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6篇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結構,瞭解作者家鄉小橋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緻。

3、品味課文語言,體會作者愛鄉、懷鄉之情。

教學重點:在閱讀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上經歷積累、感悟、運用的過程。

教學難點:領會“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的豐富含義。

課前準備:

1、推薦誦讀王維的《歸崇山作》一詩,瞭解詩意。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啓發,入情入景

引出課題:家鄉的橋

二、自讀欣賞,整體感知。

1、配樂自由讀全文。

2、圍繞“家鄉的橋”,交流印象最深的內容。

3、歸納板書,梳理課文。

三、品味語言,積累運用(隨學生的興趣點調整教學環節,組織教學)

1、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語句。

2、品讀王維的詩句,理解“擷取”的含義。

3、播放媒體,欣賞不同字型的橋名,感受中華書法藝術品的美妙,體會兒時坐船、看橋名、聽故事的情趣。理解、積累“飄逸瀟灑”、“剛勁雄健”。

4、指導朗讀,抒發閱讀感受。

5、欣賞家鄉小橋的造型,藉助課文語言,選擇感興趣的橋,介紹介紹。

6、欣賞作者兒時在橋邊玩耍的情景描寫,指導朗讀,體會愜意與難忘。

四、根據板書提示,總結課文。

1、理解: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2、創設情景,表達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看圖和朗讀課文,會讀12個生字。

2.體會煙村的小,煙村的美,書寫“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教學要點

1.認字寫字。

2.辨認“八、九”、“九、兒”。

教學準備

CAI課件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導語一年級的小朋友可真棒,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掌握了所有的拼音,認識了許多漢字,我們向在坐的老師們展示一下吧!

抽讀卡片:

a.拼音sanyanjiacunzhijiuyizhisiwushi

b.熟字入、幾、家。

2.爲了使大家認識掌握更多的漢字,我們進入到識字課型的學習,板書:識字(一)。

3.昨天晚上,在鄉下的兩位小客人打電話給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你們願意嗎認識他們嗎?

4.(聽錄音、貼畫)我叫豆豆,是男孩,我叫姐姐是一個女娃娃。今天,我們特意請大家到我們美麗的小村莊去看一看

二、聽錄音讀

1.聽完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2.他們的家鄉太美了,編輯叔叔阿姨們把它編入我們的課本里。

3.讀課題。

三、看圖

爲了讓大家能來親眼目睹,豆立和姐姐請畫家把它繪成一幅山水畫。

這就是那座小村莊,你看到了什麼?(注意觀察順序有……有……有……還有……)。

討論說,指名說。

四、自讀課文

1.小詩中又是怎樣描寫如詩好畫的美景呢?自由小聲朗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同座兩個小朋友互讀,用橫線畫出圖上有的景物。

五、檢查讀課文

1.願意把小詩讀給大家聽。

2.遊戲

a.去拼音讀生字的遊戲。

b.看拼音找生字的遊戲。

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二行)

1.同學們再讀一二行詩,看誰能讀出山村的幽美。

2.自由讀。

3.齊讀。

4.引讀,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裏住着幾戶人家傍晚炊煙潦繞着村子,顯得幽美而寧靜。

5.配音樂朗誦。

6.再讀短文一遍、你就是豆豆和姐姐,向告訴別人你住多麼多麼美好的地方?

七、寫字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學寫漢字。怎樣才能把字寫得端正,勻稱呢?我們有一個好幫手。板書:誰知道他是什麼?

1.認識田字格,正方形,中間有兩條線把正方形分成了四個小正方形。

2.左上方叫左上格,左下方叫左下格。

3.橫在中間的這條線中一一。

4.手勢表示。(手腦並用)

5.指導書寫。

6.評議。

7.練習書寫。

八、鞏固練習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能用上這些表示數字的漢字。你能說幾個嗎?

(日曆、班牌、報紙)

2.遊戲

情境圖遊戲

九、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貧窮,體會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體會漁夫的善良和堅強。

2、學習作者透過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3、激發學生對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的嚮往之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

感受漁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從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窮”,有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從這個字可以聯想到這麼多的內容?爲什麼(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要用“讀進去,想開去”的學習方法。我們共同學習《窮人》。

二、上節課我們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預習,你肯定有不少的收穫吧

1、檢查生字詞。

2、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收穫的知識。

3、全班交流,提出目標和要求。(表達要清楚,不能說重複的,當同學在說的時候,要認真傾聽。)

三、你們有這麼多的收穫,我也有,你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

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爲什麼還要把鄰居的兩個孩子抱過來?

2、桑娜把孩子抱回來後,心裏爲什麼忐忑不安?

3、漁夫身上的擔子那麼重,爲什麼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讀句子,聯繫上下文說說從加紅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⑵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四、這些都體現了桑娜的善良品質,我們去看看桑娜抱回孩子後,她在想什麼?要讀進去,在想開去

播放影片。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回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五、隨文練筆

桑娜和漁夫今後的生活會怎樣呢?續編《窮人》。

教學反思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透過讓學生感情朗讀、思維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這節課,我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既要讀進去,又要想開去。自己去感悟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品質,有所感悟,並透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自從學習杜郎口以後,一直想把學來的東西和現在的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可是,在實際用起來時困難重重。在最後朗讀時,時間太倉促了,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讀,所以課堂效果不是很好。

請老師們把你們的建議告訴啊,不要吝嗇啊。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爲憑着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課文透過一勤一懶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明白獅子媽媽說的話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獅、整”等14個生字。會寫“練習”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3、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懶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教學用具:

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導言:同學們,你們認識獅子嗎?獅子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人們常常把它叫做什麼呢?(獸中之王、百獸之王)

今天申老師要帶領大家學一篇課文,課文中有兩隻小獅子,他們小時候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它們長大以後能不能成爲萬獸之王呢?請你讀課題。

(課前板書:27.兩隻小獅子)

2、讀課題。

這個“獅”是翹舌音,“子”讀輕聲,再齊讀。

誰有辦法記住這個“獅”字?(反犬旁加上“老師”的“師”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

讓我們開啟語文書120頁,自由朗讀一遍這篇課文,記住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減字,自己開始。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字詞。

獅子 整天練習

打滾 撲打咬一口

刻苦 將來慢吞吞

依靠 應該懶洋洋

師:生字寶寶悄悄和你們打招呼了,問你,還認識他們嗎?自己讀自己的,讀好之後用(師舉手)這個手勢告訴我。開始。

指名讀。正音詞語“懶洋洋”。

師:它單獨讀的時候讀yánɡ,可是在“懶洋洋”當中,它是ABB式,我們讀一聲,聽老師讀“懶洋(yānɡ)洋(yānɡ)”,(生跟讀)

師:去掉拼音還會讀嗎?開火車。(小火車開起來!——咔嚓咔嚓開起來)

4、段檢查

師:生字寶寶藏起來了,在哪兒呢?

段2:一隻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另一隻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

指名讀,齊讀。

課件顯示: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隻真正的獅子。

指名讀,齊讀。

師:不知不覺當中,我們已經跟生字寶寶做了好朋友。

三、取名字,習文感悟

1、取名

師:迴歸到課文,《兩隻小獅子》,給它們取個名字吧?

指名學生說。

師:申老師給它們取了個特別有趣的名字?特別懶的那一隻呢,我給它取名

叫懶懶(板書:懶懶),特別勤奮的那一隻呢,我給它取名叫勤勤(板書:勤勤)。

2、畫一畫

師:開啟書,自由朗讀一遍課文,用“﹏”畫出懶懶和勤勤小時候不同的表現。

生自由讀。

交流,指名說。

3、勤勞的獅子

師:我們先來看勤勤。

生齊讀。

師:勤勤練習得怎麼樣啊?(板書:刻苦)

課件顯示:早上,天剛剛亮,小獅子就(開始練習滾、撲、撕、咬 )。

中午,剛剛吃過午飯,小獅子就( 又開始練習滾、撲、撕、咬 )。

晚上,天都快黑了,小獅子( 還在練習滾、撲、撕、咬 )。

指名說。

師:小獅子勤勤是一隻怎樣的獅子?(刻苦)從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一整天都不停地練習,請你讀出你的感受。出示句子:一隻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再指名朗讀。

課件顯示:勤勤在練習當中會吃哪些苦頭?比如說“滾”,再比如說“撲”?指名說。(再讀句子)想象着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一句話。

師:關鍵的詞語能起到表情達意的作用,聽聽老師是怎麼讀的。(師範讀)再齊讀。

4、懶獅子

師:當勤勤刻苦地在練習的時候,懶懶在幹嗎?

課件顯示:另一隻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板書:曬太陽)齊讀。

課件顯示:一隻小鹿從它旁邊跑過,他(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 一隻小老鼠大搖大擺地在他面前,他(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

麼也不幹)

他一邊躺着,還一邊( )。

師:這就是懶洋洋的意思,想着這樣的畫面,我們來讀這句話。

課件顯示:另一隻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

學生齊讀。

師生對比讀:師少詞語“整天”和“懶洋洋”。用紅色字型標出。生全讀,還要重點讀出紅色的字。

5、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

課件顯示對話。

“你怎麼不學點兒本領啊?”

“我纔不去吃那苦頭呢!”

“那你以後怎樣生活呢?”

“我爸爸和媽媽是林中的大王,憑着他們的地位,我會生活得很好!”師:旁邊的小樹看不過去了,他也跑出來勸懶懶了,請你和同桌小朋友一人讀小樹的話,一人讀懶懶的話,但老師有一個要求,注意每一句話後面紅色的標點符號,它會提示你朗讀的語氣。

同桌分角色讀。師巡視。

指名一對同桌讀。

師:這一次讓女同學讀小樹的話,男同學讀懶懶的話,敘述的部分由老師來讀。文中有一個詞語,能提示我們在讀懶懶的話的速度應該是(慢吞吞),準備好,腰挺直,開始了。

課件顯示整段。

師引讀:一棵小樹問懶獅子(生接讀),小樹在爲你着急呢,可是懶獅子擡起頭來,慢吞吞地說(生接讀)懶懶,要知道你的想法是錯的,小樹又說了(生接讀)是呀,真是爲你擔心呀,可是懶獅子是這樣說的(生接讀)。

師:真的能憑着爸爸媽媽的地位生活得很好嗎?懶懶此時就在你面前,你有什麼話要對他說?

6、媽媽的話

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隻真正的獅子。

師引讀:獅子媽媽走過去,拍了拍肩,語重心長地說(生接讀)獅子媽媽看着懶懶,很認真地對他說(生接讀)獅子媽媽摸了摸懶懶的頭,激動地說(生接讀)

師:真正的獅子?難道懶懶他不是一隻獅子嗎?那你認爲真正的獅子是一隻怎樣的獅子?

師引讀:聽了媽媽的話,懶懶他改了(課件顯示填空)。

聽了媽媽的話,懶懶跟勤勤一起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他們學會了(生活的本領),成了兩隻(真正的獅子)。

四、寫字指導。

練:書空,要注意右邊不是東,是橫折鉤。

習:獨體字。

五、擴展練習

師:聽了你們的話和獅子媽媽的話,小獅子懶懶已經改變了,可是不能依靠父母,那麼,我們該靠誰呢?自由讀一遍老師的擴展材料,讀好之後,舉手示意。

小蝸牛問媽媽:“爲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揹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說:“因爲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爲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爲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有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爲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爲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師生對讀。引出:哦,小蝸牛我終於明白了,其實你是想告訴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不靠爸爸和媽媽,要讓我們靠自己。”(板書:靠自己)

師:糟了,糟了,我的鞋帶散了,我要靠自己(指名回答)。

一不小心,我摔倒在地上,(指名回答)

早上起牀,我一定要讓媽媽幫我穿衣服。(指名回答)

今天的作業又碰到難題了,我一定要等着媽媽回來才做(指名回答)。 今天考試,我有個題目做不出,我要到同學那兒看一看。(指名回答)

像這樣靠自己的孩子,相信我們班裏還有很多。

在這節課的結束,老師送給大家一首歌,這首歌是《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每個人都有一雙萬能的手,用這雙萬能的手靠自己,我們都是好孩子。

我有一雙萬能的手,萬能的手,

樣樣事情都會做,都會做,

洗衣裳呀,洗手絹呀,

補襪子呀,縫鈕釦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

媽媽說我是個好孩子,

爸爸他也常常誇獎我,誇獎我。

板書設計:

27、兩隻小獅子

勤勤刻苦 靠自己

懶懶曬太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和假命題等概念.

2.使學生了解幾何命題是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能夠初步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或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重點和難點

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大家隨意說出一些語句,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如:

(1)對頂角相等嗎?

(2)作一條線段AB=2cm;

(3)我愛初二(1)班;

(4)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二、新課

問:上述語句中,哪些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師指出:判斷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數學課堂裏,只研究數學命題,如(4)、(5).

例1 請大家說出若干個(數學)命題,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命題由幾部分組成?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有理數一定是自然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

(5)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師啓發學生得出:一個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都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也可以簡稱爲“若A則B”.

練習: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麼……”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個命題中,所作的判斷是否都正確?怎麼檢驗各個命題的真僞?

(l)“如果兩個角是等角的補角,那麼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已經由補角的定義得到證明.

(2)“如果是有理數,那麼它一定是自然數”,命題 教學設計方案(二)。是不正確的命題(判斷),反例如是有理數但不是自然數。

(3)“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截得的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是正確的命題,已證.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是不正確的命題,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個大於4的偶數,那麼它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這個命題,至今沒人舉出一個反例,說明它不正確;也沒有人完全證明它正確.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 1+2”,離“ 1+1”這顆數學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目前世界上對這個命題的真僞的判定,所能達到的最好結果.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命題既然是一個判斷,就有判斷是否正確的區別.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成立,也就是說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注意:不是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

怎樣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數學中,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實踐證明的形式出現);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例3 試將下列各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相互顛倒或變爲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題,並判斷這些命題的真假.

(1)對頂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則ab=0;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對頂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假);

不是對頂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對頂角(真).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

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真).

(3)若a=0,則ab=0(真);

若ab=0,則a=0(假);

若a≠0,則ab≠0(假);

若ab≠0,則a≠0(真).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假);

兩條直線相交,則一定不平行(真);

兩條直線平行,則一定不相交(真);

兩條直線不相交,則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題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內”的大前提條件,那麼假命題將變爲真命題.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說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題,視學生接受情況,教師靈活掌握.講還是不講,講到什麼程度,介不介紹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都有較大的伸縮性.

小結: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題的結構---;如果(題設)……,那麼(結論)……;

命題的真假---正確或錯誤的判斷;

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顯示或掛小黑板)

三、作業

1.在下列語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題,哪些不是命題.如果是命題,指出命題的真假,並仿照例3說出一些新的命題來.

(l)如果AB⊥CD於O,那麼∠AOC=90°;

(2)取線段AB的中點C;

(3)兩條直線相交,有且只有一個交點;

(4)一個平角的度數是180°;

(5)若a=b,則a2=b2;

(6)如果一個數的末位數字是0,那麼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

(7)同角的餘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於直角.

2.選作題

判斷命題“如果n是自然數,那麼n2+n+17是質數”的真假.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2. 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習性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 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

2、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又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說明文《松鼠》。

二、檢查預習情況。

老師已經佈置了預習這篇課文的任務。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1.屏幕出示生字詞。

①指讀。 ②齊讀。

2.字詞都認識了,那麼在課文中是否還能認識它。

三、學習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

① 松鼠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可愛、漂亮)

② 課文裏有一句話直接告訴我們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大家找一找,用波浪線劃出來

③ 句子中寫出了松鼠哪些討人喜歡的特點?(相機板書:漂亮、可愛)

④ 文中一開頭就用了這麼一句話概括地寫出了松鼠的特點,誰能說說這句話在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叫什麼句?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引出文章的主線,理清文章思路。並認識總起句在全文的作用。)

四、體會松鼠的漂亮、活動、撘窩三個特點及松鼠的其他習性。

松鼠具有漂亮、活動、撘窩的特點,那麼課文又是怎麼把這些特點寫出來的?請大家默讀課文,體會一下文中的哪些地方分別寫出了它的這些特點的?課文的最後自然段還補充說明了松鼠的哪些其他習性?(給孩子一片天空,他們就會自由翱翔。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課文中達到理解課文,體會說明文特點的目的。)

五、學習說明方法。

透過學習,我們瞭解了作者從松鼠的外形、活動、撘窩等特徵向我們介紹松鼠的。那麼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這一切的呢?同桌交流討論找出。

① 生劃出說明方法的句子,並說明。

② 教師歸納板出主要的說明方法:比喻、擬人。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說明文的特點,瞭解說明方法。)

六、與《鯨》一課作比較。

① 說明角度的比較;

說明方法的比較;

語言風格的比較。

② 歸納小結出本課的語言風格:《鯨》這篇運用了大量數字進行說明,文字表達上基本沒有用上華麗的詞語,語言風格上顯得平實精練。今天,我們學習的《松鼠》這篇課文則運用了較多的比喻、擬人等手法進行說明,語言風格更顯得生動傳神,更具有文學色彩。

(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透過比較來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喜歡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① 作者用生動傳神的語言爲我們塑造了一隻漂亮、活波、可愛的小松鼠,你們喜歡這隻小松鼠嗎?(喜歡)老師也非常喜歡,作者呢?

② 作者能寫出這麼優美的文章,除了喜愛小松鼠外,你認爲還有哪些原因?(仔細觀察小動物)

③ 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和小松鼠一樣可愛的小動物。如果我們想寫出優美的文章,我們必須和作者一樣:仔細觀察小動物和喜愛小動物。

(此環節的設計是透過談話來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八、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小練筆:觀察身邊的一種小動物,運用學過的說明方法學寫一篇動物的說明文。

板書設計:

松鼠

外形特點(美麗可愛)

生活習性(活動、撘窩、吃食)

《松鼠》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習性,培養對事物特徵的仔細觀察。

2、能用先再然後說一段話。

3、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

【教學重點】

能夠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

【教學準備】

有關課文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揭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看誰能猜出來?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掃帚,喜歡樹上住,松果當食物。(誰來說一下?)

對啦,是松鼠。(電腦出示圖片。)你們看到它的圖片,你認爲它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用你的話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松鼠這一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提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自讀:

過渡語: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松鼠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讀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從那幾個方面描寫了松鼠?下面開始讀,看哪位同學學得認真,收穫最大。

2、透過讀課文,你對松鼠有了哪些瞭解?你認爲松鼠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誰來說一下?

三、精讀課文,感悟課文

1、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同學們學得非常好。老師也覺得松鼠是一種美麗可愛的動物。現在教師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課文第一段,找出課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課文圍繞這一句話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松鼠的?

2、學生彙報:

主要包括:面孔、眼睛、毛、尾巴等幾個方面。

3、比較句子:

剛纔同學們都介紹得非常好,(出示課件)看看這段話,讀一讀,你覺得哪一種寫法更好一些。爲什麼?

4、指導朗誦課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松鼠的美麗可愛,誰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麗可愛的樣子讀出來。

二、總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同學們學得非常好,想一想,我們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學習的?誰來說一下?

課文不僅從外形上說了松鼠的可愛,還從其他方面進行了描寫,現在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小組進行討論,互相補充。

三、學生自學課文,彙報交流,教師指導

1、分組介紹課文學習情況,要求按順序說完整:

⑴第二段主要講了小松鼠十分機靈:

板書:

活動①它們是十分警覺得,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②夏夜(活動時間)。

③它好象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裏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

⑵第三段主要說了松鼠是怎樣搭窩的。

板書:

住①出示課文,學習有關順序的先再然後練習說話。並利用這些詞語說一段話。

②(運用擬人化手法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⑶第三段主要說了松鼠主要吃些什麼?

①它常常直豎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裏送東西吃。

(讓學生坐在椅子上邊介紹邊模仿。)

②爲什麼說松鼠很機靈?

③冬天怎樣覓食?

四、總結歸納

1、同學們學習得非常好,下面請同學們迅速通讀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討論:課文介紹了松鼠的哪幾個方面?全文可分爲幾大部分?每部分都寫了什麼?

2、今天我們從外形和生活習性方面瞭解了松鼠的美麗可愛,關於松鼠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誰來說一下?

五、拓展延伸

把這種美麗可愛的小松鼠介紹給你的朋友。

【板書設計】

外形特點:漂亮可愛松鼠活動

生活習性: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