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納稅問題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內容:

納稅問題教學設計範文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納稅。

教學目標:

1.透過查閱資料、交流,初步瞭解稅收知識,建立學習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達成更好的分享。

2.透過計算引入,溝通與分數應用題的聯繫,掌握百分數應用題在稅收上的應用。

3.在與生活結合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考,鍛鍊綜合應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稅率的意義、稅款的計算。

課堂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稅收及納稅方面的資料,備上課使用。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出示圖片)仔細看一看這張福利彩票,你能瞭解到哪些資訊?(中了15萬元大獎)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這15萬大獎他能全部得到嗎?爲什麼?

2.剛纔同學提高交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納稅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納稅)

二、合作交流,理解稅率。

1. 關於納稅你知道多少?我們在課前已經查閱了有關納稅的知識,請在小組交裏交流交流。 彙報:

A:納稅的意義是什麼?開啟書本第7頁,讀一讀你知道嗎的第一段。法律規定,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B: 有哪些稅種呢?王老師課前查到了20xx年的稅率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稅種,稅率)

其實稅種和稅率是比較專業的知識,我們今天只做初步的瞭解。

2. 說出以下稅率表示的含義。

A.彩票中大獎後,你知道要繳納什麼稅種?(個人所得稅)

我們在表中找一找,個人所得稅種的偶然所得對應的稅率是20%

這裏20%表示含義是什麼?請2—3人說一說。

(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金額是大獎金額的20%)

B.稅率的意義會說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裏的稅率。(讀題,同桌互相說一說)

C. 全班交流

三、教學例題,自主探究

1. 出示例1:你能忙算一算這個人稅後得到多少萬元?

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學生板書),交流。(學生到前面講)

強調:在計算過程中可以把百分數轉化成分數也可以轉換成小數。

總結提煉,這是幾步計算,關鍵的是哪一步?這一步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是簡單的百分數乘法應用題。

2. 出示例2。5200元可以買到摩托車嗎,爲什麼?

一起查稅率表(繳納10%的車輛購置稅)

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的題目(學生板書),交流。(學生講)

與例1對比:這題前面一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同桌互相說一說

小結:解決交稅的有關問題關鍵是弄清 “稅率”的'意義,繳稅多少其實就是求總量的百分之幾多少。

3.認真讀一讀這2道題目,你發現了什麼?同樣是營業稅爲什麼稅率不一樣呢?

我們再一起去看看稅率表。

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從剛纔幾個例子我們發現,納稅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你們知道哪個稅種和我們關係最密切? 我們來看一看20xx年的稅率表,發現大部分家庭涉及到的是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

A 我把20xx年的這個標準放得大一點:

1. 讀一讀題,你理解這個交稅方法嗎?再和同桌討論討論

2. 出示2個人的工資,他們各應納稅多少元?

3. 幫王老師算一算這張工資單上的稅額是怎麼得到的?

4. 有困難怎麼辦,再回去認真讀題目(小組討論討討論)

5. 那種算法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藉助下線段圖來幫組我們理解,看得懂嗎?

誰來給我們解釋下?

B 其實20xx公佈的標準和現在不一樣,(出示20xx年),

(20xx.3起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爲20xx元)

對比一下,你有什麼想說的?同桌討論討論

五、全課小結:

關於納稅你還有什麼疑問的?可以提出來一起探討。

標籤:教學 範文 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