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初三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數學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三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初三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經歷探索圓的中心對稱性和旋轉不變性的過程;.

2.理解圓心角的概念,並掌握圓心角定理。

3.理解“弧的度數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度數”這一性質。

能力目標體驗利用旋轉變換來研究圓的性質的思想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猜想、證明及應用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用生活的實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熱愛生活的積極心態。

教學重點:圓心角定理

教學難點:根據圓的旋轉不變性推匯出圓心角定理

教學過程:

一、設疑引新

你可曾想過:水杯的蓋子爲什麼做成圓形?利用了圓的什麼性質?

前面我們已經探究了圓的軸對稱性,利用這一性質我們得到了垂徑定理及逆定理,它幫助解決了圓的許多問題,那麼圓還有哪些性質呢?

二、探究新知

1、圓繞圓心旋轉180°後,仍與原來的圓重合——圓是中心對稱圖形,圓心是對稱中心。

2、圓繞圓心旋轉任意一個角度後,仍與原來的圓重合——圓的旋轉不變性。集體備課3.1《圓心角》解決課前疑問。

3、頂點在圓心的角叫圓心角。如圖,集體備課3.1《圓心角》就是一個圓心角。判別下列各圖中的角是不是圓心角,並說明理由。

4、探究圓心角定理:

集體備課3.1《圓心角》(1)實驗操作:設集體備課3.1《圓心角》,把∠COD連同集體備課3.1《圓心角》、弦CD繞圓心O旋轉,使OA與OC重合,結果發現OB與OD重合,弦AB與弦CD重合,集體備課3.1《圓心角》和集體備課3.1《圓心角》重合。

(2)讓學生猜想結論,並證明。

(3)同圓變等圓,結論成立。

5、圓心角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弦的弦心距相等(補充)。

幾何表述:∵∠AOB=∠COD∴集體備課3.1《圓心角》=集體備課3.1《圓心角》,AB=CD,OE=OF

分析定理:。去掉“在同圓或等圓中”定理還成立嗎?

反例:兩個同心圓,顯然弦AB與弦CD不相等,集體備課3.1《圓心角》與集體備課3.1《圓心角》不相等。

集體備課3.1《圓心角》提醒學生注意:定理的成立必須有大前提“在同圓或等圓中”。

6、應用新知:

例已知:如圖,∠1=∠2.求證:集體備課3.1《圓心角》

【變式】已知:如圖,∠1=∠2.

求證:AC=BD.,∠OBC=35°,

求弧AB的度數和弧BC的度數。

9、拓展提高:

集體備課3.1《圓心角》三、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圓有哪些新的認識?

1.圓是中心對稱圖形,圓具有旋轉不變性。

2.、圓心角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弦的弦心距相等

3、弧的度數:

1?的圓心角所對的弧叫做1?的弧。

弧的度數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度數。

四、作業佈置

作業本3.3.1節

7、再探新知:你能將⊙O二等分嗎?

用直尺和圓規你能把⊙O四等分嗎?

你能將任意一個圓六等分嗎?

若按剛纔這種方法把一個圓分成360份,則每一份的'圓心角的度數是1?,因爲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以每一份的圓心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我們把1?的圓心角所對的弧叫做1?的弧。弧的度數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度數。

集體備課3.1《圓心角》寫法:若∠COD=80°,則CD的度數是80°

注:不可寫成集體備課3.1《圓心角》=∠COD=80°,但可寫成集體備課3.1《圓心角》=m∠COD=80°

8、鞏固新知:如圖:已知在⊙O中,∠AOB=45°

初三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推理證明的方法,發展演繹推理能力。

2、瞭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證明方未能,能夠證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

3、結合具體例子瞭解逆命題的概念,會識別兩個互逆命題,知道原命題成立其逆命題不一定成立。

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曾經利用數方格和割補圖形的方未能得到了勾股定理。實際上,利用公理及其推匯出的定理,我們能夠證明勾股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如圖,在△ABC中,∠C=90°,BC=a,AC=b,AB=c,

延長CB至點D,使BD=b,作∠EBD=∠A,並取BE=c,連接ED、AE,則△ABC≌△BED。

∴∠BDE=90°,ED=a(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

∴四邊形ACDE是直角梯形。

∴S梯形ACDE=(a+b)(a-b)=(a+b)2

∴∠ABE=180°-∠ABC-∠EBD=180°-90°=90°

AB=BE

∴S△ABC=c2

∵S梯形ACDE=S△ABE+S△ABC+S△BED,

∴(a+b)2=c2+ab+ab即a2+ab+b2=c2+ab+ab

∴a2+b2=c2

反過來,在一個三角形中,當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時,我們曾用度量的方法得出“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結論,你能證明這個結論嗎?

已知:如圖,在△ABC,AB2+AC2=BC2,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證明:作出Rt△A’B’C’,使∠A=90°,A’B’=AB,A’C’=AC,則

A’B’2+A’C’2=B’C’2(勾股定理)

∵AB2+AC2=BC2,A’B’=AB,A’C’=AC,

∴BC2=B’C’2

∴BC=B’C’

∴△ABC≌△A’B’C’(SSS)

∴∠A=∠A’=90°(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因此,△ABC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如果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兩個命題中,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麼這兩個命題稱爲另一個命題的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稱爲另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一個命題是真命題,它的逆命題卻不一定是真命題。如果一個定理的逆命題經過證明是真命題,那麼它也是一個定理。這兩個定理稱爲互逆定理,其中一個定理稱爲另一個定理的逆定理。

標籤:數學 初三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