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寫風箏的課件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

寫風箏的課件

寫風箏的課件1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於白描而極少雕刻,筆調親切、溫新、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另外,文章的結尾是開放型的,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編排意圖有以下幾點:

1、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裏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並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話題,爲語文園地裏的口語交際訓練“秋天裏的快樂”做一些鋪墊;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我們”快樂和傷心的心情寫具體的;

3、積累課文中生動的詞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透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個性化的朗讀來感悟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難點:在引導理解孩子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四)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風箏》,齊讀課題。

(2)生字還記得嗎?我們開火車認讀。

(3)看來同學們都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誰再來回顧上一節課圍繞“風箏”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2、讀中悟情,以情促讀(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同學們,你放過風箏嗎?你是怎麼放風箏的?

②課文中的孩子們是怎樣放風箏的?默讀第三自然段,用直線劃出來。

③誰來讀一下這段話,其他同學也有任務,邊聽邊用三角符號標描寫人物動作的詞。

④多麼生動的詞語,作者正是透過這些動詞的正確運用,把放風箏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樣抓住人物動作具體描寫的方法我們要學習。

⑤風箏飛起來了,孩子們的心情怎樣?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孩子們心情的句子。(出示句子)

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們會喊什麼?叫什麼?(“幸福鳥”,請你飛得更高些吧!“幸福鳥”,你飛得好高啊!“幸福鳥”,飛吧!飛到白雲上面去吧!)

⑥風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快樂也就--越飛越高,我們的幸福也就--越飛越高。那就讓我們快樂、幸福地讀讀第三自然段。

3、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孩子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時的心情都是快活的,其實我們的快樂還不止這些呢!接着讀下去,看看還有哪些地方也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種快樂的心情呢?

①生讀第四自然段的1、2句。

師:風箏飛到了雲彩上去了,把我們的快樂也牽到雲彩上去了!這樣激動的心情你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嗎?看來做風箏、放風箏的確是孩子們童年時最大的快樂。就在孩子們享受着風箏越飛越高帶給他們的快樂時,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文中還有一個詞也是表示“極快地” 意思,是哪個詞?(倏地)你還可以換個什麼詞?(一下子、唰地)

②風箏一下子沒了蹤影,此時此刻孩子們的心情怎樣?快速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描寫孩子們心情的句子。(出示句子)

什麼是大驚失色?(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此時,他們又會呼喚什麼呢?(幸福鳥,你在哪裏?快回來吧!)剛纔他是在呼喚,但是千呼萬喚嗎?怎麼叫千呼萬喚?呼喚的次數多,人數多就是千呼萬喚。

師:多好的兩個成語,寫出了孩子們此時的心情。誰想讀讀這句話,讀出孩子們的心情。

4、學習找風箏

過渡:千呼萬喚,卻喚不回飛走的風箏,最親密的夥伴飛走了,你們甘心嗎?不!想怎麼樣?去找風箏!

①請同學們快來讀第五自然段,看看他們有沒有把快樂找回來。

師:孩子們找到了嗎?他們用心找了嗎?你怎麼知道的?

師:四處尋找了半個下午,依然沒有結果。此時孩子們的心情怎樣?你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表達他們的心情嗎?(垂頭喪氣)做一下垂頭喪氣的樣子

師:同學們不要垂頭喪氣,會不會有什麼地方沒找啊?

生:有!水磨坊!

師:趕緊去啊,說不定風箏就在那裏呢!快,快!

(出示最後一句話:“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齊讀。

②師:後來找到了沒有,課文沒有寫出來。下面小組交流一下,如果讓你們接着寫,會怎麼寫?

學生交流:找到了!找到了!風箏真的就落在這裏!我們歡呼起來……

沒有!依然沒有風箏的蹤影!我們又一次大哭起來!

師小結:幸福鳥啊!我們親手做的幸福鳥!你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牽動着每一個的快樂和痛苦。你就是我們童年最親密的朋友!讓我們再次滿懷深情地呼喚這個朋友--風箏!

5、課後練習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這麼多描寫心情的詞語,課後請同學們自己也寫幾個,比比誰寫得最多。

(五)板書設計:

風箏

做風箏 憧憬希望 快活

放風箏 快活 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找風箏 哭了 垂頭喪氣

教學反思

《風箏》是一篇有關賈平凹的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要想打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這篇文章我讀了好多遍,每讀一遍都讓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至於最後能一字不漏地背誦文字。那麼怎樣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作者如何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呢?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字的基礎上體會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我決定以朗讀爲突破口來挖掘文字。這就要在“讀”上下功夫了。

風箏做好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風箏,他們快樂地喊叫,從早晨到下午,情緒高漲,興味濃厚;可是忽然來了一陣風,無情地將風箏吹斷,這可急壞了孩子們,他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想喚回斷線的風箏,可是努力無效,風箏倏地飛得無影無蹤;孩子們自然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自己心愛的風箏,於是開始苦苦追尋,他們願意找遍每個角落……多麼可愛的一羣孩子,多麼自由、快樂的生活。文章正是因爲這份感情深深牽動着孩子們的心,三年級的孩子品讀課文,極其容易與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

文章順序理清以後,再緊扣“快樂”來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也就是圍繞“放風箏時快樂嗎?找風箏時快樂嗎?”來品讀課文,在“是否快樂”這個問題的調控下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語文新課標要求讀書要有“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基於這點,把整堂課的重心都放在朗讀,有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寫風箏的課件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3.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匯入

1.由有關風箏的詩歌匯入,引入本文的篇名、體裁和作者。

2.簡介本文的作者魯迅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預習檢查

讀準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樣mú 嫌惡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驚惶huáng 瑟縮sè 懲罰chéng 虐殺nüè 寬恕shù 苦心孤詣yì

墮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惡 怒nù 憤怒 墮duò墮落

賺zhuàn 賺錢 恕shù 寬恕 墜zhuì下墜

訣jué 訣別

決jué 決定

抉jué 抉擇

3.多音字

è 兇惡

惡 ě 噁心

wù 嫌惡

shí什物 mó 勞模

什 模

shén什麼 mú 模樣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主朗讀課文

1.朗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

②停頓恰當;

③讀出感情;

④讀出重音。

2.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線索)

④試着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④課文寫作的時間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什麼社會嗎?(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⑤文章記敘的順序有哪幾種?本文記敘的順序是什麼?(順序、倒序、插敘)

(二)思考

1.“我”爲什麼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2.爲什麼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3.魯迅對等自己的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爲,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質疑、討論、答疑

(一)1—2段(第一組問題)

1.爲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爲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說“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來說,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爲什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爲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這裏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二)3—4段(第二組問題)

1.3-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麼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緻生動,越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這裏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2.對我流露出什麼感情?

魯迅是在自責自己當年扮演了冷酷無情的精神虐殺者的角色,言辭中流露出了同情、後悔、自我譴責之意。

3.朗讀

(1)你能讀出明顯表現出作者懺悔心情的文字嗎?

(2)應用怎樣的情緒和語調朗讀?(沉重的)

4.小結一:本文的一個重要的情緒是懺悔,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自我遣責的意味。

5.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注意着重號詞語)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着。大方凳旁靠着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着,將要完工了。

我在破獲祕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裏。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三)5—8段(第三組問題)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爲什麼說“不幸”?

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着、墮着。

4.核心問題探討:

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說“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說,“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夠勇於反省、勇於自我譴責、勇於承擔責任、家庭與社會責任感都極強的作家,不可能因爲弟弟的忘卻、無怨就會自我說謊,自我欺騙地認爲自己無過了。)

(四)9—12段(第四組問題)

1.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爲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爲,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爲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

2.爲什麼說“帶着無可把握的悲哀”?爲什麼“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

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3.小結二:

本文的另一個重要情結——悲哀。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社會遣責意味。

4.試着飽含情感地配樂朗讀這部分。

(五)課堂總結

文章中心的兩個要點:

懺悔:我對弟弟的“精神的虐殺”——自我譴責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卻。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現在讓我們一起再來思考一下: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要告訴我們什麼?

參考(可以從以下角度去思考)

1.魯迅對於小兄弟的感情

2.對於自己的錯誤該怎麼辦

3.怎樣看待遊戲

(知錯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個概念。

2.有關天性的名言。

3.說話訓練

課文中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很多遊戲,玩過不少玩具吧?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說給同學聽聽。

標籤:風箏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