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美術課格爾尼卡課件

 教學目標 :

美術課格爾尼卡課件

知識與技能: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格爾尼卡》這幅著名作品的藝術特色和創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積極參與討論、探究、體驗的過程中,瞭解美術鑑賞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學習畢加索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作品透過什麼樣的藝術語言,具體的表達了作者對法西斯暴行的憤怒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象徵性和立體派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9月3日的大閱兵大家都看了吧,多麼的壯觀,充滿力量和喜悅。但是在1937年,西班牙北部格爾尼卡小鎮,德國法西斯對原本美麗的格爾尼卡小鎮進行大轟炸,殺害了數千名無辜者。畫家畢加索聽到消息後極爲憤慨,於是在牆上激情創作了一幅壁畫,用來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爾尼卡來命名這幅畫,今天這一節課我們要賞析的畫作就是

《格爾尼卡》。

二、 畫家簡介

欣賞分析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首先我們來認識這位畫家——畢加索。畢加索出生於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他從19世紀末從事繪畫,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據統計共畫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體派的先驅代表, 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 代表作有《夢》、《亞威農少女》,還有今天我們要賞析的《格爾尼卡》。

三、畫面內容分析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畫,給你們的最初印象是什麼?

亂、醜、灰。

畫面中表現了哪些形象呢?

人、動物、燈等。

我們一起來賞析,這幅畫看上去很雜亂,實際上是經過畫家精細推敲、佈局,畫了六張草圖才完成的。那我們怎麼很清晰的解讀這幅畫呢?

首先我們把這幅畫從左到右分爲四段。

第一段:牛、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戰士。

在第一段中最突出的形象就是看上去很兇惡的牛,代表着法西斯的暴行和黑暗。抱着已死孩子仰頭痛哭的女人,她的眼睛像兩滴眼淚,表示母親在戰爭中失去孩子的痛苦,是人類受苦受難的普遍象徵。

她的右下方是躺在地上的戰士,拿着一把斷劍的劍柄。這是與敵人戰鬥時砍斷的`,在斷劍旁邊還有有一朵小花,是畫家抒發對死去戰士的悼念之情。 大家看士兵的肢體還是完整的嗎?不是,已經支離破碎。死去的士兵眼睛卻是睜着的,表示他未能保家衛國而死不瞑目。

第二段:馬、燈

馬面目冷漠、無情的發出嘶吼,它面朝着公牛,有何寓意呢?代表着受難人民對法西斯的痛恨,象徵着痛苦的人民。

用燈取代太陽,燈像人的眼睛,發出耀眼的光芒強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劇的氣氛。

第三段:舉燈的女人、奔跑的人

舉着燈火從窗子裏伸出頭來的女人象徵光明與希望。

下面是奔跑的人,我們發現他的後腿拉得很遠似乎跟不上前腿的腳步,這是逃命的場景!

第四段:從樓上跳下來的人

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男子形象,爲什麼一下子就吸引我們的視線?他是從樓上跳下來,發出求生的呼喊,張着嘴巴,驚恐的面部讓人過目難忘。

好,畫面內容我們基本分析完了。

四、藝術特色

格爾尼卡+教案1、 色彩:黑、白、灰

整幅畫用錯宗複雜的黑、白、灰色塊造成畫面陰鬱、恐怖的效果。

2、 構圖:飽滿、均衡

3、 造型:誇張、變形

4、 表現手法:象徵、立體主義

五、作業

以象徵和平的事物爲題材(和平鴿、橄欖枝、吉祥物、大熊貓、),創作一幅簡筆畫。

要求:用立體主義風格去表現。(五分鐘時間)

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對《格爾尼卡》的畫面內容和藝術特色作了賞析,明白了立體主義描繪的對象並非如我們所見一般。真正的藝術,都是爲了表達自己強烈的情感。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