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5篇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

今天上午我在輔導班帶的一對四,用了二十分鐘簡單的給他們講了這一課,教學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值得反思。

昨天晚上備課,從網上找到五年級上冊的教參,單元末尾正好有這一課時的教案,遂抄了一遍,又看了幾遍,揣摩了一下。今天在講課中發現還有一些可學之處。

1.複習引入,出示幾道除法算式,其中包含一道224÷4,這與教材例一會出現的算式22.4÷4相似,一起對比,前面是整數除法,後面是小數除以整數,引出課題。後面教學時,用這兩道除法豎式對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讓學生討論後回答: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22.4÷4時,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把兩道豎式放在一起比較,增加了學生思考的環節,讓學生自己把結論說了出來。

2.教學環節非常仔細,一環扣一環,師生互動比較多,這一點也是值得學習的。

3.小數除法豎式中講解每一步講解都非常仔細,首先蓋住小數點後面的4,用22÷4餘2,問學生餘的2是什麼意思(表示2個一),然後把4露出來,把小數點後面的4寫在餘的2後面,再問這個24表示什麼(表示24個十分之一),用24個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應該是多少呢(每份應該是6個十分之一)怎樣在商上面表示6個十分之一呢(在6的前面點上小數點)

上這節課的反思:

1.週末學生比較放鬆紀律需要加強

2.在講到24個十分之一時,學生不容易理解,但能懂得小數點後面的4代表4個十分之一,我講解的時候是這樣的,24:2寫在4前面表示20,既然4代表4個十分之一,組合在一起就是20+4,就是24個十分之一。

關於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教學反思

3.再講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自己發現規律,記憶非常深刻。在後面的做一做中,也幾乎沒出現忘點小數點和點錯小數點的問題。

這節課,讓我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還有就是現在不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少了,在課堂上的發揮感覺沒有以前熟練了,這是要改進的。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2

小數除法是學生在五年級纔剛接觸的計算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剛剛學習了小數乘整數,但是小數的除法從難度上來講比小數乘法高很多,尤其是在算法方面。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教學算理上,以理解算理加強算法掌握。

我班上的孩子理解能力不是很好,但是知識的遷移能力比較好,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了兩種教學方法,一是“遷移法”,二是“比較法”。我沒有采取直接講解計算方法,而是從複習整數除法的算理開始。

1、首先出了一道96÷3=的題目讓學生列豎式計算,並說說每一步是怎麼想的。

2、接下來又出了一道題目讓學生完成96.3是由()個(),()個(),和()個()什麼想成的。

3、最後,讓學生想一想,96.3除以3可以怎麼想,怎麼算。

這三個複習步驟的目的都只有一個,爲學生的學習遷移做準備,有了這樣一個鋪墊過程,接下來學生在完成例題中的第一個問題中,經過思考,再加上我的適當點拔,掌握得相當好。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兩個問題分別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小數除法計算題,爲了讓學生加深理解與鞏固,我讓學生透過不斷地討論逐步解決列豎式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同時進行不同類型的比較,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還算比較成功。但仍有不足之處,比如,在什麼情況下補0,學生掌握得仍然不夠,原因是我例題與課堂練一練中,只出現了在餘數中補0的題型,未涉及到在被除數中補0的情況,所以課堂中沒有進行細緻的講解,導致學生未掌握好。另外,我在課堂教學中只強調了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仍有個別學生,在列豎式計算過程中,除了在商中點上小數點,也在積中點上了小數點。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3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一節計算課,算理的理解、豎式的寫法都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本節課如果按照教材的順序教學,學生就會學得很枯燥,教師也會很疲憊,算理的理解不會很透徹,計算也不會紮實。要避免這些弊端,就要合理地設計教學,精心預設學生的想法。結合我自己在準備這節公開課的過程中的實踐經驗,我有以下兩點想法。

一、合理設計——把握重、難點纔是關鍵。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小數除法中的難點。它安排在整冊教材的第九單元小數乘法和除法(二)中。雖然教材把這個內容安排在小數乘小數之後,但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是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學生已經學過了,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如何把新知與舊知聯繫起來呢?商不變的規律就是溝通新舊知識的紐帶。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就能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這是教學本節課內容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在理解了算理以後,在豎式中進行轉化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又一重點、難點。

基於這些,我在教學設計中就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

1、複習舊知:商不變的規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引入。

2、出示例題並列式7.98÷4.2,與複習中的算式比較,發現除數是小數了,引出新問題。

3、合作探索:你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個新問題嗎?得出“轉化”成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練習體會“轉化”。

4、師生共同得出如何在豎式中表示出“轉化”的過程,並完成豎式;練習在豎式中轉化;練習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5、小結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只有在把握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之後,才能合理地、一層接一層地設計教學,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二、精心預設——錯誤也是有效的教學資源。

第一次設計學生合作探索時,我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做法

1、轉化成798÷42;

2、轉化成角來計算;

3、轉化成79.8÷42;

4、轉化成798÷420。

但是在實際試上的時候,大多數同學的做法是第一種,幾個同學能想到第三種,沒有人能想到第二種、第四種。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就設想能不能讓學生抓住第一種錯誤的做法進行分析,思考:“轉化成798÷42算出的結果會和7.98÷4.2的結果一樣嗎?”然後再讓學生說別的想法。結果按照這一思路試上後,學生很自然地用商不變的規律來說明這樣轉化是錯誤的,並有更多同學想到了要轉化成79.8÷42,還有同學想到了轉化成798÷420。學生在審視錯誤的過程中強化商不變的規律,並自然地得出正確的轉化方法,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嗎?這一過程這樣處理後,學生對於“轉化“的依據印象更深,也理解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要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4

一、 課前複習相關知識

第一複習整數除法如:115÷5讓學生在草稿上計算這道題,再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第二讓學生說一說11.5的組成,從而透過複習整數除法的計算和小數的意義,有利於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從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來看,學生能把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遷移到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上來,這充分說明新課前的複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 創設情境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更是計算教學的歸宿。播放課件,創設學生所熟悉的商店購買牛奶的場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細算的的主題,自然的引入小數除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興趣。

三、 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時體現算法多樣化

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生明確小數除法的意義後,引導學生探究計算方法,先讓學生試算,再小組交流,然後集體彙報,從而概括出合理簡便的計算法。透過小組討論,然後彙報,最後歸納出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以及小數部分有餘數添零再除。這樣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 歸納小結,鞏固提高

本節課歸納小結主要從兩方面:第一歸納計算方法,第二讓學生說一說在計算中要注意什麼。設計了2個練習題,主要內容聯繫實際,這樣既緊扣精打細算的主題,又鞏固剛學的知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也有不足之處。第一啓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力度不夠,第二思想教育方面,還需要加強。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5

在第一輪的賽課活動中,我講了一節《小數除法》。在備課的時候,我將教材小數除法的意義,先講了。因爲我想,小數除法的第一課時算理是比較難的,應該將重點放在算理上。小數除法的意義在學整數除法的意義的時候已經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點時間複習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學的時候,對於教學安排的是這樣的:學生應該先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知識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學生不但要會算,還要熟練的掌握才行!因爲是基礎,我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中的幾種情況都放在一起講了:一般情況、整數部分商0的,小數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夠除用0佔位的,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以及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不夠除,根據小數的性質添0繼續除的。學生在這樣地教學安排中,可以循序漸進地一步步熟悉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種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比較適應學生的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次視導,這樣做,做到了以學生爲本!

教學計算的課比較枯燥的,要把比較枯燥的課上得有趣,我也是動了一番腦筋,首先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在體會北京的“京劇、烤鴨、四合院、衚衕”的同時,已經進入了新課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新課的時候,我還是本着學生會的不教,讓他們先嚐試,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讓會的學生先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不斷地有人提出新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在比較困難的地方,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比如在說計算過程的時候,教師先問:“先從被除數的哪部分除起?”區分了整數與小數除法的不同!在不夠商1的時候,要怎麼辦,把問題推給學生,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遷移類推,就總結出了“不夠商1,0佔位”,在教學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餘數+的時候,學生就出現了兩種答案,一種是除到末尾有餘數,一種是添0繼續除!兩方的學生開始辯論,說出自己的理由,在學生的爭辯中,學生學會了計算這樣的除法!

在上完這節課後,反思自己的課和其他老師的計算課相比,還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到位:1、激勵性語言不多,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2、板書後讓學生練習時板書不夠規範,強調不夠。我在今後上課後將在這方面努力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6

小數除法可以根據小數點處理的方法不同,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另一種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由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透過商不變的性質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所以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學習小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一定要讓學生弄清算理,切實掌握。因此教學時利用很長時間進行探究,做到了水到渠成。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步驟與整數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決小數點的位置問題。爲了說明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計算中在除過被除數的整數部分後還有餘數,要着重說明把它化成用較小的計數單位表示的數,並與被除數中原有的同單位的數合併在一起,再繼續除。例如,除到個位餘3,把3化成30個十分之一,並與被除數中原來十分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36個十分之一。除的時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由於要除的數是用小數計數單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數,以後的商也應該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因此,要在商的個位數字的右面點上小數點來表示。從而說明了商裏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以往過去的計算教學多采用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方法進行教學。但這種教學方法十分的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好。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打破常規,在教學中大膽採用嘗試教學法,利用學生已有經驗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在教學方法之前爲了給學生探索創造條件,探討後,學生進行彙報。對於正確的方法給予肯定,而錯誤的方法給予鼓勵。並且爲找尋正確的思路,引導學生分別用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轉化爲整數除法的兩種思路進行解題。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對問題的轉化能力,這也是本節課設計中的一個難點。讓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數學的綜合能力。

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情境的創設要簡明一些,把時間縮短,儘快切入主題。

2、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既要關注學生是否在聽課,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特別是在學生練習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計算過程。

3、難點處理的不是很到位。在這個教學中,要多讓學生說一說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數學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在課堂上雖然與生活聯繫起來了,但沒有真正與生活聯繫,應讓學生明白,購物時並不是量大優惠就買多的,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購買物品。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7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素材選用購物情境(如文中圖),解決問題的三個除法算式穿插着計算方法中的三個核心環節:⑴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⑵除到末尾還有餘數時,可以添0繼續除;⑶個位不夠商1時,要商0。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新授部分教學流程可以分爲兩個環節,一是除法算式的意義,二是計算方法。

第一環節學生列式並不難,9.6÷3=3.2(有學生直接說出答案)、12÷5=、5.7÷6=三個解決問題的算式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直接回答,列式的理由有點統一:總價÷數量=單價。列出除法算式的理由像學生一樣表述是可以的,我感覺從除法的認識去理解可以讓學生體會整數除法和小數之間的聯繫,於是,我指着算式說:“3千克蘋果9.6元,把9.6元平均分給3千克蘋果,可以得到每千克蘋果多少元。”讓學生在模仿說一說的過程中,再次體會平均分情境中除法的意義,有效地溝通了整數除法與小數除法之間的聯繫,也幫助了學差生們提高數學素養水平。在呈現除法算式的同時,又一次讓學生注意“除以”和“除”的不同,再次屬性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悉了“單價×數量=總價”等常用的數量關係式。

第二環節學習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面臨的不斷的“挑戰”。首先是理解9.6÷3=3.2算法時學生們是這樣理解的,生1:可以9.6看做96來除,得到32後然後點上小數點。思考:學生已經有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來解決小數除法的趨向。生2:把9.6分開除,9除以3商3,0.6除以3得0.2,合起來就是3.2。思考:“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學生就是這樣表述的,將9.6÷3=用豎式計算時,就能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形成計算方法;接着是理解12÷5=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嘗試、交流,以板演的形式呈現學生的計算過程,在比較中理解除到末尾還有餘數時,可以添0繼續除的理由,即小數的末尾可以填上無數個0(小數的性質),從而形成、完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最後是透過5.7÷6=的計算,繼續完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教師在不斷地激活學生的記憶,溫習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比如,除數是一位數時,先看被除數的第一位(最高位),不夠除時看被除數的前兩位;每一次除的過程中,餘數要比除數小等等。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一節的起點在哪裏?起點在學生那裏,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善於撲捉資訊,不斷地地調整學習起點,不要輕易放棄某一個細節上存在的問題。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我班的學生情況,在不斷地降低學習起點,降低到除數是一位數的整數除法,降低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等等,在降低起點的過程中,不斷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徐建文老師說過:是不是存在一個準確的、靜態的起點?其實,低起點的教學也能教出深刻性,關鍵還要看教師在教學中怎樣把握學生的實際。

我認爲,學習起點不是機械地確定的,而是根據實際變化的。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8

本節課教學的是小數除法中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學生學習小數除法的基礎。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重視算理的教學

本節課不僅僅重視結果的計算,更重要的是算法的分析過程與算理的歸納。在新課之前,設計了之前學習過的整數除法的課前複習,因爲新知的構建,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是換換相扣、漸漸深入。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研究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我引導,學生自主摸索的方式進行教學。利用教材的情境圖,以生活中的事件爲原型爲學生提供真實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用已有的知識點來求簡單小數除以整數,並能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

次日的練習反應出學生對本知識點的掌握很好。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9

本課新增的知識點多,難度較大,特別是例3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其計算依據,課堂中張力濤同學問到“爲什麼以往除法有餘數時都是寫商幾餘幾,可今天卻要在小數點後面添0繼續除呢”?這反映出新知與學生原有知識產生了認知衝突,在此應幫助學生了解到知識的學習是分階段的,步步深入的。以往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經過若干年後就可以透過新的方法、手段來解決,從而引導其構建正確的知識體系。

教材中沒有規範的計算法則,所以我有必要讓學生經歷將計算方法歸納概括並透過語言表述出來的過程,所以引導學生小結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再總結出規範簡潔的法則。

在相關的作業中我注意到學生存在着以下問題:

(1)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計算題,學生容易忘記商的小數點。

(2)商中間有零的除法掌握情況不太好,需要及時彌補。對於極個別計算確實有困難的同學建議在草稿本上先算,再寫在作業上。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0

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生明確小數除法的意義後,引導學生探究計算方法,先讓學生試算,再小組交流,然後集體彙報,從而概括出合理簡便的計算法,大膽的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想辦法計算商。力求讓學生獨立探究發現。課堂中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究“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算理,而且充分交流,引導相互的理解,學生解決新問題的辦法很多,對算理的理解也較爲透徹,從而,使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透過小組討論,然後彙報,最後歸納出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這樣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既要關注學生是否在聽課,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特別是在學生練習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計算過程。

2、難點處理的不是很到位。在這個教學中,要多讓學生說一說算理,自己感悟到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課堂應變能力差,沒有及時捕捉到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

4、教師激勵學生的評價語言還應多一些。

我感覺自己還應加強學習,加強對教材的研究與解讀,真正做到在課堂上想的是每一位學生,與他們做真誠地交流。希望每節常態課都能因學生而精彩,因教師而靈動。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1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第三單元例2例3的新授課,第三單元在五年級教材中所佔比重比較大,小數除法整體對學生來說也有難度,但還好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的基礎上來加深的,而王老師這節課所講條理清晰,算理分析得也很透徹。

上課伊始,王老師以複習四年級所學的小數的性質直接匯入,這個來說對學生不難,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繼而大屏幕出現了一組口算題,以開火車的方式要求學生口算結果。由這樣一個環節,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口算的能力還是比較好的,聯想到自己的學生在口算方面還比較欠缺,需要我多投入些精力在此方面提高。複習環節之三就是指名學生上黑板上筆算上節課的舊知。此環節有利於下面更好地吸收新知識,並且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繼而引入例題:王鵬的爺爺計劃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李老師讓學生齊讀例題,並要求學生自己先列式計算,寫完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交流一下,看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根據題意,學生很快列式:28÷7在列豎式計算式,學生髮現了商是1餘12,這時李老師發問餘數是12怎麼辦?引導學生懂得把12個1變爲120個十分之一,120裏有幾個16?商應寫在哪一位上?還有餘數怎麼辦呢?引導學生髮現繼續添0接着除。

本節課的新授還有一個知識點是在例3,王老師在講例三時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主要重點是在於讓學生髮現:整數部分小於除數,不夠除,用0來佔位,繼續除。

在新授的小數除法的兩種情況後,王老師總結學生回憶,當我們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還有餘數怎麼辦?因爲兩種情況要牢記,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對號入座。那我們怎麼オ能知道我們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驗算。

老師要在日常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透過驗算才能知道你的計算是否正確,這一習慣要貫穿於小數除法學習始終。最後在新授結束練習現固,透過課後做一做的題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後趁熱打鐵加深方法記憶,這有利於學生之後更加鬆地應對類似提醒,輕鬆學數學。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2

出示例4

解決問題(1)每千克蘋果多少元?

1.估一估

蘋果的單價大約是多少元?爲什麼?香蕉和橘子的單價呢?

你是怎樣估計的?

2.啓發

你能算出9.6÷3的商是多少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計算,師巡視。

選擇幾種典型的算法指名板演。

3.集體交流

讓板演的學生分別介紹自己的做法。

4.小結

相機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

追問:

商的小數點爲什麼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小數除法計算中最基本的知識。教學中,我設計了適合學生髮展的過程,充分利用學生原有整數除法計算的知識,順利遷移學習本課的新知識。啓發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探索,解釋豎式計算的過程。透過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集體講評時重點突出了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這一知識點。讓學生經歷探求知識的全過程,充分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爲下面進一步學習小數除法的知識積累經驗,作好鋪墊。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3

今天有幸聆聽了組長的一節公開課,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第三單元例2例3的新授課,第三單元在五年級教材中所佔比重比較大,小數除法整體對學生來說也有難度,但還好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的基礎上來加深的,而李老師這節課所講條理清晰,算理分析得也很透徹,綜合來說很是成功。

上課伊始,李老師以複習四年級所學的小數的性質直接匯入,這個來說對學生不難,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繼而大屏幕出現了一組口算題,以開火車的方式要求學生口算結果。由這樣一個環節,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口算的能力還是比較好的,聯想到自己的學生在口算方面還比較欠缺,需要我多投入些精力在此方面提高。複習環節之三就是指名學生上黑板上筆算上節課的舊知。此環節有利於下面更好地吸收新知識,並且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繼而引入例題:王鵬的爺爺計劃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李老師讓學生齊讀例題,並要求學生自己先列式計算,寫完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交流一下,看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根據題意,學生很快列式:28÷7在列豎式計算式,學生髮現了商是1餘12,這時李老師發問:餘數是12怎麼辦?引導學生懂得把12個1變爲120個十分之一,120裏有幾個16?商應寫在哪一位上?還有餘數怎麼辦呢?引導學生髮現繼續添0接着除。本節課的新授還有一個知識點是在例3,李老師在講例三時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主要重點是在於讓學生髮現:整數部分小於除數,不夠除,用0來佔位,繼續除。在新授的小數除法的兩種情況後,李老師總結學生回憶,當我們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還有餘數怎麼辦?因爲兩種情況要牢記,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對號入座。那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我們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驗算。沒錯,老師要在日常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透過驗算才能知道你的計算是否正確,這一習慣要貫穿於小數除法學習始終。最後在新授結束練習鞏固,透過課後做一做的題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後趁熱打鐵加深方法記憶,這有利於學生之後更加輕鬆地應對類似提醒,輕鬆學數學。

每一次聽課,都伴隨着一次收穫,取長補短,教學相長,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4

我講了一節《小數除法》,在備課的時候,我將教材小數除法的意義先講了。因爲我想,小數除法的第一課時算理是比較難的,應該將重點放在算理上。小數除法的意義在學整數除法的意義的時候已經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點時間複習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學的時候,對於教學安排的改變是這樣的:教材上安排的第一課時要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和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兩個例題!我覺得,兩個例題一起講不太合適,學生應該先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知識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學生不但要會算,還要熟練的掌握才行!因爲是基礎,我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中的幾種情況都放在一起講了:一般情況、整數部分商0的,小數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夠除用0佔位的,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以及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不夠除,根據小數的性質添0繼續除的。學生在這樣地教學安排中,可以循序漸進地一步步熟悉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種教學內容的改變,在課堂中,比較適應學生的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次視導,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將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了適時適度的調整。這樣做,做到了以學生爲本!

教學計算的課比較枯燥的,要把比較枯燥的課上得有趣,我也是動了一番腦筋,首先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已經進入了新課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新課的時候,我還是本着學生會的不教,讓他們先嚐試,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讓會的學生先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不斷地有人提出新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在比較困難的地方,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比如在說計算過程的時候,教師先問:“先從被除數的哪部分除起?”區分了整數與小數除法的不同!在不夠商1的時候,要怎麼辦,把問題推給學生,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遷移類推,就總結出了“不夠商1,0佔位”,在教學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餘數+的時候,學生就出現了兩種答案,一種是除到末尾有餘數,一種是添0繼續除!兩方的學生開始辯論,說出自己的理由,在學生的爭辯中,學生學會了計算這樣的除法!

但有學生也提出了的一些看法,比如,班裏有一個學生因爲沒有帶尺子,我批評了他,後面他的學習就有點悶悶不樂!,關注個別學生的情感變化的這個過程,我還是做的不夠!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大膽地合理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的教法。這是我在教學後的一些反思。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反思15

我講了一節《小數除法》,在備課的時候,我將教材小數除法的意義,先講了。因爲我想,小數除法的第一課時算理是比較難的,應該將重點放在算理上。小數除法的意義在學整數除法的意義的時候已經有所感知,只需要拿出一點時間複習一下就可以了!

在教學的時候,對於教學安排的改變是這樣的:教材上安排的第一課時要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和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兩個例題!我覺得,兩個例題一起講不太合適,學生應該先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知識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學生不但要會算,還要熟練的掌握才行!因爲是基礎,我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中的幾種情況都放在一起講了:一般情況、整數部分商0的,小數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夠除用0佔位的,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以及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不夠除,根據小數的性質添0繼續除的。學生在這樣地教學安排中,可以循序漸進地一步步熟悉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種教學內容的改變,在課堂中,比較適應學生的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次視導,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將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了適時適度的調整。這樣做,做到了以學生爲本!

教學計算的課比較枯燥的,要把比較枯燥的課上得有趣,我也是動了一番腦筋,首先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在體會北京的“京劇、烤鴨、四合院、衚衕”的同時,已經進入了新課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新課的時候,我還是本着學生會的不教,讓他們先嚐試,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讓會的學生先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不斷地有人提出新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在比較困難的地方,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比如在說計算過程的時候,教師先問:“先從被除數的哪部分除起?”區分了整數與小數除法的不同!在不夠商1的時候,要怎麼辦,把問題推給學生,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遷移類推,就總結出了“不夠商1,0佔位”,在教學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餘數+的時候,學生就出現了兩種答案,一種是除到末尾有餘數,一種是添0繼續除!兩方的學生開始辯論,說出自己的理由,在學生的爭辯中,學生學會了計算這樣的除法!

範老師聽完課,對我的課評價比較高,但也提出了她的一些看法,比如,班裏有一個學生因爲沒有帶尺子,我批評了他,後面他的學習就有點悶悶不樂!,關注個別學生的情感變化的這個過程,我還是做的不夠!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大膽地合理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的教法。這是我在視導後的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