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地理必修一課堂課件

地理必修一的課堂課件大家準備好了嗎?下面地理必修一課堂課件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地理必修一課堂課件

  篇一:地理必修一課堂課件

一、課標及其解讀

1、課標:聯繫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2、解讀:研究城市地域結構可以幫助人們揭示城市發展佈局規律。城市的地域結構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態和城市的功能分區(土地利用)兩個方面。

對城市地域結構的研究有同心圓地帶理論、扇形理論、多核心學說等。這些理論本身比較複雜,但本條“標準”只要求能用上述理論中反映出來的地理原理來理解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差異上。

二、學情分析:

1、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對城市提供的服務功能多少都有感性的認識;

2、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中城市的內容佔了一定的比例,學生已經知道了多種各有特色的具體城市。

三、教材分析:

本課時屬於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城市空間結構。本節內容包括三部分:1、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條件;2、區域的城市空間組織(中心地理論);3、城市內部空間組織(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本節課時第3課時,我把本節課的課題定爲: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

對比湘教版和人教版關於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湘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區,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案例選取中心商務區,活動選取建成區和郊區——西方城市空間結構的三種理論和我國古代城市規劃的一些原則,旨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瞭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的一般規律。人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的形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形成中重點講經濟因素)。我選取人教版的3大功能區的形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分析,爲了讓學生體會到原來自己生活的城市裏還蘊含着這樣的地理思想,案例選取西安城市空間結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好好了解一下西安市的城市空間結構。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城市功能區的形成;2、理解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並能結合圖表,分析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確定上述教學目標,主要是因爲課標要求的是用城市地域結構理論理解城市功能區的差異,必須要理解城市功能區的形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這樣才能瞭解城市發展佈局的特點。

重點:分析城市功能分區的成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確定依據:只有瞭解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因素,才能比較功能區的差異,才能理解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難點:結合圖表,分析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因素。因爲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較差,所以確定爲難點。

五、教學方法:談話法、舉例法

依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我主要採取談話法、舉例法。

1、談話法。主要透過師生互動,聯繫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啓發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課題入手,從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什麼是空間?空間結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這些詞對學生而言生僻、費解,解釋清楚之後,便於學生學習下面的內容;在學習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形成時,以學生身邊的例子爲談話平臺;在分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形成時,給出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不急於給出結論,透過談話互動,引導學生如何讀圖析圖,給學生析圖探究時間,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2、舉例法。在學生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時,以西安市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爲例,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髮現原來身邊的生活裏蘊藏着地理知識。

在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結合本節教學內容,製作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新新學案》,教材。

六、學法指導:讀圖析圖法、合作探究法

教是爲學服務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成效,使學生終生受益。

1、讀圖析圖法。以圖做媒介,指導學生用眼識圖,用腦析圖,開口說圖;

2、合作探究法: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對所學問題進行探究、交流、總結,完成對問題的學習。本節課在學習方法的設計上爲了調動學生的探究和積極性,分組,各組分別探究不同的問題,在教師引導下,交流、歸納、總結。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之前我們學習城市區位、中心地理論,知道了單個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條件、區域的不同等級城市的分佈規律。今天我們學習某單個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板書:第3課時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

設問:1、什麼是空間?什麼是結構?什麼是城市的空間結構?

師解釋:空間是指人類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場所;結構是事物的內部構造。如大樓由鋼筋、混凝土組成;城市空間結構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間範圍內的分佈和組成狀態。

(二)新課學習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過渡:人類是在土地上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物質基礎,城市內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將城市用地分爲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機關用地等不同類型。

商業區的形成:商業活動要求接近消費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帶來大量的消費人口,因此,商業活動大都分佈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業活動在某地發展起來後會帶來衆多的消費者,這,又會吸引飲食、交通、郵電、銀行等其他的服務,這些方便的服務設施又會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務,這就是集聚效應。透過集聚效應,商業區逐漸形成。

商業區分佈於市中心、交通幹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

設問:西安市的商業區主要分佈在哪裏?引出中心商務區:整個城市的商業核心地區,商業、服務、金融、貿易、資訊等活動高度集中,建築物以高層爲主,交通運輸便捷,零售商業發達。

住宅區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動時間最長的場所,因此,住宅區是城市中最爲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數城市中,住宅區佔據城市空間的40%-60%。有的城市,隨着住宅區的分化還出現了中進階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此處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對比進階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工業區的形成:工業區是由城市內部工業相互聚集而形成的。這些工業專業化程度高,且有很強的協作性。由於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運輸要求,故工業區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帶來佈置廠房、倉庫等設施。

以上3個區是城市中常見的功能區。

2、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佈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城市地域結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有以下3種。

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這3個模式的閱讀屬於擴展學生知識面的,故我讓學生自己閱讀即可。

3、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有:經濟因素、經濟收入、知名度、宗教種族、歷史原因等,其中經濟因素是主要因素。

由於城市裏各種功能的活動都要佔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應是有限的`,因此地價決定了每種土地用於哪一種活動。而地價取決於距離市中心遠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處PPT出示經濟因素對功能區的影響示意圖。學生看《新新學案》大冊子第25頁。分析功能區和距離市中心遠近、交通通達度之間的關係。

  篇二:地理必修一課堂課件

教材對應的課標要求:

1、根據“標準”的要求,學生應能以示意圖的形式,透過主要環節的相互聯繫,說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

2、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是“標準”要求的重點,而且“標準”對其要求是“說明”,從程度上區別於對過程和環節的一般要求

3、水循環的地理意義首先是維持着地球上各水體之間的動態平衡,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其次,水循環促進了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由此對生態、氣候、地貌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對水循環地地理意義的學習應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認識,如水循環將水圈、岩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聯繫起來;水是自然界最富有動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資源處在不斷更新之中,但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5、該“標準”雖然將視野擴大到水圈,但落腳點仍放在陸地上。因此,對於陸地各水體之間的關係、水資源及其更新、水循環對氣候、對生態、地貌的影響等,應用給予適當和關注。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將出現階段性的高原期和飛速發展期,他們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接近於成熟期,能運用抽象的適用形式、邏輯的推理方式思考解決問題,可進行獨立探究活動和研究性學習。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地球上水圈水體的構成以及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水體

2、理解水循環的概念,認識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以海陸大循環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3、學會從地理圖表、地理現象中獲取有用的資訊,分析地理問題並嘗試提出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透過數據分析更能深刻理解水資源的有限性。

2、學生運用圖解方法正確表示出水循環的全過程。

3、由黃河斷流現象引導學生蒐集資料分析黃河斷流帶來的危害、斷流的原因,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界中水循環的總要意義,進而由學生嘗試提出解決黃河斷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陸地水體的有關知識,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2、關注我國大江大河利用現狀,正確認識和利用水循環的自然規律,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增強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3、透過自然界水循環的學習,樹立事物之間普遍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人類可利用水資源是有限

2、水循環的類型和主要環節

3、人類行爲對水循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