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

我本着以讀爲主的原則。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帶學生走進文字。

1、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強,我們就把本課的主要內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課件上這樣學生就知道從什麼地方去說、該怎麼去說,從而鍛鍊了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2、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玲玲從中明白的道理。找出來後自己讀、彙報讀、比賽讀。用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知。

3、然後再讓學生讀課文,找找壞事是什麼好事又是什麼?壞事是怎麼變成好事的?透過對壞事和好事的理解,來進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4、再次讀這個道理時,學生對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讀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師總結時,有兩個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爲二年級的學生還得以識字爲主,所以我在板書“腦筋”倆字時,做了一下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又學習了生字一舉兩得。

5、下面就該透過讀對話走入人物,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首先從文中找出爸爸的話和玲玲的話,先彙報玲玲的話,透過指導“好的,我把畫筆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畫髒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來體會玲玲的情感變化。我先是指名讀,在學生讀時相機指導,齊讀時我加了一些提示語,比如說第一句我就說“玲玲高興地說”有了提示語的鋪墊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讀好了這句話。第二句話時,我就很傷心的說,“玲玲的畫弄髒了,玲玲傷心地說”學生立刻就進入的角色。讀爸爸的話時,我對學生讀進行點評,你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誘的爸爸,從中體會到爸爸的啓發對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透過的爸爸的話從中又更深一步的體會到文中的道理。最後再來整體感知課文,在小組內分角色讀、小組與小組比賽讀、大組與大組比賽讀。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激起學生想把這個故事講下來的慾望。從而達到學爲用的目的。

最後拓展延伸環節。我從文中又拓展到課外,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壞事變好事的的事?學生說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說的很好。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2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着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於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繫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講後反思,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啓示很多:以後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字的能力。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3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兩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1、識字教學結合實際理解,如“端詳”一詞挖掘出來的時候,讓學生結合動作理解,學生接受快。

2、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當學生沒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跟文中的玲玲類似的事情的時候,教師還是很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啓發引導的。我覺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具有生成性的,教師是很難預設的,它需要教師靈活、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如讓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事情這一教學環節,起初學生並沒有很深的感悟,在引導學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在畫上畫上小狗這個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領會玲玲在遇到困難後,認真思考,動腦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4

以前開課,總喜歡“挑”,挑語言優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覺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覺唯有如此,心裏才塌實。現在開課呢,也不自覺地“挑”,但挑的標準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學進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點自我折磨的嫌疑。確實,挑了《玲玲的畫》一課,回想這一路的備課歷程,真是猶如煉獄。

《玲玲的畫》一課,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便明瞭。那如何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呢?文章的語言訓練點挖在何處呢?我怎麼才能站在語文這塊基石上,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試教、修改後,最終將目光聚焦於生字詞語,透過動作演示、換詞理解等手段活化語言,抓住關鍵句“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再現情景,在感悟、朗讀中,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穫,亦有遺憾。

收穫之一:目標定位準,使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

根據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抓住“端詳、糟”等重點詞語,分三步落實。首先是初讀層面,重點落實字音,結合字形初步接觸字義,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細讀感悟中,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後,練寫字詞,留足時間讓孩子書寫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導抄寫句子,不光要注意寫準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寫。就這樣,緊緊咬住字詞不放鬆。目標定位的準確,使這節課朝着語文的方向前進着。

收穫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化語言。“叭”字與“趴”相比較教學,根據觀察字形,結合動作演示,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聲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動作。又對本課中表示聲音的另一個詞進行了拓展,使學生了解,很多表示聲音的詞有口子旁。父親的話多麼富有哲理,既是教學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我透過再造情景想象說話,體驗玲玲心情的變化,透過朗讀加以提升,其中反覆強調爸爸的話。整節課,書聲琅琅。最後,透過記者採訪,轉述語言,獲得人文內涵。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努力吧!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5

《玲玲的畫》是一篇內容比較淺顯,而且篇幅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如果肯動腦筋,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這讓我想起了《塞翁失馬》的故事。於是我就由《塞翁失馬》的故事,引出了本單元的單元導讀(我一般在一單元開始或結束都會讓學生閱讀單元導讀,因爲單元導讀常常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們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爲中高年級孩子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利用單元導讀,引入本課的學習。雖然看起來饒了一個彎,但結果在實際的課堂上卻爲孩子的學習降低了難度,對於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打下了基礎。那麼情感目標達成順利,我就把接下來的重點放在了句式訓練和分角色朗讀上。這樣一來夯實了語言的訓練,使課堂就顯得更有實效了。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6

現代媒體具有形象性、生動性等特點,合理運用媒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幫助學生求知、悟情、啓智;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在教學《玲玲的畫》時,用多媒體串連各教學環節,使每個環節的銜接自然流暢。整個課堂給人渾然一體感覺。這是這堂課中感到最滿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後要常用媒體串連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經久不衰的讀書方法,是最能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讀書方法。我認爲文字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所以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讀來進行的。同時,我還努力從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蘊出發,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方式來引導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發現壞事變好事的竊門。

爲此,我安排了六個“讀”的環節:

①自讀,感知文字。

②選讀,讀出興趣。

③跟讀,讀出節奏。

④練讀,讀出方法。

⑤分角色讀,讀出體會。

⑥齊讀,讀出語氣。正因爲讀的充分,讀的透徹,文中的難點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決,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學生心中紮根,課堂纔會精彩紛呈。

亮點之處,必有失誤之所。思考許久,覺得最大失誤就是:注重了學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以致於,忘記在課堂結束時運用歸納性描述對學生的學習作一番回顧,把所學的知識,所領悟的道理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二年級上冊《玲玲的畫》教學反思7

5月份,市教研室開展了市級教學能手的評比活動,我有幸成爲了參賽選手之一。在經過了抽課、備課、試講等各個環節過後,5月15日終於迎來了講課的日子。

本節課的特色之一是識字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隨文識字”,識字方法主要是教學生利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識記生字;特色之二是“間休的設計”,在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完“叭”“哇”以後,我又設計了拓展識字,和學生一起做遊戲來識記帶有口字旁的表示聲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這些形聲字編了一首小兒歌,正好作爲間休的歌曲,可謂是“一舉兩得”;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與學生配合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我們交換角色時,我扮演傷心難過、着急的玲玲,邊做動作邊讀玲玲的話,學生們聽的認真看的仔細,一下就領悟到了玲玲的難過和着急,我不用過多的話語,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讀好玲玲的話了,這個環節的配合,讓我們的“讀”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在本節課的重要語句昇華的部分,首先我設計了玲玲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的環節,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玲玲,說出爸爸曾經對她講過的最經典的話,接着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這樣對自己說;當老師在工作中碰到難題時也會把這句話背給自己聽,引導學生積累背誦;最後,如果你的爸媽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呢?這樣在一次次的朗讀、背誦中,讓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昇華。

我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在這節課上,來校長擔當了攝像師這一角色,一節課她都舉着攝像機在爲我錄像,在此,對來校長在這節課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謝!《玲玲的畫》教學反思在課程結束後,來校長提醒我在“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裏的“地”錯打成了“的”,還說總的來說整堂課還是不錯的。

這次能手的競賽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新的歷練,記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經說過: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會在這項藝術的活動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