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加減法的初步認識》的個人教學反思

加減法對現在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也許已經不是初步的認識,因爲大多數學生都上過學前班或幼園大班,特別是有的幼兒園爲了討家長的歡心都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他們已經把計算訓練得很快了。但是我個人認爲這其中有些是機械化的,學生不太理解到底什麼是加法,什麼又是減法。如有些學生會說多了就用加,少了就用減。

一年級數學《加減法的初步認識》的個人教學反思

作爲一個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的。良好的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願學,愛學,樂學。這節課是教學減法的初步認識,既是學生學習減法運算的.開始,也是減法應用題的啓蒙課。而興趣是學生的最好老師,故一開始我就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且切合他們的年齡與生活實際的情境中學習。

課一開始我便出示情境圖,用帶着激情,且富有童趣的語言講述:透過畫面與言語的結合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了減法的意義,也不會給學生一種舊知識重新學習的枯燥感,且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生活化,不僅僅要求教師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還要讓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過。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具有終身發展能力的人,纔是適應新社會的新人類。在教學中我是比較注重這方面的,在這節課中就有體現。當學生對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後,我便接着問像這種5-2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過嗎?這樣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開啟了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在說中進一步領悟減法的意義。我覺得這樣的課堂輕鬆,學生無學習的負擔,只有學習的樂趣。

這樣的一節課上下來,我自我感覺上認爲學生的作業正確率應該是高的,但從作業反饋情況看每班都還有4、5個學生沒能很好理解。經過反覆思考之後,我覺得,教學加減法的初步認識的起始課時,就應該滲透數量關係,讓學生理解的更深。情境也好,生活實例也好,是在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鋪墊而理解的,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該在學生舉的例子中接着問每個數在你的這個例子中指什麼,我想這一環節的增加定會極大地降低這方面的錯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