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山谷中的謎底》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範文

1、在充分預習和教師指導下,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辯論等形式理解雪松獨特的本領,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強者和智者形象。

3、藉助課文規範的語言進行說、寫訓練,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學習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 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2、 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以及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初步領悟“彎曲”的人生哲學。

教學過程:

一、藝術匯入,激發閱讀興趣: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組詞,誰來讀一讀?

出示:大義凜然 義正詞嚴 威武不屈 寧折不彎

師:你讀得很正確。這些詞都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

誰能透過朗讀把這些詞的意思表達出來?(再指名讀,要讀出慷慨激昂的味道)

2、師:這位同學讀得豪邁、堅定。從這些詞我們感受到面對困難堅強不屈,正面抗爭的精神。其實,面對困難還有另一種方式,這就是《山谷中的謎底》所告訴我們的。一齊讀課題——《山谷中的謎底》。

【設計思路:一節成功的好課,是從新課開始的,這一環節的設計從詞語切入,意在喚起學生注意,激起學生興趣,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投入課堂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

二、導學感悟,解讀“彎曲”。

1、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魁北克的山谷中存在着這樣一個奇異的景觀,一起讀謎面。

(出示)謎面:山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

2、那謎底是什麼呢?誰來讀?

出示:謎底: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爲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3、師:請同學們讀讀謎底,思考也就是形成這一奇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4、交流:

(可能有的情況1. 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2、松樹有這樣的本領。(自身的特性)

師:對呀,東坡雪大,西坡雪小,這其實是雪松和雜樹所處的環境,這是外部原因。雪松這個本領,是他自身特性,也就是內部原因。

5、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松樹是什麼樣的形象?(高大、挺拔、不畏嚴寒、頑強不屈)

說得對,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中松樹都是堅強、不屈不撓精神的化身,怪不得陳毅爺爺在他的詩中寫道:(出示)“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指讀,齊讀。

6、那麼,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的這些雪松到底有什麼獨特的本領,面對巨大的風雪,其他樹木都喪失了生機,可他卻依然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請大家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仔細琢磨琢磨雪松的這種特有的本領究竟是什麼?用“——”劃出相關的語句。

7、交流。(生說後出示)

“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 完好無損。”

師:你找得很準,請大家自由讀讀這段話,想想雪松的本領究竟是什麼?(生自己讀)(先彎曲,再反彈)

8、對,雪松的本領就是彎曲、反彈。

9、組織辯論:

師:有人讀了咱們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以後說:“雪松面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羣膽小的弱者,應該自始自終都挺立不動,頑強地與風雪抗爭,那纔是勇者。”

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

請大家運用劃句子、圈詞語、寫批註的方法認真研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後反駁他,要做到有理有據。

(重點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策略。)

學生辯論:相機指導

雪松是在什麼情況下彎曲的呀?

生:是雪積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彎曲的。

師:“一定的程度”是指什麼程度?

生:雪積了厚厚的,雪松實在吃不消了,頂不住了!

師:對呀!雪松是在儘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了的情況下才開始彎曲,才肯彎曲的呀!

不但不是弱者,相反雪松是強者,更是智者!(板書:強者,智者)

逞匹夫之勇不講策略的一味蠻幹,最終只能是自取滅亡。

雪松選擇先彎曲,這是他抗擊風雪、戰勝風雪的一種方式!

10、師:這是充滿智慧的彎曲,這是充滿力量的反彈,這就是雪松的本領!(出示雪松圖)看着這傲立於風雪之中,依舊蒼翠挺拔的雪松,你想對雪松說些什麼?(讓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指名說。適時評價。

師: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雪松不僅能頑強地與風雪抗爭,而且能夠適時地彎曲和反彈,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存技巧,他還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讓我們帶着對這羣智者和勇者的敬佩之情,再來讀讀描寫雪松的幾句話吧!

(指導感情讀,再齊讀)。

【設計思路:雪松的.“彎曲”本領,課文中運用大量筆墨細緻描述,爲後文自然引出旅行者得到的啓示奠定基礎,因此解讀雪松的彎曲本領就尤爲重要。讓學生概括,辯論,在讀中感悟,都是爲了使學生能產生獨特的體驗和啓示。】

三、聯繫生活,領悟啓示。

1.師:從一棵棵普通的雪松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尤其是第二位旅行者,他也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自己的感慨,誰來讀讀他的感受?

出示:“對於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指讀)

從這位旅行者的感慨中,你有什麼收穫?

2.師:面對困難和壓力,雪松展示了他獨有的智慧,從中我們學到了一種處事策略,有的時候,面對外界壓力,適時歪曲一下,以保留後勁。其實,在我們歷史上,也有像雪松一樣的人和事例,誰願意來說說?

(臥薪嚐膽)

師:我們可以說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十多年,不是懦弱與承認失敗,而是爲了生存和最終戰勝對手!

(韓信胯下之辱)

師:韓信只有忍一時的胯下之辱,才能後來登臺拜師,奪取天下。

(司馬遷)

師:忍一時個人之辱,成《史記》千古絕唱。

提示: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事例嗎?

3、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對於關於民族氣節或祖國尊嚴,我們要用寧折不彎的勇氣去抗爭,如果是平常的困難,有時不妨也學會雪松的彎曲,因爲(出示):這種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生齊讀。

4、最後,老師送給大家幾則名言,希望同學們今後不僅能做一個生活的強者,也能做生活的智者。

出示:

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設計思路:此處設計爲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交流個人所得,以此達到領悟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同時,還注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拓展、積累,如說說與課文中雪松具有同樣特點的人物等。此外,對“彎曲”的詮釋不是狹隘的定義爲一種鬥爭的策略,而是儘可能地拓寬“彎曲”的內涵,加深對課文主旨的領悟和把握,過程中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滲透人文的關懷。】

四、佈置作業

1、積累背誦:

(1)由雪松的特點聯想到的熟語警句(3句以上)。

(2)由雪松的特點聯想到的成語(5個以上)。

2、運用課上積累的名言俗語或成語,以《雪松的啓示》爲題,寫寫自己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

3、課外閱讀《自然現象之謎》

【設計思路:語文學習需要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

五、板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

彎曲

雪松 強者!智者!

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