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通用6篇)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透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爲一個“野”字;接着,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說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教學時,我藉助網絡資源,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感悟語言,領悟作者表達方法,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下面我就具體地說說本課教學後的一點反思:

一、課始,我就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閱讀實踐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有位博士說:“真實的教學情景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和不確定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呈現出來。”教學中,在學生利用網絡學習以後,並說一說“你用哪種方法學會了什麼?”不斷呈現學生的真實體驗,呈現他們的重重疑慮足以可看出課程資源不僅來自書本也來自學生,更來自師生的交流,也就是說這樣的課堂不是我們教師能完全預設的,也看不到教師受教案的束縛,整個教學在互動中進行,學生在互動中不斷向深層推進,課堂呈現真實的狀態。

三、在交流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利用網上優勢,結合文字語言,邊交流邊朗讀一些語句,相機理解一些詞句之意。他們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讀中領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提高,使課堂教學建立在語文實踐的基礎上,完全跳出了煩瑣的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認爲有幾個值得探討的地方: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自主學習的實施不應以否定教師“導”的作用爲代價。我認爲該講的地方還是要講,該點的地方還是應不失時機的加以點撥。

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已成爲大家的共試,但是,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也離不開教師的點撥。不僅如此,教師的巧妙點撥應該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此時,教師的適當點撥不但能使課堂出現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而且還能給學生一種啓示。如果經常性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意識。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教學抓住文中“野”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在讀中悟情理解內容,以達到“情文相生”的目標。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爲此,上課伊始透過播放張家界索溪峪的錄像,引導學生去看一看,聽一聽,理解文中的詞語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讓學生說說在此過程中自己的感受。這樣有選擇地運用媒體,在學生品詞品句、揣摩表達方法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再現形象,或是營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難點豐富學生感知和體驗,爲學生的“情動而辭發”奠定了情感基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興趣盎然,議論紛紛,課堂氣氛活躍。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爲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體驗,聯繫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比較優美的課文,這篇課文,透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爲一個"野"字;接着,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說“人們,在這山水中返璞歸真了。”

教完這篇課文,回顧一下,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起來,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夠,教師的導向作用沒有很好地體現,可以說,我和學生都沒有真正地入情入境,課堂沒有激情飛揚,沒有“野”起來。課上過多的齊讀,個別朗讀偏少,而且指導性不夠,朗讀沒有到位。

其次,匯入時的風景圖片僅限於山的畫面,略顯單調、片面,也只能呈現“美”而沒有凸顯“野”,今後在課件製作時一定要注意要達到的教學效果。

第三,對於教學進程的把握不夠。學生對於一個問題不能理解,自己也就跟着學生不斷地在“糾纏”,從而影響到了整堂課的教學進度,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積累經驗,提高處理課堂突發情況的能力,解決生成性問題的能力。

第四,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但還是沒有做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學、自悟,教師用過多的分析代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改進。

我理想中的這節課,應該這樣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讀山的野。讀水的野,讀動物的野,讀遊人的野,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讀出野性的味道來。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比賽。

你讀,他讀,同桌讀,小組讀,然後全班一起讀,喜歡這段的就站起來讀。孩子們興趣盎然,讀出了韻味,讀出了個性,讀出了特色。讀得感興趣了,再試着背一背。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發出來,將一發不可收。這樣的課,教師會上得很輕鬆,而孩子們也會很快樂。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4

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述。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述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述的。在授課之初,我們透過業研,確定了教學目標,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瞭解課文圍繞索溪峪的“野”寫了幾方面的資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緊扣課題、充分質疑,理解“野”在什麼地方。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

4、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一、本課教學設計的一些淺顯的再認識:

(一)、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學生們學過的寫景的文章不少,但是從來沒有哪一篇文章用“野”字來形容景色的美麗。課後靜下心來重新審視這篇課文的題目,感覺我這節課的導語設計的太平淡了。沒有最大化的激發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匯入部分再設計:

師:同學們小小年紀,但眼界卻很開闊,請用三言兩語,講一講你到過的景區。

生1:我去過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那裏很險。

生2:我遊覽過桂林,姿態萬千,那裏很奇。

師:中華大地蘊涵豐富,風景名勝數不勝數。請欣賞圖片。

師:我們這天足不出戶,卻要一齊神遊索溪峪。結合你查閱的資料談一談。

生: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暢所欲言。

師:大家都暢談了自己眼中的索溪峪。在作者看來一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裏一切意念遍都淨化了,單單地剩下了一個字——野。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引導下,去體會一下它所感受到的野。

設計的意圖:創設情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繫,激發學生與文字的共同點,培養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潛力。貼近生活,讓教材“活化”是學生所需。天性愛玩的孩子們上課伊始就暢談遊山玩水的感受,情緒必然高漲。接下來的美圖欣賞給了她們更爲新鮮直觀的刺激,對資料的歸納也是理性的提升。這樣引出課文水到渠成。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教學時,從全文的角度設計問題,如:課文寫了索溪峪哪幾方面的野?每一部分都採用了怎樣的寫法?引導學生從佈局謀篇的角度去思考,瞭解課文的組織結構,從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我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然後找出作者介紹了索溪峪山哪幾方面的美。然後用師生對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佈局謀篇的方法。

在讀文之後,適時地出示索溪峪山的圖片,美圖的欣賞給了學生更爲新鮮直觀的刺激,起到了幫忙學生理解文字的作用。但是,課後自我反思時發現,這部分資料處理的還是太粗糙了,還能夠再細緻一些。例如:能夠把圖片的賞析,按照山美的三方面資料分別出示,品讀完“驚險的美”這部分資料,立即出示圖片欣賞,然後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再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透過讀表現出索溪峪的山驚險的美。這樣安排更細緻,效果更好。

品讀再設計:

師: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這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着也讓人覺得害怕。)

師:透過你的讀,如何讓大家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然後引導學生互評互議,如此這般逐漸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三)、學法延伸,領悟“野”

精講完山“野”後,讓學生自學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這三部分。根據學習山“野”的方法,讓學生認知: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的段落。讓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讀讀,說說爲什麼喜歡?並在課文中做批註。教學設計中的設想是好的,但是課堂上所反映出來的缺失,這些資料學生都瞭解了,但是都浮於表面,感覺是走馬觀花。如何長文短講,精講精煉,還需要今後多研究。

二、針對業研的再認識: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但須有法,這個法就是老師自己獨有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但是這一風格也要基於對教材的準確把握上。教材整體的準確把握還有賴於羣衆業研。本次業研,雖說工作都已經作了,但是從實際的狀況看,做的還是不夠細緻。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5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透過描述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情緒。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述。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爲一個"野"字;之後,分別描述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說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在重點段的教學設計上,我以“哪個方面的美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爲中心問題提出,讓學生自瀆自悟。在學生感悟驚險的美、磅礴的美兩個方面,我處理的方式是一樣的,以學生自主品悟爲主,而老師只是在其中起個牽針引線的作用,煽動學生爲驚險的美而感慨動魄、爲磅礴的美而浩氣長抒,同時能根據“一線天”、“百丈峽”、“十里畫廊”、“西海峯林”等字面來想象畫面理解詞語。在教學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方面,我則沒有像前面那樣放手讓學生交流感悟,而是又將學生的思維牽引到我的兩個層面的閱讀上來,一是透過理解隨心所欲的含義,讓學生探究這索溪峪的山怎樣隨心而長,各長成了哪幾種樣貌,讓學生讀一讀、數一數,結果是有往高處長的,有橫着長的,有斜着長的,有三五成羣長的,有兩兩相對長的,有獨自一個長的,作者描述出的就有六種,而後面的省略號更是告訴我們,這山的形態是各式各樣,變化多端。第二個層面的閱讀則是讓學生品讀作者透過豐富的聯想,優美的語言文字把我們帶進無限遐想之中,它們有的敢與白雲嬉戲,有的將綠水作鏡打扮自己,有的相依相偎,有的如亭亭玉女。彷彿這些不再是毫無生氣的靜物,而是充滿生機、有情有意的生靈。配以優美的音樂朗讀,當學生陶醉於這山的各種美中時,

我立刻將學生的思緒拉出來,用一問激出關鍵:欣賞了索溪峪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那你明白了嗎,這山野究竟野在哪?這“野”字是什麼意思?學生立刻會意到:“野”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不經過人工雕琢的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一節課下來,整個教學思路是十分清晰的,教學節奏也把握得教好,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較高,教學效果不錯。

不足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很弱,理解第二小節出現了問題。擬人手法的本意理解得不到位。或許是由於部分同學課前預習得欠充分,原本簡單的、靈動的文章學生學起來卻感到很吃力。今後將要求學生預習得充分些。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6

本堂課教師的成功之處是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環節清晰,引導學生感悟了課文的資料。充分利用了網絡的聲音,圖片文字以及網絡的交互作用。以人爲本,教師尊重學生學習課文的自主權,放手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和選取自己的學習方法,爲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探索精神,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就交流的習慣,其中的論壇和寫作天地就是一塊積蓄以後傾吐的,並且集思廣益的成功之處。

不足之處首先是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的用心性不夠,表此刻每個環節發言的學生太少,雖然具有代表性但是讓大多數處於旁觀的聽衆地位,沒有顧及到整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候引用課本的文字的時候口齒不清,或者在敘述名山與索溪峪比較時,認知和表達上有誤差的時候,教師的導向作用沒有很好地體現。教師要求學生自己輕聲讀的時候,學生猶豫不決。這跟教師在課上過多的齊讀,個別朗讀偏少,而且指導性不夠,也就是學生沒有真正的入情入境:然後另有一個環節教師處理的有欠缺,一學生滿懷信心和期盼地讀了體現山的驚險、磅礴、隨心所欲一部分,就應有可取之處。可教師的表揚,鼓勵不夠,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的示範讀,然後兩者比較,教師的示範字正腔圓,可在情感的處理方面未必上風,學生在就教師的尊嚴之下,違心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此舉讓後面想讀的同學顧慮重重。其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少鼓動性和激勵性。第四,課堂設計上,少了學生思維的碰撞,也就是發散性的說話較少,使得學生的學生的感悟緣於網絡,而沒有高於網絡。例如看了網上的關於羣上氣勢磅礴一部分,教師就應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能夠適當聯繫生活實際。第五,對學生的訓練還不夠,不論是朗讀還是表達,有點走過場的感覺。學習了課文後面的遊人的野這一部分,也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說說看如果自己也處於這樣的靈山秀水當中,看到這樣的山水和動物,自己會怎樣說,怎樣做,怎樣想。這能夠立刻寫進寫作天地的版塊中。總之,感覺教師在靈活運用網絡資源,把現代媒體和傳統教學結合起來這一塊上稍有欠缺。

如果是我執教這堂課,我會採取這樣的思路。

匯入時候,我會在簡單描述之後直接出示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來談感受,而不是一上來就談野,涉及到中心。

然後在教學到山的比較時候,我會準確到位的點撥學生,其他的山到底與索溪峪有何不同,甚至聯繫到自己的生活實際簡單說。因爲書本是間接知識,只有間接知識和同學們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的時候,學生才能真正領悟。

在處理重點部分的時候,我會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先找出山,水特點的關鍵詞語,也是學生可能存在疑難的地方解決,水到渠成的引出野的特點。然後適時激發學生的驚奇,喜悅,再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在引導學生看山的綺麗多姿的時候,我會給學生帶給一個傾吐的機會,因爲羣山的想象讓人富於聯想。

在講到水的特點的時候,我會設計一道題目讓學生練習。

索溪峪的水時而時而時而

索溪峪真頑皮啊!索溪峪的水真機靈啊索溪峪的水真聰明啊

透過這一練習來體會作者的寫法之精妙,同時訓練學生的語感。

在課文的收關部分,我會採取讓學生以圖畫或者導遊的形式向前來觀光旅遊的人們盡情展示那裏的獨特風光。

同時我會借鑑老師上課成功的經驗,彌補不足,進一步擴大發言面,給同學帶給更多的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機會,規範流程充分用好網絡資源。