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5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5篇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本課是學習用加減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是利用20以內加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審題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分析題意,選擇相對應的資訊解決問題,能根據情境中數量關係分辨出多餘條件,排除多餘資訊對解決問題的干擾。利用實際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畫圖策略,解決求“另一個加數是多少”的數學問題。教學時,根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以學生已知經驗爲起點,激起興趣激發思考,促進兒童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展開讀一讀、想一想、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注重學生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展。進一步體現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價值。

教學目標

1.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步驟,能解決含有多餘條件的求“另一個加數是多少”的數學問題。

2.讓學生經歷讀一讀、想一想、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畫圖方法解題的策略。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體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帶來樂趣。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圖片。

教學重點

會解決有多餘條件的“求另一個加數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會根據情境選擇相關資訊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回顧經驗

(課件出示)複習題

教師:小猴子吃桃子。觀察這幅圖,你瞭解那些資訊?問題是什麼?“還剩幾個”怎樣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個別評價,促進交流。

教師:解答正確嗎?指名回答。

師生小結:明確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引入課題並板書。

【設計意圖:設計複習題,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繫。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爲今天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課件出示)例5主題圖.

(一)理解圖意,找出相關條件和問題

教師:圖中小朋友在幹什麼?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什麼數學資訊?問題是什麼?

根據學生完整的回答,課件出示各資訊:

1.有16人來踢球,

2.現在來了9人,

3.我們隊踢進了4個,

4.還有幾人沒來?

教師:我們根據這些數學資訊(條件),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嘗試列式,引發矛盾衝突

教師:你覺得怎樣解決“還有幾人沒來”這個問題?

學生彙報,根據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師板書。可能會出現:

16-9 16-4 16-9-4

教師:哪種算式是正確的?

(三)分析題意,篩選資訊

師生合作,利用多種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讀一讀。讓學生將有聯繫的相關條件讀一讀。初步判斷哪個條件與問題沒有關係。

2.擺一擺 。利用資訊條,進行重組

(1)16-9這個算式表示“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2)16-4這個算式表示“有16人來踢球。我們隊踢進了4個,還有幾人沒來?

(3)16-9-4這個算式表示“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了4個,還有幾人沒來?

引導學生髮現:要求“還有幾人沒來”,與人數有關,與踢進的球沒有關係。

師生小結:“.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在解決問題時沒有用處,是多餘條件。

3.圈一圈。把多餘條件圈起來,將有用的條件和問題完整讀一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現實情境圖提取資訊,嘗試列式 引發思考。初步感知解決問題中包含的數量關係,利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選擇有效解決問題的條件,明確與問題無關的條件是多餘條件。】

(四)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1.畫圖策略,深化理解

教師:我們瞭解到的條件和問題,除了用文字表示,還能用什麼方式讓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用直觀畫圖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設計畫圖表示方法。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呈現不同的畫圖策略,可能會有:

如果有錯誤的畫圖,可根據生成資源進行分析講解。

教師:根據圖,用什麼方法解決?

【設計意圖:明確條件後,再次讓學生把條件和問題用自己喜歡的圖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問題間的數量關係,體會減法的意義,同時爲列式計算提供表象支撐。】

2.列式計算,建構意義

分析圖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確數量關係間的相互關係。

教師:你能看懂這些圖嗎?畫圖幫助我們分析題目的意思,現在解決“還有幾人沒來”你還有什麼困難嗎?

學生列式,指名板演,個別提問,說算式各部分的含義。

全班交流。檢查單位,口述答語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細節。

3.回顧反思,強化步驟

(1)驗證結果

教師:還有7人沒來,這個結果正確嗎?你有什麼方法說明這個結果是正確的?

學生彙報,可能會出現:

用加法驗證,7+9=16(人),

語言表述:沒來的7人加上 現在來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過程中,只要學生能利用加法的檢驗的意識來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顧步驟

結合主題圖,梳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教師:今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遇到了什麼困難?

教師:分析資訊時,我們採用什麼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條件都與解決的問題有關?

教師: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怎樣檢驗?

師生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 ,要先透過看圖或看文字資訊,明確問題是什麼;再分析清楚哪些條件與文圖有關,透過畫圖,或操作的方式幫助我們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檢驗解答的結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如何準確理解題意,排除多餘條件的干擾。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驗證與反思的能力。】

三、學以致用,昇華認識

(一)教材第20頁“做一做”。

此題與例題類似,讓學生分析數量關係,找出多餘條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頁“練習五”第2題。

此兩題與例題類似,讓學生分析數量關係,找出多餘條件,自己解答。

學生練習,同伴互評,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選擇2道習題都是教材上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嘗試思考,脫離直觀畫圖或操作,具體到抽象,掌握這類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解決問題的數量與以前有什麼不同?你會分析解決的?

教學問題診斷:

畫圖中如果發現錯誤的圖意,教師該如何處理?

讓學生透過畫圖的方式把與問題有關的條件表示出來,可能有學生不是很清楚該用什麼方式,遲遲不能下筆;還有的學生會直接畫出左邊有9人,右邊有7人,一共有16人,沒有問題體現……,如果僅僅是抓住這樣資源進行分析講解,也許會有部分學生能明白進行修改(在老師輔導下修改),但是花費的時間影響後面環節正常教授,影響既定的目標。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本內容是學習十幾減9、8、7、6之後一課時,是學生經歷了大量的練習基礎上進行教學,這時學生計算技能基本形成,計算方法基本熟練。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由觀題到心算,不再直觀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學的方法自主遷移、類推到本課學習中,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夠選擇一種較熟練的方法進行退位減法的計算,進一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聯繫,熟練運用“想加算減法”,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2.透過幾個層次的計算練習,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初步的交流、合作、遷移、類推能力。

3.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的作用。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展。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數字卡片;學具:自制數字卡片。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5、4、3、2的計算方法,能熟練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礎

(課件動態出示)複習題:

(一)開火車。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請一個小組輪流進行口算報答案,其餘學生評價。教師可以從中選擇幾題讓學生說說自己計算方法。

(二)填數。

9+()=126+()=118+()=12

7+()=127+()=119+()=11

學生自己完成,記錄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彙報。

教師:你能說說,你的同桌用什麼方法計算的?

【設計意圖:設計複習題,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繫。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爲感受“想加算減法”的價值奠定基礎。同伴彙報,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練習引入,自主探究

(課件出示)例4計算題。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嘗試計算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各列,記錄在本上。

(二)彙報思考過程

1.課件出示小精靈的問題:你是怎樣計算的?

指名彙報,個別提問計算時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

“破十法”:根據學生語言表徵,教師可相應板書算式;

“想加算減法”:學生說出會算加法算式的加數,利用減法的關係,得出結果;

“熟練直接背出答案”:看到這個算式中的被減數和減數,就能直接說出差是多少;

“一個一個數”:從總數裏一個一個減,得到結果。

2.引導學生比較幾種算法,對於“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減法”兩種方法有相同點,在加法算式中會求一個加數,轉化成減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數現在變成了減數,利用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在這樣描述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體現簡捷。

(三)算式比較,引入課題

教師:這兩列算式與什麼特點?與之前的減法算式有什麼不同?針對每列算式中減法的變化,減數分別是是5、4、3、2,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引入課題並板書。

(四)嘗試出題,同伴互查

1.教師:你能出這樣的算式嗎?

請每位學生嘗試在本上出2題,讓同桌計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彙報,交流各自計算方法。

3.根據學生出題,教師可以在每列原題基礎上補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題組比較,滲透思想

教師:比較例4中的兩列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可能會從被減數,減數和差的變化來說,無論學生從什麼角度觀察,教師適當給於肯定。

【設計意圖:學生的計算方法已經形成,本課中沒有藉助操作活動直觀呈現,思考過程的表徵圖沒有體現,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說的方式提高思維水平,注重計算方法擇優快捷熟練,注重算式資源中數學思想滲透,培養推理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鞏固應用抓住聯繫

課件出示

(一)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數。

全班彙報,指名回答。教師追問:大家填數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麼好辦法?

(二)分析關係,創造算式

教師引導學生把上下兩個算式爲一組進行比較,說說自己的發現。突出體現加、減法之間的關係,注重學生在計算時多以“想加算減法”的方法提高計算熟練程度,使學生逐步達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減法得數的要求。

(三)快速搶答,內化提升

根據學生對“做一做”題組的理解,加強學生用“想加算減法”的練習訓練,達到一定熟練程度。

教師增加類似題組,讓學生快速搶答。小組間相互出題,輪流搶答,掌握減法計算如何簡捷。

【設計意圖:此題的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優化計算方法,多組練習後,讓學生逐步喜歡“想加算減法”並加以熟練,分析關係,發現規律,創造算式等方式是對學生應知應會的數學思維、邏輯思維的提高。】

四、數學遊戲,應用理解

(一)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遊戲:送信(課件出示)

教師介紹遊戲規則:教師出示數字卡片,指定學生計算,根據得數把算式放在相應答案的集合圈裏。

(二)分類整理,滲透思想

(三)算式重組,思維提升

1.在進行分類整理以後,選擇其中的一組進行觀察,如15-6=17-8,引導學生髮現兩個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幾個數都不相同,這樣的算式還有嗎?

課件出示教材17頁的“思考題”。

2.引導學生對集合圈裏的算式進行觀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寫在書上。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可能會出現集合圈裏已有算式進行的重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還有學生自己想到如類似“12—4=14—6”這樣的算式,請學生判斷這個算式出現2個4是否符合要求,應如何修改。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本課是學生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量多少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是爲將來學習多位數這類題型打下基礎。本課中,學生對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理解有一定難度,可以透過提供畫圖、操作、擺一擺的策略,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數量關係,溝通與原有經驗的減法模型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解決比多(少)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在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少幾”的問題,還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將新問題轉化成舊問題來解決,減輕了學生負擔。教學中,設計具體方法與策略的呈現,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題型結構特徵、數量關係和解決策略。

2.透過操作、觀察、比較,豐富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認識,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一一對應、轉化等數學思想。

3.讓學生體驗到合作交流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主題圖、課件、實物圖片;學具:圓片或小棒。

教學重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的數量關係,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用減法計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感知模型

課件出示複習題:

(一)比一比,說一說。

1.

2.

教師:這兩組題中,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

學生彙報可能會說:題1中物體個數較少,能直觀看出○多,△少。可以表示爲5>3,也可以表示爲3<5.

第2題,蘋果和梨比較,蘋果比梨多,多4個,引導學生在彙報過程中完整表述,並能用兩種方法說出比多和比少的關係。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擺一擺,比一比。

教師:有紅色圓片10個,藍色的圓片8個,你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嗎?

學生利用學具操作,複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直觀看出誰多誰少的關係。

學生彙報,直觀展示,完整表述。

師生小結:在比較兩個物體多少時,最好分成兩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能感受這種方法直觀明晰的優點。

【設計意圖:設計兩組複習題,從直觀判斷,實物操作,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複習舊知,爲學習新知做準備,也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二、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例6主題圖。

(一)瞭解資訊,提出問題

教師:圖中小朋友在幹什麼?(玩套圈遊戲)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什麼數學資訊?問題是什麼?課件出示問題: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學生完整的回答,課件出示各資訊:

小雪:我套中7個

小華:我套中12個

問題: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教師:我們根據這些數學資訊(條件),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教師:誰和誰比?怎樣清楚看出誰的多?誰的少?

三、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教師:想一想,我們在比較兩種物體多少的時候會用什麼方法?

(一)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巡視。彙報結果,可能會出現:(課件預設)

1.圓片或小棒擺出:

2.畫圖:

3.線段圖雛形:

4.直接列算式。12-7=5(個)

(二)比一比,說一說

師生交流。分析各種方法,引導補充,完善圖示,便於清晰理解。

教師:方法1、2採用什麼方法進行比較?(一一對應法)小華的12個分成幾部分?(引導學生看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對應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師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來,完善圖示。)

師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兩條線長短不一的線表示小雪與小華套圈的個數。方法類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師引導學生把多出來的部分用大括號和問號方法表示。

教師肯定學生操作過程中的數學思考,能聯繫舊知運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進行比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數量,理解關係

教師:從圖中看出,我們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麼?在圖中哪一部分?

透過圖示再次理解問題,標畫條件和問題,建立與原來減法模型的聯繫,理解用小華12去掉與小雪相同的7個,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問題。

2.列式計算,意義建構

學生列式,指名板演,個別提問,說算式各部分的含義。

12-7=5(個)

教師追問:“7表示什麼意思?(引導學生指着圖說,表示與小雪套中同樣多的小華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檢查單位,口述答語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細節。

3.變式思考,突出轉化

教師:我們解決了小華比小雪多5個的問題,那麼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怎樣解決?你有什麼想法?

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思想,換一種說法:(課件出示)“小華比小雪多幾個,也可以說小雪比小華少幾個”。

結合圖示,(課件閃爍比少的部分)說出比少的部分與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數量關係,列出算式。12-7=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操作、畫圖的方式理解數量關係,建立於原來減法模型的聯繫,豐富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理解,從而獲得解決比多(比少)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變式練習運用轉化思想,減輕學生負擔,促進理解。】

(四)回顧反思,強化步驟

1.驗證結果

教師:“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或者說小雪比小華少套中5個”這個結果正確嗎?(課件出示問題)

你有什麼方法說明這個結果是正確的?

學生可能會說:從圖中看出多(少)了5個;12個去掉5個就和7個一樣多;7個再增加5個就12個。

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予以肯定。

2.回顧步驟

結合主題圖,梳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教師:今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運用了什麼方法?

教師:分析資訊時,怎樣表示個資訊的`數量?

教師: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怎樣檢驗?

師生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先了解文字資訊,明確問題是什麼;再透過畫圖,或操作的方式幫助我們分析理解,能直觀看出多少,根據多少的數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結果可以用反過來思考的方法來檢驗。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回顧和反思,讓學生感受到有效畫圖策略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驗證與反思的能力。】

四、鞏固應用,體驗成功

(一)教材21頁“做一做”。(課件出示)

用圓片擺一擺,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彙報。

(二)完成教材23頁第9題。(課件出示)

嘗試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先分析資訊,理解數量關係,第(1)題直接列式計算。第(2)題讓學生選擇資訊,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不唯一具有開放性。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比多比少與以前有什麼不同?你還有什麼問題?

教學問題診斷:

對於學生畫圖分析數量關係,並沒有案例設計中那樣規範,教師該如何引導分析?還是以教材中的圖示分析爲主?

學生嘗試擺一擺時,都會用舊知一一對應方法進行比較,能直觀看出5個,覺得這題難度不大。在這樣基礎上,教師還反覆進行圖示講解,主要注重比較時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應在去掉同樣多的基礎上,理解減法的意義,逐漸培養學生規範畫圖,在學生原始圖示上教師進行補充完善,培養學生養成各數量和問題在圖中表示出來的習慣,是爲將來學習線段圖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礎。這個環節看似簡單,相關的數學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師要肯花時間,給學生空間,講解中源於本課教材知識點,從學生思考的角度出發,逐步形成一些數學思維,爲後續的數學發展做準備。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2的內容。

教材簡析:

十幾減8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計算時能夠理解運用。本課是上節課的一次練習和延伸,也是學生學習對掌握方法必須經歷“內化”的過程。教學時,根據學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學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樣化,還要引導學生在衆多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去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在掌握新知規律的基礎上,爲進一步學習減法,用“想加算減法”等方法提高運算速度做鋪墊。本課時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一些有規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發展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透過情境圖瞭解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掌握十幾減9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遷移,探究學習十幾減8的多種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在具體情境中能利用舊知遷移,直觀操作、獨立思考,自我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幾減8的多種方法中選擇最喜歡的計算方法,並且在多種題型中,能夠較熟練計算出來。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整理的能力,能夠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實物圖片;學具:圓片或小棒。

教學重點:掌握十幾減8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破十法”,加強“想加算減法”這兩種常用計算方法和算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新知孕伏

課件出示複習題:

(一)看圖列算式。

8+()=15 15-8=( )

(二)填一填。

8+()=13 8+()=16 8+()=14()+8=11

【設計意圖:設計兩組複習題,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同時爲新課做好鋪墊,併爲知識的遷移創造了條件。】

二、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2主題圖。

教師:這是遊園會的上大熊貓在賣風車,說一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根據學生完整的回答,板書出:一共有12個風車,小朋友要買8個。還剩幾個?

三、自主探究,內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膽猜測

教師:要求“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12-8=比較算式,引入課題並板書。

教師追問:你覺得會剩下幾個風車?

課件出示12個風車圖:

(二)動手操作驗證結果

學生活動,同伴交流。教師觀察巡視。

(三)過程表徵內化算理

課件預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方法:

擺一擺:“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個,剩下2個與2合起來是4個。“平十法連減”。從12(圓片)小棒先去掉2個再去掉6個,還剩46根,根據學生操作過程,教師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減法。要計算12-8=□,可以這樣想,我知道“8+□=12,根據進位加法,8+4=12,那麼4就是12-8的差,所以還剩4個”。

數一數:數出來的方法。讓學生邊說邊演示:用小棒(圓片)擺出12根,拿走8個,還剩4個。

思考過程課件逐步演示,加深學生對操作過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對舊知十幾減9計算方法的回憶,和複習題2的練習對結果進行猜測,再透過學具操作、過程歸納、算式演示,逐一將思考過程表徵出來,體會算法多樣化。】

(四)直觀演示,重點理解“想加算減法”和熟練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藉助操作,分析“想加算減法”思考過程

因爲8+4=12,所以12-8=4,如圖:

2.演示“破十法”思考過程

(1)擺出12個風車,分成左邊10個,右邊2個。

插入圖片,課件出示

(2)把左邊10箇中圈出8個,還剩2個,如上左圖。

(3)讓學生利用手中學具試着擺一擺,邊擺邊說出整個過程。

(4)結合學生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師板書,如上右圖。

【設計意圖:藉助操作,誘發學生思考,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透過語言表徵、符號體現、直觀演示,來深入體會“破十法”的算理過程,體現對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運用新知,鞏固算法

課件出示練習題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1題。)

2.計算。(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自主練習,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自己思考過程。

3.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3題。)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師生小結:引導學生從算法上比較:如果用“破十法”計算,都是先算10-8=2,十幾減8,就再算2加幾;如果用“想加算減法”計算,被減數增加幾(或減少幾),減數不變,差也隨着增加幾(或減少幾)。

結合算式中具體的數字來說明這樣變化規律,純數字概念對一年級來說較抽象難以理解。

【設計意圖:透過3個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兩種常用方法,其中第3題以題組的形式出現,便於學生比較,感悟方法的本質,發現計算的規律,滲透函數思想。】

五、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你覺得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8的比較熟練?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是今後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最基礎的部分。透過創設實際問題的情境,列出減法算式。讓學生透過操作活動,理解減法的意義,並直觀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計算技能。由於十幾減9的算式,部分學生有一些基礎,儘管在計算時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據學生原始計算方法,會出現算法多樣,而不同算法的體現會給初學的學生帶來困擾,不知哪種方法是最適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課的編排中着重呈現了“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兩種計算方法。根據一年級認知特點,透過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填一填等活動,直觀幫助學生思考並將思考過程表徵出來,經過語言描述,注出算式過程圖,經歷數學符號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實現對算理的理解。同時在練習設計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題目的不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給學生留下較大自主選擇的空間。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活動發現數學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透過學習十幾減九的多種計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學生初步探究意識,能夠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具:主題圖、課件、實物圖片;學具:圓片或小棒。

教學重點:掌握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破十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

教學過程:

一、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主題圖:這是遊園會的場景,說一說你找到哪些數學資訊?

課件出示主題圖

教師:觀察圖上的資訊要有一定的順序,結合具體的每項活動說說你發現的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

讓學生有序觀察主題圖中每個活動中得數學資訊。重點選取“小丑賣氣球”的數學資訊,讓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成說出來。

教師板書(課件出示):小丑有15個氣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引入課題並板書。

【設計意圖:主題圖中活動項目很多,數學資訊很零碎,教師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收集資訊和提出與資訊相關的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和找與對應資訊提出問題的邏輯分析能力。】

二、經歷多種計算方法的過程,探究十幾減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嘗試計算

教師:要求“氣球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

學生說列式,教師板書:15-9=

(二)利用學具,動手操作

學生活動,同伴交流。教師觀察巡視。

(三)組織學生全班彙報

可能會出現(課件預設以下幾種方法):

1、數出來的方法。讓學生邊說邊演示:用(圓片)小棒擺出15根,然後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還剩6根。

2、想加算減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連減”。從15(圓片)小棒先去掉5個再去掉4個,還剩6根,根據學生操作過程,教師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減再補。把15個(圓片)小棒先去掉10個還剩5個,多去掉1個,再補上1個。教師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個,剩下1個與1合起來是6個。思考過程課件逐步演示,加深學生對操作過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學具操作,過程歸納,教師算式演示,逐一將思考過程表徵出來,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讓學生初步實現對算理的理解。】

(四)教師和學生共同操作,課件直觀演示,重點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擺出15個圓片,分成左邊10個,右邊5個。插入圖片

2、把左邊10箇中圈出9個,還剩1個,如圖:

3、讓學生利用手中學具試着擺一擺,邊擺邊說出整個過程。

4、結合學生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師板書,如圖:

(五)即時練習(課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請學生彙報結果,說出操作過程。教師相應寫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讓學生直觀看出個步驟表示的意思。

2、擺一擺,算一算。

教師出示算式:14-9=,請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用“破十法”擺出計算過程,寫出結果。

3、直接計算。

教師出示算式:16-9= 11-9=

學生可以在腦中利用“破十法”擺出計算過程,也可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教師巡視檢查。

【設計意圖:直觀演示“破十法”的算理過程,將多種表徵方式相互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對方法理解。透過幾個層次練習,進一步掌握用“破十法”解決十幾減9的式題。】

(六)回顧算理,總結算法

1、整理算式,發現特點,引入課題。

2、回顧算法的多樣,比較方法,結合自身理解,說說自己喜歡的方法。

三、多樣練習應用算法。(課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第2題。

(二)完成練習二的第1題。

(三)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11—9= 13—9= 15—9= 17—9=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選擇的計算方法。全班彙報,說說自己的算法。

教師追問:這幾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式題的分析、整理和歸納能力。從被減數、減數和差的特點來分析,只要孩子說的有道理,教師予以肯定。

(四)看圖列算式。(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透過幾個不同的練習,教師觀察巡視,反饋出學生對十幾減9計算方法掌握程度,加強對新舊知識的聯繫。】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今天你學會用哪種方法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你覺得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