用“△”標出表示卞和動作的詞語。

師:誰找到?你來。

生答:“捧”

師:真棒。

出示句子:

1、卞和捧着那塊石頭,

2、卞和拿着那塊石頭,

師:現在老師讀一讀這兩個句子。你聽聽哪一句讀得更好。(第一句)下面,我們來比一比這兩個句子,看哪一句好。

師:好在哪裏?請大家做做“捧”的動作。從這個動作中,你想到了卞和對這一塊石頭的態度是怎樣的?(生:他認爲它是一塊寶石,十分珍惜,把它奉爲至寶)

師:那麼我們讀的時候應該怎麼讀?(把“捧”讀重音,生讀)

師:還有那些動作神態的詞語?(痛哭)

師:痛哭說明卞和哭得怎樣?(哭得十分傷心)還有哪些詞句表現了他傷心到極點的?(生答:從“一連”“ 直”“ 三天三夜”)

師:誰想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誰再想讀。你們認爲哪一個同學讀得好?師:對,讀這一句話的時候,一定要讀得非常傷心。誰再想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請大家想想 “卞和爲什麼哭得那麼悲傷?”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出示: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a齊讀。理解:誑

師:你能告訴我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嗎?不要緊,老師給你一點提示:你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這是卞和說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品重點句子。

卞和回答:“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面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a、從“並非”“而是”中你知道卞和痛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生回答後,在課件劃出句子)

師:句子當中“有人”指的是誰呢?(指名生回答:厲王、武王和玉匠們。)

師:真聰明。那堅貞之士指的又是誰呢?(生齊答:卞和。)

b、同學們,你們認爲,這句話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呢?(傷心,悲憤)同桌互相讀讀這句話。問:誰想讀這個句子。(指名讀)你們還想讀嗎?(指名讀)男女生分讀。

c、師:爲什麼卞和被砍掉了雙腳,還要冒着危險去獻璧呢?(證明自己的清白,向君王表達自己的忠誠)下面,進行小組討論,假如讓你用一些四字詞語來讚揚卞和這種可貴的精神,你會用哪個詞語呢?(小組討論)

誰來說說?

生答:永不放棄,堅貞不渝,忠心耿耿,堅持不懈……

師過渡:對於這樣一個忠誠的卞和,文王聽到回報後又是怎樣做的呢?

4、出示:第五自然中

文王聽到回報,便叫玉匠整治那塊石頭。玉匠仔細研究了石頭紋理,確認那是塊璞。經過仔細打磨,果然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隨即命名爲“和氏璧”。

(生齊讀)

師:句子中的“果然”是什麼意思,在這裏說明了什麼?(卞和不是一個騙子。厲王和武王的判訣是錯誤的等)

(展示課件“石頭”——“美玉”)

5、練習朗讀。

師:同學們,卞和一共獻了三次璧,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呢?(第三次)下面我們來以小組爲單位表演一下卞和第三次獻璧的過程。(學生表演,老師巡視)選一組表現出色的小組進行表演。

師:請給予掌聲。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 迴歸課題:“和氏獻璧”,他獻的是什麼呢?(他獻和不僅是和氏璧,還是一顆忠誠之心。因此,文王把這塊璧命名爲“和氏璧”)看題目

2、小練筆:

假如你是卞和,現在厲王和武王就在你的前面,你想對他們說什麼?

我想對厲王和武王說:“ ”

3、指名交流自己瞭解、蒐集的和氏璧的故事。指導學生透過證價,學習認真傾聽和表達清楚。

(這個環節讓學生彙報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並且說明蒐集渠道,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3、教師總結:同學們,中國不知出了多少像卞和一樣的忠誠之士,他們的故事可歌可泣,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希望你們也能做一個忠誠之士,以保社會之正氣。

五、作業佈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2、互相交流自己瞭解、蒐集的和氏璧的故事總結全文,

附:

千年國寶“和氏璧”的故事

故事1——完璧歸趙

和氏獻璧之後,過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廣爲人知,並落入趙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聞訊,表示願用十五座城池進行交換。當藺(lìn)相如將璧送到秦宮,秦昭(zhāo)襄(xiāng)王卻食言反約;藺相如機智地奪回璧,設法帶歸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故事2——“和氏璧”成爲玉璽

在公元前222年,秦王嬴(yíng)政滅掉趙國,獲取“和氏璧”。第二年,他建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並用“和氏璧”製成玉璽(xǐ)。並在玉璽(xǐ)上刻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從此這一塊璧便成了權力的象徵——御璽。

故事3——“有眼不識金鑲玉”

公元前1年,漢哀帝劉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氣得將它擲於地,說:“你們兄弟逆悖(bèi)天理,不會有好下場!”當王莽拿着“和氏璧”,發現它被砸掉一角,連忙命玉匠用黃金鑲飾。新莽(mǎng)政權垮臺時,“和氏璧”一度掛在赤眉義軍首領的頭頸上。東漢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宮內。

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kē),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裏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和氏璧”神祕失蹤,關於它的下落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透過討論重點體會“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2 認識本課11個生字,包括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課件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關於和氏璧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發生在我國楚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和氏獻璧

提問:透過課前預習,你能說說對課題的理解嗎?(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獻”“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課前蒐集的關於和氏璧的故事。

問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讓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

2、四人學習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學生合作朗讀課文。

讀後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的聲音、生字讀音的把握等)

三、整體感知

提問:和氏獻了幾次碧玉,獻給誰,結果怎麼樣?

課件出示表格:

____次 獻給誰 結果

學生讀課文後,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寫。

全班交流。

四、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第一、二次獻璧

請學生讀讀相關的段落,說說自己在讀了課文之後知道了什麼。

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爲厲王和武王是怎樣的人。

2、第三次獻璧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第三次獻璧與前兩次有什麼不同?

讓學生在書上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讀一讀,並思考討論:卞和爲什麼把寶玉捧在手裏,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讓學生充分交流,讓學生深刻理解“不識真誠、忠心的人,纔是最痛心的事”。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回到課題,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和氏獻璧”他獻出的終究是什麼?

四、課後延伸

1、繼續蒐集、交流自己瞭解的和氏璧的故事。

2、瞭解故事《完璧歸趙》。

板書設計:

和氏獻璧

第一次 砍掉了 左腳

} 痛心

第二次 砍掉了 右腳

第三次 將寶玉命名爲“和氏璧”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和氏璧名字的由來。楚國的卞和兩次獻璧,都被定爲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兩隻腳。在文王登位後,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並最終確認所獻是塊兒寶玉。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和氏璧名字的由來。

2.透過讀這個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貞爲本,體會卞和的忠貞之心。

3.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生詞。

教學準備:

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和圖片資料,相關知識網址。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板書課題,齊讀。你明白這個題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小組內互相指讀生字,全班檢查,糾正字的發音。

3.指名讀課文,隨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導書寫

就本文出現的比較容易錯得字個別指導,大部分交由學生自學。

“鑑”你用什麼方法可以記得又快又牢呢?

在誘導字帖上將生字各寫一個,教師巡視指導,之後有針對性的在全班進行指導。

四、再讀課文,複述故事

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五、分組討論

你認爲卞和爲什麼哭得那麼悲傷?從哪兒知道的?

討論後全班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關的句子進行理解。

出示原文與課文中重點句進行對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六、作業

查找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生字

2.誰能給我們講講“和氏獻璧”這個故事?

二、深入理解課文

你認爲卞和是一個怎樣的人?(分組討論,也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組內交流後全班交流)

三、多媒體教學

老師也爲同學們查找了一些有關和氏璧的網上資料,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和氏獻璧》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說的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廣爲流傳的故事,文章內容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寫了卞和三次獻璧的過程,意在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讀本課11個生字,規範書寫10個生字。

2、有條理,清楚地複述和氏獻璧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1、師板書課題:和氏獻璧。

2、教師介紹和氏璧的價值。

3、出示教學目標

二、引導自學:

1、指名分段讀課文,讀準、讀通課文。

2、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生1:我想知道卞和爲什麼獻璧?

生2:我想知道卞和怎樣獻璧?

生3:我想知道卞和獻璧的結果怎樣?)

3、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

三、再讀課文,交流釋疑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小組合作自讀課文。

(1)卞和把這塊寶玉先後獻給了誰?(2)練習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再讀課文,完成表格:

卞和獻璧

獻給誰

玉匠判斷

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組交流,完成表格。4、集體反饋表格內容。

四、當堂檢測

1、組詞。

匠()報()查()價()

貞()鑑()

2、收集有關和氏璧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討論,體會課文的含義,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鑑別、急切、無價之寶、堅貞、價值連城”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結合上下文理解“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使學生懂得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示標

1、複習卞和三次獻璧的經過。

2、出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讀課文,交流釋疑

1、和氏三次獻壁結果怎麼樣?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欺君之罪砍去左腳故意欺騙砍去右腳

命名“和氏壁”

2、指名接讀3——5段,思考:第三次獻璧與前兩次有什麼不同?

生:這次卞和沒有直接去找文王獻玉,而是在楚山腳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出示句子,指名再次朗讀。

卞和捧着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理解“捧”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將“捧”換成“抱”可以嗎,爲什麼?、

出示句子進行比較,師生對讀。

玉匠看了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玉匠又說:“這不過是塊石頭。”

玉匠仔細研究了石頭紋理,確認那是塊璞。經過仔細打磨,果然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隨即命名爲“和氏璧”。

(體驗玉匠對待璧的態度,與卞和的態度對比,進一步感受卞和的堅貞。)

3、出示卞和說的話:“我並非爲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纔是我悲傷的原因啊!”說說你怎樣理解這段話。指名彙報。出示書後文言文練習,請同學猜讀理解(老師提示這段正是卞和說的話),對照課文理解後文,教師提示,題指命名,誑:騙子。

(4)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3——5段。(5)討論:“和氏獻璧”獻出的是什麼?指名回答。(6)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4、複述故事,試着用上書中的一些詞語。

三|、擴展延伸

1、交流自己瞭解、蒐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我來評價:卞和是————————————的人。

四|、課堂檢測:

1、對照課文,說說下來古文的意思。

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2、卞和爲什麼哭得那麼悲傷?

【板書設計】

和氏獻璧

第一次砍掉左腳

卞和第二次砍掉右腳終得如願

第三次哭乾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