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初一數學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一數學優秀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數學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初一數學優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的特徵和相關的性質。

3、弄清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繫。

4、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5、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構建比較系統的函數知識體系。

難點:對直線的平移法則的理解,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過程: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一次函數:一般地,若y=kx+b(其中k,b爲常數且k≠0),那麼y是一次函數。

正比例函數:對於 y=kx+b,當b=0, k≠0時,有y=kx,此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k爲正比例係數。

2、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繫:

(1)從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數)是一次函數;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數,顯然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一次函數是正比例函數的推廣。

(2)從圖象看: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而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過點(0,b)且與y=kx

平行的一條直線。

基礎訓練:

1、寫出一個圖象經過點(1,— 3)的函數解析式爲:

2、直線y=—2X—2不經過第 象限,y隨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線y=2x+2上,那麼點P到x軸的距離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數 y =(3k—1)x,,若y隨x的增大而增大,則k是:

5、過點(0,2)且與直線y=3x平行的直線是:

6、若正比例函數y =(1—2m)x 的圖像過點A(x1,y1)和點B(x2,y2)當x1<x2時,y1>y2,則m的取值範圍是:

7、若y—2與x—2成正比例,當x=—2時,y=4,則x= 時,y = —4。

8、直線y=— 5x+b與直線y=x—3都交y軸上同一點,則b的值爲 。

9、已知圓O的半徑爲1,過點A(2,0)的直線切圓O於點B,交y軸於點C。

(1)求線段AB的長。

(2)求直線AC的解析式。

初一數學優秀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爲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並滲透德育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透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加強學生的類比的思想方法; 透過“合作學習”,使學生認識數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而產生髮展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新聞連結:x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 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買了5 kg蘋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別求蘋果和梨的單價、設蘋果的單價x元/kg , 梨的單價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小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小時,可得方程:

(2)課本P80練習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學習:

活動背景愛心滿人間——記求是中學“學雷鋒、關愛老人”志願者活動。

問題:參加活動的36名志願者,分爲勞動組和文藝組,其中勞動組每組3人,文藝組每組6人、團支書擬安排8個勞動組,2個文藝組,單從人數上考慮,此方案是否可行? 爲什麼?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兩邊有沒有相等? 由學生檢驗得出代入方程後,能使方程兩邊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並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書寫方法。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於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 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係數爲多少時,計算y最爲簡便?

出示例題: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

(1)用關於y的代數式表示x;

(2)用關於x的代數式表示y;

(3)求當x= 2,0,—3時,對應的y的值,並寫出方程x+2y=8的三個解。

(當用含x的一次式來表示y後,再請同學做遊戲,讓同學體會一下計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爲y= 當x=2時,y= ;

5、你能解決嗎?

小紅到郵局給遠在農村的爺爺寄掛號信,需要郵資3元8角、小紅有票額爲6角和8角的郵票若干張,問各需要多少張這兩種面額的郵票?說說你的方案。

6、課堂小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爲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7、佈置作業:

初一數學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公式的意義,使學生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透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公式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

教學建議: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具體例子瞭解公式、應用公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量之間的關係並抽象爲具體的公式,要注意從中反應出來的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人們從一些實際問題中抽象出許多常用的、基本的數量關係,往往寫成公式,以便應用。如本課中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應用這些公式時,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些字母之間的數量關係,然後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數求出所需的未知數。具體計算時,就是求代數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藉助運算推匯出來;有的公式,則可以透過實驗,從得到的反映數量關係的一些數據(如數據表)出發,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用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決一些問題,會給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帶來很多方便。

三、知識結構

本節一開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見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題循序漸進的講解了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先推導後應用以及透過觀察歸納推導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整節內容滲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思想。

四、教法建議

1、對於給定的可以直接應用的公式,首先在給出具體例子的前提下,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數字的`意義,以及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在具體例子的基礎上,使學生參與挖倔其中蘊涵的思想,明確公式的應用具有普遍性,達到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有時問題的解決並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嘗試探求數量之間的關係,在已有公式的基礎上,透過分析和具體運算推導新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應觀察哪些量是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明確數量之間的對應變化規律,依據規律列出公式,再根據公式進一步地解決問題。這種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過程,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能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理解公式與代數式的關係。

(二)能力訓練點

1、利用數學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導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數學來源於生產實踐,又反過來服務於生產實踐。

(四)美育滲透點

數學公式是用簡潔的數學形式來闡明自然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多種數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公式的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數學方法:引導發現法,以複習提問小學裏學過的公式爲基礎、突破難點。

2、學生學法:觀察→分析→推導→計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利用舊公式推匯出新的圖形的計算公式。

2、難點:同重點。

3、疑點:把要求的圖形如何分解成已經熟悉的圖形的和或差。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者投影顯示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學生思考,師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啓發學生求圖形的面積,師生總結求圖形面積的公式。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複習引入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代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有很多應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在小學裏學過許多公式,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公式,教法說明,讓學生一開始就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後面利用公式計算感到不生疏。

在學生說出幾個公式後,師提出本節課我們應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公式

師:小學裏學過哪些面積公式?

板書:S=ah

(出示投影1)。解釋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

【教法說明】讓學生感知用割補法求圖形的面積。

初一數學優秀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1、 本節內容是七年級下第九章《軸對稱》中的重點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節課,由於小學已經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節課應該是在加深對等腰三角形從軸對稱角度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定理及其應用,如何從對稱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舊教材完全不同的出發點,應該重新認識,把好入門的第一課。

2、 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邊形》中的三角形知識基礎上的繼續深入,如何利用學習三角形的過程中已經形成的思路和觀點,也是對理解“等腰”這個條件造成的特殊結果的重要之處。

3、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在今後的幾何學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構成複雜圖形的基本單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爲今後有關幾何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 對稱是幾何圖形觀察和思維的重要思想,也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常用出發點之一,學好本節知識對加深對稱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義。

5、 例題中的幾何運算,是數形結合的思想的初步體驗,如何在幾何中結合代數的等量思想是教學中應重點研究的問題。

6、 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個創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書寫及重點問題,本課中的例題也進一步做了示範,可以認真研究。

7、 本課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對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

8、 本課內容安排上難度和強度不高,適合學生討論,可以充分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競爭的意識。

學情分析:

1、 授課班級學生基礎較差,教學中應給予充分思考的時間,謹防填塞式教學。

2、 該班級學生在平時訓練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氣氛,可以充分發揮合作的優勢,兼顧效率和平衡。

3、 本班爲自己任課的班級,平時對學生比較瞭解,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可以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兩個定理的理解及應用。

技能目標: 理解對稱思想的使用,學會運用對稱思想觀察思考,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體觀察對象,總結一些有益的結論。

 情感目標: 體會數學的對稱美,體驗團隊精神,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重點:

1、等腰三角形對稱的概念。

2、“等邊對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線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難點: 1、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具體應用。

2、等腰三角形圖形組合的觀察,總結和分析。

主要教學手段及相關準備:

教學手段:

1、使用導學法、討論法。

2、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分組學習和討論。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調動學生動手操作,幫助理解。

準備工作:

1、多媒體課件片斷,輔助難點突破。

2、學生課前分小組預習,上課時按小組落座。

3、學生自帶剪刀,圓規,直尺等工具。

4、每人得到一張印有“長度爲a的線段”的紙片。

教學設計策略: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依據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以下的設計思想和策略:

1、 迴歸學生主體,一切圍繞着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當堂的反饋程度安排教學過程。

2、 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既要完成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又可以根據現實的情況,安排問題的難度,體現一些靈活性。

3、 教學的形式上注重個體化,充分給予學生討論和發表意見的機會,注重學習的參與性,努力避免以教師活動爲主體的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