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7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知: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並能理解.

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德.透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小姑娘助人爲樂,誠實淳樸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透過課文中所敘述的具體事情,領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敘述重點事情的重點詞,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錄音機、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課題

二、自己出聲讀課文,想:課文中主要寫的是誰?看圖說話(在金色的沙灘上,畫家遇到了一位拾貝殼的小姑娘。)

三、讀這篇課文要帶着什麼問題呢1.小姑娘爲什麼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2.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爲什麼紅了?

四、帶着問題再次讀書分段:第一段(1~6)第二段(7~12)第三段(13~21)

五、認準以下這些詞語的音(見板書。)

六、齊讀課文

七、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詞或句子。)

八、作業:讀書,想一想,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

第二課時

導言:

你到過海邊嗎?你喜歡海灘上那些奇形怪狀、五光十色的貝殼嗎?但是在海灘上還有比貝殼更美好的東西,是什麼呢?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一、讀全文:請同學們邊讀邊想:發生在金色的海灘上的事情是一件什麼事?指名三人各讀一大段。

二、深入理解內容

(一)讀第一大段,說一說主要內容。(第一件事是小姑娘爲畫家看衣服。)

(二)當小姑娘捧着貝殼讓畫家看時,畫家笑了笑,畫家心裏可能想什麼?(畫家看到小姑娘喜歡貝殼,又發現小姑娘在海灘上撿的貝殼不是很好看。心裏想我去給她撿點漂亮的貝殼。)

(三)畫家遊向礁石,是給誰拾貝殼去了?小姑娘知道嗎?她怎樣做的?(畫家是給小姑娘拾貝殼去了,小姑娘並不知道。她給畫家看着衣服。)

(四)找出描寫海灘美麗的句子,這是一個什麼句子?(比喻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聯繫上下文理解一望無際的意思。

(五)總結學法。(出示投影片。)

1.讀文知內容。

2.抓重點詞句。

3.分析與概括。

(六)用上述方法學習第2、3大段。

1.第二大段主要講什麼?(主要講小姑娘給畫家看衣服的經過。)要抓的詞語是焦急、緊緊地。

小姑娘爲什麼不聽老伯伯的勸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畫家回來?(我答應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來。)課文透過天熱,時間長,老伯伯的勸說,體現了小姑娘的什麼品質?(樂於助人,認真負責的好品質。)小姑娘開始是焦急,當海水輕輕地漫上海灘時,她爲什麼要緊緊地抱?

2.第3大段主要內容是什麼?引導學生找出兩件事來。(分成兩層。)畫家撿來的貝殼怎麼樣?爲什麼小姑娘不要?抓詞語燦爛奪目什麼意思?(她給畫家看衣服,幫助別人不圖回報。)畫家感動之極,他怎樣做的?爲什麼這麼做?結果怎樣?(故意丟殼,回報姑娘。)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爲什麼紅了?(被小姑娘淳樸、誠實的行爲所感動。)

三、總結全文說說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四、創設情境,配樂朗誦

(一)文中有幾個角色?

(二)分角色朗讀。

(三)讀出感情。

本文抒情意味很濃,使學生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去領會那美好的心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幼兒園大班數學遊戲:10以內的數

●序數

1、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車,分別編上1、2、3號。幼兒每人一張編號的車票,如第三列火車第五節車廂就寫3-5。幼兒在音樂中學開火車,音樂一停,幼兒依照車票號碼找座位坐下,教師當列車員查票,看誰找得又快又對。(可分小組進行)

●10以內數的組成

2、碰球--交代遊戲要求,如兩數合起來是8。師"我的一球碰幾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遊戲速度逐漸加快。

3、猜鈕釦(可用其他東西替代)--教師告訴幼兒鈕釦總數後分別把鈕釦放在兩隻手上,先看一隻手中的鈕釦數量,然後請幼兒猜一猜另一隻手裏有幾粒鈕釦。

4、湊數遊戲--教師任意發出一種聲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腳等),如動物的叫聲,幼兒隨即附和,要求兩人發出的聲音次數(或手指數、跺腳數等)合起來是某一總數。該遊戲也可讓幼兒兩兩一對合作玩。

●順數與倒數

5、拍電報--三人一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動作比擬爲拍電報。先以石頭、剪子、布的形式來確定拍的先後,然後按確定的先後順序或順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數,拍的同時嘴裏發出"嘀"聲。

●相鄰數

6、接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1-10的撲克牌分發,每位幼兒5張。由一幼兒任出一牌,根據相鄰數出牌,三張牌組成相鄰數後放一邊,遊戲繼續進行。最後以誰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爲勝。

7、數學娃娃找朋友--幼兒戴上數字頭飾並相互觀察,知道自己是幾號數字娃娃。以數字娃娃5爲例:幼兒拉手圍成圓圈,老師按一個固定位置點數:"一、二、三",被點到"三"的數字娃娃5,立即跑到圓心處站好並拍手,其他幼兒按順時針方向邊走邊朗誦兒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朗誦完畢,數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圓內.並拍手一起說兩遍兒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單雙數

8、造房子--在地上畫有數字的樓房一幢,三角形的房頂上放一隻盒子,上插小紅旗若干。

玩時從格子"1"開始,每個格子都要走到,可以不按順序。走時,碰到單數必須單腳跳進這格,碰到雙數則雙腳跳進這格,最後一個若是單數則單腳站立取紅旗。在此過程中,若跳錯動作則主動退出。

●數量對應或匹配

9、扔釦子--將廢舊盒子或空罐頭放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劃一條線,這條線離空罐有適當的距離,可以事先試驗一下,找出適當的距離,對孩子說:"站在這條線後面,一次扔1個釦子,看你能把多少顆釦子扔到盒子裏去。"當所有的扣子扔完後,數數盒子裏的扣子,那就是孩子的成績,然後,把所有的扣子倒出來放在一起再玩,看孩子最多能扔中多少個釦子。

●認數字

10、按行進路線跳格--在地上畫三至四個格子組,每個格子裏寫上幼兒剛認識的數字(每組書寫順序可不同但不能有重複,幼兒易認錯的多寫些)。幼兒分成三至四組扮演小兔等會跳躍的動物,分別站到要跳得格子前。請每組幼兒隨機抽取本組所有幼兒的行進路線,如8376,並讓本組全體幼兒準確記住。

聽口令同時從格子行動,跳錯必須回到起點重跳,跳完者跑回來輕輕擊本組下一位幼兒的手心後下一位幼兒開始行動,先跳完的一組爲勝。

●10以內數的加減

11、猜猜少了多少--教師出示實物若干,讓幼兒記住數量,然後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拿掉一部分後再請幼兒看看現在還有的數後猜猜少了多少?並說說怎麼猜的。

12、扣碗猜數--先請一幼兒數一數釦子說出總數,然後將其釦子一隻碗下,同時從碗中摸出若干顆給幼兒看,然後請其猜一猜碗中還有幾粒釦子,說一說是怎麼算出來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第三節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礎知識,是後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設計思想:新的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爲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爲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落實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創設了探究情景,爲後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透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後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課時,着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者分析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瞭解而做出的:

(1)學生是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七年級學生;

(2)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學生對生活中隱含數學問題的事件興趣濃厚;

(4)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數學建模的能力還不強。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設定豐富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慾望;

2.對數學中方程的相關知識感興趣,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日編出一道隱含方程知識的數學題。

二、過程與方法

1.初步能夠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策略的多樣性;

2. 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爲方程模型的過程,初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和數學建模思想;

3.能夠嘗試解決不同情境的生活問題,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

三、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實際問題找出等量關係,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夠在實際問題中驗證方程解的合理性。

教學重點、難點1. 將實際問題抽象爲方程模型的過程

2. 列方程時未知數的選擇

教學資源(1)每位同學準備一份日曆;

(2)教師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3)上課環境爲多媒體大屏幕環境。

《日曆中的方程》教學過程描述

教學活動1[wgguo1] (一)師生互動,激趣匯入

1.遊戲引入(大屏幕):老師背對日曆,學生到講臺前面圈出日曆中豎列上相鄰的三個日期,把它們的和告訴老師,老師很快說出這三天的日期。換兩組數試試,老師也能很快地說出答案。

2.設定疑問,引發思考:學生思考老師快速回答的訣竅,並且自己羅列出可能存在的解決方案:⑴逐列求和(碰數);⑵算術方法:用和除以3得中間的數,再加上7,減去7得上下的兩個數;⑶方程解法:因爲學生已經有了有關方程知識的儲備,個別同學可能想到用方程解決。

3.引入課題:日曆中的方程。“你們想知道這裏邊的奧祕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樂園。”

教學活動2[wgguo2] (二)問題啓發,合作探究

1.藉助引例當中的遊戲,採用討論交流、小組合作的方式提出探究性問題(大屏幕)

問題一:觀察你手中的日曆,一個豎列上相鄰三個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問題二:如果設其中的一個數爲x,那麼其他兩個數怎樣表示?你是怎樣設未知數的?

(透過從具體數字之間的規律過渡到用含有x的代數式表示這三個數,從而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使學生體驗到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2.出示嘗試性問題(大屏幕)

問題:小明想送媽媽一個生日禮物,可是卻不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幾號,於是就問媽媽,可媽媽說我的生日那天在本月日曆上豎列相鄰、和爲60的三個數字裏面,並且中間的數就是我的生日。你能幫助小明解決嗎?

此問題的出示意在解決兩個問題:⑴如何設未知數;⑵怎樣列方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自主探索,教師僅給個別同學點拔指導。透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等有效途徑體會實際問題相等關係的確立,進而列出方程,運用分析、比較等手段認識到設中間數爲x所列方程的簡便。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透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圓錐的特徵,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總結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並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透過“直覺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自覺養成與人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並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採用放手讓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並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得出結論。所以對 於新的知識教學,他們一定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教法學法】試驗探究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底等高圓柱圓錐各6個,水槽6個(裝有適量的水)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回顧舊知識

1、你能計算哪些規則物體的體積?

2、你能說出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

【設計意圖】透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進一步爲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 激發激情

展示磚工師傅使用的鉛錘體(圓錐),你能測試出它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進行設定情景,引疑激趣遷移,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揭示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試驗探究 合作學習(探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探究一:(分組試驗)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1、猜想:猜想它們的底、高之間各有什麼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圓柱、圓錐各1個,分組試驗,試驗後記錄結果;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集體評議:(注意彙報出試驗步驟和結論)

4、教師介紹數學專用名詞:等底 等高

【設計意圖】透過探究一活動,初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爲探究二活動活動開展作好了鋪墊。

探究二:(分組試驗)研討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1、大膽猜想: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水槽(裝有適量的水),透過試驗,你發現了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麼關係?邊試驗邊記錄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每組的試驗)

3、小組彙報試驗結論(提醒學生彙報出試驗步驟)

教學預設:(1)圓椎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3倍;(2)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3)當等底等高時,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透過學生彙報的試驗結論,分析歸納總結試驗結論。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呢?(學生反覆朗讀公式)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分組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三:(伸展試驗---演示試驗)研討不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題的體積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關係。

1、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麼關係?

2、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還有三分之一的關係嗎?

3、學生透過觀看試驗彙報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

5、結合探究二和探究三,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設計意圖】透過教師課件演示試驗,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圓錐體積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進一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四、實踐運用 提升技能

1、判斷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說明理由---師生評議

2、口答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彙報---學生評議

3、拓展運用:【課本例題3】學生分析題意---小組合作解答---學生解答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透過判斷題、口答題題型的訓練,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了圓錐體的體積公式。而拓展題型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五、談談收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呢?

六、課堂作業:

1、做在書上作業:練習四 第4、7題

2、坐在作業本上作業:練習四 第3題

【課後反思】

【板書設計】附後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9課《蜜蜂》。我的說課將從四個方面進行:一是說教材內容,二是說教學目標,三說教學重難點 , 四說學情 , 五說教法,六說教學過程。

首先,讓我們進入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說教材

我講的這節課是冀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九課《蜜蜂》,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布爾。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後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 18 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後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爲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爾是透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紮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透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紮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二、說學情

作爲小學三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因而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這既爲上課做好了準備,也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其次,在本課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那種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對待科學嚴肅、實事求是的作風。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4.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 A 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環節? B 你從法布爾身上學到了什麼?

三、說教法

教爲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爲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將採用以下三種教法: ( 1 )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蒐集資訊的基礎上, 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 2 )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字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 3 )讀書指導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透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這課書的教學過程,我總的分爲5大板塊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先出示介紹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學生可以補充)

2、師問:你知道爲什麼法布爾能夠成爲昆蟲學家?你知道他是怎樣進行觀察實驗的嗎?

3、揭示課題。

(二)、獨學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這些詞語我會讀。

拋棄 證實 扔掉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拋棄”、“扔到”、“貨輪”可讓學生做動作理解;

如:“避免”、“一擁而出”、“惡劣”、“阻力”、“包括”、“沿途”、“豐富”可以透過學生的生活經驗自己理解;

如:“證實”、“悶了”、“憑藉”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另外學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如:“眺望”、“觸到”、“逆向”等小組內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爾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1)我明白了無論蜜蜂被拋棄到哪裏,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

1(讓學生找出能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能力的有關語句。)

把蜜蜂放在紙袋裏,帶它們走了二里半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範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窩裏捉了四十隻蜜蜂”、“有二十多隻蜜蜂受到損傷”、“有十七隻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3“空中吹起了微風。”、“沿途盡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複雜,對蜜蜂

認路增加了難度。)

4“蜜蜂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說明蜜蜂辨認方向不是像我們人類一樣選擇大的景物作爲參考,並出示課後第二題,地一句話,學生理解着重號詞語的意思)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4、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啓發?

引導學生說出:

A:辦事應該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認真;

B:從文中可以看出,法布爾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

5、師:我們身邊有多少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也曾產生過多少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像法布爾一樣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們也能一步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6、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識記“劣、悶、證、阻、環、擁、括”;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識記“扔(仍)”“免(兔)”“棄(弄)”“沿(沒)”。注意“扔”的右邊“乃”不要寫成“及”;“免”字不要多一點寫成“兔”;“棄”字不要少寫一點,上面寫成“亡”。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許多動物有着奇特的本領。“詞句積累”中列舉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說說對課後列舉詞句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動物趣聞。

(六)、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啓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爲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七)、課後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蜜蜂

驗證內容 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 ①選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②把蜜蜂帶到兩裏外放。

驗證結果 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由於時間關係,準備得不是很充分,難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和同學進行指正。謝謝!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3個字。認識1個筆畫和5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認字和理解句子。

 課前準備:

1、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師生共同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遊戲。

2、兩幅爲藍天、綠樹、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和“太陽”的活動演出掛圖,以及四幅有小朋友和影子相伴的小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和5個偏旁“彡、犭、、、”。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趣,匯入課文

1、出示兩幅掛圖,指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

(1)這兩幅圖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看了這兩幅圖,大家有什麼疑問?

2、揭示課題:

(1)教師歸納:大家看圖後提出的疑問都是有關影子的。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九課就是介紹影子的知識,你們願意學嗎?

(2)教師板書課題:影子。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初讀要求,學生自學課文,藉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分學習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

(1)用齊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再認讀生字。

(2)要求學生讀準後鼻音“朋”,前鼻音“跟”,翹舌音“常、着”。

(3)簡單區別“黑”與“裏”的字形,“它”和“他、她”的用法。

4、分四人小組齊讀課文,討論:你覺得課文中描寫影子的句子哪些最有趣?

 三、細讀課文第一小節,理解句子

1、齊讀第一小節,思考:你覺得第一小節哪些語句最有趣?

2、學習“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兩句。

(1)學生齊讀,教師板書:前、後。

強調再讀生字:前、後;

(2)引導學生看圖,指出圖中小朋友就是文中的“我”。想一想,影子爲什麼有時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時在後面?啓發學生看活動演示圖,從影子、太陽、小朋友三者關係來理解。

教師概括:影子有時在小朋友的前面,有時在後面,真奇妙。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個別讀、齊讀、男女生讀)

(3)實踐活動:出示四幅圖,要求學生選出影子在小朋友前、後的兩幅圖貼在板書上。

邊做手勢,邊練習說話:我的前面是;我的後面是。

3、啓發提問:你還覺得哪些語句有趣?

(1)齊讀: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條小黑狗。

提問:影子爲什麼像小黑狗?爲什麼是黑的?影子爲什麼常常跟着我?

(2)指導朗讀(齊讀,個別讀,小組競賽讀)。

小結:只要有太陽照着,影子就會伴隨在我們的前後,同我們形影不離。

四、自讀第二小節,理解句子

1、齊讀第二小節,學生自己再讀課文

要求:讀課文,提出問題,再看活動演示圖,及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解決問題。

如:你覺得這一小節哪些句子最有趣?影子爲什麼有時在小朋友的左邊,有時在小朋友的右邊?等等……

2、教師板書:左、右

3、實踐活動:

把影子在小朋友左、右的兩幅圖貼在板書上。

邊做手勢邊練習說話:我的左邊是。

我的右邊是。

小結:白天,在陽光下,影子會伴隨在我們的前、後、左、右,還在什麼時候能看到影子?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背誦課文。

2、會寫“飛、馬、鳥”3個字。認識1個筆畫“”

3、鞏固方位詞,鞏固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抽籤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組賽讀)

3、背誦課文。(個人背、齊背,自由結伴背,邊表演邊背)

 二、指導學生書寫三個生字

1、教師揭示方法:

一看:看範字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記:記生字的筆順、筆畫。(認識“豎折折鉤”和“橫斜鉤”。幫助學生分辨“鳥與“馬”的區別:“”就像鳥頭上的羽毛,“丶”就像“鳥”的眼睛。)

三描:學生在範字上描一描。

四寫:學生動筆練習。

2、教師逐字示範,學生在寫字本上練習。

3、互相評改。

 三、舉行“小小擂臺賽”

兩名學生站起,一生隨意報身邊某一事物,讓另一生說出這一事物的前(或後或左或右)是什麼,然後二人交換說,看誰回答得又對又快,就成爲擂主,再與新的同學比賽說。這個活動還可建議學生回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