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語文單元整合教學課件

隨着近些年來教育模式和教學策略的不斷更新換代,大量的新型教學模式逐漸涌現,“單元整合”的模式也是這一改革浪潮中的產物。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淺談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歡迎閱讀。

語文單元整合教學課件

淺談小學語文單元整合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單元整體教學的理論與小學語文教材緊密結合,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本文對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單元整體教學的理論與小學語文教材緊密結合,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可以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組合等方面來進行。

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三個要素共同構成了基本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爲教學的主體,承擔着實施和引領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是教師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語文教材是語文學科知識和成果的系統闡述,是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知識的重要載體。爲有效的實施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者之間作用,充分發揮三者的合力,筆者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提出瞭如下要求。

一、全面進行單元分析

進行單元分析,就是全面把握它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作用以及特點,瞭解它的外部聯繫和內在結構。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分析單元,以便真正把握整個單元,駕馭整個單元。

首先,從縱向來看,我們要分析單元的序列性。如果說整個教材的知識體系是一個由多根鏈條相互交織且不斷上升的螺旋體,那麼單元內容則是其中某根鏈條上的一節。分析序列性就是分析這些鏈節在某根鏈上和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即確定聽、說、讀、寫等內容的順序、作用和邏輯關係。單元序列性基本上表明瞭從淺到深,從易到難,從已知到未知的學習規律。弄清楚單元的序列性就能夠更準確地理解單元中聽、說、讀、寫等內容的要求,據此細化目標,既不過度拔高也不降低要求,從而使教學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進行。

其次,從橫向上來看,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分別由遊歷山水,真誠待人,自然的啓示,戰爭與和平,鄉村生活等幾個單元組成,體現出並列關係。掌握了單元之間的聯結關係,老師們在使用教材時就可以充分的發揮創造性,爲整個學期的教學作出統籌安排。這是做好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保障。在單元之間的各種外部聯繫中,各個單元也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冊中的各個單元相互獨立,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完整且獨立的聽說讀寫系統。教師必須做到對整個單元內容心中一盤棋,弄清它在主題、體裁、知識點、能力點、主要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不同之處。

表中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爲例,簡要列出了單元內容的分析情況。不同的單元有着不同的.特點和個性特徵,這些特點共同表明了單元的獨立性。弄清每個單元的特點有助於教師更加明確的實施單元整體教學。

二、充分考慮學生學情

學生的學情包括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兩個方面。進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因爲學生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的學習會受其心理髮展水平以及思維發展水平的影響和制約。

張大均教授認爲,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能夠學習一些簡單的認知策略,他們具備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的指導,學生們就能夠使用這些策略來爲自己的學習服務。策略教學時可以從這一年齡段開始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類比比較,總結歸納,概括反思等學習習慣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於認知發展階段中的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出現了邏輯思維,但是需要與具體事物相聯繫,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援。因此,教學時需要給學生們提供豐富的知識背景,補充和增加相關的知識經驗,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

另外,單元整體教學強調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因此教學時也需要注意將新舊知識,前後知識相聯繫,相貫通,幫助學生促進知識遷移。其次,在考慮學生年齡特徵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指向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的發展。在單元閱讀階段,透過講讀和自讀兩個環節,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課文進行對比分析,理解幾篇課文的共同特點以及個性特徵,學會有效遷移,舉一反三。在單元表達階段,溝通單元內容有關讀寫的內容,聯繫實際生活,創設真實情景,在實踐中積累素材,組織語言,是同學們學會寫作,學會與人交流。在單元總結階段,注重引導學生對單元內容以及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反思,透過檢查反饋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所瞭解。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逐步培養學習能力。因此單元整體教學要在合乎學生年齡特徵,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作用。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成果,能夠有效克服單篇課文教學的弊端。單元整體教學提倡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教教材轉變爲用教材教,從而實現優質教學,高效課堂。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們作爲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承擔着重要的任務。雖然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我國基礎教育的師資水平有顯著的提升,但是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還是參差不齊、有待提升的。大部分老師囿於自己得心應手的教學策略,不願意再花時間和精力去做新的嘗試和探索。即使他們對單元整體教學持肯定和讚揚態度,但仍然不願打破他們慣常化的教學策略。其次,改變傳統的單篇教學策略,整合、統攝整個單元內容進行教學,這對一線老師們來說還難以勝任。

另外,當單元整體教學與其原有的慣常的教學策略發生衝突時,就急於否認它在改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方面的優越性。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不是一激而就的事情,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們良好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做基礎,另一方面也需要藉助教研培訓的力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以此促進專業能力的提升。

總的來說教師們不僅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從理論上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厚實文化底蘊,紮實業務能力,而且還要從之前的被動執行的角色中逐漸脫離出來,積極轉變爲研究性教師,專家型教師,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和勝任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