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6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第33-3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圓柱表面積、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獲得積極成功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重點:理解並掌握求圓柱體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圓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引入新課

我根據學生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都喜歡喝飲料,那麼你們知道做這樣的一個飲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鐵皮嗎?怎樣計算?” 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我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疑引入新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求知,解決問題。)

(2)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來做一個“飲料罐”,該怎樣做? ?

生:要做一個圓筒,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師:用什麼形狀的紙來做捲筒呢? 同學們說的意見不一致時,我適時引導,你們動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嗎? 每一組的同學都剪開自己帶來的圓筒,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使學生對圓柱各部分的組成有了完整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也揭示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實現了知識的轉化和遷移。)

2、探究圓柱側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先來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就是求什麼? 學生觀察、思考、議論。

生1: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圓面積×2+長方形面積。

生2:也就是求圓柱體的表面積。

師:這兩位同學說得對嗎?要求圓柱體的表面積要知道什麼條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了。

師: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是怎麼想的。

生3: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圓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以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以求出圓的面積。 生4:我覺得知道圓的直徑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還覺得知道圓的周長和高也行。

師:這三位同學都說得很好,那麼圓柱的側面積該怎樣求?

生6:因爲長方形面積=長×寬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師:如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適用呢?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小結:同學們會動手、動腦,巧妙地把圓柱的側面轉化爲平面圖形,圓柱的側面展開後不論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圓柱的側面積都等於它的底面周長乘高。

師板書: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側=ch 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一生板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分組合作得出結論,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個性也得到發展。)

3、探究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知道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了,那麼它的表面積該怎樣算呢? (1) 出示例2

分組討論例2中給了哪些條件?求什麼問題?它的表面積應包括幾個面?怎樣解答。

(設計意圖:學生已掌握了圓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讓學生自學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學例3

師: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着廣泛的應用,我們一起來看例3,應該算幾個面?爲什麼? 學生做完後彙報

師:透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穫?

生5:我知道了,做這個無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釐米就是求一個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的和。

生6: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因爲用料比實際多一些,因爲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讓學生看34頁,看“注意”後的一段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充分討論,理解進一法,明確在什麼情況下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意識。)

(3)鞏固練習,靈活運用

1、出示牛奶罐、無蓋水桶、水管等實物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計算製作這些物體所用鐵皮的面積,各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

小結: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根據具體實物分別處理,要學會運用新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綜合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用鐵皮製作圓柱形的通風管10節,每節長9分米,底面周長3.5分米,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個圓柱形水池,底面直徑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圍與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一個圓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徑4分米,高1米2分米,制這個油桶至少要用鐵皮多少平方米?

(設計意圖:透過這種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實踐與應用

小組合作測量計算:製作所帶的圓柱形實物的用料面積,先讓學生講講需要測量哪些數據,以及測量方法,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鍛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不斷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4)全課小結 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計算油桶的表面積是求側面積與兩個底面積的總和;無蓋水桶的表面積是求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水管-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所以都要採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板書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兩個底面積+側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 高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詞句,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進入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準備荷花塘的資料片

2.讓學生查閱資料,瞭解荷花塘情況。

3.觀察身邊的景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匯入,激發興趣

1.先後出示“荷葉”、“圓圓”,引導學生理解課題。

2.讓學生說說荷葉生長的季節、地方。

3.補充資料,播放圖片。

4.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感知課文

1.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想象。

2.讓學生在衆多的動物卡片中,找出文中的小夥伴,並板書。

3.生自讀課文,讀後評一評自己讀得怎麼樣。

4.小夥伴們都在幹什麼?(引導學生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

三、學習生字

1.圈出文中的生字和生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3.彙報學習情況。

4.讀生字卡片。

5.讀含有生詞的句子。(有課文中的句子,也有課外的句子)

四、興趣表演,理解課文

1.讓學生分小隊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自讀自演。

2.各隊自願表演,說說自己隊把荷葉姑娘當成什麼,談感受其它小隊評一評。

3.擴展練習,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把荷葉當成什麼。

五、鞏固字詞

1.讀文中4個句子。(例如:小水珠躺在荷葉上。……)

2.讀有生字的練習短文。

第二課時

一、謎語匯入

1.出示謎語

2.學生猜謎,師板書課題。

二、複習鞏固生字

1.讀生字卡片。

2.做“找朋友”遊戲。

三、整體感知,理解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說一說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師邊聽邊板書)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展開討論:在讀中你知道了什麼(師完成板書)

四、興趣朗讀、體會情感

1.讓學生選最喜歡的一個小夥伴,說說爲什麼?讀給大家聽。

2.把描寫最喜歡的小夥伴的句子,加入適當動作讀一讀,演一演。

3.引導學生體會荷葉帶給四位好朋友的快樂。

五、學習書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說一說識字方法。

3.師範寫生字。

4.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5.選擇展示、集體交流。

六、想想說說,課外延伸

1.說說荷葉是同學們的什麼?用“是”說句子。

2.展示圖畫作業。

3.欣賞荷葉的美麗畫面,朗讀優美詞句。

板書設計

14 荷葉圓圓

小水珠 搖籃 躺

小蜻蜓 停機坪 立

小青蛙 歌臺 蹲

小魚兒 涼傘 遊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的

一、理解五首詩詞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詞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詞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爲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於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觀滄海

1.解題: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怎麼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海”?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換。

2.教師範讀後學生誦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麼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臨”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麼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爲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爲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裏”爲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並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盪,後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着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麼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麼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執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啓發: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裏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繫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透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着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後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4.分析韻律。

本詩爲四言樂府詩,韻腳爲“峙”“起”“裏”“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5.齊讀、背誦。

春夜喜雨

1.解題。

提問:我們從題目中可以瞭解到有關本詩的哪些情況?

明確:季節棗春,時間棗夜,表現的對象棗雨,詩人的心情棗喜。

提示:詩歌就是扣住這幾點來寫的,我們閱讀的時候要注意。

2.朗讀。指導學生掌握節奏。

節奏劃分參考: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3.理解內容。

提問:一、二兩句寫什麼內容?其中有沒有詩人的感情?句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一、二句是讚美春雨來得及時,開篇就扣住了題目。一個“好”字,既是對春雨的讚譽,也流露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一個“知”字說明運用了擬人手法。

提問:三、四兩句是正面寫雨,寫出了春雨怎樣的特點?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明確:寫出了春雨輕、細的特點,這從“潛”“潤”“細無聲”等詞語中可以看出。

啓發:我們學過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也有寫春雨的句子,想一想,是怎樣寫的?

明確:“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同樣也是寫出了春雨細、輕的特點,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提問:五、六兩句寫什麼情景?跟春雨有什麼關係?兩個句子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這兩句寫的是雨中的自然景色:因爲下雨,天低雲暗,野外是黑沉沉的,可是江中的漁火卻閃着點點光亮。這裏雖然沒有直接寫出春雨,但詩人描繪了一幅意境幽美的雨夜圖,顯得春意盎然,從側面表現了春雨的可愛。

這兩句在結構上互相對應:“野徑”對“江船”,都是偏正短語;“雲俱黑”對“火獨明”,都是主謂短語。兩個句子的詞性完全相同。因此,對仗非常精工。

提問:最後兩句寫的是實景還是想象之景?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明確:這兩句寫的是第二天早上雨後的景象,根據題目來看,應該是想象之景。

點撥:詩題爲“春夜喜雨”,詩人爲什麼要寫第二天的情景呢?這是因爲詩人一生飽經戰患流離之苦,當時定居在成都郊外,生活得到了安定,面對綿綿春雨,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在描繪了雨夜的景象之後,又展開想象,寫出了雨後天晴,成都城裏百花盛開的美好春景。

小結:讀完全詩,我們不難領會,詩中儘管沒有出現一個“喜”字,可是字裏行間無處不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正因如此,這首詩成了吟詠春雨的名篇。值得指出的是,詩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兩句,不僅用字精工,體物入微,還蘊涵着耐人尋味的哲理(現在常被用來形容對人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成了千古名句。

4.分析韻律。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共八句,可分爲四聯,每兩句爲一聯。押韻的字是“生”“聲”“明”“城”。古代韻母ing和eng相通,現代各地方言還保留着這種讀法。

5.齊讀,背誦。

書湖陰先生壁

1.解題:書,寫、題寫。壁,牆壁。這是題寫在鄰居湖陰先生家牆壁上的詩。

2.指名試讀,集體朗讀。

3.理解內容。

提問:這首詩通篇寫景,仔細閱讀詩句,看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寫景的順序是怎麼安排的?

明確:第1句,寫鄰居茅屋的檐下經常打掃,非常潔靜。第2句,寫湖陰先生在庭院裏親手栽了許多花。第3句,寫鄰居家門前有條小河環繞着綠油油的田地。第4句,寫遠處兩座大山像推開的兩扇門,送進了滿目青翠的山色。整首詩就是這樣從近到遠,層次分明地寫出了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其中3、4兩句,上句寫水,下句寫山,而且結構相對,詞性相同,是很工整的對仗句。

提問:全詩雖然全是寫景,我們仔細品味一下,其中有沒有作者感情的抒發?

明確:作者筆下的田園風光寫得清新、幽靜,可見作者很喜愛這種恬靜、閒適的生活。

4.分析韻律。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韻腳是“苔”“栽”“來”等三字,通押“āi”韻。

5.齊讀,背誦。

如 夢 令

1.參閱註釋①,掌握有關內容。

2.範讀,朗讀。

3.理解內容。

簡介:這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了一次作者跟友人們郊遊的歡樂情景。詞作雖然短小,可寫得富有情趣。

提問:根據句號,可見詞作分爲三層意思。請仔細閱讀課文,看它們分別寫了什麼意思?

明確:開頭,“常記”二字說明這是回憶往事。“溪亭”“日暮”分別交代了那次郊遊後與友人歡宴的地點和時間。“沈醉”即“沉醉”,說明大家興致很高,喝了不少酒,結果連回家的路也辨不清了。第二層,寫大家遊宴盡興後駕船回家,結果走錯了路,“誤入”了“藕花深處”。到這時,朋友們才醒悟過來,就爭着把船劃出去,一時槳聲、水聲齊作,把棲息在岸灘上的小鳥都驚醒了。

小結:詞作沒有具體寫郊遊的過程,只是寫了它的尾聲,歸途中迷路後“爭渡”的情景,構思非常巧妙,充滿了生活的情趣,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

齊讀課文,體會意境。

4.分析韻律。

跟前面幾首詩比較,可以看出詞的句子有長短是由各種詞牌的詞譜規定的。這首詞作中的“暮”“路”“處”“渡”“鷺”等字押韻。

5.齊讀,背誦。

附:《如夢令》難句解析

常記A溪亭日暮,│B沈醉不知歸路。

1)包孕句,主語是作者,因自述又因格律而省。賓語是時間修飾複句,B分句的謂語是並列式,“沈醉”跟“不知歸路”分別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主語。“溪亭”說明“日暮”的處所。

2)“常”,不同於現代漢語的“常”或“常常”,音義同於“嘗”,也就是“曾經”,這裏是作者追念往事,否則下文“驚起一灘鷗鷺”便講不通了。“常”作“嘗”講,又如《漢書·陳涉、項籍傳贊》“常以十倍之地”,《史記·陳涉世家》作“嘗以十倍之地”;《墨子·兼愛下》:“常使若二君者……,”孫詒讓《墨子間詁》:“‘常’與‘嘗’同。”“歸”,回到原地。

譯文:“曾經記得在溪亭日暮的時候,沉醉着不知回家的路了。”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課本》注“爭渡”爲“搶着把船劃出去”,“爭渡”後面加了逗號。其實,“爭”音義同“怎”,疑問代詞。上文有“誤入藕花深處”,下文有“驚起一灘鷗鷺”,“怎渡”就是“不能渡”,地處偏僻,因而“驚起”。張相《詩詞曲語詞彙釋》“爭”字條:“自來謂宋人用‘怎’字,唐人只有‘爭’字。”唐詩“爭”作“怎”的,如:“誠知老去風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白居易《題峽中石上》)宋詩如:“……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柳永《八聲甘州》)又,樑庾丹《夜夢還家》:“離人不相見,爭忍對春光?”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319頁:“爭,通怎,怎麼。”

譯文:“怎麼渡?怎麼渡?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西 江 月

1.參閱註釋⑥,掌握有關內容。

2.範讀,朗讀。

3.理解內容。

提示:這首詞是辛棄疾罷職閒居時寫的。原來詞牌下有標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部。詞作寫的是作者在夜行路上的情景。這首詞分上、下闋,我們分別理解。

提問:上闋寫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向我們展示怎樣的景象?

明確:上闋寫的是作者在月光中夜行所見的一片美麗景象:一輪明月高懸天邊,明朗的月光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驚醒了棲息在枝頭的鳥鵲。清風徐徐,送來了蟬的鳴聲。走在路上,蛙聲陣陣,不絕於耳;稻花香飄,沁人心脾,這一切都預示着豐收的前景。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筆下的農村夏夜充滿了歡躍的氣氛。

齊讀上闋,體會。

提問:下闋寫什麼內容?

明確:下闋寫驟雨將至時的景象:正趕着路,忽然烏雲籠罩,空中只剩下稀疏的星星點點,緊接着就噼裏啪啦地掉下了雨點。加緊腳步,趕快找個避雨的地方,哎,真巧,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了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因而內心充滿了欣慰的感情。

齊讀下闋,體會。

小結:這首詞描寫了作者夜行途中所見的農村夏夜的美麗景象。儘管作者當時正罷職閒居,可是由於對生活的熱愛,他即景生情,藉詞作表達了閒適愉快的心情。詞作語言質樸,格調清新,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齊讀,體味意境。

4.分析韻律。

押韻的字是“蟬”“年”“片”“前”“邊”“見”等。

5.齊讀,背誦課文。

三、佈置作業 。

1.課堂討論完成“練習”二、五題。

2.課後書面完成“練習”一、三題。

(沈維生)

附:《西江月》難句解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1)這句是寫夏天晴夜的情景。詞跟詩一樣由於格律規定了字數,要在很少的字裏面蘊藏更多的意思,就必須省略一些供人們想象的詞語。“明月”指明月的影子,“別”,區分出,這裏是“另一枝”的意思,即樹的高枝,成語有“鵲佔高枝”。“驚”,不及物動詞增加使動用法,“驚鵲”,鳥鵲驚心飛翔。明月照在樹枝上,移動着,使鳥鵲驚心而起飛。曹操有“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的詩句,王維《鳥鳴澗》有“月出驚山鳥”的詩句,是類似的意境。

2)通常的寫法,第二部分是“半夜清風鳴蟬”,“半夜”在前面點出時間。這裏先寫“清風”後說“半夜”,爲的順乎“平平仄仄”的音律,以便跟“明月別枝”這種“仄仄平平”相諧和。“鳴蟬”典型地寫出非常炎熱的夏夜。或說把“半夜”直接置於“鳴蟬”前面,可以有力地烘托夏夜極熱。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這是個倒裝句,通常的說法是“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裏說豐年”,因爲“蛙聲一片”是“說豐年”的聲音,是贊豐年的清歌,現在把結果放在前面,就具有先描寫再烘托的妙處,使讀者體味此情。“香”字照應上句的清風,愉悅的夏夜,有聲(驚鵲,鳴蟬、蛙聲),有色(明月,別枝),也有香(稻花),“蛙聲一片”“說豐年”,是把“蛙”人格化,感情化了,是“擬人”手法;又是一種側面的渲染,比正面描寫豐收經濟得多,又生動得多了。“聽取”是遞進結構的複合詞。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1)語法上,通常是“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但格律不合,音律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而且“雨”不能跟下句“路轉溪頭忽見”的“見”押韻,只能把語法結構顛倒一下。

2)修辭上,兩個分句除了對偶之外,又是側面烘托的寫法,“七八個星天外”是說“天空中”或“天空上”早已佈滿了雲雨,只是山的一角還有“兩三點雨”罷了。五代盧延讓《鬆門寺》詩句有“兩三條電欲爲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兩三條電欲爲雨”是正面描述。“兩三點雨山前”,側寫大雨驟臨,這一句很有供人想象的魅力。

3)“外”是“上”或者“中”;又如:“空外一鷙鳥,河上雙白鵠。”(杜甫《獨立》)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1)單句,由於格律,把“見”的賓語“舊時茅店社林邊”提到前面去;一提前就顯得着重,顯得有着突如其來的喜悅。“舊時茅店社林邊”,結構上可以有兩種解釋:一,“舊時茅店在社林邊”;二,“社林邊的舊時茅店”。

2)“茅店”,茅舍,這裏指村落裏的旅館,客棧,元稹《連昌宮詞》有“店舍無煙宮樹綠”,岑參《漢川山行呈成少尹》詩有“山店雲迎客”。“社”,鄉村祭祀土地神的“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木。

譯文:“那住過的社林旁邊村落的旅館,在道路轉過溪水一頭忽然出現。”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思想內容。

能力目標:瞭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把握信客形象,學習誠信無私、待人寬容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品質,樹立誠信爲本的做人理念。

教學重點

1、瞭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

2、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品質。

教學難點

抓文章脈絡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方法

1、自讀點撥法。指導學生在自讀中把握信客的事蹟和品質,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2、誦讀品味法。本篇散文的風格比較典雅,清詞麗句隨處可見,指導學生品味佳句,領悟語言表達的技巧。

3誦讀品味法。。信客品質的核心是誠實、奉獻,鼓勵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如現代社會對健全信用體制的呼喚等,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媒體:投影儀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我先來給大家念一段話:“他樸實的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知道是誰嗎?這是《感動中國》20xx年度獲獎者王順友的頒獎詞,他是一個郵遞員,這段頒獎詞稱頌的就是他高尚的職業道德和默默奉獻的精神。郵遞員——在過去被稱爲信使、信差、信客等,20世紀初,在浙江餘姚一帶,由於通訊事業尚未普及到農村,對外通信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餘秋雨的《信客》將向我們講述這一段故事,讓我們在故事中去認識信客,去體會他們的苦澀人生。

二、作者介紹

我們在走進《信客》前,先來認識一下作者餘秋雨:(投影)

餘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人,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寫作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出走十五年》、《霜冷長河》、《文明的碎片》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創意講談:請用一段話講儘可能多的作品串聯起來,要有意義,通順流暢。

示例:餘秋雨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嘆》。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

三、字詞注音(投影字詞)

認識了作者,我們來檢查字詞預習情況。(請一學生試讀,其他學生糾正)

嫉妒( jídù ) è(噩)耗 猝然( cù ) jì liǎng (伎倆)

昏厥( jué ) 顛 pèi (沛) 弔唁(yàn) 焦 zhuó(灼)

詰問(jié) 時 máo (髦) 唏噓 ( xī xū ) 文縐縐( zhōu ) 連聲nu nu (諾諾)

四、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掌握了有關字詞,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去,一起尋找資訊。

①信客是幹什麼的?

②信客通常奔忙於什麼地方之間?

(明確:①捎物帶信的 ②城鄉之間。)

原來信客是在城鄉之間替人捎物帶信的一種特殊的私人職業,那麼,如果我要爲一個落後的村子招聘一位信客,什麼樣的人適合呢?我這裏有張招聘表,請大家閱讀課文內容,然後根據課文內容把表格填寫完整。(投影表格)

信客招聘表

從填寫的招聘啓事,我們可以看出,信客最注重的是什麼?(從原文中找語句回答) 明確:“信”。原文:“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千萬別學我。”

(2)學生速讀全文,依脈絡提示,標示、批註你所認爲的關鍵語句,初步感知文意。 提示:課文共五節,行文脈絡是:信客是個沉重的職業——信客做信客的緣起——信客是怎麼做信客的——信客是怎麼不做信客的——信客爲什麼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五、合作討論,點難撥疑:(投影問題)

(1)作者在寫信客之前,爲什麼先寫一個老信客?

(2)作者重點寫了信客什麼事蹟?爲什麼重點寫?

(3)作者後來寫信客不當信客後當了老師、校長,爲什麼他無論是當老師還是當校長都是好樣的?

(4)信客爲什麼留下遺願,死後要與老信客葬在一起?

(5)怎樣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質?

學生合作研討,積極回答,教師點撥:

(1)先寫老信客,實際上說明了信客這一職業的兩個特點:一是路途艱苦;二是強調職業道德——“就在一個信字”,而且這個“信”字要做到一絲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豐富經歷,給年輕信客以具體切實的指點,他的慘痛的教訓,又時時警醒着年輕信客。這些,都促使年輕信客迅速成爲可以信賴的信客。

(2)重點寫了兩個事蹟,一是概括寫遇到謀生者客死他鄉,信客充當代理人的事蹟,二是具體寫一次遭人誣陷。這些都說明信客職務的兇險和信客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因爲他眼界開闊,對各種新知識都能容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深察世故,很能體諒人,很快成了這所小學的主心骨。

(4)信客留下要與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遺願,是出於對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5)信客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以及開闊的眼界、豐富的閱歷的特殊品格和素質是特殊的職業造就的。“信客爲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一身破衣舊衫,滿臉風塵,狀如乞丐。”“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 紐帶。”

附板書設計(投影)

城鄉紐帶

接受重託 任勞任怨 善良厚道

誠信無私

待人寬容

恪盡職守 信客

艱辛從業 無奈卸差 執教小學

第二課時

一、品味佳句

1、學生默讀全文,勾畫出自己認爲精彩的語句,並簡單地進行賞析。教師歸結學生提出的例句,並指導賞析句子的方法(可以從修辭的角度、可以抓重點字詞、可以從表現人物的性格或作者的情感的角度進行賞析)。

佳句示例:(投影佳句及問題設計)

(1)“現在,他正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裏,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着眼,迷迷亂亂地回想着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

設問:①這句話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②老信客爲什麼要“躲”?反映了他怎樣的心理?③他爲什麼“失眠”? 他“失眠”反映了他怎樣的心理?

賞析:這個句子運用排比的手法,把老信客因一時犯錯而糟蹋了名譽的後悔、內疚、無臉見人的心理以及對他所從事過的事業的不捨的心理都包含在其中。容量很大,一氣呵成,氣勢十分暢達。

(2)“農民的眼光裏,有羨慕,有嫉妒;比較得多了,也有輕蔑,有嘲笑。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設問:①“這些眼神”包括哪些眼神?②“打分”是什麼意思?③“探詢”是什麼意思?反映了農村人怎樣的心理?④這句話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賞析:運用比喻的手法,把中國農村對外出謀生者的評價以及村民對城市充滿好奇和想了解城市這種心理形象地表達了出來,句式整齊而警闢。

(3)“都市裏的升沉榮辱,震顫着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設問:① “升沉榮辱”是兩對反義詞,它在這裏的含義是什麼?②說農村神經系統是“長期遲鈍的”,反映了農村怎樣的一種社會現狀?③爲什麼說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末梢?④這個句子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賞析: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繁華多變的都市生活衝擊着鄉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觀念,信客對這一切感受最爲迅速、真切的特點。流露出作者對舊中國農村的封閉、落後的慨嘆,對信客溝通城鄉,深察世故人情的讚美。

(4)“紅紅的眼圈裏射出疑惑的利劍,信客渾身不自在,真像做錯了什麼事一般。” 設問:①這句話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②反映了婦女怎樣的心理?③而信客是怎樣做的?④表現了信客怎樣的品質?

賞析: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把死了丈夫的婦女對信客猜疑、不信任的特點表現了出來,也從側面說明信客這一行難做。然而,面對猜疑,信客卻只是“柔聲地彙報”,把信客那種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的形象鮮明地刻畫了出來。

二、拓展延伸(投影問題)

1、據報載,一出租車司機在救助一位被一輛貨車(司機已逃逸)撞傷的老人時,先讓老人寫下證明,證明老人不是他撞的,然後才救助老人。

討論:(1)你見到或聽到過類似的事情嗎?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怪事?

(2)怎樣避免發生這樣怪事?

明確:每個人都應該守信,人與人之間應該互信。

2、給信客的頒獎詞(要求用感動中國的頒獎詞的格式評價信客)

示例:一句委託,一生一世的努力,踏泥濘之路,穿梭於鄉間小道。風塵苦旅,奔波於家鄉與上海之間。盡忠職守,爲人寬容。誠信是他的名片,耐心是他的代名詞。一個信字,佔據了他的一生。退而爲師,桃李滿天下。這就是他,一個普通卻又不平凡的信客!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學會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的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PU、PD命令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PU、PD命令與其他命令的綜合使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前面幾課我們都是從海龜的“家”爲起點來畫圖。有沒有辦法將海龜移到其他地方開始畫而又不留下爬行過的痕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提筆和落筆的命令。

二、新授

活動一:海龜畫走廊

提筆命令:PU

師:這個命令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擡起畫筆,移動的時候不留下足跡。

落筆命令:PD

師:這個命令也是不帶參數的,它的作用是讓海龜落下畫筆,恢復到處於畫線狀態。

讓我們來試試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讓海龜畫一組平行線(書P57圖1)你看到了什麼?繼續

你又看到什麼了?

畫了一組平行線。

試一試:

1、大家來試着畫下P57圖2。學生練習

師:這個圖形只要後退的步長比前進的步長小,就可以畫出來了。每畫完一筆要右轉90度。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着畫下P58圖3。學生動手,師指導。

師:要記住擡筆走10步後要落筆。

活動二:海龜畫“回”字圖

師:下面請大家分組討論下書P58圖4怎麼畫,大正方形邊長爲100步,小正方形邊長爲50步,把想發先寫在本子上,再進行電腦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兩行命令做什麼用的?

活動三:海龜畫“田”字圖

師:我們一起來思考下“田”字圖該怎麼畫。

提示:“田”字由幾個正方形組成,畫完一個後要怎麼樣?這裏需要幾個重複命令,各有什麼用處?

說明:重複命令中還有重複命令叫做重複嵌套。要遵循以下步驟來畫。

1、先寫出畫嵌套內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後加爲下一步做準備的命令。

3、在這些命令外再加嵌套上重複命令,就可以將嵌套內的圖形重複畫多次了。

試一試:

1、畫出書P60圖6的圖形,學生動手,師指導。

2、思考下怎麼樣把圖6改成圖7(小三角形邊長爲50步)

3、大家喜歡圖6中的圖案嗎?請你們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畫出來。

師:大家今天學習了擡筆落筆命令,再借助其他我們學過的命令畫出了許多新的圖案,今後我們還將學習海龜的其它功能,使我們的繪畫技術進一步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課前激趣

1、猜謎:

“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

2、背誦古詩

《江南》等。

一、激趣匯入

1、課前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欣賞。

要求:音樂帶給你怎樣的的畫面?

交流:請你用最簡潔的話告訴我,音樂帶給你怎樣面?

2、過渡匯入

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愛的對象,描寫的詩詞數不勝數,人們之所以喜歡荷花就是因爲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荷花的課文,是我國教育學家、文學家葉聖陶爺爺寫的。

板書課題:

1、荷花(看老師板書,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因爲他們都屬於花。)

2、齊讀課題,指導朗讀。(荷花這麼美應該怎樣讀,再來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嗎?(播放荷花錄象)

要求: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師有個建議看的的時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討論以下,看你能用一個怎樣的詞來形容你所見到的荷花。

B、學生交流。

4、過渡進入第二小節。

相看兩不厭,唯有白荷花,我覺得大家都是偉大的詩人,把荷花描寫的那麼迷人,想看看爺聖陶爺爺筆下的荷花嗎?( )讓我們,一起走進葉聖陶爺爺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學第二小節。(出示內容)

1、帶問題自由朗讀第二小節。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覺得葉聖陶爺爺筆下的荷花怎麼樣?

交流。

2、帶着問題再讀第二小節。

要求;畫出你認爲最美的句子,讀讀,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交流:

a、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盤”(課件出示圖片)

你能把你的感覺讀好嗎?(指導朗讀)

b、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抓“冒”

(a)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在這裏你用一個什麼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確)

(b)荷花從這麼多的荷葉中冒出來想幹什麼呢?(鼓勵)

c、有的……有的……有的……(每種姿態的荷花配圖,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機勃勃,讓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讚美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學第三小節。

1、葉聖陶爺爺寫了三種姿態的荷花,還有其他姿態的荷花嗎?想看嗎?(播放圖片)

學生帶着要求看圖片。

要求:仔細觀看圖片,把你最喜歡,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腦中,呆會講給我們聽。要是給你講的荷花再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師輔導爲荷花加上動作表示。)

2、導讀9這麼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A、學生讀第三小節。猜猜這位了不起的畫家是誰?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齊讀課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熱愛的大自然的同學一起與這位偉大的畫家對話吧。

四、教學第四小節。(出示內容)

1、播放錄音帶。

2、激讀

想不想與錄音帶比一比。

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朗讀。

A、誰來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還有更多的荷花嗎?齊讀課文。

4、內化感悟。

這次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地,靜靜地用心去看,用心去聽,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你感覺到了什麼?感覺到自己彷彿自己成了什麼?

交流。

5、齊讀課文。

荷花是那麼的美麗動人,荷花的清香是那麼迷人,荷花的魅力是呢麼令人難忘,我們陶醉了……

五、小結

1、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讚美荷花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練筆。

讓我們也來作回作家,模仿葉聖陶爺爺的荷花也來寫寫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態……

2、忽然,我彷彿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題目來寫一寫。

七、總結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