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3篇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現代詩寫了少年兒童用雙手爲荒山披上綠裝,讚揚了辛勤勞動的美好品質。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這篇課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3篇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容: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現在是什麼季節?能哪些自然景物能感受到?你能用哪些成語、哪些詩句形容春的景象?(草長鶯飛、白花爭豔、春意融融……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2、說說你眼中的春!

3、此時此刻,我們教室裏師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長鶯飛,春意融融,這陽春三月,是白花爭豔的季節,當那貴如油的春雨淅淅瀝瀝地滋潤着大地的時候,這更是一個植樹造林、綠化地球的季節。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首詩歌,讀詩歌的要求是什麼?(除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外,還要把詩歌的節奏讀出來。)

2、自由讀,教師巡視。

3、教師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讀。

歌謠綠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嘰嘰支撐杴鎬

(注意讀準字音,讀好“裸露”(邊音)“撐”(後鼻音))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錯誤。

5、學生點評。

6、聽了大家的讀,我們把許多隱藏的“地雷”挖了出來。請大家再朗讀課文,能夠做到準確、更流利。

三、初步學習第一、第八自然段。

1、分男、女生讀第一、八自然段,你們發現了什麼?(第一、第八自然段結構相似,前後呼應,有點題的作用)

2、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下節課我們接着學習。

四、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詩人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

2、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體會詩中的勞動場面;透過多角度的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蘊,伴隨着對詩句的感悟,讀出對和諧自然環境的嚮往。

3、能透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美化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透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學過程

一、語言匯入,引入春天畫面

1、同學們,在寒假裏老師讀了董宏猷的《十四歲的森林》。請大家看這本書末尾的一個片斷,然後猜一猜:這是一本寫什麼的小說?(指名讀一讀,然後指名回答。)

出示片斷:

在黑風嶺莽莽的`大森林裏,在黑龍潭清澈的潭水邊,生長着一株三根大樹枝並排向上生長的中國鴿子(鴿子樹)。每當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像絢麗的火焰一樣燃遍了黑風嶺時,無數只潔白的鴿子便在大樹上迎風展翅欲飛。他們是森林的孩子。他們是森林的主人。他們與古老的森林新生的森林一道,裝扮着誰也阻擋不了的春天。

2、春天的腳步已漸漸走向我們,——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朱自清)讓我們“走遍青山碧嶺,”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3、板書課題: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二、披文入情,走進勞動現場

1、同學們剛纔已經充分地朗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反覆是現代詩歌的一種常見的手法,找一找,詩中哪些句子出現了兩次?學生找,教師指名回答。(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向荒山野嶺進軍/走遍青山碧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2、它們是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讀一讀,你有什麼發現?

3、“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你彷彿看到是誰歡笑着迎着春風走來?寫出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向荒山野嶺進軍的畫面,感受大家植樹造林的豪情。)你們在什麼時候會“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踏”“撒”寫出了什麼?(討論。)

4、我們先來看看詩人在詩中是怎樣來描述同學們勞動的熱烈場面的?讀詩句,畫出你認爲感受深的詞句,並批註。

“杴鎬叮叮噹噹”“奏響”“歌謠”“嘩嘩”“滋潤”等詞語中體會植樹勞動的熱烈場面和同學們的歡欣喜悅。

三、品讀詩句,感悟鉅變

1、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啊。“我們走到哪裏,哪裏便披上綠袍。”這裏的一個“走”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往日的“荒山野嶺”是怎樣的一幅容顏?詩人運用了什麼手法?指名讀“千年裸露的山岩”“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等,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2、今天的“青山碧嶺”又是怎樣的呢?你最喜歡哪一節?自讀批註,然後小組交流。

(1)我最喜歡第3小節,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美好景象。(對比:綠衣——綠袍)詩人透過“披上綠袍”“枝繁葉茂”“涌”“陣陣林濤”寫出了植樹造林的深遠意義。

(2)我最喜歡第第5、6小節。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小動物們無憂無慮的幸福的生活場景。從“抖動”“快活”“再也不怕”“開心”等詞語中體會植樹造林讓小動物們呼朋引伴快樂生活的情景。(討論: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會和這些小動物們說些什麼?)

(3)山上是這樣的美好,山下也是詩情畫意,無限憧憬——“盪漾的碧波輕撫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們把豐收的果園擁抱”。

四、適度拓展,深悟詩情

1、詩的語言是凝練的,要想走進詩中,我們還得學會想象,想象詩外畫,詩外音,詩外情。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這春光燦爛的時候出行,驀然發現——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一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討論,指名回答)這會使你想起什麼?(春光就是一位丹青妙手。)

2、春光怎麼會染綠我們雙腳呢?(植樹造林美化了自然,改變了生態環境,綠色無疆。)“染綠”能使你想到哪一首古詩?(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想起了哪首歌?(《春天的故事》“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3、教師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春天在哪裏?春天原來就在我們的手中,在我們的腳下。心動不如行動,看——“我們走到哪裏,哪裏便披上綠袍”。讓我們“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和着《春天在哪裏》的旋律,將這首詩填進去,一起來唱一唱吧。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三)

教材分析: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鉅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教學理念:

把讀貫穿課堂始終:朗讀——讀中感悟;誦讀——讀中生情;詩歌朗誦——以誦立志。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後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

(1)透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2)瞭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教學生字,練讀課文,理解題意,把握詩歌內容。

一、談話導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嚮往沾衣欲溼的杏花雨,嚮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誰來讀題。從他的聲音裏你聽出什麼?

還可以怎麼讀?你爲什麼這麼來讀。

(陶醉或發問)

二、盡情朗讀詩文,讀出心情,讀出感受

1、情緒渲染: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教材。今天我們就來盡情朗讀這首詩。讓我們看看誰朗讀得更投入,更專注,更有感情。

2、這一課中有許多生字,透過預習認識它們了嗎?

(1)出示本課生字(包括二類字)認讀。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一想怎樣讀能讀得出彩出色。

4、師:讀了以後知道這首詩歌寫的是什麼嗎?

5、師:下面想請同學們盡情地表演或表現自己的朗讀,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嗎?

學生朗讀水平不一,是一種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學生的朗讀過程可以這樣進行:

1、指名學生逐節朗讀。

2、羣體評議高低,個體介紹朗讀理解。

3、再作新的朗讀體驗。

教師的欣賞、評點、引導有機結合在其間。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覺較難寫難記?

2、重點指導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別寫成示字旁。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品詩韻,賞語言,用情誦,立志行。

一、上節課我就說,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我們分小組再來次朗誦比賽,怎麼樣?

二、咀嚼詩歌韻味,探究表現特點。

1、師:同學們朗讀得都很盡興,很投入,朗讀中你體會到詩歌韻味了嗎?(板書暗示:語言——情韻)

2、師:請同學們先自己默讀,體會,將自己的感受、發現有書上注下來。然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議一議,十分鐘後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作出評價或引導。

[咀嚼要點]

之一:植樹的場景

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的植樹經歷。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樹苗,走向曠野——滿懷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澆水——一臉歡笑。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情感作者表達出來了嗎?品賞體會:“踏”春風?意韻:春風是輕柔的,腳步是輕盈的。

之二:植樹的意義

1、課文中寫了幾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境變美麗

2、有哪些語言特別有味?

品賞:山岩“結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盪漾的碧波輕撫河畔的小草”……

之三、結尾段的色彩

1、教師引讀第1、8節。

2、比較兩節有什麼異同?兩段能交換嗎?(學生比較並說說理由)

3、最後一個自然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4、哪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的意義之大?(劃出有關詞語)(板書: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5、此刻“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你讀着呢?

三、作業

1、在括號裏填上既恰當又不重複的詞語。

()的家園()的樹葉()的秋天()的果園

()的家園()的樹葉()的秋天()的果園

2、完成課後第四題寫話練習: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後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