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7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白鶴梁是國家級文物。所謂“沉浮”是一種比喻,表現白鶴梁的出水和沒水,盛衰命運。本文寫了以葛脩潤爲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經過反覆研究論證,反覆實驗,在否定一個又一個保護方案的情況下,最終設計出了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理想方案,表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他們爲保護國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科考隊員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現並精心保護朱䴉的經過,瞭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2.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重點介紹白鶴梁。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要求: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三、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理清文章的脈絡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一步步敘述的。

第二課時

五、學習課文重點部分

1、小組學習

(1)白鶴梁是什麼樣子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2)人們爲了尋找、保護白鶴梁做了哪些事?

(3)白鶴梁經過了怎樣的沉浮過程?

2、討論交流

3、白鶴梁的沉浮給我們什麼啓發?(從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環境兩方面談感受)

4、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課文中描寫白鶴梁沉浮的有關句子。

六、總結

那麼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野生動物會有如此幸運呢?爲了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樹立人類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才能良性發展的觀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義。

3瞭解全文的說明結構,準確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種類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採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學步驟:

1.提出疑問。課文中(包括題目中)“文字”的含義有幾種?

2.跳讀課文。根據文字的不同含義大體勾畫出全文的內容結構。

3.重點解讀關於“大自然的文字”的部分。按照課文對“大自然的文字”的分類介紹再劃分出它的層次。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明白作者介紹了哪些自然現象,作者怎樣引領我們來破譯它們,而且要掌握如下知識點:

(1)霍雨、鐵砧、漂礫、毒意等

幾個加點字的注音,在文中劃出有這些字詞的句子。

(2)本文采用的說明方法(落實一些重要語句的領會)。

(3)討論交流。

(4)質疑問難。就文中仍有疑難的地方,師生互間互答。

(5)佈置作業。

(解說:本過程體現了置疑激趣法、整體掌握法及研究學習法這幾種適應新大綱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的動機肯定是興趣,有興趣帶着問題去探究,不僅能發揮主動性,而且能逐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研究的精神。教學中,基本理念要貫穿始終,使教學在和諧共振中愉快地進行。)

自讀點撥1.課文中“文字”的含義。

課文中的“文字”有兩個意思:

第1、2段中指書本上的字;第3段一轉,從“也有另外一套文字’往後,“文字”就指大自然中各種能給予人對自然進行認識、瞭解和推想以預示和啓發的自然現象。這樣,課文從讀者的生活經驗人手,顯得親切,使人產生聯想;接着引出一個科學問題,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

2全文的內容結構把握。

課文的結構非常清楚,第1、2段說明書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這一重心內容,末尾3段則告訴我們學會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和意義,其餘段落集中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類別?各有哪些作用?

根據方位來分,有天上的星、雲、鳥和地上的石、樹等;根據各自

主要的特徵表現來分,可分爲形(星、雲)、聲(鳥)、色(石)。星引導海上航行;雲指導天空飛行;燕子告訴天氣;白嘴鴉、鶴和大雁報告季節;石灰石說明滄海桑田的變化;漂礫表現自然的神奇力量。總之,正因爲有了這些大自然的文字,人們才能認清自然,趨利避害,獲得許多有益的啓示和樂趣。

4.重點語句品味。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可以瞭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充分肯定了文字的作用,加橫線的詞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本句還暗示了下文的大自然的文字也將會有巨大的作用。

(2)“無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母。你腳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母。”這個比喻新穎恰當,引發讀者無限的想像,也爲後文介紹大自然的文字暗示了行文的結構順序。

(3)‘你知道,在水面上船隻是不會留痕跡的,那裏也沒有什麼寫着“由此往北”的箭頭的指路牌。”用比喻的說法形象地說明水上行船與在陸地上走路是不一樣的,它沒有具體明確的指示,自然地引出大自然的一種文字——星座門北極星)對行船的指導意義。

(4)“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曆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了。”“‘飛來說”“告訴人們”用了生動的擬人手法,不僅清楚地說明白嘴鴉的飛來與鶴的飛去是季節變化的預兆,也顯示了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很有情趣。“不用日曆”,擬人中有比喻,新穎別緻。

(5)“一轉眼功夫,連蜘蛛網也無影無蹤了,它們好像融化在天空裏一樣。只有那聲音還從遠方傳來,好像在說:‘再見!再見!明年春天見!”’這些語句很有意境,雁陣在人們的眼前越來越小直到消失,但它們使我們看到了更爲廣闊的天空,它們留下了令我們回味的聲音,它們使我們告別了一個寒冷的季節,但它們更使我們盼望一個全新的溫暖的春天。我們的視線、我們的心都被那雁陣牽引着。想像和擬人手法運用得很成功。

5.說明方法歸納。

重要的方法是打比方、分類別和舉例子。另外,擬人的寫作手法對增強說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2、積累課文特色語言,瞭解課文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3、認識6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

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和學習老支書忠於職守、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蒐集各地遭受洪災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瞭解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了解梗概

1、描述匯入,孕伏情感:

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板書課題:橋),它和村子裏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究竟發生了什麼?請同學們開啟課文,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選擇容易讀錯的幾個字詞板書。如“揪、瞪”。

3、檢查:

⑴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字音。

⑵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洪災老漢)

4、根據故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導撤離5~13;橋塌殉職14~23;祭奠英靈24~27。)

二、感受情勢危急

1、透過初讀,同學們大致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和村民們一起感受災害突然降臨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寫自然環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讀一讀,比一比,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彙報交流談體會:

⑴生讀找到的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師用課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談感受:

①幾句話都不同程度地寫出洪水兇猛,正威脅着人們的生命。

②從前後幾句描寫的情況看,水位在不斷上升,災情在不斷加劇,形勢越來越緊張、嚴峻。

(相機指導朗讀這幾句話,讀出形勢的緊張突變。)

③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獰笑”“放肆”等詞句讓我們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無忌憚,洪水就是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氣氛。(師相機板書:情勢危急。)

④這些句子,語言都非常簡潔,精練,如:“像潑、像倒。”

⑶觀察想象體驗:

師播放洪災的錄像資料(或指導學生觀察課文第一幅插圖):洪水如猛獸般正以強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了整個村莊,淹沒了農田,沖毀了房舍,死亡正向人們一步步地逼近。可勞動一天的人們還在熟睡中。一聲驚呼,大家突然一腳踩進水裏,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是什麼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時驚慌失措的樣子嗎?(引導學生想像體驗情勢危急。)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大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懼、擔心。)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逐步理解一個整體,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讀一讀下列分數

2、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分數是怎麼產生的呢??

二、分數的產生

1、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分數。

師: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一個整體

(1)、你能舉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嗎?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

(2)、彙報交流

教師進行規範: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條圓的1/4。

突出整體:

師:誰能用分數表示被塗上顏色的小喵咪?

生:把8個小喵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

師:說得不錯。只要把這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3)小結: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這樣的一份,得到了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2、理解單位“1”。

(1)深化理解一個整體

學生自主創作:

師:現在,老師爲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選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們的1/4。開始吧。

交流彙報:

師:你用幾根小棒表示1/4?你把幾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你能說說這個1/4的含義嗎?(多說幾個)

師: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兩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說把什麼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進行表示呢?——一個整體

學生說4根小棒、8根小棒,師: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師:說的真好。在數學中,通常把一個整體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1/4來表示。(板書單位1)

(2)、彙報交流

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數?

生:把4個蘋果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2份就是2/4。

(3)比較:

師:在剛纔同學們動手塗一塗,寫一寫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找到了,這幾個分數。

4. 揭示分數的意義。

(1)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透過動手分一分,塗一塗等方法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分數。

黑板上的三個分數,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單位1的幾份之幾。

師:已經會用單位1來說了,真好。誰也願意來試一試呢?

小結:像同學們所理解的,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分數單位

師: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叫做分數單位。

生:分數單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數

師:也就是說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四、練習鞏固。

1、說出下列題中的單位‘1’。

2、學生彙報交流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一的習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六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內容演一演。

3、瞭解課文的內容及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春秋末期,齊國有個大夫叫晏子。

板書:

晏子

他的真名叫晏嬰,那爲什麼又叫他晏子呢?(想想: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晏嬰之所以也稱爲晏子,肯定有與衆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

板書:

使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

⑴ 動口、動手、用心朗讀。

⑵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2、全班交流,檢查自學情況。

三、細究重點,突破難點

讀了課文,大家都知道楚國國勢強盛,楚王想侮辱晏子,可最後卻不得不尊重晏子,(板書: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這是爲什麼呢?

1、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 快速默讀這一段,思考、討論:

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麼對付的?找出有關的句子。指名回答,並板書:

鑽牆洞:鑽狗洞=訪狗國

⑵ 品析晏子應付的話,體會妙處:

晏子的話到底妙在什麼地方呢?(出示晏子的話。)

① 指名讀晏子的話,想想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② 如果晏子想把他的'意思表達得更明白些,該怎樣說?

③ 爲什麼晏子不把他的話說得更明白有力些呢?

⑶ 指導朗讀:

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後讀一讀,說說你爲什麼這樣選擇?(出示課件)讓我們冷靜地來讀一讀。

2、自學四、五自然段:

⑴ 小組合作學習四、五自然段,要求:

① 反覆誦讀,理解楚王和晏子話中的含義,不懂的地方用筆劃記出來。

② 根據第一個故事的板書,設計這兩個故事的板書寫下來。

⑵ 反饋自學情況:

① 質疑問難。

② 選擇有特色的板書指名上臺書寫。

③ 表演評價。

3、剛纔我們認真學習了這三個故事,下面請同學們任選一個故事進行表演,可以是組內合作,也可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

4、從語言、動作、感情幾方面進行評議。

四、課堂總結,學習寫法

1、總結課文內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晏子出使楚國時與楚王進行鬥爭的三個小故事,仔細琢磨了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領悟了他的話中軟中帶硬,十分巧妙,終於使楚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麼,你相對晏子說點什麼?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或受到什麼啓發?

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與寫作特點兩方面來談。

五、課後練習,拓展延伸

1、爲了更好地瞭解晏子,推薦閱讀《東周列國志》一書。

2、複述故事:

如果你是當時晏子使楚的隨從,回齊國後,你會怎樣向齊王彙報情況?

3、齊王得知這件事情後,他會怎麼說?齊國的老百姓得知後又會怎麼說?

4、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四個字的詞語:

⑴ 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 ( )

⑵ 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 )

⑶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 ( )

⑷ 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 ( )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擊 挫敗楚王

鑽牆洞 鑽狗洞=訪狗國 只好開城門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國 只好陪着笑

沒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賠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有不少學生難以弄懂的難點。有關修築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和人字線路的兩段課文最難,並非是書讀百遍,就能其義自見的。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少,閱歷淺,即使看掛圖,也因是平面圖而難以理解。

教學目標 :

1、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爲祖國貢獻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之前或之後,要注意抓住課文的拓展點,引導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擴大閱讀面,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注意語文這門學科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透過讀、議、畫、實踐操作,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琢磨文章內容,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學習方式:

透過課前查閱資料,課內討論、動手實踐的方式。使學生易於理解文章難點,並學得生動、有趣。

應用資訊技術的依據或考慮:上網查閱資料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瞭解。

課前準備:

課前可要求學生上圖書館(室)或上網查閱資料,或向大人請教,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詹天佑的畫像、人字形線路掛圖或投影片,以及有關京張鐵路地理環境的地圖。

教學過程 :

一、 複習鞏固

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

(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對詹天佑的瞭解情況)

教師匯入 :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詹天佑》這篇課文,一起來深入認識這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二、 小組學習

詹天佑克服的哪一項困難最能使你們感到他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小組朗讀課文後,討論商議,再以你們喜歡的方式彙報。(學生分組學習,教師巡迴指導)

三、 彙報交流

1、 勇於承擔任務,長中國人志氣,滅帝國主義威風。

2、克服惡劣自然環境,以嚴肅的工作態度勘測線路。

3、根據自然條件,大膽創新,採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四、根據以上幾個方面深入瞭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

①交流資料瞭解當時社會背景,同時結合地圖介紹一下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與地理環境。

②組織學生聯繫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箇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築一條鐵路,爲什麼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分析重點詞:阻撓、要挾、嘲笑。

③教師過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國主義者百般阻撓,祖國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況下,爲粉碎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挺身而出接受任務,所以說他是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二)理解第二部分

出示自學要求:在勘測線路時,詹天佑是怎樣勉勵工作人員的?他是怎麼做的?心裏是怎麼想的?分別用、_____、 ( )在書上標出。你是怎麼理解的,請寫上批註。 (運用此讀法引導學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語、行動以及想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嚴肅的工作態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長中國人民志氣的愛國之心。以讀取代教師的繁瑣分析。)

(三)理解第三部分

①教師導言:面對崇山峻嶺險惡的地形,詹天佑採用什麼方法開鑿隧道?請同學們自己當小工程師,邊觀察地形(書中的描述)邊設計方案。

②將課前準備好的沙子倒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動手把沙子壘成居庸關、八達嶺。學生認真讀書,相互議論,按照詹天佑採用的方法開鑿隧道。(從實踐中體會詹天佑針對不同情況採用不同方法的靈活的創新思維,以及他的創新設計來源於實踐。)

③把沙子壘成陡坡,試走人字形線路

(引導學生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大膽,方法的巧妙,從而感悟詹天佑勇於在實踐中大膽創新的精神。)

五、給京張鐵路取名

京張鐵路提前竣工,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不愧爲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記響亮的耳光!請同學們爲這條鐵路取個有意義的名字,並說說理由。

(參考:A、詹天佑路。因爲這是詹天佑主持修築的,爲了紀念他,取這個名字。B、爭氣路。這條鐵路修築成功,實實在在爲中國人爭了一口氣。C、愛國路。愛國熱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修築成功又是愛國精神的具體表現。D、中國路。這是中國人民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E、成功路。這項艱鉅的工程,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中國當時科技落後,詹天佑卻克服艱難險阻修築成功了。F、人字路。這是詹天佑創造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這條鐵路的主要特徵。G、光榮路。這條鐵路使每一箇中國人感到無尚光榮、無比驕傲。)

(設計這一教學環節,訓練學生的擴散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3。情感目標

透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難點: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媒體: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直接匯入。

2。質疑:本文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是誰說的爲什麼要說

二,精讀指導。

自學課文:(1)本篇課文寫了幾個人主要是誰

(2)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表現了什麼

(3)畫出你最感動的句子,再讀一讀。

2。分組交流。

3。班級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

(1)他先是一楞,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爲什麼先是一楞,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麼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麼)

(3)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爲什麼急了)

(4)對不起,我這樣做可能傷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頭,輕聲說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麼一匹馬,其實,沒事的,你繼續看書吧。(這句話道出了攤主撒謊的原因,是不想傷害我,是希望我能繼續看書,多麼感人的謊話1讀時要表現攤主十分誠懇的語氣。)

4。指導朗讀。

三,總結。

課文寫攤主說謊是爲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殘疾攤主是一個怎樣的人

你身邊又這樣感人的事蹟嗎

四,作業。

蒐集這樣的事例,講給同學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