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東北地區高中地理課件

東北,古稱遼東、關東、關外、滿洲,是中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是我國東北邊疆地區自然地理單元完整、自然資源豐富、多民族深度融合、開發歷史近似、經濟聯繫密切、經濟實力雄厚的大經濟區域,在全國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東北地區高中地理課件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東北地區的位置、範圍;

(2)瞭解東北地區的地形特徵、氣候特徵以及河流分佈概況。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讀圖,描述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

(2)在地圖上找出東北地區主要的地形區,並歸納東北的地形特徵,透過讀東北地區的地形剖面圖,歸納東北地區的地勢特徵;

(3)在地圖上找出東北地區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與地形的關係;

(4)讀東北地區各類氣候圖,歸納東北地區的氣候特徵,比較黑、吉、遼三省的氣候差異,分析東北河流的結冰期與氣候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瞭解祖國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爲建設美麗的祖國勤奮學習,爲保護祖國的環境從小事做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教學難點:東北地區的氣候特徵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前準備:將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

學生預習本節課的內容,分學習小組回顧上冊關於中國的氣候的相關知識。

四、教法、學法

激趣法、講授法、提問法、引導學生讀圖歸納、分組合作探究法、讀圖發現基本的規律。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播放經過剪輯的電視片《闖關東》,匯入本節課的學習,教師提出問題:關東在哪兒?進入第一部分《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的學習。

二)讀圖描述東北地區的位置:

1、學生讀圖,同桌互相描述東北地區的海陸位置,找出東北瀕臨的海洋、鄰國、鄰省(省級行政區劃),找出東北三省的省會,回顧東北三省的簡稱。

2、學生分學習小組讀圖,試着描述東北地區的經緯度範圍,請小組代表交流本組的讀圖結果。

3、學生分組探究:

(1)比較中國、日本、蒙古三個國家海陸位置的差異,舉例說明海陸位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比較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海南島的緯度位置的差異,舉例說明緯度位置對人們生活學習和農業生產的影響。

三)讀圖歸納東北地區的地形特徵

1、學生讀“東北地形圖”,在圖上找出東北地區的遼河平原、鬆嫩平原、三江平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遼河、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試着歸納東北地區地形分佈的特徵。

2、學生讀“沿東經125°東北地區剖面圖”和沿“北緯45°東北地區剖面圖”,試着歸納東北地區的地勢特徵。

3、分小組探究:

(1)東北地區河流流向與地形分佈的關係。

(2)東北平原與東北地區河流的關係。

四)讀圖探究東北地區的氣候差異

1、學生回顧中國的氣溫分佈特徵: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

2、學生讀“東北地區一月平均氣溫分佈圖”,計算東北地區最北邊和最南邊的氣溫差異是多少。東北地區冬

季的氣溫可能給河流帶來哪些影響?讀“東北地區七月平均氣溫分佈圖”,看看東北地區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氣溫在多少度以上?

3、學生讀“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佈圖”,看看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歸納東北地區年降水量的空間分佈規律。讀圖觀察長白山東南和西北兩側的年降水量有什麼不同?造成這個不同的原因是什麼?舉例說明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4、學生分組讀“圖6—14”,歸納東北地區降水的`時間分佈規律。根據氣溫曲線圖判斷A、B、C三地哪個是大連、長春、哈爾濱,並說出判斷依據。

5、學生分組探究:根據課本P30的活動題3,瞭解植被與氣候的關係,試着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說明。

五)課堂小結

1、學生同桌互相講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教師總結,將板書補充完整,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

六)課堂檢測

1、東北平原主要由 、 和 三個平原組成。

2、東北地區屬於 氣候,冬季 ,夏季 。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氣溫最低的是( )

A、漠河 B、哈爾濱 C、長春 D、大連

4、遼寧省瀕臨的海洋是( )

A、渤海和朝鮮海峽 B、渤海和黃海 C、黃海和朝鮮海鮮 D、渤海和東海

5、下列河流中,結冰期最長的河流是( )

A、遼河 B、松花江 C、烏蘇里江 D、黑龍江

6、長白山東南部降水多是因爲( )

A、緯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陸因素

參考答案:遼河平原、鬆嫩平原、三江平原,溫帶季風氣候、寒冷漫長、溫暖短促,A B D C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在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自然環境》中都體現過,本節課只不過在以前的基礎上更加細化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充分的利用地圖發現、分析、歸納,對以前的知識進行加深,達到運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分析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聯繫,及其自然環境對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並與本地自然環境進行對比,比較兩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充分體現學習是爲生活服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