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幼兒園走平衡木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走平衡木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走平衡木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設計意圖:

《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已接觸很多關於平衡的現象,例如:桿秤、走平衡木、走鋼絲等,對它們也很感興趣,爲了讓幼兒更好的加深對平衡的認識和理解,掌握使物體保持平衡的辦法,發展幼兒的觀察性和比較能力,培養幼兒做事認真、細心的好習慣,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幼兒發展情況及目標制定:

《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的目標要“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幼兒對探索活動的需要更爲強烈。因此結合大班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樂於操作和探索,初步感知保持物體重心平穩的辦法。

2、學會細心做事。

科學教育蘊含的價值主要在於使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應用,所以我將目標1讓幼兒樂於操作和探索,初步感知保持物體重心平穩的辦法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問題。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不同形狀的積木、書、鉛筆盒、鉛筆、大小不一的紙盒、飲料瓶、毛絨玩具等形狀規則與不規則的物體若干。

四、教學過程:

《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要“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根據綱要的精神,我爲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遊戲——引起幼兒興趣;探索——感知保持物體重心平穩的辦法;玩秤——加深對平衡的認識,初步瞭解簡單的計量工具。

(一)遊戲——引起幼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活動一開始,教師對幼兒說:“小朋友,今天咱們來玩一個金雞獨立的遊戲好嗎?看誰保持的時間長。”

幼兒爭先恐後的開始站立,有的一會就站不住了,有的只能堅持一小會,有的堅持的時間較長。分別請他們來說一下原因:爲什麼有的一會就站不住了?怎樣才能堅持的時間較長?兩臂伸開能較好的保持身體的平衡,從而站立的時間較長。在生活中還見過那些平衡的現象?透過幼兒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的原則,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二)探索——感知保持物體重心平穩的辦法(重難點)

科學遊戲要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手腦並用進行探索、操作,在與材料的互動中,透過親身的實踐,獲取真實的經驗,因此材料的投放也應循序漸進,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給幼兒投放了一些形狀規則的物體。(例各種紙盒、書、文具盒等)

1、感知形狀規則的物體平衡的祕密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材料,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自選一種材料,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嘗試讓它們保持平衡”。

幼兒操作實驗,教師適時引導:用的什麼材料?可以放在哪裏?怎樣放才能保持平衡?可以和別人放的不一樣嗎?

請幼兒交流探索的結果,說一說自己的操作方法。找一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小結:形狀規則的物體,找準重心(兩邊一樣大小或長短)就能保持平衡。

2、感知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平衡的祕密(投放毛絨玩具、飲料瓶、湯匙等)

幼兒再次操作探索,《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這一次的探索活動相對來說有點難度,教師應給幼兒以充分的操作活動時間,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及時地加以啓發和引導。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去獲得成果。不要急於求成。

“剛纔小朋友用的材料都是些形狀規則的物體,小朋友看現在老師這裏的材料跟剛纔的有什麼不同?”(出示飲料瓶、異形積木、湯匙等)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看這些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在你的身上能不能保持平衡?

“飲料瓶一頭大一頭小兩邊一樣重嗎?應該怎麼放才能保持平衡?”“在放的時候怎樣才能放的穩?”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成功的小朋友是怎樣放的?(提醒幼兒輕輕放)

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索結果,並在交流中得到他人的經驗和發現,是一次再學習的過程。

小結:形狀不規則的物體,讓輕的部分長一些,輕輕放找好重心才能保持平衡。

(三)玩秤——加深對平衡的認識,初步瞭解簡單的計量工具

科學活動中,既有外部的操作感知,以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又有內部的智力活動,要求幼兒努力進行思考。兩者的有機結合,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能達到科學遊戲的目的。幼兒經過剛纔的操作,已經找到了保持物體平衡的辦法。這時教師就要適時的引導幼兒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出示天平、桿秤)這是什麼?“是用來幹什麼的`?怎樣才能正確的稱出物體的重量?”請小朋友試一試。

由於幼兒已有了一定的前期經驗,所以幼兒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很感興趣:先放好玩具,再依次放砝碼,找到讓天平保持平衡的辦法。逐漸移動天平的中心,再擺放玩具,看與剛纔有什麼變化?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

交流經驗、結果:要想正確的稱出物體的重量,就要使天平保持平衡,也就是說兩邊的重量要相等。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加深對平衡的認識和理解,初步感知簡單的計量單位。並由此生成相關的主題活動:比較輕重,也可以將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操作探索。

活動反思

教師在幼兒科學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活動開始,我以遊戲匯入,遊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可以使幼兒迅速地集中精神,很快的進入到活動中來。從而引出下面的探索活動:分別用形狀規則和不規則的物體進行操作實驗,培養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積極的討論交流和細心的觀察中發現平衡的祕密。教師進行引導小結,讓幼兒知道,找準物體的重心才能保持平衡。這一過程符合《綱要》中提出的“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實際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了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了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和細心做事的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